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及答案【可打印】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264405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及答案【可打印】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264405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鲁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及答案【可打印】
展开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动物中,身体结构呈辐射对称的是( )
A.B.
C.D.
2、下列营养物质中,都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 )
A.维生素、无机盐、水B.脂肪、无机盐、糖类
C.糖类、脂肪、蛋白质D.脂肪、维生索、水
3、生物能够表现出非生物所不具有的生命现象.下列古诗描述的现象中,不包含生命现象的是( )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D.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4、图为人的泌尿系统,箭头表示流向,比较1、2、3结构内尿素的浓度,从低到高的正确顺序是( )
A.1-2-3B.2-1-3C.3-2-1D.3-1-2
5、长期不吃水果和蔬菜,导致牙龈出血,可能是因为体内缺乏( )
A.维生素AB.维生素B
C.维生素CD.维生素D
6、人的鼻不具有的功能是( )
A.气体进出肺的通道B.气体交换的场所
C.温暖、湿润、清洁进入肺的空气D.感受气味的刺激
7、下列营养物质中,不需消化就能被直接吸收的是( )
A.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B.水、无机盐、维生素
C.水、无机盐、淀粉D.无机盐、维生素、脂肪
8、扬子鳄的结构层次是( )
A.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B.细胞→组织→个体
C.细胞→器官→组织→系统→个体D.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9、如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何图形,要将图甲的几何图形换成图乙,载玻片移动方向和视野内的明暗变化是( )
A.左下方 变亮B.左下方 变暗
C.右上方 变亮D.右上方 变暗
10、下列关于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的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A.鸟类在飞行时,肺和气囊都能进行气体交换
B.鸟类的骨骼轻、薄、坚固,胸肌发达,适于飞行
C.哺乳动物胎生的生殖方式大大降低了幼仔的死亡率
D.狼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兔只有门齿、臼齿
11、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自制了一个如图所示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瓶。下列对生态瓶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瓶就是一个典型生态系统
B.影响该生态瓶里小鱼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C.该生态瓶里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光能
D.该生态瓶里可以建立一条食物链:水草→小鱼→细菌、真菌
12、绿色开花植物的双受精是指( )
两个极核都完成受精作用的过程
B.两个精子分别与两个卵细胞结合的过程
C.两个精子分别与两个极核结合的过程
D.两个精子分别与卵细胞和极核结合的过程
13、涡虫和水螅都有口无肛门,但它们却分别属于不同的无脊椎动物类群.这两种动物的主要区别是( )
A.身体呈两侧对称还是辐射对称B.是单细胞还是多细胞
C.身体有无分节D.体表有无外骨骼
14、在根瘤菌与大豆的共生中,根瘤菌的作用是 ( )
A.固氮B.提供二氧化碳C.提供水分D.提供有机物
15、如图是人体三种血管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布最广的是①,其次是③,最少是②
B.管壁最厚的是①,其次是②,③最薄
C.②内血流速度最慢,便于进行物质交换
D.①中流动的血液一定是动脉血
16、小刚上课时突然大汗淋漓,头晕眼花,可能的原因是 ( )
A.天气太热 B.没吃早饭,出现低血糖现象
C.上课想睡觉 D.没写完作业,怕老师批评
17、当体内胆汁分泌不足时,则会对食物中的哪种营养物质的消化有不利影响( )
A.蛋白质B.淀粉C.维生素D.脂肪
18、下列器官中,不属于组成人体呼吸道的器官是( )
①口腔 ②鼻 ③ 咽 ④喉 ⑤气管 ⑥支气管 ⑦肺
A.②③B.③④C.⑤⑥D.①⑦
19、农民伯伯采取的农业生产措施与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不一致的是( )
A.人工辅助授粉——提高植物的结果率
B.给庄稼施肥——为植物生长提供有机物
C.白天为大棚作物补充二氧化碳——增强光合作用
D.把农作物种子播种在湿润的土壤中——利于种子萌发
20、以下是对某些血管和血液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医生为病人抽血时,针头刺入的是动脉
B.静脉血管管壁的内面都有静脉瓣
C.伤口流血时,使其止血的是白细胞
D.血浆中含有大分子蛋白质、水等多种成分
