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有答案 (207)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有答案 (207),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书写,积累运用,阅读理解,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本卷满分 120 分,答题时间为 120 分钟,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一、书写(4 分)本题根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工整。 二、积累运用(25 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4)题。(6 分)①天地万物是可以映照在我们心中的,前提是心要安静,譬如水流。喧嚣的小溪把碎沫 拍打在山崖上的时候, A ,它能照见世界吗?它什么也看不见。②一个人的心里有太多欲望,或是过分在意他人的赞誉和诽谤之语,这颗心就会像喧嚣 的小溪碎沫和澎湃的大海浪花,鼓荡着,燥动着,这样的人能静下来吗?如果不能拥有一份 宁静,不能拥有一种闲适,我们能看见生命的本真吗?③安静下来,在中国人本来的生命规律中去发现悠然的欢喜,对今天这个时代而言,也许不只是一件锦上添花的事,说它是 B (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 也不为过。(选自《于丹趣品人生》,有改动)(1) 对文中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2 分) A.譬如 pì 诽谤 féi 喧嚣 qì 锦上添花 jǐng譬如 bǐ 诽谤 féi 喧嚣 xiāo 锦上添花 jǐng譬如 bǐ 诽谤 fěi 喧嚣 qì 锦上添花 jǐn譬如 pì 诽谤 fěi 喧嚣 xiāo 锦上添花 jǐn(2)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1 分) A.天地万物是可以映照在我们心中的B.鼓荡着,燥动着C.不能拥有一种闲适D.在中国人本来的生命规律中去发现悠然的欢喜(3) 根据第②段的意思,仿造波浪线的句子,在文中 A 处填补上一个句子,使上下文语意连贯。(2 分)(4) 根据括号里的提示,写出文中 B 处的成语: ▲ (1 分)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题目。 (3 分)【莫言旧居院中树苗萝卜皆被拔光】自 10 月 10 日晚莫言宣布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其山东高密的旧居就成为旅游热点。仅 10 多天,院中树苗、萝卜等均被拔光,连青草也不放过。有游客边扯树叶边许愿:“让儿子也沾沾文曲星莫言的光,保佑儿子明年考上北大。”莫言二哥对此很无奈,高密方表示会对莫言旧居加强管理。
(1) 划线句有一处语病,请你把它改正: ▲ (1 分)(2) 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请给这条微博写一句话评论。(2 分) 3.古诗文名句默写。(①-③题必做,④⑤两题选做一题)(6 分)(1) ▲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2) 鸡声茅店月, ▲ 。(温庭筠《商山早行》)(3) 曾国藩曾说过:“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这与《出师表》 中诸葛亮提出“ ▲ , ▲ ”的建议是类似的。(4) 写出古诗词中描写边塞风光的句子。(写出连续的两句) ▲ , ▲ 。(5) 写出古诗词中运用历史典故的句子。(写出连续的两句) ▲ , ▲ 。4.《水浒》名著阅读(4 分)示例:宋江,人称“及时雨”,原为山东郓城县押司。因 ① 被发现而受到要挟, 宋江 ② ,被迫上梁山。后宋江被众好汉推为梁山首领。(1) 依照故事的发展,为括号内选入恰当的选项:① ▲ ② ▲ 。(2 分) A.怒杀阎婆惜 B.大闹飞云浦 C.私放晁天王 D.三打祝家庄(2) 仿照示例,为“林冲”写一段人物介绍。(2 分) 5.综合性学习(6 分)班里即将开展“漫步宁波文化古道”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为了搜集资料,小天与他父 亲特意在周末行走古道。【文化古道】(1) 行走在古道上,父亲告诉小天,在交通运输十分不便的年代,就是这条崎岖的山路,连通当地村民外出经商求学的希望。