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6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6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共4页。
课题
飞向蓝天的恐龙
课型
精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钝、仅”等12个生字,会写“笨、钝”等15个字,会写“恐龙、笨重”等14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写下自己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3.能简明扼要地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4.能体会课文准确的表达,学习用对比列举的方式介绍事物。
教学
重难点
能简要介绍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
教学设计
备注
板块一:检查预习,读通课文
课件出示要求会读、会认的生字,①生根据拼音齐读两遍。②形声字部分(钝、吨、描、颅、膨)可以结合形旁的意思和换形旁改字的方法识记、区分;易读错字(栖)要多读几遍;③去掉拼音后开小火车读。
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①出示汉字,齐读两遍。②重难点字的书写:毫(与“豪”对比、区分)、末(与“未”对比、区分)、翼(“羽”去掉勾)③请学生在生抄本中认真书写这几个字。④有时间需要在投影仪中进行展示。
课件出示课文中的四字词语:五彩斑斓、毫不相干、凌空翱翔、欣喜若狂、点睛之笔、粗壮有力、形态各异、凶猛异常、茹毛饮血、温顺可爱、行动敏捷;①读准字音;②结合《词语手册》了解意思。
课件出示课题,生齐读。自由朗读课文,师相机指导,并完成以下课堂任务:①圈画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写明问题;②思考:全文可以分为两部分,哪几个自然段介绍了恐龙与鸟类的关系,哪几个自然段介绍一部分恐龙飞向蓝天的过程?两个部分之间有一个过渡段,是哪一个自然段?
明确:第1-2自然段介绍了恐龙与鸟类之间的关系;
第3自然段:过渡段
第4-5自然段:介绍了一部分恐龙飞向蓝天的过程。
板块二:聚焦论证
1.指生朗读第1自然段,找出表明恐龙和鸟类之间关系的语句,并用横线画出来:二者似乎毫不相干,但近年来发现的大量化石显示: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二者”是指谁?(恐龙和鸟类)
“似乎毫不相干”中的“似乎”能否去掉?(不能,因为“似乎”的意思是不确定,而且从后文可以知道恐龙和鸟类是有亲缘关系的,但是去掉之后,意思变为没有关系,与事实不符了。)
结合《词语手册》理解:中生代是地质年代的第四代,大约开始于二亿三千万年前,结束语六千七百万年前,当时主要的脊椎动物是爬行动物,恐龙繁盛,哺乳类和鸟类开始出现。
师指导学生圈画“显示”,是说明中表明、汇总信息的关键。
生齐读。
指生朗读第2自然段,补全以下内容:
早在19世纪,英国学者赫胥黎就注意到:__________________
后来,科学家提出一种假说,认为__________________
20世纪末,我国科学家发现了__________________,证明__________________。
师对第2自然段科学家的论证过程做出概括:发现相似→研究化石→提出假说→发现证据,并总结第1-2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大量研究显示,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板块三:聚焦演化
指生朗读第4自然段,后根据以下图表,把第4自然段分为三个部分:
指生朗读第1-2句话,指导学生完成“大约两亿四万年前”部分。
指生朗读第3-6句话,指导学生完成“数万年后”部分,并明确作者从行走方式、身长体重、性情食性三个方面对比列举了恐龙家族的形态各异。
指生朗读7-11句话,指导学生完成恐龙变成鸟类的一步及科学家的两种看法:
指生朗读最后一句话并用横线标出,圈画“认为”一词。
男女生赛读第4自然段,读通读顺,并分组与组员用自己的话讲述“恐龙变成鸟类,飞向蓝天”的过程。
指生朗读第5自然段,用横线标出科学家的希望。
板块四:课堂小结
生齐读全文。
课件展示文章主题,生齐读,后做笔记:
课文是一篇关于“鸟类起源于恐龙”假说的科普性说明文,介绍了恐龙的一支向鸟类演化的过程。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6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理念,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6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设计依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课时安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四年级下册6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