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七上下)-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含答案)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七上下)-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含答案)第1页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七上下)-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含答案)第2页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七上下)-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含答案)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七上下)-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七上下)-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理解性默写,)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理解性默写
    1.《论语》中告诉我们,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会自己时,也不要生气和抱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在《论语》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复习的重要性。
    3.《论语》中阐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认为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进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论语》中体现这一含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孔子在《论语》中论述君子对待富贵的正确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论语》中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类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论语》中感叹时光像河水一样流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人要立志,才能知道用功的方向,《论语》中表达一个男子汉的志向是不会轻易被改变的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21平顶山二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共11分)
    (一)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义都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虽有至道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至死不渝
    B.学学半 学而不思则罔 真才实学
    C.知困 困于心 困而学之
    D.故曰:教学相长也 故自号曰醉翁也 温故知新
    1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B.语段(一)对举“学”与“教”所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两种情况,并作进一步解释,将论述引向深入,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
    C.语段(一)所讲的“教学相长”与现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是同一个概念,值得肯定。
    D.语段(一)多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语段(二)采用语录体,语言简练,含意深远。
    12.对于“如何学习”,语段(一)强调了教和学是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请结合语段(二)和下面的链接材料,谈谈它们分别带给你哪些关于学习的启示。(4分)
    【链接材料】 人目不见青黄①曰盲,耳不闻宫商②曰聋,鼻不知香臭曰痈③。痈、聋与盲,不成人者也。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类,不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痈者也。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甚者观蛟龙。足行迹④殊,故所见之物异也。入道浅深,其犹此也,浅者则见传记谐文,深者入圣室观秘书。入道弥深,所见弥大。
    (王充《论衡·别通篇》,有删减)
    【注】①青黄:指青色与黄色。这里泛指颜色。②宫商:在这里泛指声音。③痈:毒疮。这里指失去嗅觉的鼻病。④迹:足迹,这里指到过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21连云港)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共13分)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①,料量平②;尝为司职吏③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
    孔子年三十五,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孔子去曹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④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舍《六艺》者折中⑤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减)
    【注】①史:管理仓库的小吏。②料量平:出纳钱粮算量得准确清楚。③司职吏:管理牧场的官吏。④祗回:相当于“低回”。流连,盘桓。⑤折中:取正。
    13.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1)尝为季氏史 ______________
    (2)齐人称之 ______________
    (3)高山仰止 ______________
    (4)诸生以时习礼其家 ______________
    14.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天 下 君 王 至 于 贤 人 众 矣 当 时 则 荣 没 则 已 焉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孔子令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体现在哪些方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陋室铭
    一、理解性默写
    1.刘禹锡《陋室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明文章主旨,表明尽管居室简陋,但只要主人品行美好,则处处见高雅。
    2.刘禹锡《陋室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清丽的色彩衬托出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
    3.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室中之人,借交往之雅显示自己性情的高雅。
    4.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表达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以古代贤人的居室类比自己的陋室,暗示自己也有与古代贤人一样的德操与才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9河南备用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共11分)
    (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二)吾斋之中,不尚①虚礼。凡入此斋,均为知己。随分②款留,忘形笑语。不言是非,不侈③荣利。闲谈古今,静玩山水。清茶好酒,以适幽趣。臭味④之交,如斯而已。
    (节选自陈继儒《小窗幽记》)