后来,由于修建了新的交通线,这条繁忙古道渐渐湮没于荒野蔓草间。“既然现在已经有了新的交通线,那古道还有什么作用呢?”小天问。父亲回答:“当然有用了。首先是了解古道;其次 ▲ ;第三 ▲ 。”请根据你的理解把父亲的话补充完整。(2 分)【诗意古道】(2) 半路上,小天看到一座亭子上写了一幅对联“竹韵松涛留客听,清风明月送人行”,他吟咏再三,很感兴趣。这幅对联好在什么地方呢?请你帮小天回答。(2 分)【人文古道】(3) 在来古道之前,小天在报上看到古道“净化志愿者”的报道,很想做一块展板来宣传。请你根据链接材料,从保护古道环境、宣传志愿精神的角度,为小天写一块 50 字左右的展板。(2 分)链接材料:据了解,亭溪岭是宁波范围内登山客最多的一条古道。每到双休日,只要天气晴好,日 均人流量就在 2000 人上下。但由于古道属自然景观,修整后向公众免费开放,没有配备专
业保洁力量,登山客络绎而来,也给古道带来了众多的垃圾。古道垃圾堆积,既影响景观形象,也影响登山爱好者心情。为此,家住横溪镇上的一位企业老总就发起成立了古道净化志 愿队,利用周末时间义务到古道捡拾垃圾。目前,队伍已发展到 20 多人。而让志愿者欣慰的是,自从活动开展以来,登山客乱丢垃圾的现象越来越少了,古道因此也更美丽了。参加这一志愿活动的人都是一群喜欢登山运动的同道。只要有人发起,一条群发的短信, 一个邀约的电话,大家有空的话就会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一边登山,一边净化美丽的古道。 三、阅读理解(41 分)(一)哈尔施塔特还担心什么呢? 冯骥才今年 4 月我去了奥地利维也纳,刚到那里就有朋友问道:“你们要在中国南方原样复制我们的世界文化遗产哈尔施塔特吗?”我听了一怔,由于来之前在芬兰讲学,全然不知此事, 只能搪塞着说:“你是从哪儿听来的,讹传吧。”不料朋友说是这里的电视台正式播报的,还有各种人物出来加以评点。文化遗产能复制吗?带着疑问,我拉着朋友去到了位于特劳思湖边被称做“世界上最美 的湖畔小镇”的哈尔施塔特。这里的确很美——波浪般起伏不已的阿尔卑斯山,在奥地利中部创造出一片山重水复、 如诗如画的景色。70 多个大大小小的湖泊明镜般静静地卧在山野深处,奥地利人称这片天赐的风景为“湖区”:铺满绿茵的山峦,透明的溪流,五彩缤纷的花谷,随处可见的肥硕的牛,还有两层楼的木房子……然而印象最深的还是当地山民对我说的一句话:“我们最爱的是大自然,然后才是上帝”。他们崇尚大自然原本的生命形态。这里的人也是唯美的。所有房屋的院墙、阳台、窗台,都有鲜花点缀。某个楼角缺点什 么,有点寂寞,房主就会把一盆垂着小紫花的绿藤柔情脉脉地吊在那里。要是院内小径上的 落花太美,主人便让一把竹帚闲倚墙边,任由地上落红一片。小镇的美来源于这里的人一种 唯美气质的散发,人们唯美的天性也能复制吗?哈尔施塔特很小,总共只有 800 多人。由于地少,道路狭窄,一代代人故去,无地可葬, 只埋十年,尸骨便被挖出来,在头盖骨上画上花儿,写上逝去的年代,放在教堂的一个石室中。试问,这种罕见的习俗又怎样复制?哈尔施塔特这个词与“铁器”相关,欧洲第一个铁器时代就以哈尔施塔特命名。而小镇的另一个称谓是“盐矿宝地”,因为这里储藏有丰富的山盐,有着数千年的采盐史。小镇的街上最引人入胜的小店大都摆着此地艺人用铁制作的,艺术性很强的生活用品或装饰品。而 最具标志性的旅游纪念品则是一种土法烧制的彩色玻璃瓶,里边装着当地精制的细盐。盐白 似雪,瓶子五光十色,别具风味,这些乡土的味道谁又能复制?此外,在镇上偶尔会碰到身穿民族服装的人,女人穿束腰长裙,男子穿鹿皮短裤,与这
里的山水有种协调的美——这不像中国的旅游景点,民族服装多成了吸引游人的一种道具。在哈尔施塔特,民族服装只在节日或贵客光临时才穿,如同穿上礼服,以表示对客人的尊重。 这也不能复制,因为即便服装可以照做,人却无法复制。既然 ▲ 无法复制,古镇的气质、 ▲ 、 ▲ 、审美情趣都无法复制,看来能复制的只有那些冷冰冰的建筑了。然而除了空壳,建筑的历史感也是不能复制的。 那么,哈尔施塔特还担心什么呢?(选自《环球人文地理》2012 年第 1 期,有删改)纵观全文,哈尔施塔特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概括(2 分)结合语境,赏析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4 分)(1) 某个楼角缺点什么,有点寂寞,房主就会把一盆垂着小紫花的绿藤柔情脉脉地吊在那里。(2) 要是院内小径上的落花太美,主人便让一把竹帚闲倚墙边,任由地上落红一片。 8.根据上下文,请在文章结尾空格处填上合适的词语。(2 分) “哈尔施塔特还担心什么呢?”读了全文,你觉得哈尔施塔特还要担心被复制吗?请用自己的话加以说明。