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2022版地理必修第二册鲁教版(2019) 同步练习 (Word含解析)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61515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2022版地理必修第二册鲁教版(2019) 同步练习 (Word含解析)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61515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2022版地理必修第二册鲁教版(2019) 同步练习 (Word含解析)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61515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课后练习题
展开题组一 地域文化
下图为我国部分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黄河流经我国多个地域文化区,其民居、服饰、饮食、风俗等无不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这说明( )
A.地域文化的形成具有不稳定性
B.地域文化形成的基础是地理环境
C.地域文化是人文因素作用下形成的
D.地域文化主要体现在非物质方面
2.图中数字序号代表的各地区与其传统民居对应关系正确的有( )
①—吊脚楼②—蒙古包
③—窑洞 ④—四合院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一些学者根据我国不同地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差异,划分出不同的文化区,其中的东部农业文化区包括燕赵文化副区、黄土高原文化副区、齐鲁文化副区、巴蜀文化副区等(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下列关于齐鲁文化副区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儒家文化的发源地
②传统经济类型为农耕业
③粮食作物主要为水稻
④朝鲜族主要聚居地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4.与其他文化副区相比,巴蜀文化副区形成独特地域文化的原因可能是( )
A.曾经是古代巴国和蜀国的首都
B.传统农耕经济比较发达
C.以富饶的成都平原为依托
D.受地形影响,与外界文化交流不畅
题组二 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平顶土坯房(下图)是某地特色民居,没有屋檐,屋顶没有瓦。该民居屋顶建造时,先在梁上铺密檩、苇席或木板,再用树枝、柴草铺平,然后在其上糊一层黏土泥巴,最后挑选黏性好的黏土加入适量的沙子,反复捶平压紧。该民居密度大、布局紧凑,高墙窄巷的街道是最为典型的景观特点。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推测平顶土坯房主要分布在( )
A.云南丽江 B.黑龙江漠河
C.新疆喀什 D.山西平遥
6.当地民居布局紧凑、高墙窄巷的原因可能有( )
①人多地少,少占农田
②资源短缺,节省材料
③冬季减少热量散失
④冬春季减轻风沙影响
⑤夏季相互遮阴,减少阳光照射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③④⑤
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广泛,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道路及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湘西民居吊脚楼是中国建筑艺术瑰宝。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7.湘西多采用吊脚楼的建筑形式,其主要原因是( )
A.远离地面,防寒保暖
B.制造空间,利于采光
C.依河而建,便于运输
D.地形崎岖,开挖地基不易
8.湘菜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八大菜系之一,以辣著称,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当地多雨潮湿,食辣可祛湿
B.当地高温,重油重辣便于保存
C.当地缺盐,以辣代盐
D.当地原产且盛产辣椒,原料丰富
读伦敦大本钟及北京故宫景观图,完成下面两题。
9.导致两地建筑风格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B.历史C.文化D.经济
10.故宫虽位于北京的城市中心,但这里并没有形成中心商务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经济B.政治C.历史D.环境
11.读“山西省老四合院示意图”及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山西省有一些老式的四合院民居,其房屋的屋脊向单面倾斜,用当地的话说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1)“肥水不流外人田”反映出( )
A.山西人以勤俭持家出名
B.山西的水资源较少,居民对水资源十分珍惜
C.山西人以自私自利出名
D.山西人对水有特殊的“风俗习惯”
(2)请说出这种屋顶的形式与当地的自然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
题组三 案例:特色民居建筑——福建客家土楼
福建土楼(如下图所示)是客家文化的象征,是中原汉族人即客家先民沿黄河、长江等流域辗转迁徙后,将生土建筑艺术发扬光大并推向极致的特殊产物,其屋顶大多为“人”字形的双坡屋顶,墙体厚实,以圆形土楼为主。据此回答下面三题。
12.福建土楼文化,反映出历史上人口迁徙使(深度解析)
A.人口分布日益均衡
B.中原文明得到推广
C.汉族分布更集中
D.人口分布更分散
13.图中土楼反映了当地(深度解析)
A.气候湿热B.河网密布
C.地势低平D.地质稳定
14.与方形土楼相比,圆形土楼(深度解析)
A.实用面积较小
B.防震性能较弱
C.防御功能更强
D.通风、采光较弱
15.阅读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由于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林,建筑材料匮乏,加上惧怕盗贼、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营造了“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土楼。他们利用当地的土、卵石和杉木,用垒筑的方式建筑了高达五六层的圆形、方形的可住几十户甚至上百户的客家土楼。楼内数百人聚族而居,不分辈分大小一律平等,同样大小的居住单元,不论朝向,不论方位……成为民居建筑的一大奇观。
材料二 中国“福建土楼”于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历史上,客家人修建的土楼除了有居住功能外,还具有的主要功能是( )
A.安全防卫功能 B.宗教信仰功能
C.信息传递功能 D.文化交流功能
(2)土楼采用的建筑材料受 因素的影响,建筑的方式又与 因素有关。
(3)这种为世人称奇的房屋建筑是在什么背景下形成的?居住的特点又说明客家人的什么特征?
