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1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1第1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1第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1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1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1,共10页。
    第一单元达标测试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题3分,共60)1.隋朝是一个短暂的王朝,但统一全国的伟业确立了它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其结束南北长期分裂局面的时间是(  )A581   B589  C605   D6182.在美国学者麦克·哈特《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 名人排行榜》一书中,隋文帝位列其中。下列属于隋文帝功绩的(  )A.正式确立了科举制   B.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C.开创了开元盛世   D.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3.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隋朝大运河的最北端和最南端分别是(  )A.涿郡、江都   B.洛阳、余杭C.洛阳、江都   D.涿郡、余杭4.下面诗句描绘的是(  )西自黄河东至淮,绿阴一千三百里……上荒下困势不久,宗社之危如缀旒。                         ——白居易《隋堤柳》A.贞观之治   B.大运河开通的影响C.安史之乱   D.隋朝的统一5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此河开通最重要的意义是(  )A.加强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B.结束南北分裂局面C.促进沿岸工商业的发展   D.灌溉沿岸大片良田6.解读下图,当时大运河的修建和利用(  )A.沟通了南北并巩固了统一   B.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C.实现了海上贸易被漕运取代   D.解除了长安遭受的军事威胁7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A.开凿大运河   B.修筑长城C.营建东都洛阳   D.隋炀帝的暴政8.以下是中国古代某制度的演变示意图。该制度是(  )A.九品中正制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9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下列皇帝最能秉持这一理念的是(  )A.汉武帝   B.唐太宗  C.明太祖   D.康熙帝10.唐太宗统治时期名将名相辈出,下列属于贞观名臣的是(  )A.姚崇 房玄龄   B.宋璟 杜如晦C.房玄龄 杜如晦   D.姚崇 宋璟11.《开天传信记》(开天:开元、天宝)记载:天下大治,河清海晏,物殷俗阜……左右藏库财物山积,不可胜较。四方丰稔,百姓殷富……米一斗三四文,丁壮之人,不识兵器。路不拾遗……”这段记载主要反映了(  )A.唐太宗时期国力强盛   B.唐朝由强盛转向衰落C盛唐经济的繁荣景象   D.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12.唐玄宗在位前期,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13.下图是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唐三彩骑驼乐舞俑。高大雄健的骆驼,四肢强劲有力地立于长方形底板上,驼首上扬,仰望长空。四个乐俑中,两人为汉人乐俑,另两人为胡人乐俑,左侧前乐俑左手托琵琶,后乐俑双手做吹笛状,右侧前乐俑着圆领长衣,中间的胡人舞俑正伴随着乐曲翩翩起舞。这件乐舞俑折射出唐朝(  )A.边疆巩固   B.国力强盛  C.兼容并包   D.重文轻武14.诗歌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唐代诗 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所描述的生产工具是(  )15.唐朝手工业发达。下列对唐朝手工业的叙述,错误的是(  )A.唐朝的丝织品花色品种很多,技术高超B造船业、造纸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C.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和唐三彩等举世闻名D.南方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中心,景德镇成为著名瓷都16.下列可印证唐朝时期中印友好往来历史的是(  )A.遣唐使   B.玄奘西行  C.鉴真东渡   D.唐招提寺17.吐蕃人是我国藏族的祖先。唐朝时,唐蕃关系友好。历经了1200多年的唐蕃会盟碑至今依然屹立在拉萨大昭寺门前。以下人物中,为唐蕃和睦作出重要贡献的是(  )A.鉴真   B.玄奘  C.文成公主   D.元昊18.唐代有一位诗人,他的诗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也表现蔑视权贵的风骨,被称为诗仙,这位诗人是(  )A.屈原   B.杜甫  C.辛弃疾   D.李白19.唐朝诗人杜甫在《垂老别》中写道: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造成这一惨状的历史事件是(  )A.八王之乱   B.七国之乱  C.安史之乱   D.陈桥兵变20.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实质上是(  )A.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皇位的斗争B.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C.汉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D.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的突出表现二、非选择题(本题有3大题,共40分。其中第2110分,2218分,2312)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使得当时的中外交流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唐文化可谓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泽被东西,中国同亚非欧频繁往来,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域外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音乐舞蹈相继传入中原地区,并日益流行,出现了胡风盛行的景象。玄奘西行带回大量佛经,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天竺等地区的宝贵资料;鉴真东渡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摘编自《中国古代史》(全一册)(1)根据材料概括唐文化的特点。(3)      (2)小历同学认为,唐朝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得益于玄奘西行、鉴真东渡。你同意这一说法吗?并简要说明理由。(7)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材料一 春秋末期,贵族阶层分化,有些低级贵族不得不以传授知识为生。