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教学反思参考3)古诗两首学案
展开(教学反思参考3)古诗两首
《题西林壁》:
清晰的记得窦桂梅老师执教的那堂古诗文鉴赏课..我今天讲授《题西林壁》一诗,决定借鉴窦桂梅老师的教学艺术,从吟咏入手,鉴赏开路,体验为线,和学生一起在诗的意境中陶醉..可是,《题西林壁》也是一首理趣诗..前两句,孩子们在抑扬顿挫的朗读中能够点评精妙..
“老师,苏轼对庐山观察的真仔细啊,远看、近看、上看、下看,那姿态作者都很喜欢,但是,他不知道该怎么说好,他每从一个角度看,都觉得好奇..啊,怎么和刚才看到的又不一样了?”
“作者用词准确,岭和峰体现作者对庐山高大险峻的惊奇,岭是山脉多,峰是山崖陡..”
“作者对庐山的感情很复杂,他不知道该怎么描述,所以把远近高低看到的庐山用各不同留给我们想象了..”
那么,后面两句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呢?顿时,班里鸦雀无声..“作者为什么要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呢?”
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当苏轼放眼庐山,远近高低从很多角度去看的时候,他惊叹庐山风景的瑰丽,山崖的陡峭,山谷的幽深,那么庐山的面目,为什么作者说不识呢?他认为自己完全了解庐山了吗?没有!为什么没有呢?”
孩子们齐声回答“只因为在庐山中..”“只因为在庐山上,所以——”“不认识庐山真面目”“真面目就是指庐山的全貌”那么,从这两句诗中,你领悟到了什么呢?又一次鸦雀无声..“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有没有这样的体验——当我们置身在某一件事情中,自己不知道对错,可是——”“别人知道我们的对错!”
“ 是啊,那你再读最后两句,你有什么新的感悟呢?”
孩子们这次沉默了..理趣诗对孩子们来说,没有类似的感情体验,他们很难体会到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境界,在这个时候,我恨不得拿出粉笔把我的答案写在黑板上,但是,那样做,孩子仍然是不理解啊..
“作者后两句诗在前文写景的基础上由衷的抒发自己的感受,作者前面的情感正如同学们刚才所说,是怎么看也看不全庐山的美景,同样的,我们有时候看问题看不全面,是为什么呢?”
“是因为我们置身其中,很难分辨事情对错吧?”有的孩子试探着问..”是啊,那么怎样才能识得庐山真面目?“”孩子的反应也机敏起来..“那就要走出庐山,看问题只有置身事外,才能把问题看清楚吧”
孩子们在反复的朗读和体验中,对诗歌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悟..这篇诗歌,孩子们默写的时候,别字出的也特别少..我突然感觉到,只有在基本理解的基础上,孩子们才会对诗歌有兴趣,出错才会少..
《游山西村》:
《游山西村》的作者是围绕一个游字贯穿全文..
上课时,我让学生自读古诗,让学生借助有关资料和书上的注释,自己去读去理解诗所表达的意思,在来说说古诗从哪些方面来写山西村的..之后以“山西村美吗”这个大问题为主导,引领全诗的教学,在引导学生理解山西村不但景美,而且人美的过程中,渗透听说读写训练..学生最初讲的是第三四句,体现景美..还从哪个词看出山西村的美?“柳暗花明”让学生感受山西村的美,体会诗人的心情,再指名学生板演,指导学生朗读最后两句诗..两句优美的诗,既写出了乡村的美,又写出了诗人从“疑无路”到“又一村”的心理变化..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也会遇到困难,以为无望,但经过努力,又重现生机的情况,学生讨论交流就能举出类似的例子..
山西村不仅写了景物的美,但写了人的活动,通过一些丰盛的食物,学生去感受村民们对到访客人是怎样的态度呢?有的说“热情”、有的说“大方”、有的说“好客”等等,这些热情大方好客的村民们,给诗人们展示的,不是景的美,而是纯朴的人性美..最后学生与诗人一道,融进这纯朴的乡情中,感受村民们的热情..通过反复朗读,把诗人对大自然的真挚的感情读出来..
第二首诗对于孩子们的一生都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我花了比较多的时间去引导孩子们理解在他们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即将遭遇的各种困难时,都能够想起这句话的含义,并且能够在迷局之中为自己指明方向..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教学反思参考3)母鸡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教学反思参考3)母鸡学案,共1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教学反思参考1)古诗两首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教学反思参考1)古诗两首学案,共2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教学反思参考2)古诗两首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教学反思参考2)古诗两首学案,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