能力提升练
题组 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2020山东烟台二中月考改编)下图所示景观反映了不同类型的天津地域文化,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据图片信息概括可知,天津地域文化的特点是( )
A.多样性 B.区域性
C.独特性 D.相对稳定性
2.()形成天津地域文化最主要的自然条件是( )
A.靠近首都 B.温暖湿润的气候
C.平原地形 D.河海交汇
潮州嵌瓷,俗称“贴饶”或“扣饶”,是广东省东北部沿海的潮汕地区特有的建筑装饰工艺(下图)。嵌瓷运用各种彩色瓷片剪裁镶嵌表现形象,主要用在宗祠建筑上,其制作要经过塑胚、剪瓷、镶嵌、调整等步骤,工序复杂特殊,全靠手工制作。2011年,嵌瓷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许多传统工艺一样,嵌瓷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困境。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与我国内陆地区宗祠建筑主要采用彩漆木雕相比,潮汕地区屋顶及墙体上更多采用嵌瓷做装饰的主要原因是(深度解析)
A.嵌瓷技艺更为精湛
B.嵌瓷造型更为多样美观
C.碎瓷片废物利用成本更低
D.质地坚实,抵御台风能力更强
4.()下列地区中,嵌瓷建筑遗存较多的是(深度解析)
A.南非B.中亚
C.中东D.东南亚
阆中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嘉陵江中游,是古代巴蜀重镇,距今已有2 300多年的建城历史。阆中市山围四面,水绕三方,选址与布局均体现了与地形、水文、气候等自然要素的高度融合。下图示意阆中市地理位置及周边地形分布状况。据此完成下题。
5.()阆中古城选址于山环水绕之地,主要原因是( )
A.气候适宜,可缓解热岛效应
B.地势起伏和缓,可减轻洪涝灾害
C.交通便利,便于对外贸易
D.减少城市防御设施建设,利于防卫
6.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地域文化是一定地域人类活动的产物,地域的地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地域文化的形成,但地域文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也会产生重要影响。建筑物作为物质文化景观,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色,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地理环境特点。广州西关大屋和北京四合院分别是我国岭南和北方最具地域文化特色的民居。
广州西关大屋平面图
(1)()广州西关大屋和北京四合院共同反映了我国地域文化怎样的特点?
(2)()仔细观察有关图片,请列表说明南北方民居的结构特点及各自反映的地理环境特点。
第二节综合拔高练
五年高考练
考点 地域文化的影响
(2019江苏单科,25—26,6分)“川西林盘”主要分布于川西平原,因竹木繁茂、小巧如盘而得名,是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具有悠久历史的独特乡村聚落。成都市有大小林盘约12万个。下图为“川西林盘景观及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川西林盘形成的背景有(双选)( )
A.地形平坦,水网密布
B.气候温和,物种丰富
C.精耕细作,自给自足
D.人多地少,耕地不足
2.()发挥川西林盘历史文化价值的途径有(双选)( )
A.拆迁合并,扩大林盘的规模
B.集中布局,建设规模化小区
C.保护性建设,留存文化遗产
D.农旅融合,发展特色旅游业
(2018天津文综,10—11,8分)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面两题。
四城市文化服务设施、星级餐厅、外籍学生数量统计图
2016年四城市基本情况统计表
3.()依据图表信息,对四城市地域文化的正确推断是( )
A.东京众多的星级餐厅,是构成该市地域文化的主体
B.巴黎地域文化的标志是美术馆、电影院屏幕总量最多
C.纽约人喜爱观赏戏剧,是该市地域文化的特征之一
D.伦敦地域文化特色突出,体现为外籍学生、博物馆多
4.()四城市相比,经济功能比文化功能突出的一组城市是( )
A.东京、纽约B.纽约、伦敦
C.东京、巴黎D.巴黎、伦敦
三年模拟练
一、选择题
(2021山东新泰二中高一月考)地名是一个地区自然及人文地理特征的综合反映。我国某内陆地区地名中“河、井、渠”“宁、乐、孝”“关”“寺、庵”出现比例较高。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该地区与地名“河、井、渠”“宁、乐、孝”“关”“寺、庵”相关的地理要素依次是( )
