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届高中语文二轮复习 第二十三讲 古代诗歌阅读之鉴赏诗歌语言 精品学案 (新高考)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届高中语文二轮复习 第二十三讲   古代诗歌阅读之鉴赏诗歌语言  精品学案 (新高考)第1页
    2022届高中语文二轮复习 第二十三讲   古代诗歌阅读之鉴赏诗歌语言  精品学案 (新高考)第2页
    2022届高中语文二轮复习 第二十三讲   古代诗歌阅读之鉴赏诗歌语言  精品学案 (新高考)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届高中语文二轮复习 第二十三讲 古代诗歌阅读之鉴赏诗歌语言 精品学案 (新高考)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中语文二轮复习 第二十三讲 古代诗歌阅读之鉴赏诗歌语言 精品学案 (新高考),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知识梳理,典题分析,变式探究,举一反三,好题实练,答案与解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的语言要求精练、含蓄,富于形象感和感染力。鉴赏诗歌的语言要求考生了解诗歌语言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调动想象、联想、比较等多种方法,进一步领悟诗歌的精妙之处。命题角度有赏字词、赏语句、赏语言风格。
    1、赏字词
    炼字主要是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这类题往往要求品味这些经过锤炼的字所深藏的情思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常见的提问方式是:①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②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③本诗的某字,换成另外一个字好不好?为什么?
    2、赏语句
    对诗歌语句的鉴赏,一般有如下角度:对句意的把握,对表达技巧和在结构上的地位的分析。更多的时候是综合考查。
    3、赏风格
    不同诗人的作品,或者同一诗人的不同时期的作品,往往呈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鉴赏诗歌语言风格,就是对诗歌语言的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方面的赏析。
    【典题分析】
    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早上五盘岭①
    岑参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畲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①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经五盘岭时作。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式探究】
    例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官舍竹①
    王禹偁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②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①此诗为作者受小人毁谤、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所作。②量移:原指从贬所移至稍近的地方,此处是反语,意为被贬到更偏僻的地方。
    第三联中哪两个字用得生动传神?请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式探究】
    例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自常州还江阴①途中作
    李嘉祐
    处处空篱落,江村不忍看。
    无人花色惨,多雨鸟声寒。
    黄霸②初临郡,陶潜③未罢官。
    乘春务征伐,谁肯问凋残。
    【注】①江阴:唐朝江阴县,诗人时任江阴令。②黄霸:汉代大臣,为政外宽内明,力劝耕桑,治为当时第一。③陶潜:东晋诗人,为彭泽令时,“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
    第二联两句中的“惨”和“寒”两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一反三】
    例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辛弃疾
    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
    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
    请结合全词,赏析“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两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题实练】
    基础题: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早兴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①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①觉:醒。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诗人以“晨光”与“开门鼓”点题,交代时间之早,从视听角度写了晨光初照,屋室通明,早衙鼓咚咚地敲起。
