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泰安专版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部分第9讲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酸和碱的性质课件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泰安专版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部分第9讲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酸和碱的性质课件第1页
    泰安专版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部分第9讲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酸和碱的性质课件第2页
    泰安专版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部分第9讲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酸和碱的性质课件第3页
    泰安专版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部分第9讲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酸和碱的性质课件第4页
    泰安专版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部分第9讲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酸和碱的性质课件第5页
    泰安专版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部分第9讲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酸和碱的性质课件第6页
    泰安专版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部分第9讲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酸和碱的性质课件第7页
    泰安专版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部分第9讲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酸和碱的性质课件第8页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泰安专版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部分第9讲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酸和碱的性质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泰安专版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部分第9讲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酸和碱的性质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梳理过关,考点1酸碱指示剂,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附化学方程式梳理,盐酸的化学性质,硫酸的化学性质,典型例题运用,实验聚焦突破,典例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9讲 常见的酸和碱 第1课时 酸和碱的性质
    辨一辨► 1.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此溶液显酸性,也一定是酸溶液。 ( × )2.酸碱指示剂遇到酸或碱是指示剂变色而不是酸或碱溶液变色。 ( √ )3.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此溶液显碱性,不一定是碱溶液。 ( √ ) 
    考点2 酸及其性质 6年6考
    一、酸的概念:酸是由① 氢离子 和② 酸根离子 组成的化合物,溶于水后形成的阳离子全部是③ H+ ,如硫酸(H2SO4)、盐酸(HCl)、硝酸(HNO3)、碳酸(H2CO3)、醋酸(④ CH3COOH )等。
    二、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易错警示►打开盛浓盐酸的试剂瓶看到的是⑧ 白雾 ,不能说成“白烟”,烟是固体的小颗粒。
    三、浓硫酸的特性与稀释
    辨一辨► 1.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但含有氢元素的不一定是酸。 ( √ )2.某固体加酸产生气体,该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 ( √ )3.浓硫酸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 ( × )4.硫酸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属于酸的共性。 ( × )5.硫酸和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H2SO4+2Fe===Fe2(SO4)3+3H2↑。 ( × )
    考点3 碱及其性质 6年6考
    一、碱的概念:碱是由① 金属 离子(或② 铵根 离子)和③ 氢氧根 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溶于水后形成的阴离子全部是④ OH- ,如氢氧化钠(⑤ NaOH )、氢氧化钾(KOH)、氢氧化钙[Ca(OH)2]、氨水(NH3·H2O)等。
    二、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辨一辨► 1.所有的碱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 × )2.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但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 √ )3.氢氧化钠的潮解属于化学变化。 ( × )4.可以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二氧化碳气体。 ( × )
    想一想► 1.浓硫酸、氢氧化钠、生石灰接触水后都会放出热量,原理是否相同?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属于物理变化;氧化钙溶于水放热,是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热量,属于化学变化。2.如何区分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变浑浊的是澄清石灰水,无现象的是氢氧化钠溶液。
    三、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四、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
