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课件)-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65885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课件)-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65885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课件)-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65885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课件)-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658851/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课件)-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658851/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课件)-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658851/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课件)-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658851/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课件)-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下册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2658851/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课件ppt,共37页。
有一句老话儿叫“半部论语治天下”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我们初中学过《论语十则》,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论语》当中的另一篇重要文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也就是著名的《侍坐篇》!
1.了解秦腔的特点,及其与秦地的地理构造和风土人情的契合统一。2.学习文章通过场面细节描写和本土化的语言来描写文化现象,表现地域文化的技法。3.感受“秦腔”所蕴含的深沉的文化底蕴,体会中国民俗文化的特点,从而对象征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的民间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
孔子,名丘,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出身在没落地贵族世家,曾短期在鲁国做官,又周游许多诸侯国,想推行自己地政治主张,但未被采纳,后来回到鲁国致力于教育工作和整理古典文献。相传他地弟子有三千多人。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是提倡礼乐和仁义。礼乐是孔子提出来的维护社会秩序的规范,仁义是他提倡的立身处世的道德标准。
他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等等许多教学理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创办私学的人。儒家经过不断的完善最终成为封建思想的正统,影响深远。孔子一生都在追求“礼”,实施“礼”。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法不中,刑法不中则民无法措手足”。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互相征战,礼乐制度崩塌,诸侯逐渐崛起,周王室日益衰落,一些大的诸侯国通过战争获得更多的土地和百姓,于是出现了旷日持久、错综复杂的“诸侯争霸”局面。孔子希望人民和平,国家稳定,所以周游列国,游说君王。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中。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都是孔子的学生,“侍坐”是指在尊长旁侍奉陪坐,体现了师生间关系亲密,四个学生陪着老师闲坐谈话,为下文的对话渲染了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
曾皙( ) 论语( ) 摄乎( )比及( ) 小相( ) 铿尔( )冠者( ) 毋吾以也( ) 夫子哂之( )以俟君子( ) 风乎舞雩( ) 喟然叹曰( )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段(从开头到“则何以哉”):写孔子问志。 第二段(从“子路率尔对曰”到“吾与点也”):写弟子述志。 第三段(从“三子者出”到结束):写孔子评志。
四位弟子的“志向”各是什么?结合每个人的谈话方式说说他们的性格如何。
子路的志向是:治理一个受大国侵略而且遭受饥荒的千乘之国,并保证三年内使人民有勇气并懂得行事准则。侧重于强国。可见他是个有抱负、有自信,却鲁莽、轻率之人。
冉有的志向是:治理一个小国,三年内使人民富足,至于礼乐教化,还很难办到。侧重于富民。可见他性格是谨慎小心、谦虚退让。公西华的志向是:能在诸侯举行祭祀或朝见天子时担任一个“小相”。侧重于以礼治邦。可见他是个谦恭有礼、娴于辞令之人。以上三人的志向虽各有侧重,但都愿意在仕途上创一番事业,都想参与政治。而曾皙却刻画了一个暮春郊游的场景。从富有诗意的情景描写中,曲折地表达出自己的志向,可见他的性格是从容不迫、逍遥洒脱。
请简析孔子对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人所述之志的态度。
子路侧重强国(有勇知方),冉有侧重富民(可使足民),公西华侧重以礼治邦(宗庙会同),三个人的志向虽各有侧重,但都愿意在仕途上创一番事业。对三个学生述志的内容,孔子赞成子路的治国志向,但认为他谈话的内容和态度不够谦虚,这属于“其言不让”,故哂之。对冉有:没有正面加以评论,但可以看出是满意的。对公西华:认为他低估了自己,其实他完全可以担任更重要的官职。
孔子为何赞同曾皙的观点?
曾皙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描绘了春光明媚、惠风和畅、天人和谐的美好图景,点出了自己的理想与志趣,同时,也暗含着儒家以“礼”治国的政治理想,符合儒家所向往的“礼治”社会的最高境界,所以孔子当即表示赞同。
结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中的言、行、神态描写,具体分析孔子的形象。
①孔子要求弟子“各言其志”,他自己并没有“言其志”,但我们可以从他对弟子们“言志”的态度及评论中了解他的志向。从孔子对各位弟子的态度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他和他的弟子们一样,都想以积极进取的态度为安邦治国干一番事业。
②文章还写出了作为师长的孔子既能严格要求学生,又和蔼可亲、善于启发和诱导的特点。孔子提出话题,要求学生言志,选择的是人生的重大课题,这是对学生最大的关心与教育。因为“为国以礼”,所以他不满仲由的“其言不让”,这说明孔子是一位很严格的老师。但孔子不以尊者自居,要求学生言志,先做好引导工作,让他们清除顾虑。子路的态度不谦虚,为了不影响别人发言,他不立即提出指责。赞同曾皙的说法,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又是在婉转地表明自己的志向,给学生以启发。师生在谈话,曾皙却在一旁鼓瑟,可见师生关系的融洽、谈话气氛的和谐。曾皙提出疑问,孔子又耐心给以解答。由此可以看出,孔子并不是可畏的圣人,而是一位可敬、可亲的师长。
孔子为什么要“与点”呢?
