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1-2022学年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第1章第3节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课件(30张)

    2021-2022学年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第1章第3节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课件(30张)第1页
    2021-2022学年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第1章第3节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课件(30张)第2页
    2021-2022学年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第1章第3节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课件(30张)第3页
    2021-2022学年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第1章第3节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课件(30张)第4页
    2021-2022学年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第1章第3节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课件(30张)第5页
    2021-2022学年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第1章第3节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课件(30张)第6页
    2021-2022学年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第1章第3节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课件(30张)第7页
    2021-2022学年高中生物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第1章第3节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课件(30张)第8页
    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3节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课前预习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3节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课前预习ppt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内容索引,素养目标,课前篇自主预习,种群研究的应用,课堂篇探究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名师提醒一般来说,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相关,属于密度制约因素;而气温和干旱等气候因素以及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教材边角】 [教材P16“边栏问题”]渔网网目不能过小,否则会影响来年鱼产量。请从种群特征的角度作出解释。提示 如果渔网网目过小,许多幼鱼也会被捕捞上来,影响鱼种群的年龄结构,从而影响鱼种群的出生率,造成来年鱼产量降低。
    自我检测1.基于影响种群的数量变化、因素及其应用,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1)能影响种群数量特征的因素都能影响种群数量变化。(  )(2)生物在地球上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布不同,这是由于光照的不同引起的。(  )(3)存在捕食关系的两个种群,被捕食者将会灭绝。(  )(4)在食物丰富的年份,松鼠的种群密度较食物匮乏年份增加,说明食物会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  )(5)对有害生物的防治,最环保且有效的方法是物理防治。(  )
    2.能够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是(  )A.性别比例和年龄结构 B.气候、食物等C.人类活动D.以上都是答案 D
    3.对于生长在农田里的青蛙来说,影响其种群数量变化的环境因素是(  )A.农田里的植物、昆虫、蛇等B.阳光、空气、水、土壤等C.上述A和B的总和D.上述A和B的总和再加上青蛙间的种内竞争答案 D
    4.科研人员对某生物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鱼类捕捞后的种群数量应维持在C点左右B.D点表示种群密度最大C.B点表示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D.从O点到D点,种内竞争越来越激烈
    答案 A解析 D点时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说明此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种群密度最大;B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鱼类捕捞后应使种群数量维持在K/2(B点)左右,A项错误,B、C两项正确。从O点到D点,种群密度越来越大,种内竞争越来越激烈,D项正确。
    [情境创设] 我国北方原野上,各种草本植物在春夏时节萌发兴盛,种群密度逐渐增大,而到了秋冬季节,个体数量大减,动物的数量也随之改变。[问题探究] 请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自然界中能影响草本植物生长的非生物因素有哪些?提示 光照、温度、水分等。2.北方原野上的动物数量为什么会随着草本植物数量的变化而变化?提示 草本植物的繁盛为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栖息场所,动物种群数量增多;反之减少。
    3.生活在加拿大北方森林里的猞猁捕食雪兔。研究人员在90多年的时间里,对二者的种群数量做了研究,发现二者的种群数量变化具有周期性,如何解释这种现象?提示 猞猁捕食雪兔,若雪兔数量增多,猞猁捕食的雪兔也增多,猞猁数量随之增多,从而加大了猞猁对雪兔的捕食,使雪兔数量减少。若雪兔数量减少,使得猞猁捕获的食物减少,造成猞猁种群数量减少;猞猁种群数量减少,对雪兔的捕食也减少,雪兔种群数量又增多。这样二者的种群数量形成动态的周期性变化。
    【探究应用】1.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期的个体数)。下列关于该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9月份种群出生率一定不是0B.这段时间内,该种群的数量一定保持相对稳定C.该种群数量不受气候、食物、行为调节等因素的影响D.种群密度越大,传染病对该种群数量增长的抑制作用也越强
    答案 D解析 由题图可知,未成熟个体从2月底到6月逐渐增多,从6月到12月逐渐减少至12月变为0,而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因此该种群个体的出生时间大概为2月底到6月,到12月都成熟,表明在7—12月内可能没有新的个体出生,9月份出生率可能为0,A项错误;种群的数量在2月底到6月逐渐增多,6月到12月逐渐减少,B项错误;该种群数量受气候、食物、行为调节等因素的影响,C项错误;病原体的致病力和传播速度是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的,种群密度越大,其抑制种群数量增长的作用也就越强,D项正确。