    类型1常见酸的化学性质
    【例1】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如图是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的颜色变化。(1)请你在编号②、③处各填入一种物质,②是 铁(或Fe) ;③是 氧化铜(或CuO) ;
    (2)根据图可以总结出稀硫酸的五个化学性质,请你写出编号①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稀硫酸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3)若编号④的物质是盐,请你写出符合编号④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BaCl2+H2SO4===BaSO4↓+2HCl(合理均可) 。
    思路点拨►(1)含有亚铁离子的溶液显浅绿色,所以稀硫酸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含有铜离子的溶液显蓝色,所以硫酸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溶液;(2)根据稀硫酸加入指示剂后变红,说明是在稀硫酸中滴加石蕊,从而说明了稀硫酸可使石蕊变红;(3)硫酸可与氯化钡溶液或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对应的酸,该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
     变式运用►1.[2016·衢州中考]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据此回答。(1)稀盐酸(HCl)和稀硫酸(H2SO4)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原因是它们在电离时都产生了 氢离子 。(2)稀盐酸和稀硫酸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为鉴别它们,小柯设计了如图四种方案(每种方案的两支试管中事先分别加入等量的上述两种酸),其中可行的方案有 D 。
    解析:(1)稀盐酸(HCl)和稀硫酸(H2SO4)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原因是它们在电离时都产生了氢离子。(2)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分别生成氯化钠和水、硫酸钠和水,但均无明显变化,A不能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现象相同,B不能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现象相同,C不能鉴别;稀硫酸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稀盐酸与氯化钡溶液不反应,现象不同,D可以鉴别。
    2.归纳是学习的重要方法,有五种化合物,它们两两之间发生的某些转化关系如图中箭头所示,请回答:(1)NaCl→NaNO3的转化反应属于 复分解反应 (填基本反应类型)。
    (2)图中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并不全面,如Na2CO3还可以转化为NaCl,请写出此转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Na2CO3+2HCl===2NaCl+H2O+CO2↑ ;类似Na2CO3→NaCl的转化,除了图中归纳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另外还有 Na2SO4 → NaNO3 。(3)知识网络总在不断地完善,有同学发现,有一种物质既能与碳酸钠发生双向转化,又能与硫酸钠发生双向转化,这种物质是 NaOH (填化学式)。
    解析:(1)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2)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H2O+CO2↑,硫酸钠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所以还有Na2SO4→NaNO3;(3)硫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这种物质是NaOH。
    类型2常见碱的化学性质
    【例2】归纳是学习的重要方法,小明在学习酸、碱、盐后,绘制出如图所示的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图中短线连接的物质表示能相互反应),请填写下列空白:
    (1)在图中空白方框中可填写指示剂或 氧化物 (填物质类别)。(2)反应⑦要能发生要求金属必须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 H 的前面。(3)图中所归纳出酸的化学性质有 4 条。(4)写出一个符合反应⑤的方程式 Fe+CuSO4===Cu+FeSO4 。(5)验证反应②,可以选择下列 AD (填两种物质序号)进行反应。A.SO2  B.HNO3  C.CuO   D.Ba(OH)2(6)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碱溶液中都含有 OH- (填微粒符号)。
    思路点拨►(1)酸和碱都能使指示剂变色,碱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故还可以填写氧化物;(2)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3)根据图示可以看出,总结出的酸的性质是4条;(4)反应⑤是金属与盐的反应,可以是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5)验证反应②,是碱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可以使用的是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钡;(6)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碱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
     变式运用►3.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小亮在学习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下实验,请你和他一起完成实验活动。(1)实验A中1、3孔的现象是 变红 ,该实验的目的是 探究酸与指示剂的作用 ;(2)在实验B的试管中,滴加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看到的现象是 有蓝色沉淀生成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NaOH+CuSO4===Cu(OH)2↓+Na2SO4 ;(3)小张用实验C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看到的现象是 气球胀大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2NaOH===Na2CO3+H2O。