(2 分)联系上文,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你觉得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文化遗产,请谈谈你的看法。(3 分)材料一:除了梁祝文化,冯骥才还认为宁波有相当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许多古村落,比如骨木镶嵌,比如走马塘,“其实,在商业化的时代,申遗是否成功并不重要,影响力大不大也不重要,关键还在于保护好。保护民族的根,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和 DNA,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使命和责任。”(2007 年 10 月 26 日《宁波晚报》)材料二: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北总布胡同的梁思成林徽因故居,在被开发商拆除后,经历了半 年多的沉寂,昨日,这里悄然搭起了木结构房屋的骨架。区文委有关人士表示,目前进行的 是梁林故居处罚内容的一部分——按照文物原状进行恢复。(2012 年 7 月 28 日《新京报》)(二)文学史中的“地理维度”【问题思索】在一个并不太长的历史间隙里,浙江人创造了中国文学史上亘古未有的现代神话。鲁迅、 茅盾、周作人、郁达夫、徐志摩……一大批浙籍文学大师在同一时间内集体亮相,不仅照亮了现代文学的发展道路,也照亮了家乡的山水、草木。如果没有众多浙籍作家的杰出贡献,新文化运动能否成功?诚然,文学改良最初是由胡
适、陈独秀所倡导的,而出色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用一大批巅峰之作证明新丈化优于旧文化, 基本上都是浙江的文人。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杨义先生曾提出“重绘中国文学地图”的说法,他认为:“过去的文学史结构是一个时间维度,但是地理维度和精神维度比较缺乏。”如果把“地理维度” 纳入文学史,绘制一幅中国文学地图,那么浙江省该用怎样醒目的颜色来标注?(摘自《中国国家地理》2012 年第 1 期)【课文素材】复杂的自然环境,使中国不同地域的差异十分显著。人们在与当地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 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正是这些差异与特色,为不同地区的交流 与合作提供了基础。(摘自《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第三课“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两浙文化】因钱塘江而分出来的两浙在地域形态上是有很大区别的,浙西多水,浙东多山,这种地域差异导致了两浙文化品性的极大差异,有学者将其概括为“水性”和“土性”。浙西的“水性”文化反映出温柔、内敛的性格,反映在文学风格上则是秀美、飘逸、浪漫的主体风格, 由此我们发现,现代文学史上浪漫主义、唯美主义作家如郁达夫、徐志摩、戴望舒都出自浙西。而浙东则反映为“土性”,“土性”文化影响下的人民多颇具气概、凝重、顽固、叛逆的性格,也就是鲁迅所说的“山岳气”。(摘自《从<疯妇>看许钦文乡土小说的浙东文化内核》)【学者言论】一方面,在水中谋生和行走的风险远远高于陆地,于是越人比中原人更具有冒险精神和 慷慨气节;另一方面,在造船技术不太发达的人类早期时代,水也极大地限制了人们交通的 自由,这就让越人愈发地向往自由;再者,水网密布、土地分割,个体家庭的劳动组合方式 更加多见……由此形成了重视个体的文化倾向。至于广袤的大海,对文化基因的影响就更深 刻了。临海意味着得风气之先,意味着文化交流的视野和胸襟更加开阔。(浙江师范大学王嘉良教授)“文学地域性的研究不能过分集中在山川、气候、物产之类自然条件上,而对构成人文环境的诸般因素相对忽视。”(文学史家严家炎教授)从历史溯源来看,浙江文化是在中原文化与江南文化的融合、吴文化与越文化的交融中 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从经济层面上看,明清以来,市场经济最早在浙江萌芽发育生长,富庶 的物质保障、灵活的商业头脑使得浙江人在文化教育方面舍得投入。当时,很多浙籍青年漂 洋过海,留学日本、欧美诸国,接受新的知识和思想,于是产生了一大批学贯中西、新旧融 通的文人。(浙江大学王艳博士)为什么说文学史研究应该包括“地理维度”的研究?(2 分)