    B.颔联,紧扣“早”字,对犬、鸟的刻画生动传神,小狗儿因地湿而爬起摇尾,小鸟飞到窗前不停欢叫,似在向人们报告晴好天气的到来。
    C.尾联,照应诗题,近来乡梦撩人愁思,于是诗人借酒浇愁,不料饮酒过量,一夜昏睡暂时忘记了乡愁,用衬托的手法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D.全篇,无论是写自然景物还是写自己的生活与心态,都笔致轻灵素淡,充满着情趣。节奏流畅、欢快,字里行间,融注着诗人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
    2.诗人善于从细微处表现生活情趣,请从这一角度赏析本诗颈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雨余小步
    王夫之
    莲花莲叶柳塘西,疏雨疏风斜照低。
    竹箨①冠轻容雪鬓,桃枝杖滑困春泥。
    垂虹疑饮双溪水,砌草新添一寸荑。
    不拟孤山闲放鹤,鹁鸠②恰恰向人啼。
    【注】①箨(tuò):竹笋上一片一片的皮。②鹁鸠:即斑鸠。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点明“小步”的地点,并描写出雨后莲塘的美丽景象,两个“莲”字连用,具有音韵之美,也暗示出对美景的喜爱。
    B.第二句点明“小步”的时间,并通过风轻雨疏、夕阳西斜的景象,渲染出春雨初霁之时明丽、清新的氛围。
    C.颔联描写作者扶杖出行被困春泥的情状,并通过描写一路所见竹笋破土而出的景象,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D.诗歌紧扣“雨余”着笔,选取了“斜照”“垂虹”“砌草”等常见而富有特色的景物进行描写,细腻生动,情景交融。
    4.本诗风格清新,其“清新”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提升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木兰花
    欧阳修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①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故攲②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③。
    【注】①鱼沉:古人有鱼雁传书之说。鱼沉,谓无人传言。②攲:倚、依。③烬:火烧剩余之物,此指灯花。
    5.下列对本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开头两句直抒胸臆,“触目凄凉多少闷”写出了无处不在的凄凉与烦闷。
    B.“渐行渐远渐无书”,三个“渐”字将思妇的想象意念从近处逐渐推向远处,仿佛去追寻爱人的足迹。
    C.五六句从听觉角度描写了风竹之声,借以诉离怨别恨,尤其“敲”字极富神韵,动人心魄。
    D.笔调细腻委婉,语言华丽,情感奔放;境界哀怨缠绵,清疏蕴藉,雅俗兼备。
    6.作者说“万叶千声皆是恨”,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恨”的原因有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素质拓展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送李端
    卢纶
    故关①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②何处期?
    [注]①故关:故乡。②风尘:指社会动乱。
    7.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离别自堪悲”这一句写来平淡、直白。但由于是紧承上句脱口而出的,应接自然,故并不给人以平淡之感,反而为本诗定下了深沉感伤的基调,起了提挈全篇的作用。
    B.“人归暮雪时”处处与上句照应,如“人归”照应“路出”,“暮雪”照应“寒云”,承接自然,色调和谐,与上句构成一幅完整的严冬送别图。
    C.“少孤为客早”,“少孤”已属人生之大不幸,“为客早”则不幸又深一层,诗人感叹友人从小成为孤儿,身世飘零,从侧面反映出时代的动乱和人们动乱中漂流不定的生活。
    D.全篇用白描手法绘景抒情,语言自然,哀婉动人全诗淡雅沉郁,情真意切,回味无穷。
    8.简要分析尾联中的“泪”中包含了哪些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与解析】
    例1.
    【解析】本诗前四句,写天尚曚曚,诗人驱车赶路,登上盘绕的五盘岭,见青山葱茏,天高地远,风清气爽,境象开阔,心中为之一荡。远处江水汹涌澎湃,波涛起伏,撞击着巉岩峭壁,一个“斗”字形象地写出了两岸崖石耸峙,犹如两兽相斗的形态。“攒”字形容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
    【答案】①“斗”字,描写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②“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例2.
    【解析】第三联两句对仗工稳,都以拟人手法,动静结合,用“拂”和“侵”两字将竹子写得富有动感,有声有色,饶有雅趣。这两句是说竹声拂过琴床,与琴声应和;竹影映照在棋盘上,使得下棋的人更觉有清欢。
    【答案】“拂”和“侵”。都用了拟人化的写法。“拂”即吹拂,竹声萧萧“拂琴”,写出竹声的美妙和含情;“影侵棋局”,是写竹的影子映在棋局上,使人感受到竹似欲与诗人同乐,营造了一种物我为友、物我同趣的意境。
    例3.
    【解析】结合全诗来看,“惨”与“寒”的原因是“务征伐”,赏析的关键是紧扣这一点来回答。第二联,前句是视觉的感受,花色本不会因为战争而有所改变,但在诗人看来,花色惨淡反映了人民境遇的悲惨,这样赋予花色别样的意味。后句是写听觉的感受,同样赋予了鸟鸣声以感情色彩,一个“寒”字,反映了诗人当时的心情。
    【答案】“惨”,凄惨,暗淡,表现出了诗人看到花后的一种心理;“寒”,寒冷,凄苦,表现出诗人听到鸟叫声后的一种心理感受。两个词传神地表现了当地的荒凉以及战乱给百姓生活造成的破坏。
    例4.