    解析:(1)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遇碱变蓝色,所以实验A中1、3孔的现象是变红,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酸与指示剂的作用。(2)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看到的现象是有蓝色沉淀生成,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SO4===Cu(OH)2↓+Na2SO4;(3)氢氧化钠会与二氧化碳反应,导致集气瓶内的气压减小,所以看到的现象是气球胀大。
    4.同学们在学习酸碱的化学性质时构建了如图知识网络,A、B、C、D是不同类别的无机化合物,用“——”连接的表示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6HCl===2FeCl3+3H2O;实验现象是固体逐渐消失,生成 黄 色溶液。(2)物质C应是金属单质、酸、碱、盐中的 盐 类物质。
    解析:(1)反应①中,稀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实验现象是固体逐渐消失,生成黄色溶液。(2)酸能和某些盐反应,例如稀盐酸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碱能和某些盐反应,例如氢氧化钙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因此物质C应是盐。
    实验8: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
    1.变质原理与成分分析
    2.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的方法
    3.探究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的方法
    【例1】 [2017·绥化中考]一次用餐中,小丽对“固体酒精”产生好奇,于是她买回一袋和同学一起对其进行研究。【查阅资料】固体酒精中含有酒精、氢氧化钠等物质。【提出问题】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及变质的程度如何?【作出猜想】小丽猜想:没有变质,只含有氢氧化钠;小明猜想:全部变质,只含有碳酸钠;你的猜想:部分变质,含有 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或Na2CO3和NaOH) 。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是 2NaOH+CO2===Na2CO3+H2O 。【实验探究】小丽取少量固体酒精在水中充分溶解后过滤,取上述滤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小丽说氢氧化钠没变质,小明认为她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 滴加盐酸的量少,和氢氧化钠反应了 。
     请你补全实验设计,填写表格中的①②③,证明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及变质的程度如何。【拓展提升】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方法是 Na2CO3+Ca(OH)2===CaCO3↓+2NaOH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分析►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是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据此确定出部分变质时,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在实验探究中,先滴加稀盐酸,没有产生气泡,不能得出氢氧化钠没有变质的结论,因为滴加盐酸的量太少,按照酸碱优先反应的原理可知,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没有和碳酸钠反应,因此改进后实验时,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于是得出结论:小丽猜想错误;为了证明“部分变质”的猜想,可取少量滤液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变红色,说明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即部分变质。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即除去氢氧化钠中的碳酸钠,可选择加入氢氧化钙,利用复分解反应达到目的。
    命题挖掘►1.小山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盖。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同学们提出了如下假设:假设一:该溶液没有变质;假设二:该溶液部分变质;假设三:该溶液全部变质;为了确定哪种假设成立,同学们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1)小玉的方案:取样,向样品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结论:假设一成立。小杰和小喜认为她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是 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或碳酸钠溶液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等) 。(2)小杰的方案:取样,向样品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有 气泡 产生。结论:假设一不成立。
    (3)小喜的方案:取样,向样品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OH)2+Na2CO3===CaCO3↓+2NaOH 。她得出与小杰相同的结论。(4)小敏的方案:取样,向样品中加入足量的 CaCl2[或Ca(NO3)2、BaCl2、Ba(NO3)2等] 溶液,充分反应后,有白色沉淀生成,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向所得滤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结论:假设二成立。反思:氢氧化钠溶液应该 密封(或盖盖等) 保存,以防变质。
    解析:(1)氢氧化钠变质生成碳酸钠,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水溶液都显碱性,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所以溶液变红色不能说明溶液没有变质,所以小玉的方案不正确;(2)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无现象,碳酸钠溶液和盐酸反应会产生气泡(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即说明假设一不成立;(3)氢氧化钙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即说明假设一不成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4)要证明溶液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必须先除去溶液中的碳酸钠且不再产生碱性的物质,然后再加入酚酞试液看溶液是否变红即可,所以先加入足量的CaCl2[或Ca(NO3)2、BaCl2、Ba(NO3)2等]溶液除去碳酸钠;氢氧化钠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所以需要密封保存。