(示例1)曾点的话给人们描绘了一幅“太平盛世”图,图中的景象社会安定、经济稳定、天下太平,每个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大同和谐社会。曾点所表达的正是孔子所期望的境界,所以孔子“与点”。(示例2)孔子一生为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周游列国,但到处碰壁,不为所用,晚年恬退避世的思想很突出。曾点“不求为政”之意正合孔子恬退避世之心,故孔子“与点”。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如何刻画孔子的四位学生的?
文中出现的孔子的四位学生,性格各异。孔子话语刚停,子路便“率尔而对”,迫不及待中可见其直率刚正,遇事轻率、急躁和自负的特点。冉有的敦厚、谦虚,公西华的谦恭、温厚,曾皙的放达、洒脱和自得,在文章中都表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冉有和公西华这两个人物,性格相近,但从语言的描绘中又能辨析出他们的微小差别。本文通过富有个性的语言和极为简洁的动作、神态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精神风貌。尺幅之内,就有如此多鲜活灵动的人物,不得不让人叹为观止。
本文通过记述孔子和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次谈话,反映了儒家“足食足兵”“先富后教”“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及孔子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
①本文的突出特色是能紧扣每个人的性格特点来记述,五个人的发言都合乎各自的个性、身份、志趣、教养,显得深刻而生动。②全篇以“言志”为中心组织材料,思路清晰,极有层次,不蔓不枝,表现力较强。③成功地运用对话和人物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孔子师生间的对话,将人物的性情语态、精神气质,都传神地表现出来,写得简练含蓄、生动感人。
(1)毋吾以也“以”通“已”,止(2)鼓瑟希“希”通“稀”,稀疏(3)莫春者“莫”通“暮”
(1)方①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计量面积用语,多用以计量土地,后加表示长度的数词或数量词,表示纵横若干长度的意思)②且知方也(道,指是非准则)③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圆(方形,与“圆”相对)④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正,正在)⑤文远方正纯厚,有儒者风(正直)
(2)如①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表假设,如果,假如)②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表选择,或者)③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至于)④纵一苇之所如(往,到……去)⑤如泣如诉(如同,像)
(3)言①亦各言其志也已矣(说、谈)②夫三子者之言何如(话)③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言语或文章中的字)④言出法随(命令,法令)
(4)与①吾与点也(赞成)②将欲夺之,必固与之(给予)③日月逝矣,岁不我与(等待)④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连词,和,同)⑤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挈大(介词,和,跟)
(5)乎①以吾一日长乎尔(介词,于)②风乎舞雩(介词,在)③长铗归来乎,出无车(语气词,表示祈使或命令,相当于“吧”)④山川相缪,郁乎苍苍(形容词词尾)⑤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
(1)名词用作动词①端章甫(穿着礼服,戴着礼帽)②风乎舞雩(吹风)③曾皙后(落在后面)(2)形容词用作名词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小相 大相)
(1)不吾知也 宾语前置句(2)则何以哉 宾语前置句(3)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状语后置句(4)尔何如? 宾语前置句(5)为国以礼 状语后置句(6)浴乎沂,风乎舞雩 状语后置句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文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2)端章甫;愿为小相焉(3)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2.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A.不吾知也 B.毋吾以也C.则何以哉 D.因之以饥馑
解析:D项为状语后置,其他三个都是宾语前置。
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首创语录之体,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经典语句、箴言,“论语”即论纂(先师孔子)语言。B.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祭祀在古代是国家重要的政事。宗庙指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C.会同,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会,诸侯在规定时间朝见天子。同,诸侯一起朝见天子。D.千乘之国,指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春秋时期,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称一乘。
解析:“会,诸侯在规定时间朝见天子”错误,“会”,诸侯在非规定时间朝见天子。
4.分别概括出下列三则《论语》章句所体现的孔子的学习观。①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论语·学而》)②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③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答案:①所体现的孔子的学习观是重品行和做人原则,这里的学习是广义而言,即在日常生活中学做人、学做事,文化知识和教养是两回事。②所体现的孔子的学习观是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③所体现的孔子的学习观是应坚持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不能不懂装懂。
解析:①孔子强调要读生活,读人伦大本。人伦品格是本、是厚,读书学习是末、是薄。若自以为读过很多书,却不过是浅薄之人,那就舍本逐末了。②为孔子所提倡的一种读书及学习的方法。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③孔子说这段话的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要有诚实、谦虚的态度,不要不懂装懂。
[参考译文]①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但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②孔子说:“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③孔子说:“仲由(子路)啊,我教你如何求知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最明智的做法!”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一单元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 齐桓晋文之事 庖丁解牛)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配套课件ppt,共1页。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一单元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 齐桓晋文之事 庖丁解牛)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说课课件ppt,共1页。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文配套ppt课件,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第一课时,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写作背景,重点字词,陪长者闲坐,第二课时,语言描写,侧重强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