    【解析】赏析句子,应该先指明所用表现手法,然后结合句子分析该手法,最后点明这种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传达了怎样的旨趣,产生了怎样的效果等。
    【答案】这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池里盛开的红莲互相偎依,如醉酒一般;堤岸上的白鸟静静兀立,定是在发愁。表达了作者罢官赋闲后忧伤抑郁之情。
    【好题实练】
    一、【答案】
    1.C
    2.①“半销宿酒头仍重”说明昨日因心情愉快开怀畅饮,饮酒甚多,到次日早晨起来尚有头重脚轻之感;②“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体乍轻”写出猛然间的轻松感受,“乍轻”呼应“新脱”,描写入微,抒发了诗人切身感受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解析】
    1.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C项,“于是作者借酒浇愁”错误,从原诗来看,作者不是借酒浇愁,而是因为春宵的美好使诗人陶醉其中,从而“近来乡梦不多成”。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句的能力。作答本题,考生需知“细微处”是指诗歌中的细节描写,“生活情趣”表达作者的志趣、兴趣和情感。另外,考生还要通过词句把握本诗抒发的是诗人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颈联“半销宿酒头仍重”说明昨日饮酒甚多,春宵佐以美酒,自是人生一大乐事,以致诗人忘了自身的酒量,开怀畅饮,一醉方休,到次日早晨起来尚有头重脚轻之感。“新脱冬衣”以动作暗示季节更替,表明正是早春气候,脱去冬衣会令人焕然一新,轻松爽快,所以说“体乍轻”。“体乍轻”而“头仍重”,值此酒意未竟消之际,当有头重脚轻、飘飘无定之感,这既是实写酒意未消时身体真实的感觉,同时也是美好的春色令诗人陶醉,正所谓酒不醉人人自醉;“乍轻”呼应“新脱”,描写入微,抒发了诗人切身感受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二、
    【答案】
    3.C
    4.①语言清爽。用语不事雕琢,明白晓畅,如“莲花莲叶”“疏雨疏风”“垂虹疑饮双溪水”等。②景物清新。柳塘莲叶、砌草柔美、彩虹饮水等描绘出雨后风景的清新自然。③情感轻松。雨余散步,见美好春景,落寞中暂得轻松愉悦。
    【解析】
    3.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确认,得出答案。C项,“颔联描写作者扶杖出行被困春泥的情状,并通过描写一路所见竹笋破土而出的景象,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理解错误。“竹箨冠轻容雪鬓”写的是竹笋的样子,并没有写竹笋破土而出的景象。故选C。
    4.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风格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清楚诗歌风格体现在语言、意境、情感等方面。本诗用语清新,不引经据典,不深刻古奥,不事雕琢,有轻快自然之感。“清新”指清爽而新鲜,可从语言、形象、思想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语言方面,本诗谴词造句不事雕琢,符合“清新”的含义;形象方面,本诗选取的“莲”“柳”“竹笋”“砌草”等意象清新自然;思想内容方面,诗人写自己在雨后美景中散步时的所见所闻,情感轻松愉悦。全诗紧扣“雨余”着笔,柳塘莲叶、彩虹饮水、砌草柔美等景物清新自然。诗人雨后出行虽被困春泥,却陶醉于美景的轻松愉悦。如首联“莲花莲叶柳塘西,疏雨疏风斜照低”点明“小步”的地点,并描写出雨后莲塘的美丽景象,两个“莲”字连用,具有音韵之美,也暗示了对美景的喜爱。又点明“小步”的时间,并通过对风轻雨疏、夕阳西斜的景象,渲染出春雨初霁之时明丽、清新的氛围。语言清爽,不事雕琢,明白晓畅;描写的景物又清新自然;颔联“垂虹疑饮双溪水,砌草新添一寸荑”选取了“垂虹”“砌草”等常见而富有特色的景物进行描写,细腻生动,情景交融,于雨余散步之时,见美好春景,落寞中暂得轻松愉悦的感情。
    三、
    【答案】
    5.D
    6.(1)与君分别之后,再也不知道行踪。(2)书信渐渐减少,最后书信不通,音讯全无。(3)希望入梦,梦中寻找,可是“梦又不成”,灯花燃尽,最后一点希望也成了泡影。
    【解析】