    实验9:氢氧化钙变质的探究
    2.检验氢氧化钙是否变质的方法
    3.探究氢氧化钙是否完全变质的方法
    【例2】 [2015·重庆B卷]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是两种常见的碱。李红同学将两种碱的溶液分别装入试管A、B中,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三组实验。
    (1)实验1中,两支试管的溶液都变成 红 色。(2)实验2中,若B盛装的是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uSO4===Na2SO4+Cu(OH)2↓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复分解 反应。(3)实验3中,李红同学向两支试管吹气,A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 。B中无现象,为了探究吹气后B中溶质的成分,李红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1:溶质只有氢氧化钠猜想2:溶质只有碳酸钠猜想3:溶质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实验和结论:反思与评价:老师评价李红得出的结论不正确,是因为猜想 2 (填数字)也会产生相同的现象。如果要验证“猜想3成立”,必须要换试剂,将 氢氧化钙 溶液换成 氯化钙(合理即可) 溶液。
    分析►(1)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是两种常见的碱,其水溶液都呈碱性,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2)NaOH 能与硫酸铜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SO4===Na2SO4+Cu(OH)2↓。(3)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无明显现象,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由于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Ca(OH)2+Na2CO3===CaCO3↓+2NaOH]也会生成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氢氧化钠,因此即便溶液中只有碳酸钠,也会出现跟题中实验相同的现象,所以老师评价李红得出的结论不正确;若将实验所用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钙溶液)换成CaCl2溶液,即取B中少量溶液,加入CaCl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过滤后取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才能说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即可验证猜想3成立。
    命题挖掘►2.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实验室发现一瓶石灰水试剂瓶,瓶壁和瓶塞周围有一些白色粉末。为了弄清楚白色粉末的成分及形成原因,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白色粉末的成分和成因是什么?【作出猜想】①可能是CaCO3:原因是石灰水与空气中的CO2反应。②可能是 Ca(OH)2 :原因是溶剂蒸发,石灰水中的溶质结晶析出。③还可能是 Ca(OH)2和CaCO3 。【实验探究】甲同学取白色粉末于试管中,加少量的水、振荡,发现试管底部有白色固体,于是他得出白色粉末是CaCO3的结论。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严密,理由是 Ca(OH)2微溶于水 。为了得出较严密的结论,他们进行了下表所示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
    由上述实验可知,白色粉末成分的猜想 ③ 是正确的。【拓展反思】通过上述实验的探究,同学们向实验员提出了保存、使用易变质溶液的下列建议,合理的是 ab 。a.密封保存      b.使用前临时配制      c.禁止使用该试剂
    命题点1 常见的酸和碱
    试题主要考查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特性、浓硫酸的稀释以及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和氧化钙的俗称、特性等。1.[2012·泰安,7题,2分]物质保存的方法取决于其性质,下列药品不需要密封保存的是 (  )A.氢氧化钠  B.浓硫酸C.氯化钠  D.浓盐酸
    C 氢氧化钠易潮解并与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所以需要密封保存;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所以需要密封保存;氯化钠在空气中不易发生变化,不需密封保存;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所以需要密封保存。
    2.[2013·泰安,8题,2分]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而质量增大的是 (   )A.浓硫酸  B.浓盐酸C.生石灰  D.氢氧化钠
    A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导致质量增加,没有发生化学变化,A正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露置于空气中因溶质挥发导致质量减少,B错误;生石灰露置于空气中,与空气中的水分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而导致质量增大,C错误;氢氧化钠露置于空气中,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导致质量增大,D错误。
    猜押预测►1.[2016·福州中考]将下列各组物质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   )A.HNO3和FeCl3  B.NaOH和HClC.BaCl2和Na2SO4  D.KOH和CuSO4