A.河流水利 军事防御 行政区划 宗教信仰
B.水源农耕 道德伦理 军事防御 宗教信仰
C.军事防御 道德伦理 宗教信仰 行政区划
D.军事防御 宗教信仰 行政区划 道德伦理
2.()佛教起源于古印度,通过陆路和海路传入我国。其中通过陆路于汉代经中亚传入我国。该地区“寺”等地名可追溯到汉唐时期,“关”等地名可追溯到先秦时期。该地“寺”“关”等地名历史悠久,分别表明该地区( )
A.为古丝绸之路和军事要地
B.开发较早,文化繁荣
C.为军事要冲,战乱频繁
D.农业发达,物产丰富
(2021福建漳州高三模拟)四川盆地南缘的罗城古镇,始建于明末,成形于清代,当时地处西南边陲。该镇坐落在一个椭圆形的山丘顶上,主街俗称“船形街”,从高处俯视,像一只搁置在山顶上的大船(下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3.()最初选择在该地建镇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候B.水源C.交通D.军事
4.()罗城古镇空间形态呈船形的主要原因是( )
A.利于防寒保暖B.利于通风散热
C.方便收集雨水D.顺应地形地势
(2021江苏镇江中学高三调研)古楼作为中国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材料丰富多样,主要由砖木、砖石、木、土石、土木等构成,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下图为我国现存古楼的地区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5.()我国现存古楼分布特征是( )
A.华东地区经济发达,商业娱乐类古楼最多
B.东北地区历史悠久,古楼种类齐全
C.西南地区民族众多,宗教文化类古楼最多
D.华南地区战乱多发,古楼数量最少
6.()高大的钟楼、鼓楼等报时警示类古楼大多分布在( )
A.平原城市 B.河谷城市
C.边境城市 D.山区城市
7.()木结构古楼数量最多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西北地区 D.华中地区
二、非选择题
8.(2021安徽安庆高三一模节选)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诸葛村位于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西部山区,是迄今发现的诸葛亮后裔的最大聚居地。村落以钟池为中心,有八条小巷向四面八方延伸,直通村外八座高高的土岗。接近钟池的小巷较为笔直,往外延伸时渐趋曲折,而许多小巷纵横相连,似通非通,犹如迷宫一般。下图为现代诸葛村平面简图。
(1)()指出诸葛村早期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分布特点。
(2)()分析诸葛村“接近钟池的小巷较为笔直,往外延伸时渐趋曲折”的原因。
(3)()有人认为诸葛村从选址到规划建设有明显的防盗贼功能,请阐述理由。
答案全解全析
基础过关练
1.B 地域文化是指一个地区的人们在生产生活、社会制度组织、精神活动中体现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其形成的基础是地理环境。
2.C ①位于北京,传统民居是四合院;②位于内蒙古高原,传统民居是蒙古包;③位于黄土高原,传统民居为窑洞;④位于青藏高原,传统民居为碉房。
3.A 据图可知,齐鲁文化副区主要包括山东部分地区,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孔孟之乡,①正确;山东地处北方地区,传统经济类型为农耕业,②正确;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③错误;朝鲜族主要聚居地在东北地区,④错误。故选A。
4.D 巴蜀文化副区分布于四川盆地附近,周边高山、高原环绕,历史上因地形原因与外界联系不便,所以形成独特的地域文化,D正确。
5.C 读材料可知,该民居是屋顶平、屋顶无瓦、无檐的土坯房,房屋设计、取材没有考虑雨水排泄和防潮防渗等问题,由此可以推断该民居应分布在全年都降水较少的干旱地区,选项中只有新疆喀什符合。
6.D 由上题可知该民居分布在我国新疆。新疆地区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冬春多风沙,当地民居布局紧凑、高墙窄巷,冬季可以减少热量散失,夏季可以相互遮阴,冬春季可以减轻风沙影响,一举多得,③④⑤正确;新疆地域辽阔,人口密度小,当地沙、土等建筑材料丰富,排除①②。故选D。
7.D 湘西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形崎岖,因开挖地基不易,其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支撑。
8.A 湘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当地多雨潮湿,食辣可袪湿。