    5.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语言和风格的能力。D项,“语言华丽,情感奔放”有误,从诗歌的表述来看,语言浅白,情感朴实。故选D。
    6.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根据对诗句分析可以得出答案。“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意思是“离别后不知你的行程远近,进入眼帘的都是凄凉景象,心内都是烦闷”,写出了离别后主人公不知心上人在何处,到哪儿去的担心和忧愁。“渐行渐远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意思是“你越走越远,渐渐断了书信;水面宽阔,鱼儿深藏,到何处去寻问你的音讯”,可以看出分别之后,不知心上人的行踪,书信全无,这让诗中的主人公有一种欲诉无人听的愁苦。诗句“故攲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田”意思是“故意斜倚着单枕想到梦中将你寻觅,可惜梦没有做成,灯芯也化为灰烬”可以看出,女主人中收不到心上人的书信倍感苦闷,想通过做梦的方式让情人入梦,但是也做不到,更让主人公更加苦闷。
    四、
    【答案】
    7.C
    8.①故园衰败之悲,故乡遍地都是蓑败的枯草,一片衰败之景;②依依不舍之情,首联、尾联直言“自堪悲”,“掩泪空相向”,颔联借景抒情,借寒云纷飞的暮雪,写出送别友人的悲伤;③相见恨晚之悲,小时丧父,多年客居他乡,在外漂泊,历经磨难,晚逢知己;④相见无期之痛,“多难”“风尘”写出了社会动荡,“何处期”写出因社会动荡、与友人相见无期的悲伤。
    【解析】
    7.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C项,“诗人感叹友人从小成为孤儿,身世飘零”错误,应为感叹自己。故选C。
    8.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此题要求回答尾联中的“泪”中包含了哪些情感,本题既是考查学生概括能力,又是考查学生理解把握诗歌情感的能力。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送别诗,“泪”应是悲愁的情感,通读全诗,逐联逐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表现的情感,然后加以概括。首联写送别时的环境氛围,时当故关衰草,情正离别堪悲。颔联写送别情景,友人伴寒云而去,自己踏暮雪而归,依依难舍之情了然。一二联衰草、寒云、暮雪写出了对故园衰败之悲;第一联中的“离别自堪悲”写出送别友人之悲。第三联回忆以往,对坎坷人生的悲叹。既是怜友,亦是悲己,词切情真,悲凉回荡。“少孤为客早”写出身世之悲;“多难”写出了社会动荡之悲。
    末联进一步写难舍难分之情,掩面而泣,冀望相会,现世纷争、风尘扰攘、后会无期的凄凉溢于言表。“风尘何处期”写出与友人相见无期的悲伤。全诗以“悲”字贯穿全篇,句句扣紧主题,抒情多于写景,基调悲凉。

    相关学案

    专题15 古代诗歌鉴赏之读懂诗歌,鉴赏形象-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最新备考学案:

    这是一份专题15 古代诗歌鉴赏之读懂诗歌,鉴赏形象-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最新备考学案,共1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高考真题演练,2020·全国Ⅲ卷,参考答案,读懂诗歌考点精讲,鉴赏形象考点精讲,对点训练,读懂诗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六板块 古代诗歌阅读 第三讲 鉴赏古代诗歌语言 讲练学案-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第六板块 古代诗歌阅读 第三讲 鉴赏古代诗歌语言 讲练学案-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第三讲鉴赏古代诗歌语言原卷版doc、第三讲鉴赏古代诗歌语言解析版doc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词鉴赏--诗歌语言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词鉴赏--诗歌语言导学案,共4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