    B HNO3和FeCl3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后,铁离子是黄色的,不能得到无色溶液,A错误;NaOH和HCl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能得到无色溶液,B正确;BaCl2和Na2SO4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溶液浑浊,不能得到无色溶液,C错误;KOH和CuSO4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不能得到无色溶液,D错误。
    酸的性质主要考查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特性、浓硫酸的稀释及酸的化学性质,掌握酸的五条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的关键。常见碱的性质与用途主要考查碱的组成、碱与指示剂的作用、碱的化学性质、氢氧化钠密封保存的原因及氢氧化钙的检验,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变质的探究是中考中的热点内容,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及相关的化学方程式。3.[2013·泰安,17题,3分]下列实验方案或措施不合理的是 (   )A.用稀盐酸清除铁制品表面的铁锈B.用氯化钡溶液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C.用CO2鉴别NaOH和Ca(OH)2溶液D.用无色酚酞试液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
    命题点2 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D 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能与盐酸反应,故用稀盐酸清除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合理;稀硫酸和氯化钡反应会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盐酸不与氯化钡反应,故用氯化钡溶液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合理;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白色沉淀,而通入氢氧化钠中没有明显现象,故用CO2鉴别NaOH和Ca(OH)2溶液合理;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成碳酸钠,氢氧化钠与碳酸钠溶液均呈碱性,滴加酚酞试液,无论是否变质都会变成红色,故不能鉴别,该方案不合理。
    4.[2014·泰安,17题,2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废铜制取硫酸铜,设计了如下两个方案:
    比较上述两个答案,你认为方案一的优点是 (   )①节约能源 ②不产生污染大气的二氧化硫 ③提高硫酸的利用率 ④提高铜的利用率A.②③  B.①②③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A 第一个方案铜和氧气加热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因此反应过程中没有污染物;第二个方案中放出的有毒气体二氧化硫会造成对空气的污染,因此,从保护环境的角度来看,方案二不合理;方案二硫酸的利用率低,参加反应的硫酸中只有50%生成了硫酸铜,其他则生成了二氧化硫,而方案一中参加反应的硫酸利用率约为100%;两种方案铜都被转移到硫酸铜中去了,铜的利用率一样。
    5.[2015·泰安,18题,2分]下列是分析久置空气中的NaOH固体的相关实验(不考虑水分),其中合理的是 (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证明变质即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根据碳酸钠可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有气泡生成,故①正确;确定成分即检验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存在,加入石灰水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过滤后的溶液中含有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此时滴加酚酞变红不能证明原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故②不正确;测定纯度即测定氢氧化钠或碳酸钠的含量,加入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产生碳酸钡沉淀,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mg碳酸钡;可以根据碳酸钡质量结合化学方程式进行求解得到碳酸钠的质量,故③正确;除去杂质即除去混合溶液中的碳酸钠,滴加氯化钙至恰好完全反应,碳酸钠与氯化钙恰好完全反应全部转变为氯化钠和碳酸钙,过滤除去碳酸钙沉淀后氢氧化钠溶液中引入了氯化钠杂质,故④不正确。
    6.[2012·泰安,26题,5分]2012年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一些企业用皮革废料熬制工业明胶,在加工过程中添加重铬酸钾,在加热条件下重铬酸钾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K2Cr2O7 4K2CrO4+2X+3O2↑,工业明胶制造药用胶囊,导致胶囊重金属铬超标。铬是一种重金属元素,能对肝、肾等内脏器官和DNA造成损伤。在通常情况下,铬单质是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有较高的熔点,是最硬的金属;在加热时,能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铬(其中铬元素化合价为+3价),同时还生成一种大气污染物和一种常见的液体。回答下列问题:(1)K2CrO4中铬元素的化合价是 +6 ;K2Cr2O7分解生成X的化学式为 Cr2O3 ;(2)归纳铬单质的物理性质 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熔点较高,金属中硬度最大 ;
    (3)铬单质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r+6H2SO4(浓)===Cr2(SO4)3+3SO2↑+6H2O ;(4)食品安全事件不断被报道,如:三聚氰胺、染色馒头等,在广大消费者中造成较大影响,面对事件要科学分析,正确判断。你认为下列认识缺乏科学性的是 AB (填字母序号)。A.使用了化学添加剂的食品对人体都有危害B.三聚氰胺、苏丹红、甲醛都是化工产品,食品安全事件都是化学惹的祸C.物质对人体的影响与摄入量有关,量变才能引起质变D.要合理膳食,使人体中各种常量、微量元素保持收支平衡
    解析:(1)设K2CrO4中铬元素化合价为x则:(+1)×2+x+(-2)×4=0,解得x=+6;根据反应前后原子个数和种类不变可知,生成物中还缺少4个Cr、6个O,所以X的化学式为Cr2O3。(2)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等,所以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熔点较高,金属中硬度最大属于物理性质。(3)铬单质与浓硫酸反应的反应物是铬和浓硫酸,生成物是硫酸铬、水和二氧化硫,用观察法配平,反应条件是加热写在等号上边;二氧化硫后面标上气体符号。(4)使用了化学添加剂的食品对人体都有危害是错误的,例如酱油中加补铁剂是对人体有利的;食品安全事件都是化学惹的祸是错误的说法,太片面,只要正确地使用化学制品就能防止危害的发生。
