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207)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207),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品悟,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积累与运用(25 分)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 分)()
寒噤.(jìn)仄.歪(zè)箱箧.(qiè)差.使(chāi)
狼藉.(jí)蹒.跚(pán)尴尬.(ɡà)老妪.(yù)
愧怍.(zuò)吊唁.(yàn)轩榭.(xiè)嶙峋.(xún)
归咎.(jiù)俨.然(yǎn)德馨.(xīn)两 栖.(xī) 2.下列成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分别找出来并改正。(2 分)
3.(2010·重庆中考)下列加点的词语用括号内的词语替代后,不符合原意的一项是(2 分)()
上海世博会以其雄伟的场馆,多元的文化,高新的科技及全球最新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努力打造着无. 与.伦.比.的梦幻世博。(无可比拟)
实力超群的中国女子羽毛球队不.可.思.议.地输给韩国队后,主教练李永波坦言:“年轻就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不可想象)
经典是我们共同的精神财富,诵读经典对提升修养、陶冶性情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不可怀疑) D.如果醉驾者在一起起车祸面前还无.动.于.衷.,无疑会成为极其危险的人。(不动声色)
4.(2009·河北中考)请对下列病句提出修改意见。(2 分)
只有一到周末,他就去少年宫学习书法。修改意见:
由于运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改进。修改意见:
5.按要求填空。(5 分)
《桃花源记》中描绘桃花源外奇特优美的自然景观的句子是:,。
山随平野尽, 。(《渡荆门送别》)
《陋室铭》中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 , 。
《黄鹤楼》一诗中作者在登楼远眺,引起无限乡愁的诗句是: , 。
古代诗歌与季节有关的,多是悲秋或喜春之作。然而也有感受独特、与众不同的,例如在刘禹锡的
《秋词》里,秋高气爽,鹤冲云霄的景象是那样的富有诗情画意:“ , 。”而在杜甫的《春望》中, 春天的花开、鸟鸣无疑引发诗人的忧国和思亲之情:“ ,
。”
名副其实
转弯摸角
消声匿迹
不可名状
束手无策
无动于忠
迥然不同
长途拔涉
6.( 2010· 宁波中考) 名著阅读。( 4 分)
那穿红衣的锣夫, 与拿着绸旗的催押执事, 几乎把所有的村话都向他骂去:“ 孙子! 我说你呢, 骆驼……” 他似乎没有听见。打锣的过去给了他一锣锤, 他翻了翻眼, 朦胧地向四外看下, 没管打锣的说了什么, 他留神地在地上找, 看有没有值得拾起来的烟头儿。
①文段中的“ 他” 是。
②下面选项中与“ 他” 有关的两.个.细.节.是 ()()
他掏出一本谈话手册, 用一般耳聋者惯有的尖锐的声音, 让人家把要说的话写下来。
立冬前后, 他又喝醉。一进屋门, 两个儿子—— 一个十三, 一个十一岁—— 就想往外躲。
他回到故乡后, 又受到轻蔑、排斥、迫害, 几乎无地自容。现在是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
地上的水过了脚面,湿裤子裹住他的腿,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和背, 横扫他的脸。
7.右图是 2012 年伦敦奥运会会徽,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会徽构成。(2 分)
答:
8.(2010·舟山中考)综合性学习。(6 分)
近日,学校组织一次“走近新词语”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活动一:写出下列新词语的通常说法。(任选两个)(2 分)
另类菜鸟迷你草根热卖
答:
活动二:探究下列材料,写出你的发现。(2 分)
材料 1:爷爷一提到“粮票”“烟票”“人民公社”就感慨不已。对他的孙女来说,这些词语太陌生了,她经常说的是“上网”“粉丝”“低碳”等新词语。
材料 2:某个娱乐节目搞“海选”,不久到处都“海选”;电视台刚播《蜗居》,老百姓全在说“蜗居”。这些名称一出现,就成了各大媒体报道中的热闹词汇。
材料 3:李老师在批改随笔时,看到了天书般的一段话:“偶灰常稀饭周杰伦,那天偶拿他的片片到班里亮骚,被老斑发现收了去,真是 7456……”李老师当场晕倒。
探究发现:
活动三:下面是老师与学生的一段对话,请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内容。(2 分) 学生:老师,《现代汉语词典》怎么把“包装”“下课”作为新词语了?
老师:因为这些词语在发展过程中,增加了新的意义和用法。举例说,“下课”,原指上课结束,现在又有了被解职的意思。如,某男篮主教练执教不力而下课。
学生:哦,我明白了!
老师:那你能不能参照老师的说法,从“包装”“充电”“山寨”三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来说明这种情况
呢?