随着工商业的发展,人们对知识的需求日益强烈,士人创办的私学由此兴起。在鲁国,孔子广收徒众,传授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私学走向兴盛,为战国社会的变革奠定了人才基础。——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等材料二 唐太宗贞观年间,兴办了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等多种中央官学,学生来自官僚子弟和普通庶民。地方官学的学生除参加科举考试外,还可通过选拔进入四门学学习。官学教育内容以五经、《论语》等为主。政府还鼓励私人办学。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简述春秋末期私学兴起的原因。(6)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正式确立的时间。(2)并分析唐代教育发展的积极作用。(6)      (3)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春秋末期与唐朝初期教育特点的相似之处。(4)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统治者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治国措施选用能人,提高行政效能;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制定法律,减省刑罚;重视教育,培养人才;重视改善民族关系,推行开明务实的民族政策。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重用有才能的人;组织编写农书,颁行全国,指导农业生产;鼓励兴修水利、开荒、栽桑养蚕;下令减免赋税、徭役。选贤用能;重视农业,鼓励垦荒,兴修水利;整理财政,清点土地和户口;按宽简原则,轻刑罚;倡导节俭。结果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经济文化继续发展开元盛世局面形成(1)根据表格内容,归纳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三位皇帝的共同点。(3)      (2)阅读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一、1.B2D 点拨: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于589年灭掉了南方的陈朝,结束了南北朝时期分裂割据局面,使南北重归统一。3D4B 点拨:抓住关键词西自黄河”“东至淮”“一千三百里,可知反映的是隋朝大运河。5A 点拨: 抓住关键词隋亡”“至今千里赖通波,可知此河在隋朝开通,并依旧发挥作用。可知诗句描述的是隋朝大运河,隋朝大运河沟通南北,起到了加强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作用。6A 点拨:开通大运河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运河沿线经济和商业城镇的发展,对我国以后经济的发展有重大意义,有利于国家统一。7D 8.B9B 点拨:唐太宗认为治理好国家的关键是选贤用能,他为政期间,知人善任,唯才是举;吸取隋亡教训,勤政爱民;虚心纳谏,把魏征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B符合题意。故选B10C11C 点拨:左右藏库财物山积,不可胜较。四方丰稔,百姓殷富……米一斗三四文,丁壮之人,不识兵器,路不拾遗……”意思是开元盛世时期,国库充盈,财物堆积无数,农业丰收,百姓生活富裕,材料反映的是唐朝开元年间的经济繁荣,国库充盈,人民生活安定的现状,C符合题意。故选C12D 点拨:唐玄宗时唐朝进入鼎盛时期,由于年号开元,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故D符合题意。故选D13C 点拨:唐三彩骑驼乐舞俑的介绍中涉及众多胡人,说明当时民族融合,具有兼容并包的社会特征,故C符合题意。故选C14C 点拨:从题干信息可以看出这种生产工具是筒车,筒车是唐朝时期创制的灌溉工具,能引低处水灌溉高处农田,所以C符合题意。故选C15D 点拨: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为著名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中心。ABC都是唐朝手工业水平很高的表现。故选D16B 17.C 18.D19C 点拨:唐朝诗人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诗歌反映社会动乱、山河破碎、战火蔓延、尸横遍野的社会状况。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统治后期爆发了以边防将领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为首的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对社会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C符合题意。故选C20B二、21.(1)文化特点:多元开放;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泽被东西。(3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只要言之成理可同等给分)(2)不同意。(2)理由:唐朝由于政治开明,经济发达,文化昌盛,国力强盛,开放的社会风气,多彩的文学艺术,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文化,又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因此吸引了许多国家的使臣和商人来到中国,使得当时的中外交流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只是反映唐代对外交往的两则史实。(5)22. (1) 士人发挥的作用;工商业的发展;人们对知识的需求;孔子办学的影响。(6分。答出符合题意的三点即可)(2) 隋炀帝时。(2)扩大了科举的生源;传承了儒学文化;推动了大众教育的发展;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为唐代的兴盛提供了人才基础。(6分。答对一点给2分,答出符合题意的三点即可)(3) 私学发展;教学内容丰富;儒学教育突出;教育对象广泛。(4)23(1)都重视人才,都重视农业生产。(3)(2)示例:观点1: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都是我国历史上颇有作为的皇帝。(3)论述:唐太宗虚心纳谏,善于用人;武则天统治时期,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唐玄宗在位前期善于任用贤臣,重视地方吏治,重视农业生产,注意节俭等。 三位皇帝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都出现了社会繁荣的景象,故三位都是有作为的皇帝。(6)观点2:伟大人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3)论述:唐太宗是历史上著名的皇帝。在位时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在政治和经济上勇于革新,使唐朝出现贞观之治的治世局面 。唐玄宗治理国家也很有能力。即位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厉行改革,使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综上所述,杰出的历史人物对历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推动了历史的发展。(6)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