    7.[2014·泰安,24题,4分] “微观-宏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请结合图示完成下列问题:(1)图1中,“Cu”表示多种信息,如表示铜元素、金属铜单质,还能表示 一个铜原子 ;(2)从微粒的角度说明图2反应的实质是 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 ;
    (3)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人们积极寻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经研究发现NH3燃烧的产物没有污染,且释放大量能量,有一定应用前景。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NH3+3O2 2N2+6H2O ,其基本反应类型属于 置换反应 。
    解析:(1)“Cu”表示多种信息,如表示铜元素、金属铜单质,还能表示一个铜原子;(2)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3)由反应的结构示意图和模型表示的原子种类,可判断反应前为NH3、O2,反应后为N2、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3O2 2N2+6H2O,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物是一种化合物和 一种单质,生成物是新的单质和新的化合物,反应符合置换反应的特点,因此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8.[2014·泰安,28题,15分]实验室有一瓶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观察发现,样品表面有白色粉末。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该样品的成分及含量进行了探究。【提出问题1】该样品中含有哪些物质?【提出猜想】通过分析,提出如下猜想:猜想Ⅰ:已完全变质,该样品中只含Na2CO3;猜想Ⅱ:部分变质,该样品中含有NaOH和Na2CO3。则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2NaOH===Na2CO3+H2O。【查阅资料】①碱性的Na2CO3溶液可以与中性的CaCl2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②CO2在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中几乎不溶解。【实验探究1】为确定该样品的成分,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一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提出问题2】如何测量该部分变质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实验探究2】小红同学设计如下图所示装置(铁架台略去),实验在27℃,101kPa下进行,步骤如下:①按图连接好装置;②用托盘天平准确称取该样品2g,放入A中试管内,向B中集气瓶中倒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至瓶颈处;③向分液漏斗中加入稀硫酸,打开活塞,让稀硫酸滴入试管中至过量,关闭活塞。反应结束后,量筒中收集到饱和碳酸氢钠溶液220mL。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步骤①和②之间,还缺少一实验步骤,该实验步骤是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B中集气瓶盛装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不能用水代替,其理由是 避免二氧化碳溶解在水里而损耗,造成测定结果偏低;(3)试管中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是否有明显影响? 没有 (填“有”或“没有”);(4)变质氢氧化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48% 。(在27℃,101kPa时二氧化碳的密度为1.8g/L)(计算结果精确至1%)【提出问题3】怎样提纯该样品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
    【实验探究3】为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小亮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操作①、②、③的名称分别为 溶解、过滤、蒸发 ,为了使样品充分溶解,操作①中还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玻璃棒 ;(2)该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Ca(OH)2===CaCO3↓+2NaOH ;(3)最终所得氢氧化钠固体质量 大于 变质后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实验反思】(1)通过本题,你学会了定性检验氢氧化钠的变质、定量测定变质样品中某成分的含量,以及除杂提纯物质。为了得到可靠的实验结果,探究过程中你需要思考的问题有 ①②④⑤⑥ (填数字序号):①选择试剂种类 ②确定试剂用量 ③试剂产地 ④实验装置与步骤的设计 ⑤实验安全环保 ⑥测量中减少误差(2)实验探究1中的检验和实验探究3中的除杂都将碳酸钠进行了转化,但二者目的不同,分别是 检验中将碳酸钠转化为氯化钠,以排除对氢氧化钠检验的干扰;除杂中是将碳酸钠转化为产品氢氧化钠 。
    解析:【提出猜想】氢氧化钠变质是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实验探究1】氯化钙溶液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氯化钠,所以若观察到产生了白色沉淀,则说明在该固体中含有碳酸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碳酸钠完全反应后,若溶液能够使酚酞试液变红,则说明溶液呈碱性,从而可以判断该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则猜想Ⅱ成立;若酚酞试液没有变红,说明不含有氢氧化钠,则猜想Ⅰ成立;【实验探究2】(1)做有气体参与的连续性实验的一般步骤是,连接装置→检验装置气密性→装药品→做实验。(2)本题的实验目的是通过测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来计算药品中碳酸钠的含量,所以必须保证二氧化碳体积的准确性,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用饱和的碳酸氢钠水溶液,可以避免二氧化碳的减少。