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学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期末考试卷【精编】
展开这是一份2021学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期末考试卷【精编】,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期末考试卷【精编】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
1、下列关于酸或碱的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
A.铁架台除锈用稀盐酸长时间浸泡 B.打开盛有浓硫酸的试剂瓶塞瓶口有白雾
C.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pH变小
2、下列实验操作或图标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
B.蒸发食盐水
C.储存和运输浓盐酸的容器上贴的图标
D.禁止吸烟
3、物质的用途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生石灰做干燥剂 B.石墨做电极
C.稀有气体制霓虹灯 D.干冰做制冷剂
4、下列有关酸碱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指示剂遇酸性或碱性溶液会变色
B.人的胃液中含有一定量的盐酸,可帮助消化食物
C.稀释浓硫酸时,应把水沿器壁缓缓倒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D.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OH—,所以它们有一些相似的性质
5、酸性最强的是
A.苹果汁2.9~3.3
B.葡萄汁3.5~4.5
C.牛奶6.3~6.6
D.鸡蛋清7.6~8.0
6、下列化学反应中能产生吸热现象的是
A.镁条与稀盐酸反应 B.木炭与二氧化碳反应
C.生石灰与水反应 D.木炭与氧气反应
7、下列实验中,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到相应结论的是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将AgNO3溶液和Cu(NO3)2溶液分别加入两支装有铁钉的试管中 | 铁钉表面分别有银白色固体和红色固体析出 | 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Fe>Cu>Ag |
B | 用拇指堵住收集了CH4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 | 发出尖锐的爆鸣声 | 试管中CH4不纯 |
C | 取一定量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稀盐酸 | 无气体产生 | 该氢氧化钠溶液一定没变质 |
D | 点燃某无色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 | 产生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 | 该无色气体为氢气 |
A.A B.B C.C D.D
8、下列活动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燃烧天然气炖制排骨 B.利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用大米、红薯等酿酒 D.用活性炭吸附冰箱中的异味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硫酸和盐酸是实验室常用的试剂,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小张同学在复习有关酸的化学性质时,归纳出以下几点,但并不完整,请你和他一起完成。
(1)完成下列表格
酸的化学性质 | 化学方程式举例 |
①与酸碱指示剂反应 | |
②与多种活泼金属反应 | Mg+H2SO4=MgSO4+H2↑ |
③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 ___________ |
(2)生活中的食醋含有醋酸,用铁锅炒菜时放点食醋,可补充人体需要的元素___________,该反应的原理体现了酸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填序号)。根据酸的化学性质,再举一例食醋在生活中的应用___________。
(3)盐酸、硫酸、醋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的水溶液中都含有___________。
2、接种新冠肺炎疫苗,助力疫情防控。
(1)佩戴口罩可以阻止飞沫进入口罩里面,起到的作用与______(填实验操作)类似。如图所示口罩所用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
(2)84消毒液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84消毒液的的消毒原理为NaClO+CO2+H2O=NaHCO3+X,生成的X有较强的杀菌作用,是一种酸,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
(3)某款新冠肺炎疫苗所含成分的辅料包括氯化钠、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氢氧化铝等,其中属于碱的是______(填化学式);磷酸二氢钠的化学式为NaH2PO4,其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3、化学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下列问题:
(1)冬天用木炭生火取暖,在空气不流通的环境里会产生有毒气体,原因是_____。
(2)生活中铝制器皿在空气中形成具有保护作用的薄膜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
(3)“旺旺饼干”包装盒内伴装有小包的干燥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产生干燥作用的反应:___,它是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4、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如图是某输液瓶标签上的部分内容。
葡萄糖由___________种元素组成,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2)澄清石灰水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出现白膜,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_(用化学用语表示)
5、疫情期间自热食品备受欢迎,不同发热包的发热原理不同。
(1)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该反应可用于__________(填序号)。
A.作干燥剂 B.制氢氧化钙 C.加热食物
(2)某种镁合金可制成发热包。使用时加入水即可与镁反应,同时放出大量的热。请你补全化学方程式:_____
(3)盛装食品的锅一般是铝制的,铝能压成薄片制成铝锅,说明铝具有良好的__________。
三、计算题(每小题4分,共计36分)
1、现有一瓶敞口放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样品,为了探究样品变质的情况,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图1所示实验,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与产生气体质量的关系如图2所示。
请结合图1、2中的实验数据,完成以下计算:
(1)完全反应时产生气体的质量是___g。