学生:_
老师:这个例子举得好,看来你是真的明白了。二、阅读品悟(45 分)
(一)阅读甲乙段文字,完成 9~12 题。(13 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 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 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 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2 分)
(1)阡陌交.通.交通:
(3)子.之哭也子:
(2)便要.还家要:
(4)苛.政猛于虎也苛: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文:
今吾子又死焉。译文:
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 (填 2 字);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
了 (填 2 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 (填 2 字)的手法突出主题。
(3 分)
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4 分)
答:
(二)阅读下文,完成 13~17 题(15 分)
2010 年 1 月 24 日,星期天,杭州一个名叫山水人家的小区。宁静的小区道路两旁,停满了私家车。谁也没有想到,平时停得好好的小车,瞬间惨遭毒手,被利器划得伤痕累累。停在路边的几十辆小车,无
一幸免。粗略估计,仅这些划伤的修理费,就需要四五万元。有人报了警,愤怒的车主们发誓要揪出恶意 划车的人。
小区的监控录像被调了出来,从监控录像上可以看出,是一大一小两个孩子干的,大一点的像个小学生,脚下还踩着滑板车,小的估计才上幼儿园。他们一路走,一路划……这是谁家的孩子?胆子也忒大了! 太没教养了!但监控录像看不太清,没人认识这两个孩子。
警方开始调查。网络和第二天的报纸上,都报道了这件事。
第二天下午,一位妇女给派出所打电话说,划伤汽车的是她的孩子。
她也住在那个小区。她是第二天才从网上看到小区车子被划伤的帖子的,帖子中描述的两个孩子,大 的很像她的孩子,而小的是她同学的孩子。当时,两个孩子下楼去玩,时间、地点、两个孩子的特征,都 吻合。她赶紧跑到小区物业公司,调看了监控录像,果然是她的孩子。
她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冷静下来后,她是这样处理的——
给派出所打电话,毫不犹豫地告诉民警,车是自己的孩子划的,我们将承担全.部.责任。
晚上,儿子放学回家。她问他:是不是你干的?儿子低头不说话。她对儿子说:你是男子汉,是你做的,就要勇于担当。儿子承认,是他干的。又问他:如果你的折叠车被人划伤了,你心疼不心疼?儿子说: 心疼。她说:你的折叠车几百元就可以买到,而人家的车,一二十万,有的甚至上百万,你说会不会心疼? 儿子向她连鞠了几个躬,说:妈妈,我错了!
她打印了一份致歉信,向所有被划伤车的车主表达歉意,并表示愿意承担全部责任和修理费用。致歉信复印了几十份,张贴在小区所有的出入口和楼梯口。
她还联系了一家信誉很好的汽车修理行,负责修理所有被孩子划伤的汽车。
第二天、第三天,连续两个晚上,等儿子做完作业,她领着孩子,挨家挨户登门道歉。她要求,门铃 都由儿子自己摁,这是让儿子面对错误的第一步。儿子在课余折叠了很多纸船,上面都醒目地写着“对不起”三个大字,他要将这只船作为礼物,送给车主们。每到一家,孩子一进门就说:“对不起,我不知道划车的后果这么严重,请你们原谅我。”所有的车主都表示,愿意原谅孩子。
她对儿子说:叔叔阿姨都很宽容,原谅了你。但是,你要记住,千万不要把别人的宽容当成自己犯错 的借口,你要敢于担当,知道什么叫责任心,学会感恩。
一场危机,被这位母亲成功地化解了。剑拔弩张的人们,怒气消去;一张张冰冷阴沉的脸,露出了笑容。而作为犯错孩子的母亲,她自始至终都没有推卸责任,没有逃避,也没有雷霆大发。事情圆满解决, 车主都很满意,更重要的是,孩子认识了错误,学会了担当,获得了原谅。我想,他这辈子都不会忘记这次教训,但也不会在心灵上留下难以弥补的阴影。
一位当事的车主说:孩子的妈妈这么做,我很佩服。说句实话,遇到这样的事情,不是每个家长都能
处理得这么及时、这么果断、这么勇于承担的。这位母亲,非常了不起。
作为一名旁观者,我一直通过媒体,关注着这件就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从这位母亲身上,我深深体会到,要想我们的孩子学会担当,有责任心,我们做父母的,首先自己要敢于担当,善于担当。这,你能 够做到吗?