(3)空气中含有的二氧化碳量很少,不会对结果产生大的影响;(4)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0/1000)L×1.8g/L=0.396g,设样品中含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2CO3+H2SO4===Na2SO4+CO2↑+H2O106  44x  0.396g106/44=x/0.396g,解得:x=0.954g,所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0.954g/2g×100%≈48%。【实验探究3】(1)操作①的名称为溶解、②的名称为过滤、③的名称为蒸发,为了使样品充分溶解,可用玻璃棒搅拌;(2)碳酸钠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3)根据反应看出,变质生成的碳酸钠通过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最终所得氢氧化钠固体质量比变质后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多。【实验反思】(1)定性检验氢氧化钠的变质要选择试剂种类、注意实验装置与步骤的设计;定量测定变质样品中某成分的含量时要确定试剂用量,实验中还要考虑实验安全环保问题、测量中减少误差问题。(2)检验中将碳酸钠转化为氯化钠,以排除对氢氧化钠检验的干扰;除杂中是将碳酸钠转化为产品氢氧化钠。
    9.[2016·泰安,23题,6分]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某化学兴趣小组学习碱的性质后,通过实验对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进行了验证和总结,如图所示“——”表示物质两两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请根据如图,回答问题。(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CaCl2+Na2CO3===CaCO3↓+2NaCl)(1)甲同学将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观察到溶液变红,得出结论:氢氧化钙溶液呈 碱性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2)乙同学将过量的稀盐酸加入到甲同学所得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溶液红色褪去 ,此时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 氯化钙、氯化氢 (酸碱指示剂除外);
    (3)丙同学将碳酸钠溶液加入氢氧化钙溶液中,充分反应后,与乙同学所得溶液混合,静置后发现:上层为无色透明的溶液,底部有白色沉淀。则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氯化钠 (酸碱指示剂除外),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氯化钙 ;为验证可能含有的溶质,请写出实验操作过程及现象 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氯化钙(合理即可) 。
    解析:(1)酚酞试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甲同学将酚酞试液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观察到溶液变红,说明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2)乙同学将过量的稀盐酸加入到甲同学所得溶液中,稀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由于稀盐酸过量,最终溶液显酸性,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红色褪去;此时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氯化钙、氯化氢。(3)丙同学将碳酸钠溶液加入氢氧化钙溶液中,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与乙同学所得溶液混合,稀盐酸能与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钙等反应,碳酸钠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沉淀和氯化钠;由静置后发现:上层为无色透明的溶液,底部有白色沉淀,说明稀盐酸没有剩余,否则不会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钙、碳酸钠、氢氧化钠等不能确定;故上层清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钠,可能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钙等;为验证可能含有的溶质,可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氯化钙(合理即可)。
    10.[2016·泰安,28题,7分]实验与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和内容,李明看到家里多年未用的铜制火锅上有绿色的锈迹,他对绿色锈迹的成分和性质产生了浓厚兴趣。【查阅资料】【发现问题】查阅资料后,该同学将少量碱式碳酸铜放入试管中加热,发现试管中的固体由绿色变成黑色,同时试管壁上有无色液滴生成。
    为了进一步确定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的产物,进行了如下探究:探究一: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黑色固体成分。【猜想与假设】该黑色固体可能是①碳粉;② 氧化铜;③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设计方案】请帮助该同学完成下述实验报告:
    探究二: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还会生成CO2和H2O。【进行实验】选择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验证。
    步骤一:连接A和B,打开活塞,通入一段时间的空气;步骤二:点燃酒精灯,依次连接装置A→B→ D → C (填“C”或“D”);步骤三:点燃酒精灯,观察到明显现象后,停止加热。【解释与结论】①当观察到 C中石灰水变浑浊,D中无水硫酸铜变蓝 ,说明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了CO2和H2O,写出装置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Ca(OH)2===CaCO3↓+H2O ;②写出Cu2(OH)2C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Cu2(OH)2CO3 2CuO+H2O+CO2↑ 。【反思与评价】上述装置中A的作用是 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防止对产物的检验造成干扰 。