    【注】①尚:崇尚。②随分:随意。③侈:显扬,夸耀。④臭(xiù)味:气味,比喻同类的东西。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惟吾德馨 德馨:德行美好。
    B.苔痕上阶绿 苔痕:苔藓痕迹。
    C.谈笑有鸿儒 鸿儒:博学的人。
    D.可以调素琴 素琴:雅致的琴。
    7.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语段(一)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两句写出了陋室自然环境的什么特点?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怎样的生活状态?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陋室”主人与“吾斋”主人有哪些相似之处?结合两个语段的内容加以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共10分)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0.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有龙则灵 以告先帝之灵
    B.斯是陋室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C.草色入帘青 未尝稍降辞色
    D.何陋之有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语段(一)中既说“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结合文章及链接材料,说说刘禹锡能否称得上“大儒”。(3分)
    【链接材料】 彼大儒者,虽隐于穷阎漏屋①,无置锥之地,而王公不能与之争名。在一大夫之位,则一君不能独畜,一国不能独容,成名况乎诸侯,莫不愿得以为臣。用百里之地,而千里之国莫能与之争胜,笞棰②暴国,齐一天下,而莫能倾也。是大儒之征也。
    (节选自《荀子·儒效》,有删改)
    【注】①穷阎漏屋:僻陋狭小的住处。②笞棰(chuí):以竹木之类的棍条抽打;打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莲说
    一、理解性默写
    1.《爱莲说》中以莲花比喻君子洁身自好,又不孤高自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爱莲说》中借莲花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爱莲说》中描写莲花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公园花展上,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他花卉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共10分)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可爱者甚蕃 蕃:多。
    B.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接近。
    D.宜乎众矣 宜:应当。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黑泥),与之俱黑。”而周敦颐则说:“出淤泥而不染。”围绕环境与人的关系,提炼出这两句话各自蕴含的观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莲,自古深受文人雅士喜爱。结合《爱莲说》和下面的链接材料,简要概括周敦颐、李渔各自喜爱莲花的原因。(4分)
    【链接材料】 芙蕖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①成花,娇姿欲滴。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节选自李渔《芙蕖》,有删改)
    【注】①菡萏(hàn dàn):指未开的荷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共11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晋陶渊明独爱菊 独:___________
    (2)亭亭净植 植:___________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人生志趣的?请结合内容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中称莲为“花之君子”。结合下面两则链接材料,简要说明“君子”的美好品德在李广和姚坦身上是如何体现的。(4分)
    【链接材料一】 《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①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②,口不能道辞③。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
    【链接材料二】 王,帝第五子元杰也。尝作④假山,召僚属置酒,众皆褒美,坦⑤独俯首。王强使视之,坦曰:“但见血山,安得假山?”王惊问故,坦曰:“坦在田舍时,见州县督税,上下相急⑥,父子兄弟鞭笞苦楚⑦,血流满身。此假山皆民租所出,非血山而何!”时帝亦为假山未成,闻之亟⑧毁焉。
    (选自吴乘权《纲鉴易知录》)
    【注】①李将军:指李广,汉武帝时名将。②悛悛如鄙人:忠厚老实得像个乡下人。③道辞:能说会道。④作:建造。⑤坦:姚坦,北宋官员。⑥上下相急:指州官与县官一起逼迫百姓。⑦鞭笞苦楚:受鞭打,痛苦不堪。⑧亟:急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河中石兽
    一、理解性默写
    1.纪昀《河中石兽》中,老河兵发表判断石兽寻找地点的看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河中石兽》中说出人们往往对事物了解不全面的道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21省实验中学四模改编)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共10分)
    (一)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二)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①以木简②束书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予愠为戏。趋行及半,小奚仆,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③矣。予爽然④,思渡者言近道。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而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
    (节选自周容《小港渡者》,有删改)
    【注】①小奚:小书童。②木简:木板。③牡下:上锁。④爽然:茫然若失的样子。
    3.文言中的一些字的含义在成语中还有留存。请参照示例,写出含有下面加点字(意思保持不变)的成语。(2分)
    例: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湮没无闻 )
    (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
    (2)小奚仆( )
    4.根据上下文,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语段(一),分析讲学家和老兵判断石兽的位置一错一对的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结合语段(一)和语段(二),分析两者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并分别指出各自阐述了怎样的道理。(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21岳阳)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共10分)
    (一)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节选自纪昀《河中石兽》)
    (二)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①入两股间,今乃掉②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选自《苏东坡文集》)
    【注】①搐:肌肉抽缩,此指“夹”。②掉:摆动,摇。
    7.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可据理臆断欤?(主观地判断)
    B.啮沙为坎穴(牙齿)
    C.所宝以百数(珍藏)
    D.一日曝书画(晾晒)
    8.根据文意,用“/”给文中两个画横线句子断句。(限断一处)(2分)
    (1)遂 反 溯 流 逆 上 矣
    (2)处 士 笑 而 然 之
