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欣赏 玛依拉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音乐欣赏 玛依拉教案设计,共2页。
1.通过对歌曲《玛依拉》的鉴赏与学习,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
2.通过对歌曲《玛依拉》的试听与演唱,提高识谱演唱能力;通过击打节奏,不仅掌握时值计算方法,而且能通过击打来表现出节奏型;通过歌曲的延伸学习,了解变奏曲、花腔的概念。
3.能够演唱《玛依拉》,并且明确音乐的速度在情感表现中的重要性;准确的拍打出前附点八分音符后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型;了解变奏曲、花腔的概念。
2学情分析
学生对基本的音高、节奏、拍、调的掌握缺少系统学习,如果按教材的课程安排上,学生接受起来就会感到困难。所以在刚接手的时候,开始的几堂课我没有上新课而是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普及,从后来的结果看确实起到了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效果。
音乐课如果单单只是教唱几首歌曲是不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的,要通过唱、练、赏、游的方式让学生能对音乐产生兴趣,特别是能学会欣赏不同国家、民族及不同风格的音乐,通过音乐来起到美育的作用。
3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演唱歌曲,感受哈萨克族音乐特点。
【难点】对于民族特点认知不清晰以及学习演唱附点节奏型。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情境导入
课件播放一段人民生活、节日的视频与照片,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的感受。教师整理学生的发言,做一个总结
教师设问:有哪位同学知道这是哪个民族?
教师总结:哈萨克族。
活动2【讲授】新课教学
1.欣赏哈萨克族歌曲《玛依拉》
教师设问:同学们能从歌曲中感受到什么?你认为歌曲描写的是什么内容?
教师总结:“玛依拉”是一位哈萨克族姑娘的名字,传说她长得美丽,又善于歌唱,牧民们常常到她的帐篷周围,倾听她美妙的歌声,这首歌曲就是在描绘这位姑娘,歌曲曲调轻盈明快,把这位天真美丽的姑娘的形象,表现得惟妙惟肖。
2.再次欣赏歌曲并跟随旋律哼唱
教师设问:歌曲的速度是怎么样的?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感觉?
教师总结:激动、兴奋、欢快、活泼的情绪一般都与快速度相配合。田园风的,比较抒情的则往往采用适中的速度。而颂赞地、挽歌、悲伤地、沉痛的回忆等,则多与慢速度相配合。
活动3【活动】解决教学难点
3.学习演唱歌曲《玛依拉》
①教师范唱歌曲,学生跟随进行哼唱,并画下认为的难点。
②请同学们提出在哼唱时发现的难点。
③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难点进行一一解答,着重讲解附点八分音符加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型,并带领同学们击打节奏,更直观的体会附点节奏型。
④学生跟随钢琴完整演唱。
活动4【练习】巩固练习
4.最后欣赏歌曲,并跟随视频带着情感分组演唱.
活动5【测试】延伸学习
5.欣赏由《玛依拉》创作改变的《玛依拉变奏曲》
教师设问:为何将改编后的歌曲称为变奏曲?具体是哪里发生了变化?演唱方式有什么不同?
教师总结:改编后的歌曲与原歌曲主旋律基本一致,只是加入了新的音乐元素,是在原歌曲的基础上加以变化,所以称为变奏,这也是变奏曲的概念。《玛依拉变奏曲》主要是在歌曲反复的时候发生的变化,演唱方式加入了花腔的技巧。在增加难度的同时,也丰富了歌曲的表现力。
活动6【作业】课堂作业
教师弹奏不同的节奏型,学生记写,尤其注重对本节课新掌握的节奏型的听写。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音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神州音韵(四)欣赏 玛依拉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师生间相互问好,引入课题,进行新课,在欣赏歌曲中进行过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音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欣赏 玛依拉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师生问好,教授新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音乐欣赏 彩云追月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能用圆润,总结下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