此文选自孙道荣的博客,读完全文,请你给文章拟个恰当的标题。(3 分)
答:
“网络和第二天的报纸上,都报道了这件事”中的“这件事”指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 分) 答:
当事件发生后,文中母亲是如何处理的?(3 分)
答:
文章语言很朴实真挚,有表现力,请你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中的加点字进行赏析。(3 分)
答:
文中的母亲是怎样教育孩子的?具有良好教育方法的母亲在历史上很多,请写出一位,并用一句话概括事例。(3 分)
答:
(三)(2010·盐城中考)阅读下文,完成 18~22 题。(17 分)
去远方肖复兴
寒假的时候,儿子从美国发来一封电子邮件,告诉我利用这个假期,他要开车从他所在的北方出发到南方去,并画出了一共要穿越 11 个州的路线图。刚刚出发的第三天,他在德克萨斯州的首府奥斯汀打来电话,兴奋地对我说这里有写过《最后一片叶子》的作家欧·亨利博物馆。而在昨天经过孟菲斯城时, 他参谒了摇滚歌星猫王的故居。
我羡慕他,也支持他,年轻时就应该去远方漂泊。远方,会让他见识到他没有见到过的东西,让 他的人生半径像水一样蔓延得更宽更远。
我想起有一年初春的深夜,我独自一人在西柏林火车站等候换乘的火车,寂静的站台上只有寥落 的几个候车的人,其中一个像是中国人。我走过去一问,果然是,他是来接人。我们闲谈起来,知道了他 是从天津大学毕业到这里学电子的留学生。他说了这样的一句话,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多年,我依然记忆犹新:“我刚到柏林的时候,兜里只剩下了 10 美元。”就是怀揣着仅仅的 10 美元,他也敢于出来闯荡,我猜想得到他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异国他乡,举目无亲,餐风宿露,漂泊是他的命运,也成了他的性格。
我也想起我自己,比儿子还要小的年纪,驱车北上,跑到了北大荒。自然吃了不少的苦,天寒地 冻,路远心迷,仿佛已经到了天外,漂泊的心如同断线的风筝,不知会飘落到哪里。但是,它让我见识到 了那么多的痛苦与残酷的同时,也让我触摸到了那么多美好的乡情与故人,而这一切不仅谱就了我当初青
春的谱线,也成了我今天难忘的回忆。
没错,年轻时心不安分,不知天高地厚,想入非非,把远方想像得那样好,才敢于外出漂泊。而 漂泊不是旅游,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品尝人生的多一些滋味,也绝不是如同冬天坐在暖烘烘的星巴克里 啜饮咖啡的一种味道。但是,也只有年轻时才有可能去漂泊。漂泊,需要勇气,也需要年轻的身体和想像 力,便收获了只有在年轻时才能够拥有的收获,和以后你年老时的回忆。人的一生,如果真的有什么事情叫作无愧无悔的话,在我看来,就是你的童年有游戏的欢乐,你的青春有漂泊的经历,你的老年有难忘的回忆。
青春,就应该像是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气单薄、个头又小、还没有能力长出飞天的翅膀,藉
着风力也要吹向远方;哪怕是飘落在你所不知道的地方,也要去闯一闯未开垦的处女地。这样,你才会知 道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房,你才会看见眼前不再只是一堵堵心的墙。
我想起泰戈尔在《新月集》里写过的诗句:“只要他肯把他的船借给我……我将带我的朋友快快乐乐地航行于仙人世界。”那么,就把自己放逐一次吧,就借来别人的船张帆出发吧。只有年轻时去远方, 才会拥有充满泰戈尔童话般色彩的经历和收益,那不仅是他书写在心灵中的诗句,也是你镌刻在生命里的
年轮。
文章开头写儿子在美国漫游,在结构和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分别概括。(3 分)
答:
作者叙述中国留学生在西柏林和“我”在北大荒这两件事,各侧重说明了什么?(4 分)
答:
第(6)段画线的句子表达在了什么意思?语言上有什么特点?(3 分)
答:
文中多处流露出了作者对“去远方”的情感态度,请简要概括。(3 分)
答:
细读全文,结合自己的认识,谈谈你怎样正确理解作者反复强调的“年轻时就要去远方”的观点。(4 分)
答:
三、写作(50 分)
半命题作文:不该丢弃的 (信心、责任、同情心、勇气、文明等)
提示:(1)可叙述亲身经历,也可以写自己的感受和理解。(2)600 字左右。
【写作提示】这道半命题作文,题后已经为考生做了提示,你可以选取括号内的词语补充题目,也可以用 自己所想的词语进行补充。根据心中的材料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文体来写。若写成议论文,就要有一个明确 的中心论点,围绕论点选取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证明自己的观点。若写成记叙文,写作的关键是“不该丢弃的”,一定要写清楚不该丢弃的原因,可叙述亲身经历,也可以写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但要把事情或感受写清楚。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有答案 (207),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书写,积累运用,阅读理解,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含参考答案 (207),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本题满分 50 分】,写作【本题满分 50 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207),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米;三号桥最精致,贴水而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