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诗词曲五首-十五从军征-2021-2022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精品随堂课件(部编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66235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4 诗词曲五首-十五从军征-2021-2022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精品随堂课件(部编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66235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4 诗词曲五首-十五从军征-2021-2022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精品随堂课件(部编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66235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4 诗词曲五首-十五从军征-2021-2022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精品随堂课件(部编版)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662353/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4 诗词曲五首-十五从军征-2021-2022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精品随堂课件(部编版)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662353/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4 诗词曲五首-十五从军征-2021-2022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精品随堂课件(部编版)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662353/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4 诗词曲五首-十五从军征-2021-2022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精品随堂课件(部编版)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662353/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4 诗词曲五首-十五从军征-2021-2022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精品随堂课件(部编版)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662353/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统编版语文九下 同步课件 PPT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十五从军征课文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十五从军征课文ppt课件,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了解《乐府诗集》,乐府诗集主要内容,十五从军征,背景介绍,合作提升,沙场风尘,人世沧桑,全诗由远而近叙事,大体脉络如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作品别名:乐府诗/乐府/乐府民歌创作年代:两汉时期文学体裁:乐府诗
一﹑汉武帝时,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订乐谱的机构,叫“乐府”。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简称乐府。二、最大的特点是: 叙事性强
(1)对阶级剥削和压迫的揭露与反抗。如《东门行》《妇病行》等。 (2)对战争和徭役的控诉与揭露。如《战城南》、《十五从军征》等。 (3) 对封建礼教和婚姻的抗议,对劳动人民坚贞爱情的歌颂。如《上邪》等。 (4) 其他。有的讽刺统治阶级的贪淫残暴,如《长安有狭邪行》讽刺卖官鬻爵;有的阐发人生哲理。如《长歌行》末两句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正音: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汉《乐府诗集》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道逢:在路上遇到。
冢:坟墓。 累累:形容坟丘一个连一个的样子。
狗窦:狗洞 。 雉:野鸡。
中庭:庭院中间。 旅谷:旅,野生。旅谷,野生的谷子。
舂:放在石臼里把谷物的皮捣掉。 持:拿来。 作:当作。
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从军出征,到了八十岁才回来。在乡间路上遇到同乡人,问:“我家里还有那些人健在?”远远看去那就是你家,但已经是松柏青翠,坟冢相连了。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走出大门向着东方远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概括内容:写一个从军老兵经历几十年漫长从军后回家的悲苦经历。
乐府诗特点1:叙事性强。如:《木兰诗》《孔雀东南飞》
在汉朝,男子23岁起正式服兵役,直到56岁止。如遇战争,还要做好随时从军的准备,兵役时间可能会更长。这位老兵身处汉武帝时期,汉武帝是一个野心勃勃、好大喜功的人,年年对匈奴发起战争,于是,文中的主人公就“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译文:十五岁就被应召去参军了,然而八十岁了才能回到久违的故乡。
诗一开头用了“十五”和“八十”两个数字,尖锐地揭露了这样一个触目惊心的事实:一个足足服了六十五年兵役的老兵,最后才得拖着垂死的身躯,穷老归乡。可以想见,这六十五年,他必然经历了千辛万苦。给读者留下众多想象的空间。
这句话用夸张的手法极言从军之久。用两个数字概括了老兵悲苦的一生。“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
“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则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 这也就极其自然地引出下文——老兵在归乡途中与乡里人的对话。
“征”字表明主人公离乡、现在才回乡的原因----连年战争,被征入伍。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译文:在回家路上遇到家乡的人,问:“我家中还有谁在世?”揣摩主人公此时问乡人的心思?
为什么他只问家中还有谁侥幸苟活人世呢?六十五年了,岂敢奢望家人安然无恙、亲人健在?能有一二幸存者已是不幸中之万幸了。
主人公的思想脉络由六十五年的征战生活进入邈邈旷野、漫漫古道,对亲人和家园的现状由茫然无际的想象到急切地、盼知又怕知地询问。
老兵回到家乡,他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又做了什么?画出诗句并作批注。
听到:“遥看是君家, 松柏冢累累。”(遥遥望去那就是你的家,已经变成是松柏树掺杂的一片墓地) 乡邻的回答你怎么看待?