21、下图是人体心脏解剖示意图,其中1—5代表与心脏相连的不同血管,6—9是心脏的四个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7是右心室,其腔壁最厚,连主动脉血管1
B.4、5静脉与右心房8相连
与6相连接的血管3是肺动脉
D.9与2肺静脉相连
22、克隆羊“多莉”有三位“母亲”,“多莉”长得最像哪只母羊?( )
A.提供卵细胞的母羊B.提供细胞核的母羊
C.各像三位“母亲”一部分D.代孕的母羊
23、在阴天或傍晚进行移植,并去掉部分枝叶,是为了( )
A.降低光合作用B.降低蒸腾作用C.减少水分吸收D.增加水分吸收
24、人的生命开始于( )
A.受精卵 B.胎儿出生 C.卵细胞和精子 D.胚胎发育
25、为使验证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获得良好效果,实验中的塑料袋最好为( )
A.白色B.黑色C.红色D.无色
二、填空题(共5个小题,共10分)
1、呼吸系统由_________和_________两部分组成。其中主要的呼吸器官是_______,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2、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完成该活动的神经结构是__________。
3、人们把___________植物当做监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
4、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________和________总是维持在________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
5、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前者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
三、识图分析题(共3个小题,共21分)
1、如图所示,甲图是人体心脏剖面图,乙图是人体某处局部血管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甲图中③_______⑤_______⑥_______⑦___________乙图中A_______
(2)心脏壁主要是由_______组织构成。用手捏时,心脏壁最厚的是图甲中的_______(填代号),与⑦相连的血管是_______。
(3)在组织细胞间隙中,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是________(填乙图中字母)。
(4)血液只能由③→⑤而不能倒流是因为图中③和⑤之间存在着防止血液倒流的[④]__________。
(5)在正常人体血液循环过程中,心脏内含有动脉血的是________(填代号)两个腔。血管中① _______和_____静脉中流的也是动脉血。
(6)实施手术前,为防止意外发生,要做好输血的准备。经验血,某患病儿童的血型为AB型,输血时该儿童应优先接受_______型的血液。
(7)某个小朋友的小肠得了急性炎症,血液中________的数量会急骤增加
2、下面三幅漫画寓意的是人体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对病原体的防御功能,请分析图片并回答下列问题。
(1)环境中众多的病原体不易伤害我们,首先是因为我们的皮肤具有保护功能,抵挡病原体的侵入,如图______所示,这属于第______道防线。
(2)若我们的皮肤不慎划伤,在伤口上涂抹适量唾液可暂时起到杀菌消炎作用,原因是唾液中含有______,其杀菌机理可用图______来形象说明,这属于人体的第______道防线。
(3)为预防某些传染病(如甲型HINI流感),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接种的疫苗叫做______,能刺激人体产生______,这属于人体的第______道防线。
(4)以上三幅图所示的免疫作用是人体生来就有的,叫做______性免疫。计划免疫属于______性免疫。
3、如图图示中,图一为显微镜的构造示意图;图二为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示意图:图三为观察该装片时看到的甲、乙两个视野。请据图回答问题:
(1)切洋葱鳞片叶时,有刺激性的液体喷出,这些液体主要是来自细胞结构中的______。
(2)图二中,制作临时装片的正确操作顺序是______(填序号)。
(3)要将图三中的甲视野换成乙视野,应转动图一中显微镜的______(填序号),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进行观察。
(4)在制作该临时装片时,需要用碘液处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其目的是______。
(5)如果是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则图二C步骤中的”滴清水“应该改成滴______。
四、实验探究题。(共2个小题,共14分)
1、图中所示的是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A瓶、B瓶内都装有肉汤,甲图表示A瓶煮沸,B瓶不作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乙图),数日后,瓶中肉汤也变质。请回答:
(1)甲图中肉汤仍保鲜的是______瓶,而将其瓶颈打断后,变质的原因是空气中的______进入瓶内。
(2)甲、乙两组实验所控制的变量都是______。
(3)乙图中控制该变量的方法是将瓶颈打断;而甲图中控制变量的方法则是______________。