9.C 伦敦大本钟和北京故宫都是城市的文化景观,反映一个地区的地域文化特点。
10.C 北京城市中心为故宫,受历史因素的影响,没有形成中心商务区。
11.答案 (1)B
(2)山西省地处内陆,降水稀少;屋顶由外向内倾斜可以收集较多的降水,使降水得到较充分的利用。
解析 (1)“肥水不流外人田”反映出山西的水资源较少,居民对水资源十分珍惜。(2)山西省地处内陆,降水稀少;屋顶由外向内倾斜可以收集较多的降水,使降水得到较充分的利用。
12.B 由材料“是中原汉族人即客家先民沿黄河、长江等流域辗转迁徙后,将生土建筑艺术发扬光大并推向极致的特殊产物”可知,福建土楼文化,反映出历史上人口迁徙使中原文明得到推广,B正确。
13.A 图中土楼墙体厚实,可以隔热;“人”字形双坡屋顶利于排水,故反映了当地气候湿热。
14.C 与方形土楼相比,圆形土楼没有死角,通风、采光效果更好,防御功能更强。
拓展延伸
客家文化植根于古代中原地区传统汉族文化,在长期移民生活中适应了南方山区地理环境,并融合当地畲族、瑶族等少数民族文化,从而成为独树一帜的地域文化。福建客家土楼是客家文化的典型代表,是当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生活共同的产物。
15.答案 (1)A
(2)自然环境 技术水平
(3)客家人由于数代人不断南迁,家庭内部形成极强的凝聚力,只有家庭内部的紧密团结才能使其在新的居住地生存下来。
其居住方式体现了家族内部的平等团结。
解析 客家人修建的土楼是为了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楼内“不分辈分大小一律平等”,反映了家庭内部的平等团结。
能力提升练
1.A 图片反映出天津的地域文化包罗万象,国内外建筑均有,因此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2.D 由图中信息可知,天津地处海河的入海口处,河海交汇的地理位置,利于不同文化的交流,港口促进了多元文化的发展。
3.D 与内陆地区相比,位于广东东北部沿海的潮汕地区降雨量大,空气更为潮湿,彩漆木雕难以保存,且受到台风的影响更大。嵌瓷是用各种彩色瓷片剪裁、镶嵌而成的,质地坚实,结构稳定,提高了抗侵蚀能力,抵御台风能力更强。
4.D 历史上,广东地区很多居民“下南洋”(到东南亚),与东南亚交往密切,会把广东的文化、建筑风格等带到东南亚,且东南亚的自然环境与广东相似,因此东南亚嵌瓷建筑遗存较多。
方法点拨
地域文化深深地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解答地域文化与地理环境的题目时,需联系相关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进行分析。
5.D 由材料可知,阆中市位于嘉陵江中游,为古代巴蜀重镇,具有很高的战略地位。阆中古城选址山环水绕之地,主要是从防御角度考虑,减少城市防御设施建设,利于防卫,D正确。古代城市热岛效应不显著,A错误;地势起伏和缓,易受洪涝灾害的影响,B错误;山环水绕,交通不便,不利于对外贸易,C错误。
6.答案 (1)内向性,封闭性,长者为尊,天人合一,农业文化。
(2)
解析 (1)从图中可知,广州西关大屋和北京四合院都是严格按照我国古代宗法制建造的,反映了我国地域文化内向性、封闭性和长者为尊的特点;民居是根据当地气候设计的,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是在我国农业文明中发展形成的。
(2)对比图中广州西关大屋和北京四合院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方由于冬季寒冷,多风沙天气,因而房屋门窗均较小,严实;南方由于潮湿多雨的天气,房屋高敞,门窗宽大,通透性好,多长廊,用于避雨。
第二节综合拔高练
五年高考练
1.AC 由材料可知,川西林盘位于川西平原,这种乡村聚落外层是水渠农田,说明该地区具有地形平坦、水网密布的特点,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显示物种丰富这一优势特点,B项错误;该乡村聚落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聚落较为封闭,应具有精耕细作、自给自足的特点,C项正确;平原地区,耕地资源较为丰富,D项错误。
2.CD 对乡村聚落进行拆迁合并,不利于当地农业的发展和传统聚落的保护,A项错误;建设规模化小区,不利于乡村聚落历史文化价值的留存,B项错误;进行保护性建设,留存文化遗产,有利于发挥川西林盘历史文化价值,C项正确;农业、旅游业相结合,可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同时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传播,D项正确。
3.C 由图可知,纽约百万人所拥有的剧院最多,且明显多于其他文化服务设施,说明该市人们喜爱观赏戏剧,成为其地域文化的特征之一,C项正确;东京星级餐厅的个数最多,但其并不代表文化设施,A项错误;巴黎和伦敦的人口相近,百万人拥有的美术馆数量伦敦多于巴黎,说明伦敦的美术馆数量比巴黎多,B项错误;伦敦外籍学生多,说明其文化多元化明显,具有明显的开放性,D项错误。