乡邻不忍直接戳痛老翁,婉转的用象征死亡的松柏和坟茔回答他,这是以哀景写哀情的铺陈写法。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乡里人的回答却如站在雪地里浇下的一盆冰水:“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动乱的年月,他的亲人们竟无一幸存者?多少年来积压心底的感情,向谁倾诉、向谁表达啊?唯有那青青松柏、垒垒坟冢。
看到: 兔从狗窦入, 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 井上生旅葵。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诗句意思: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梁上飞来飞去。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诗句意思: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这两句是近看,承接上文加以描绘。 作者没说室空无人,而是写“兔”野兔见人钻进家畜窝中自以为得所和“雉”(野鸡)惊飞落到屋内梁上自以为安的情景,均是动物,一在“狗窦”(下方),一在“梁上”(上方);作者没有直书庭园荒芜杂乱,只摄取了井边、中庭随意生长的葵菜和谷物,“旅谷”、“旅葵”,均是未经种植而自生自长的植物,一在“中庭”(庭院中),一在“井上”(井台上)。
这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景象?体现了老人此时怎样的心情
环境描写,由远望到近看,人去屋空,人亡园荒,写出一派凄凉破败的景象。家中空无一人,老人举目无亲,其凄楚、悲哀心情可以想象。
做的: 舂谷持作饭, 采葵持作羹。
羮饭一时熟, 不知贻阿谁。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诗句意思: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应该送给谁一起分享。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诗句意思:捋了些野谷舂了米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
这两句描写了什么内容?又有何作用?老兵孤身一人回家,家中也无亲人了,到头来还是他孤身一人。连个一同吃饭的亲人都找不到,我们可以体味到他那渴盼亲情、渴求慰藉却又举目荒坟的孤凄处境。 “不知贻阿谁”能有“阿谁”呢?苍茫天地,荒旷世界,唯老人孑然一身而已,这真是惨不忍闻的人间悲剧!进一步突出老翁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令人对不合理的兵役制度产生极度痛恨之情。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诗句意思: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动作、神态描写,进一步抒发老兵心中的悲哀。突出老兵 “出门东向看” 与 “泪落沾我衣” 这一细节,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
他已不能像年轻人那样嚎啕大哭,只有那凝聚着六十五年的 、六十五年的 、六十五年的 、六十五年的 、六十五年 的老泪,扑簌簌落在布满征尘的衣襟上。
造成老兵悲惨一生的原因是什么?
这首诗暴露了封建社会中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奴役和迫害。
老兵的遭遇仅仅是他一个人吗?一个家庭吗?是什么造成了老百姓们悲惨的生活呢?此时,你最想说些什么?(封建社会的兵役制度、连年的战争)
主旨: 这首诗中描绘了一位少年从军数十年后返回故里时,看到家破人亡的情景。反映了当时老百姓共同的命运,反映了当时整个社会现实的动乱和黑暗,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奴役和迫害。
情节:始得归→道逢乡→见家景 —做饭羹—出东门—泪沾巾
情感变化:思亲情切——希望落空——绝望——悲哀流泪——心意茫然
行为:归→ 问 → 做饭 → 看,泪落
从军之久:回乡所见:行动:回乡心情:
狗窦:梁上:中庭:井上: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舂谷、作饭、采葵、作羹
兵役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
本诗的描写手法及其作用:
1.语言描写,通过过路人说出的哀景来写出哀情; 2.环境描写,写出了家中的荒凉景像; 3.动作、神态描写,写出老兵举目无亲孤身一人而又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家破人亡的老兵形象,控诉了汉代兵役制给人民带来的 深重苦难。少小离家,垂老归来,看到的却是“松柏家累累”,院舍荒芜,连一个共话凄凉的人都没有了,他只好“出门东向望”,老泪纵横。有多少血泪的控诉,多少人生的辛酸,都凝结在那默然眺望的身影中。诗歌正是选取了老兵重返故里这一片断,给他悲惨的一生打上一个句号。
这是一首叙事诗。诗歌依照人物回家的程序,由远而近,逐次描写,很有层次。人物的情感也随着场景的移换而变化,由起初的热望化为痛苦,陷入绝望之中。尽管诗中没有对老兵的心情作过多的正面描述,然而从场景的描绘中 依然能感受到一种越来越深沉的哀痛。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十五从军征图片课件ppt,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关于“乐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十五从军征课文内容ppt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乐府诗集,教学目标,畅所欲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下册十五从军征课堂教学课件ppt,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关于“乐府”,诗的情节和主题,拓展类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