2022届高考专题古诗鉴赏之二:炼字炼句 课件 16张
展开一、炼字炼词 二、炼句三、风格
1.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2.提问方式:①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②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③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诗眼)3.答题思路:含义(表达技巧)+形象特点(意境)+效果或感情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和表达技巧。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人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早过大通驿①查慎行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②。[注] ①大通驿: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入长江,作者乘船途经此地。②荆关: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二人擅长山水画。第三联的“软”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请作赏析。
“软”字一语双关,既是写风软,也是写江水之软。写出了微风轻柔,温软拂面,也写出了软风吹拂江水,使江水也变得温柔绵软,微波轻漾。
例2.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暮吟望 赵执信小阁高栖老一枝,闲吟了不为秋悲。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注]“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字的妙处。
①“常”强调时间频度,将随朝暮变化的山色写为常著落日之色;②“偏”突出情态,将新月照落叶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③“常”与“偏”改变景物的客观性,为情造景,凸显诗人心绪与情感。
诗词中的关键词语: 从语法角度看,包括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副词及一些活用词; 从修辞角度看,包括叠词、谐音词、色彩词、拟声词等。1.关注色彩词。诗歌中色彩词的选用往往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关。暖色(红、橙、黄)给人以温暖的感觉,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常是欢愉快乐的;而冷色(白、绿、蓝)给人以凄凉的感觉,表达的感情大多是凄苦悲哀的。2.抓住动词、形容词。动词、形容词在诗歌中的表现力特别强,因而常常在塑造形象、抒发情感时起着关键的作用。如上题1中,“软”既可看作形容词,也可看作动词,生动刻画出了“风的轻柔”和“水的动态美”。3.不能忽视虚词。诗歌中的虚词往往“不虚”,主要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如上题2中“常”与“偏”是诗人精心雕琢的副词(虚词),这两个词使客观景物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增强了作者的悲秋之感。
练习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减字木兰花向子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粲粲裳衣,割得天孙锦一机。 真香妙质,不耐世间风与日。着意遮围,莫放春光造次归。[注] 向子,官至户部侍郎,因反对秦桧议和而被免官。“斜红叠翠”一句,“红”“翠”和“斜”“叠”字对春景的描写各有其妙,请简要分析。
①“红”“翠”点明了花叶的色彩,以“红”借代花,以“翠”借代叶,含蓄而形象。②“斜”“叠”描写花叶的形态,“斜”字描绘出花朵的多姿,“叠”字则凸显了枝叶的繁密。
练习2.阅读下面这首曲子,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沉醉东风·维扬怀古无名氏锦帆落天涯那答[注],玉箫寒、江上谁家?空楼月惨凄,古殿风萧飒。 梦儿中一度繁华,满耳涛声起暮笳,再不见看花驻马。[注] 那答:那边。曲中的“寒”字用得传神且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
一个“寒”字既写出了玉箫曲调的悲凉,也形象地写出了作者闻听箫声后的悲凉心情。
1.提问方式:赏析某句诗?这两句写出……的特点,请分析其巧妙之处。2.答题思路:句式特点/表达技巧及作用+分析论述(1)明手法,即点明该句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如拟人、夸张、比喻、对比、衬托等;(2)描景象,即展开联想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并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3)点作用,即点出该句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等。
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骆宾王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这两句诗视听兼具,动静结合,共同写出了山中的幽静。①“谷静风声彻”运用了以动衬静的写法,用风声突出了山谷的寂静。②“山空月色深”,以静写静,山的空明和月色的深幽静谧相互映衬。③其中“空”指“空明”,“深”指“深幽”,两字用得高妙,反复吟咏,令人有恍若隔世之觉。
例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
竹轩诗兴 张镃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注]烟来。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注] 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
①全联视听结合,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②“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③“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相伴升起的动态美。
1.鉴赏古代诗歌“炼句”题的“三大注意”注意诗句中精当的动词、形容词以及叠词、修饰语等。诗句中精当的动词、形容词以及叠词、修饰语等往往对诗句表情达意起很大的作用。如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叠词“暧暧”写出相隔很远的村庄模糊不清的样子,“依依”写出了炊烟轻柔缓慢地向上飘升之态,画面给人平静安详之感。注意诗句运用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如2题“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中的“从……入”和“逐……来”生动地表现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和叶声与烟缕相伴升起的动态美,“从……入”和“逐……来”是理解两句诗的关键。注意结合全诗的内容来分析诗句的含意。我们在赏析某一句诗时,只有结合全诗的内容来作分析,才能弄清诗句的多层意思,明了诗句在开拓意境、创设氛围或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
2.炼句分析一般指这几类形象鲜明、意境动人的诗句。如: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蕴含哲理、思想深刻的诗句。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刻画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诗句。如:杜甫《春夜喜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双调]水仙子•西湖废圃张可久夕阳芳草废歌台,老树寒鸦静御街,神仙环珮今何在?荒基生暮霭,叹英雄白骨苍苔。花已飘零去,山曾富贵来,俯仰伤怀。这首元曲一、二两句的句式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这两句各连用三个名词,分别点出三种景物:夕阳、芳草、歌台、老树、寒鸦、御街。(句式特点)特定的名词街接在一起,再分别用一“废”字、“静”字,就构成了一幅萧疏寂寥的画面,为全曲奠定了感伤的基调。(分析作用)
醉花阴 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赏析名句: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
借用典故。 ①“东篱把酒黄昏”,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句意,表现诗人像陶渊明那样在重阳佳节“东篱把酒”,却无陶渊明那样的心境,而是触景伤情,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送给远在异地的丈夫。 ②“有暗香盈袖”,化用了《古诗十九首》“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句意,暗写她无法排遣的对丈夫的思念。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鉴赏诗歌语言之炼字、炼句、语言风格 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鉴赏诗歌语言之炼字、炼句、语言风格 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题点一炼字,找找炼字,找准诗眼,题点二炼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第七课时 赏析语言之炼字炼句 课件: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第七课时 赏析语言之炼字炼句 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六课时鉴赏诗歌语言,考情微观,试水题1,即时小练1,即时小练2,即时小练3,即时小练5,即时小练6,即时小练7,重点赏析诗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古诗歌语言 炼字+炼句课件68张: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古诗歌语言 炼字+炼句课件68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