    9.翻译文言文时,将句子中的省略成分补充完整,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请在括号里写出省略的部分。(2分)
    一日①( )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②( )拊掌大笑曰……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两语段阐述了一个相同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论语》十二章
    一、1.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2.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6.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7.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8.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二、9.B
    10.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研究这种学问为快乐的人。
    11.C
    12.语段二:学习知识要时常温习;要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要注重培养学习兴趣。(任意答出两方面即可。2分)
    链接材料:学习不能浅尝辄止,要深入学习,精益求精;要博览群书。(2分)
    三、13.(1)曾经 (2)称道,称赞 (3)仰慕,敬仰 (4)按照
    14.天 下 君 王 至 于 贤 人 众 矣 / 当 时 则 荣 / 没 则 已 焉
    15.(1)孔子来到齐国,做了高昭子的家臣,想借昭子结识景公。
    (2)孔子是一介平民百姓,(他的思想)流传了十几代,求学的人都很尊敬推崇他。
    16.①做事认真,尽忠职守;②学习专注而深入;③处变不惊有定力;④思想学说影响深远。(写出三点即可)
    陋室铭
    一、1.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4.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5.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二、6.D
    7.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8.苔痕能“上”阶,草色能“入”帘,一“绿”一“青”,色彩清丽,生机盎然。(1分)写出了陋室自然环境优美、清幽宁静的特点。(1分)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恬淡中充满生机的生活状态。(2分)(意思对即可)
    9.①不慕荣利(甘于淡泊)的品质。②高雅的生活情趣。③与志趣相投的朋友交往。(一点1分)
    三、10.D
    11.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12.不矛盾。“调素琴”“阅金经”借指高雅的生活,“丝竹之乱耳”“案牍之劳形”借指世俗的纷扰,放在一起表达了作者想过一种远离世俗纷扰、安贫乐道的生活的愿望。
    13.链接材料第一句提到“彼大儒者,虽隐于穷阎漏屋,无置锥之地,而王公不能与之争名”。(1分)文章中,刘禹锡虽然身居陋室,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符合链接材料中对“大儒”的定义。(2分)
    爱莲说
    一、1.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3.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牡丹之爱 宜乎众矣
    二、5.C
    6.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居避世者。
    7.环境可以改变人;人可以不受环境的影响。(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
    8.周敦颐对莲花的喜爱,主要是基于莲花洁身自好的品格。(2分)李渔喜爱莲花是因为莲花“可看”“可闻”“可吃”“可用”。(2分)(意思对即可)
    三、9.(1)只 (2)竖立
    10.(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赏玩啊。
    11.示例一:托物言志。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写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和风骨节操,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表达了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追求洁身自好的人生志趣。
    示例二:衬托。用菊花、牡丹进行衬托,突出了莲的高洁品质,从而表达了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力求洁身自好的人生志趣。
    12.①李广忠厚老实,死后受天下人的爱戴,这正体现了君子洁身自好、质朴的品质;②姚坦在众人都夸赞益王假山修建得好时,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指出益王修建假山劳民伤财,这正体现了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正直的品质。
    河中石兽
    一、1.凡河中失石 当求之于上流
    2.但知其一 不知其二者多矣 可据理臆断欤
    二、3.(1)临危不惧 (2)前仆后继
    4.河水撞击石头返回的冲击力,一定会将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成坑洞。
    5.①讲学家和老河兵都认识到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的因素,但讲学家忽略了流水的作用,犯了空谈事理,做事主观臆断的错误。②老河兵分析水流会在石兽下冲出坑穴,石兽倒向坑穴后不断反复,反而会往上游走。老河兵经验丰富,看问题实事求是,做出了符合实际的正确判断。
    6.共同的写法是借事说理(叙议结合)。(2分)语段(一)讲述了人们在河中寻找石兽的故事,阐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1分)语段(二)讲述了背书赶路的故事,阐述了“欲速则不达”的道理。(1分)
    三、7.B
    8.(1)遂 反 溯 流 / 逆 上 矣 (2)处 士 / 笑 而 然 之
    9.①处士 ②则
    10.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应当从上游寻找它们。
    11.示例一:考虑问题不能主观臆断。应该尊重事实,不能想当然。示例二:要注意观察生活,向生活学习,实践才能出真知

    相关试卷

    专题11:文言文阅读-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综合强化训练(全国通用)含答案:

    这是一份专题11:文言文阅读-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综合强化训练(全国通用)含答案,文件包含专题11文言文阅读-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综合强化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专题11文言文阅读-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综合强化训练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9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十二 文言文阅读—2024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进阶训练【人教部编版】:

    这是一份专题十二 文言文阅读—2024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进阶训练【人教部编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下列对加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练习专题13:七上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练习专题13:七上文言文阅读(含解析),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辨其音·走进文本,明其义·理解内容,悟其理·丰富思想,取其精·学以致用,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翻译下列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