(2)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图2中a的数值。(写出计算过程)。
2、实验室欲测定一瓶标签破损的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现取10g稀盐酸样品,将5%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到样品中,边加边搅拌,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加入,溶液pH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请回答:
(1)a点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填写化学符号)。
(2)pH=7时,消耗氢氧化钠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g。
(3)计算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至0.1%)。
3、工业上采用离子交换膜电解槽电解饱和食盐水,可得到高浓度的烧碱溶液(含NaOH 35%~48%),某兴趣小组欲验证一化工厂生产的NaOH溶液是否达到了高浓度标准,进行了如下操作,请你参与计算:
(1)用36.5%的浓盐酸配制200g7.3%的盐酸,需要加水(密度为1g•mL﹣1)______mL。(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采集该化工厂电解槽中的NaOH溶液20g,向其中滴入所配制的盐酸,当溶液的pH=7时,消耗盐酸100g,判断电解槽中NaOH溶液是否达到高浓度标准。(写出计算过程)
4、向一定质量的5%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66.9g硫酸铜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得到4.9g蓝色沉淀。请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5、为了测定某稀硫酸的溶质量分数,同学们向20g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该稀硫酸,他们测得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与溶液的pH的关系如表所示,请计算:
加入的稀硫酸质量/g | 10 | 20 | 30 |
混合溶液的pH | 12 | 7 | 4 |
(1)加入稀硫酸30g时,溶液中溶质是______。
(2)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到0.1%)
6、实验室欲测定一瓶标签破损的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现取20g稀硫酸样品,将5%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样品中,边加边搅拌,随着NaOH溶液的加入,溶液pH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分析并计算:
(1)a点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是____。
(2)当pH=7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一位,下同)
(3)计算稀H2SO4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7、50克稀盐酸和150克8%NaOH溶液混合后恰好完全中和,则反应后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
8、将40g稀盐酸逐滴加入到20g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边滴加边搅拌。随着稀盐酸的滴加,溶液的pH变化如图一所示,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二所示(不考虑反应过程中热量损失)。试回答:
(1)图二从A到B过程中,溶液中的阳离子为______。
(2)图二点C对应的溶液中溶质有______种。
(3)计算恰好中和反应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9、欲测定一瓶标签破损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现取8g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于烧杯中,将3.65%的稀盐酸逐滴加入烧杯中,边加边搅拌,随着稀盐酸的不断加入,数字化传感器测得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
(1)当加入稀盐酸质量为32g时,溶液的pH______7(填“>”、“<”或“=”)。
(2)计算该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四、实验探究(每小题5分,共计20分)
1、同学们在做酸碱中和反应时,将稀盐酸滴加到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于是他们进行了下列实验活动:
(提出问题)如何设计实验来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是否发生反应呢?
(查阅资料)氢氧化钾与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相似,碳酸钾溶液呈碱性。
(设计实验)
(1)甲组同学利用温度传感器测得反应过程中溶液温度发生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该曲线说明中和反应是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在20s﹣44s之间,溶液pH的变化趋势为______。
(2)乙组同学借助酚酞试液,向一锥形瓶中倾倒100g质量分数为4.00%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3滴酚酞试液,振荡,再逐滴滴入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边滴边振荡,直至溶液刚好变为______色为止,共用去稀盐酸100g,则反应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结果精确到0.1%)
(3)丙组同学在试管中加入2mL稀盐酸,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再滴入V1mL碳酸钠溶液,实验过程中无明显现象。丁组同学在试管中加入2mL稀盐酸,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再滴入碳酸钠溶液,有气泡逸出,继续滴加碳酸钠溶液至恰好无气泡时,共消耗碳酸钠溶液V2mL。
丙组同学的实验能证明酸与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而丁组同学需补如下实验才能说明:另取一支试管,加入2mL稀盐酸,______(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判断依据);依据以上实验原理,以下物质中不能用来验证中和反应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理由是______。
A、碳酸钙 B、铁锈 C、硝酸银 D、锌粒
(实验结论)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反应,我们可以通过证明反应物减少或有新物质生成来证明反应的发生。
(知识拓展)KOH溶液与CO2反应也无明显现象,而用酚酞溶液却不能指示该反应的发生,原因是______。
2、下图“黑面包”实验中,蔗糖(C12H22O11)变黑,体枳膨胀,变成疏松的炭,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提出问题)改变糖的种类、浓硫酸的体积、水的滴数和温度是否会影响实验效果呢?