4.A 餐厅、剧院属于经营设施,以营利为目的,图书馆、博物馆则属于文化设施,据此结合图示,经济功能比文化功能突出的一组城市是东京、纽约,选A。
三年模拟练
一、选择题
1.B 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河、井、渠”主要与河流、水利有关(利用河流发展农耕);“宁、乐、孝”主要与道德伦理有关;“关”一般为关隘,多与军事防御有关;“寺、庵”多为宗教建筑,与宗教信仰相关。
2.A 佛教通过陆路于汉代经中亚传入我国,“寺”等地名可追溯到汉唐时期,历史悠久,反映了该地为古丝绸之路要地;“关”多为关隘,多与军事防御有关,“关”等地名可追溯到先秦时期,可反映当地为军事要地,A正确。C选项不能反映当地“寺”等地名历史悠久的原因;B、D选项不能很好地反映该地“寺”“关”等地名历史悠久的原因。
3.D 由材料“当时地处西南边陲。该镇坐落在一个椭圆形的山丘顶上”可知,该地地势较高,易守难攻,因此军事是最初选择在该地建镇的主要影响因素。
4.D 古镇位于山丘顶上,不利于防寒保暖,A错误;“该镇坐落在一个椭圆形的山丘顶上”“从高处俯视,像一只搁置在山顶上的大船”,说明建镇时为顺应地形地势,避开山顶,从而空间形态呈船形,D正确;通风散热和收集雨水不是古镇空间形态呈船形的主要原因,B、C错误。
5.C 华东地区经济发达,宗教文化类古楼最多,A错误;东北地区缺少民用生活类古楼,古楼种类不齐全,B错误;西南地区民族众多,宗教文化类古楼最多,C正确;华南地区并非古楼数量最少,D错误。
6.A 由图可知,高大的钟楼、鼓楼等报时警示类古楼,华北地区数量最多,说明此类古楼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历史悠久的平原城市。
7.B 我国古建筑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顺应自然的传统,木结构古楼数量最多的地区,应当是林木资源丰富的地区。结合我国现存古楼的地区分布图及我国三大林区的位置分析,西南地区木结构古楼数量最多。
二、非选择题
8.答案 (1)居住用地,分布于村内地势较高的坡地;公共服务用地,分布于村落中心;农业用地,分布于村落外围。
(2)诸葛村四周地势起伏明显,多坡地,多蓄水池塘,房屋巷道建设受地形和水域制约较大;中间地势低平,房屋巷道建设受地形影响小。
(3)村落群山绿树掩映环绕,外人难以发现村落位置;村内八卦形巷道布局,进入极易迷路;各家各户面面相对、背背相依,可以相互照应。
解析 (1)材料中显示,诸葛村位于兰溪市西部山区,地形崎岖,该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秋季节降水丰富,因此聚落多分布在地势较高的地方,因此村内高地属于居住用地;公共服务用地位于村中心,方便服务村民;农业用地分布在村落外围。
(2)交通线路的走向与当地自然地理环境有密切关系,村落中心钟池附近地势低平,道路较为平直;外围地形起伏较大,再加上该地河流众多,道路为避开河流和高坡,向外延伸的过程中变得曲折。
(3)诸葛村中的街道布局宛如一个巨大的迷宫,似连却断、似通却闭的道路,让外人容易迷路;诸葛村各家各户,面面相对、背背相依,可以相互照应;我国南方山区的低山丘陵地区植被覆盖率较高,村落的隐蔽性较好。
城市名称
人口数
量(万人)
城市面积
(平方千米)
经济总量
(万亿美元)
东京
1 351
2 155
0.95
巴黎
1 060
2 845
0.74
纽约
833
798
0.90
伦敦
978
1 738
0.52
地域
民居结构特点
民居反映的地理环境特点
北方
地区
低矮,门、窗户均较小,严实
冬季寒冷,多风沙天气
南方
地区
高敞,门、窗户宽大,通透性好,多长廊
潮湿多雨的天气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优秀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a href="/dl/tb_c4003751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优秀课后练习题</a>,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课后练习题,共6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精品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精品同步训练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示两地地域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图中土楼反映了当地,修建冷巷反映了当地气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