    解析:探究一:【猜想与假设】氧化铜也是黑色的固体,所以还有可能是氧化铜;【设计方案】碳不和硫酸反应,而氧化铜能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所以实验步骤:取黑色粉末,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黑色固体全部溶解形成蓝色溶液,说明猜想②正确;探究二:【进行实验】水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蓝,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连接顺序为A→B→D→C;【解释与结论】①水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蓝,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当观察到C中石灰水变浑浊,D中无水硫酸铜变蓝,说明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了CO2和H2O,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②Cu2(OH)2CO3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O3 2CuO+H2O+CO2↑;【反思与评价】装置中A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防止对产物的检验造成干扰。
    11.[2017·泰安,28题,7分]某兴趣小组在探究浓硫酸的化学性质时,将浓硫酸滴加到氯化钠固体中并小心的加热,发现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同时发现有白雾,经査资料了解到浓硫酸与氯化钠在加热时会发生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Cl+H2SO4(浓) Na2SO4+2HCl ,该兴趣小组对产生的氯化氢(HCl)气体是否显酸性进行了相关探究。【进行实验】同学们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探究方法,用三朵由紫甘蓝的汁液染成蓝紫色的纸质干燥小花进行如图1的三个实验:
    【实验现象】Ⅰ和Ⅱ中小花不变色;Ⅲ中小花变红色。【査阅资料】图2是同学们査阅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的示意图。【实验结论】氯化氢气体不显酸性。【交流反思】(1) 从微观角度分析氯化氢气体不显酸性的原因是 氯化氢气体中的氯化氢分子不能解离出自由移动的氢离子 ;(2)小明向实验Ⅲ中变红的小花上喷足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发现小花最后变成黄绿色,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OH+HCl===NaCl+H2O ;(3)紫甘蓝的汁液在酸性溶液中显 红 色;(4)下列实验可以用来说明氯化氢气体不显酸性的是 B (填字母序号)。A.测试盐酸的导电性,盐酸能导电B.干燥的碳酸钠粉末放入氯化氢气体中,不反应C.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D.干燥的碳酸钠粉末放入盐酸中,能反应
    【拓展应用】同学们为探究分子的运动情况,在玻璃管两端同时放入蘸有试剂的棉花,做了如图3所示实验,发现在玻璃管内形成了白色烟环(成分为氯化铵)且偏向蘸有浓盐酸的棉花一端。 图3①白色烟环偏向蘸有浓盐酸的棉花一端的原因是 氨分子的运动速率大于氯化氢分子的运动速率 ;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H3+HCl===NH4Cl 。
    解析:将浓硫酸滴加到氯化钠固体中并小心的加热,发现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同时发现有白雾,说明浓硫酸与氯化钠在加热时会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氯化氢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H2SO4(浓) Na2SO4+2HCl。【交流反思】(1)溶液显酸性,是因为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氢离子,因此从微观角度分析氯化氢气体不显酸性的原因是氯化氢气体中的氯化氢分子不能解离出自由移动的氢离子;(2)小明向实验Ⅲ中变红的小花上喷足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发现小花最后变成黄绿色,说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3)由实验现象可知,紫甘蓝的汁液在酸性溶液中显红色;(4)测试盐酸的导电性,盐酸能导电,不能证明氯化氢气体不显酸性,A错误;干燥的碳酸钠粉末放入氯化氢气体中,不反应,说明氯化氢气体不显酸性,B正确;氢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不能证明氯化氢气体不显酸性,C错误;干燥的碳酸钠粉末放入盐酸中,能反应,不能证明氯化氢气体不显酸性,D错误。【拓展应用】①白色烟环偏向蘸有浓盐酸的棉花一端的原因是氨分子的运动速率大于氯化氢分子的运动速率;②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反应生成氯化铵,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HCl===NH4Cl。

    相关课件

    中考化学总复习第6讲 常见的酸和碱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总复习第6讲 常见的酸和碱课件,共5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复习指导航标,关键能力提升,必备知识精讲,核心素养创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反应物是否有剩余,碳酸氢钠,氢氧化铝,HCl,OH-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泰安专版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部分第9讲常见的酸和碱第2课时酸和碱的性质课件:

    这是一份泰安专版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部分第9讲常见的酸和碱第2课时酸和碱的性质课件,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梳理过关,典型例题运用,类型2酸碱中和反应,实验聚焦突破,探究过程,实验分析,典例分析,六年真题全练,命题点2中和反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青岛专版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部分主题六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常见酸碱的性质课件鲁教版:

    这是一份青岛专版中考化学总复习第一部分主题六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常见酸碱的性质课件鲁教版,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梳理过关,酸的通性,考点3常见的碱,碱的通性,即时总结►,典型例题分析,重点实验突破,联想与启示,典例分析,实验验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