(进行实验)分别取5g糖粉进行实验,根据前2min的现象对实验效果进行评分,记录如下;
表1实验记录
实验 | 糖 | 浓硫酸体积/mL | 水的滴数 | 温度/℃ | 效果得分 |
1 | 蔗糖 | 4 | 5 | 22 | 65 |
2 | 蔗糖 | 5 | 10 | 30 | 81 |
3 | 蔗糖 | 6 | 15 | 50 | 93 |
4 | 冰糖 | 4 | 10 | 50 | 91 |
5 | 冰糖 | 5 | 15 | 22 | 88 |
6 | 冰糖 | a | 5 | 30 | 75 |
7 | 葡萄糖 | 4 | 15 | 30 | 0 |
8 | 葡萄糖 | 5 | 5 | 50 | 0 |
9 | 葡萄糖 | 6 | 10 | 22 | 0 |
(处理数据)分析表1,计算效果得分均值,结果如下:
表2 效果得分均值
因素 | 糖 | 浓硫酸体积/mL | 水的滴数 | 温度/℃ | ||||||||
蔗糖 | 冰糖 | 葡萄糖 | 4 | 5 | 6 | 5 | 10 | 15 | 22 | 30 | 50 | |
均值 | 79.7 | 84.7 | 0 | 52.0 | 56.3 | 56.0 | 46.7 | 57.3 | 60.3 | 51.0 | 52.0 | 61.3 |
依据均值推断最佳实验方案,均值越高,效果越好。
(解释与结论)
(1)蔗糖变成黑色的炭,发生了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实验6中,a为______mL。
(3)根据表2推断,“黑面包”实验最好选择5g冰糖、5mL浓硫酸、______滴水和50℃
(反思与评价)
(4)表2中,22℃对应的均值为51.0,计算该值所依据的3个实验分别是______。(填编号)
(5)综合分析,使实验3的效果得分高于实验4的因素有______。
3、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于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K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某同学提岀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请你补上猜想四、
猜想一:只有K2SO4猜想二:有K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K2SO4、H2SO4和KOH猜想四:___________
乙组同学猜想三是不合理的,理由是:___________。
(实验探究)
(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___________。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了老师提供的pH试纸、Na2CO3溶液、BaCl2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 | 实验1 测溶液的pH | 实验2 滴加Na2CO3溶液 | 实验3 滴加BaCl2溶液 |
实验操作 | |||
实验现象 | 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7 | ___________ | 产生白色沉淀 |
实验结论 | 溶液中有H2SO4 | 溶液中有H2SO4 | 溶液中有H2SO4 |
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实验探究)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有一处操作是错误的,请写出错误之处是:___________;
有一处结论是错误的,其原因是___________。(用方程式表示)
4、某化学小组的同学们学习“中和反应”后,在实验室里他们将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混合,如图1所示。
(1)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同学们发现该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1)如何验证该反应已经发生?
(进行实验)同学们分别取图1B图中溶液进行以下两个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
(反应评价)你认为上述图2中实验能验证反应已经发生的是实质是:______。
(3)(提出问题1)如何验证该反应已经发生?
(进行实验)同学们分别取图1B图中溶液进行以下两个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
(反应评价)你认为上述图2中实验能验证反应已经发生的是实验______,请选择上述任一实验从微观角度分析其正确或错误的理由______。
(提出问题2)图1B图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有哪些?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取B图中的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______。 | 观察到______。 | B图中溶液的溶质是Na2SO4和H2SO4 |
经思考,同学们认为用另一种不同类别的试剂______,也能达到相同的目的。
(拓展延伸)将C图试管中的物质静置,上层清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学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期末模拟试卷精编,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学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期末模拟试卷【精编】,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期末模拟试卷【精编】,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实验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