(4)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是否要经过重复多次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鹅颈瓶实验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为此,巴斯德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______。
A.巴氏消毒法 B.腌制法 C.脱水法 D.冷藏法
2、为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王凯同学设计下面实验。取两个大小一样的广口瓶,贴上甲、乙标签,在甲瓶中放入湿润肥沃土壤,在乙瓶中放入经烘干的肥沃土壤,然后在甲、乙瓶中各放入5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蚯蚓。(如下图)请据图回答:
(1)_______________瓶中的蚯蚓蠕动逐渐减弱,直至死亡。
(2)这一实验说明环境中的_______________因素影响蚯蚓的生活。
(3)本实验设置甲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4)仿照上述实验,设计一个说明土壤中农药对蚯蚓的生存有影响的实验。
(5)取一条活的蚯蚓,放在玻璃板上观察:
①用手触摸蚯蚓身体腹部,感觉_______________。用放大镜观察,可以看到腹部有许多小突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蚯蚓在玻璃上运动比在纸上运动的速度要_______________。
③在实验的过程中,应经常用浸水的湿棉花球,轻轻地擦蚯蚓体表,这是因为蚯蚓是靠_______________呼吸的。
五、资料分析题(共5分)
1、分析以下材料,并结合人类起源和发展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从距今300多万年前的“露西”的骨骼化石看,她的上肢骨比较细短,下肢骨比较粗长,而且下肢骨具有较为粗壮的股骨,构成骨盆的短骨比较宽阔,脊柱呈“S”形。
材料二:科学家曾在刚果国家公园捕捉到这样一幕;一只被科学家称为“利亚”的雄性大猩猩打算趟过一个看起来并不深的小水塘,但是它下水后刚走了几步就发现水已经没到了它的腰部。于是“利亚”返回岸上,从一棵枯树上拽下一段长树枝,它拿着树枝再次走进水中,一边走一边测量前方的深度,直到前进了9米多才返回。
材料三:在“北京猿人”住过的山洞里有很厚的灰烬层,最厚处达6米,灰烬堆中有烧过的兽骨、树籽、石块和木炭块,这表明“北京猿人”会使用火烧烤食物。
(1)材料一可以推测出“露西”的运动方式是_______。
(2)材料二说明大猩猩具有_______的能力。
(3)材料三“北京猿人”使用火烧烤食物,其重要意义是________。
(4)在东非大裂谷地区,科学家推测一部分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5)人和类人猿具有非常相似的形态结构,在人类数量急剧增加的今天,现代类人猿数最急剧减少,你认为它们____(填“能”或“不能”)进化为人类。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A
2、C
3、D
4、A
5、C
6、B
7、B
8、A
9、D
10、A
11、D
12、D
13、A
14、A
15、C
16、B
17、D
18、D
19、B
20、D
21、B
22、B
23、B
24、A
25、B
二、填空题(共5个小题,共10分)
1、呼吸道 肺 肺
2、反射 反射弧
3、苔藓
4、数量 比例 相对稳定
5、生物成分(部分) 非生物成分(部分)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三、识图分析题(共3个小题,共21分)
1、左心房 左心室 右心房 右心室 动脉 肌肉 ⑤ 肺动脉 B 左房室瓣或房室瓣 ③⑤ 主动脉 肺 AB 白细胞
2、1 一 溶菌酶 2 二 抗原 抗体 三 非特异 特异
3、液泡 cdba ① 为更好的观察细胞结构 生理盐水
四、实验探究题。(共2个小题,共14分)
1、A 细菌 细菌的有无 A瓶煮沸,B瓶不作处理 是 A
2、乙瓶 水分 对照作用 取2个大小一样的广口瓶,标号为甲、乙,在甲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在乙瓶中放入湿润肥沃且洒有农药的土壤。然后在甲、乙瓶中各放入5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蚯蚓,并观察 粗糙 刚毛 慢 体壁
五、资料分析题(共5分)
1、直立行走 使用简单工具 改善了身体的营养,利于脑的发育(意近即可) 森林大量消失(由于地形和气候的剧烈变化) 不能题序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鲁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可打印): 这是一份鲁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可打印),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识图分析题,实验探究题..,资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月考考试题及答案【可打印】: 这是一份鲁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月考考试题及答案【可打印】,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识图分析题,实验探究题..,资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月考考试卷及答案【可打印】: 这是一份鲁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月考考试卷及答案【可打印】,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识图分析题,实验探究题..,资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