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五四”时期文学的天空群星灿烂,而浙江上空星星特别多、特别亮。浙籍文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有力推动者和实践者。 地域所产生的文化差异是显而易见的,就是在浙江群作家里也会不同,隔条钱塘江的杭州与绍兴的作家风格就迥异。 浙人通过与水网密布、土地分割的自然环境抗争并和谐相处,逐步适应并形成了出洋留学的生活方式。 浙江文学地域性研究除了时间维度的研究和地理维度的研究外,还应包括研究构成人文环境的各种因素。根据上述材料,请说说“五四”时期产生文坛“浙江潮”的原因。(4 分) “绘制一幅中国文学地图,那么浙江省该用怎样醒目的颜色来标注?”根据材料和你的理解,你觉得用什么颜色最贴切,为什么?(3 分)(三)隆中对(节选)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 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解释加点字的意思。(2 分)(1)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 (2)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 16.翻译句子(2 分)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17.根据要求用原文填空。(2 分)文章强调了夺取荆州的可能性: ▲ ;夺取益州的必要性: ▲ 古人认为,在军事较量中有三个重要因素——天、地、人,诸葛亮特别强调哪一点?你 从文中哪里看出来?(3 分)(四) 日月湖张岱
宁波府城内,近南门,有日月湖。日湖圆,略小,故日之;月湖长,方广,故月之。二湖连络如环,中亘一堤,小桥纽之。日湖有贺少监①祠。季真朝服拖绅,绝无黄冠②气象。祠中勒唐玄宗《饯行》诗以荣之。季真乞鉴湖归老,年八十余矣。其《回乡》诗曰:“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月湖一泓汪洋, 明瑟可爱,直抵南城。城下密密植桃柳,四围湖岸,亦间植名花果木以萦带之。湖中栉比者皆士夫园亭,台榭倾圮,而松石苍老。石上凌霄藤有斗大者,率百年以上物也。注:①贺少监:即贺知章。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唐代著名诗人。②黄冠:道士别称。③鉴湖:即镜湖。故址在浙江绍兴市西南。 ④栉(zhì)比:形容排列很密。 ⑤圮(pǐ):坍塌。 19.根据《古今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2 分)(1) 祠中勒唐玄宗《饯行》诗以荣之(▲ ) A.约束 B.雕刻、写 C.统帅 D.编纂(2) 率百年以上物也(▲ )A.带领 B.沿着 C.榜样 D.大都、一般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2 分)例句:月湖长,方广,故月.之A.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B.天下缟.素.C.恢.弘.志士之气 D.身披坚.执锐翻译“二湖连络如环,中亘一堤,小桥纽之。”(2 分)根据文中描述,说说月湖及周边有怎样的特点。 (不超过 20 字)(2 分) 四、写作(50 分)按要求作文。(50 分)请以“回家”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作文。②文体不限,文章不少于 500 字。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
参考答案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含参考答案 (207),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本题满分 50 分】,写作【本题满分 50 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207),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米;三号桥最精致,贴水而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及答案 (207),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运用,文言文阅读,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