    2.社鼠是主要生活在山地环境中的植食性鼠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社鼠的种群数量波动总是处在环境容纳量之下B.社鼠与其天敌黄鼬的种群数量波动是同步的C.自然环境中社鼠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D.在食物十分充足的条件下,社鼠的种群数量一直呈“J”形增长答案 C解析 社鼠种群数量在环境容纳量附近上下波动;社鼠数量的波动与其天敌的数量波动不同步,一般都是捕食者的数量随被捕食者的变化而变化;食物十分充足的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增长还会受到其他因素如天敌等的限制,一般不能呈“J”形增长。
    [情境创设] 资料1 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大意是说,只要不违背农时、耽误百姓耕种,粮食就吃不完;不用细密的网在池塘里捕捞,鱼鳖之类的水产就吃不完;按照时令采伐林木,木材就用不完。资料2 2018年5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做重要讲话。在谈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时,他引用这句话,强调要按照大自然规律活动,取之有时,用之有度。
    [问题探究] 请结合上述资料以及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的规律,讨论解决下列问题。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说明有哪些因素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提示 “农时”主要是指适宜种植农作物的季节气候和耕作时间,属于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影响;“数罟不入洿池”强调渔网的网目不能过密,网目紧密而细小,小鱼小虾都会被捕捞上来,导致种群中幼年个体过少,使种群的年龄结构呈衰退型。
    2.既要维持某种资源种群数量的可持续发展,又要持续获得最大收益,对生物资源的利用要遵循什么规律?提示 中等强度的利用,即使生物资源的种群数量维持在K/2左右,有利于持续获得资源较大的产量,因为种群数量在K/2时增长速率最快。
    3.在有害生物的防治方面,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请举例说明。提示 有害生物也是其他生物的食物来源,因此不能一味地去灭绝对人类有害的生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降低其环境容纳量,使其种群数量维持在较低水平。例如,对家鼠等有害动物可以采取器械捕杀、药物捕杀等措施控制其种群数量。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思考,可以采取措施降低有害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如将食物储藏在安全处,减少或断绝它们的食物来源;室内采取硬化地面等措施,减少它们挖造巢穴的场所;养殖或释放它们的天敌,等等。
    【探究应用】1.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容纳量是种群的最大数量,种群数量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超过环境容纳量B.人为的一次性捕杀家鼠后,其环境容纳量迅速降低C.用较大网眼的网捕鱼,目的是增大鱼池的环境容纳量D.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答案 D解析 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正常情况下,种群数量会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所以种群数量可能会超过环境容纳量,A项错误;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被破坏的情况下,不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而变化,是基本恒定的,B、C两项错误;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改善大熊猫的生存环境,提高其存活率,进而提高保护区内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D项正确。
    2.下图表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和有环境阻力情况下的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为“J”形增长,每年增加的个体数量始终不变B.图乙为“S”形增长,G点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F点时进行D.渔业捕捞后剩余量应该在E点左右
    答案 D解析 图甲曲线的斜率代表种群的增长速率(即单位时间内种群个体的增加数目),由题图曲线特征可知,在不同的时间点,曲线的斜率不同,即种群的增长速率不同,A项错误;图乙中G点时种群的数目不再变化,增长速率为0,B项错误;防治蝗灾应该在D点附近,超过D点,蝗虫增长速率加快,灭虫效果差,C项错误;渔业捕捞应该在超过K/2时进行,且每次捕捞后的剩余量应保持在K/2,即E点左右,此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D项正确。
    3.下图为自然环境中典型的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B段的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只有食物充足B.CD段的曲线发生波动的原因是出生率变化的结果C.防治虫害的合理手段是控制害虫数量,使之不超过A点D.在草场中,应该使牲畜数量保持在C点,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草场资源
    答案 C解析 种群数量快速增长的原因有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等;CD段的曲线发生波动的原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变化的结果;防治虫害的合理手段是控制害虫数量,使之不超过A点,因为超过A点后增长速度会加快;在草场中,牲畜数量保持在C点会破坏草场资源。

    相关课件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章 种群及其动态第3节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作业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章 种群及其动态第3节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作业课件ppt,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堂对点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3节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一等奖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3节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一等奖课件ppt,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种内竞争,种间竞争,思考·讨论,林冠层遮蔽地面的程度,郁闭度大,郁闭度小,一非生物因素,综合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3节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优秀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3节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优秀ppt课件,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课堂导入,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种群密度,影响强度与密度无关,影响强度与密度相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