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汇编)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汇编),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有关金刚石、石墨、C60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C60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金刚石是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
C.金刚石、石墨、C60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
D.金刚石与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2、AgNO3固体见光或受热易分解,故用棕色试剂瓶保存.AgNO3受热分解,放出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能是( )
A.SO2B.NO2 C.NH3D.N2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硅B.氧C.铁D.铝
4、以下是实验室制取、收集、干燥、存放气体的装置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②
B.实验室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③,气体从导管b进入
C.实验室干燥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④,气体从导管a进入
D.实验室收集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如图⑤临时存放
5、下列物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是( )
A.CO2 B.O2 C.NaClD.NaOH
6、某同学在量取10mL水时,视线仰视,则他量取的水的实际体积( )
A.等10mLB.小于10mLC.大于10mLD.无法判断
7、两个烧杯中分别盛装X、Y的饱和溶液,两只试管中分别装有NaOH和NH4NO3固体,向两只试管中分别滴加适量水,现象如图所示,结合图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Y的溶解度曲线为b曲线
B.降温可使X的饱和溶液变浑浊
C.X的饱和溶液从t2 ℃降温到t1 ℃,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D.t3 ℃时,X、Y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则溶剂质量X>Y
8、我国古代典籍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银针验毒”的反应原理之一是
4Ag+2H2S +O2=2X+2H2O.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B.X的化学式是Ag2S
C.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D.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
9、某同学误将少量KMnO4当成MnO2加入KClO3中进行加热制取氧气,部分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代表氧气 B.t2时刻,O2开始产生
C.t1时刻,KMnO4开始分解 D.起催化作用物质的质量一直保持不变
10、关于碳循环和氧循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
B.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
C.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既涉及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11、某温度下,在100g质量分数为20%的KNO3不饱和溶液甲中加入10gKNO3固体,恰好得到饱和溶液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为30g
B.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0%
C.降低温度,可以使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D.升高温度,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都增大
12、在光照条件下,AgNO3可分解为Ag、O2和某种氮的氧化物X.取一定质量的AgNO3固体充分光照,测得反应后生成Ag、O2、X的质量分别为21.6g、mg、9.2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gNO3固体应密封保存在无色细口瓶中
B.m=3.2
C.X的化学式为NO
D.该反应方程式中Ag与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2
13、下图所示的装置有很多用途,下列使用方法不正确的是( )
A.排水法收集氧气时,由a口进气
B.排空气法收集氢气时,由b口进气
C.排水法收集氢气时,由b口进气
D.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时,由a口进气
14、有X、Y、Z三种金属,X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Z表面有银析出,而Y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A.X、Y、Z B.X、Z、Y C.Y、Z、X D.Z、Y、X
15、一定质量的某有机化合物完全燃烧,生成2.2gCO2和1.8gH2O,另取3.2g该有机化合物在O2中完全燃烧,消耗4.8gO2,该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
A.C2H4B.CH4OC.CH4D.C2H4O
16、某同学为研究动物呼吸作用,用下图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红墨水左移 B.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红墨水右移
C.澄清石灰水不浑浊,红墨水右移 D.澄清石灰水不浑浊,红墨水左移
17、镍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镍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是28B.属于金属元素
C.原子中的质子数是28D.相对原子质量为58.69 g
18、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
A.O2B.CO2C.N2D.Ne
19、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点燃白磷后缓慢将燃烧匙插入瓶中,塞紧瓶塞
B.用细铁丝代替白磷进行实验,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C.不打开瓶塞,聚焦太阳光引燃足量白磷,实验效果更好
D.若实验过程中,没有将弹簧夹夹紧,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20、下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计算),其中“a”代表的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
1、将下列空格里填上适序号:①物理变化 ②化学变化 ③物理性质 ④化学性质⑤物质的用途
酒精常用作酒精灯的燃料_____________,因为酒精具有可燃性___________.点燃酒精灯的过程中,酒精先汽化成酒精蒸气____________,后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__________________.酒精是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______________.
2、84消毒液[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和二氧化氯(ClO2)是常用消毒剂.
(1)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2)ClO2属于____________(填序号).
A 混合物 B 化合物 C 氧化物
3、如图是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的流程图.
请回答
(1) 应称量___________ gNaCl,需加水___________ mL.
(2)若称量NaCl固体时指针向右偏转 ,则应_____________________直到天平平衡.
(3)取上述溶液10g加水稀释到_______________g,可得到5%的NaCl溶液.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甲同学点燃燃烧匙中的红磷,观察到红磷燃烧,放热,并产生大量的_____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出现___________的现象.
(2)乙同学用上述实验装置测定的结果是:空气中氧气含量与正常值有较明显的偏小,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要求答出一种)
(3)实验结束后,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且瓶内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不再上升了,由此分析说明,氮气具有的一条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丙同学探究能否用镁条代替红磷,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盛有氮气的集气瓶中,发现镁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产生一种叫氮化镁的粉末.请写出镁在氮气中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分析后认为________(填“能”或“不能”)代替红磷,原因是_____________.若用镁代替红磷实验,进入瓶中水的体积会________(填 > 或< 或 =)瓶内空气体积的1/5.
(5)下列有关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燃烧匙中的红磷越多,水位上升越高
B.本实验可以证明空气含有N2、O2、CO2和稀有气体.
C.选用红磷是因为只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且生成物为固体
D.集气瓶中先装入少量水是为了吸收生成物,防止污染空气
2、实验小组研究盐酸、氢氧化钙两种物质的化学性质,做了如下图所示8个实验.
已知:Na2CO3 + CaCl2CaCO3↓ + 2NaCl
(1)实验后某试管中为黄色溶液,该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实验后某试管中为红色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________,溶液变为无色.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盛有的物质是________.
(3)实验后某试管的底部有白色固体,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一段时间后有气泡出现.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实验后某试管中只得到无色溶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的Na2CO3溶液,无明显现象.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原无色溶液中的溶质是(写出所有可能)________.
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
1、化学小组为测定某样品中碳酸钙(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实验(水和氯化氢的挥发忽略不计):取25.0g样品粉碎:放入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所加稀盐酸的质量与生成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CaCO3+2HCl═CaCl2+H2O+CO2↑
(1)完全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是_____g.
(2)计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
2、某研究学习小组欲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采用的方法如下:取该石灰石样品20g,把80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实验过程所得数据如表格(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有的二氧化硅等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稀盐酸反应).根据实验数据计算:
(1)表中n的数值为_____;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_____;
(3)求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A
2、B
3、B
4、B
5、A
6、C
7、D
8、D
9、C
10、A
11、C
12、B
13、A
14、B
15、B
16、A
17、D
18、C
19、C
20、B
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
1、 ⑤ ④ ① ② ③
2、+1 BC
3、7.5 42.5 往左盘中继续添加氯化钠固体 30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白烟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占瓶内空气体积的1/5. 红磷的量不足 氮气难溶于水 镁+氮气氮化镁 不能 镁能与空气中的氮气反应 . 〉 CD
2、Fe2O3+6HCl=2FeCl3+3H2O 稀盐酸或稀硫酸 无色酚酞溶液 Na2CO3+Ca(OH)2=CaCO3↓+2NaOH Na2CO3+ 2HCl=2NaCl+H2O+CO2↑ Na2CO3、NaCl或只有NaCl
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
1、(1)8.8(2)80%
2、6.8 66% 18.25% 实验次数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剩余固体的质量/g
1
20
15
2
20
10
3
20
6.8
4
20
n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试卷(汇编),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汇编】,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考试题(汇编),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