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15* 无言之美优秀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15* 无言之美优秀课件ppt,文件包含第15课无言之美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课堂优质课件pptx、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课后15分钟巩固练习15无言之美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1.阅读文章,把握作者行文思路。2、学习文中介绍的文艺鉴赏方法,迁移运用到自己的欣赏实践中。3.认识艺术中的无言之美,培养良好的审美素养。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翻译家,安徽桐城人。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西方美学的人。
附丽(fù) 意蕴(yùn) 缥缈( piā miǎ)蛾眉(é) 心旷神怡(yí) 铢两悉称(zhú) 姑且(gū) 寂寥(liá) 栩栩如生(xǔ) 笼统(1ǒng) 谚语(yàn) 信手拈来(niān) 惟妙惟肖(xià)
意蕴:内在的意义;含义 附丽:附着,依附 寂寥:寂静;空旷。 寂寥一寂寞 同:都是形容词,都有“静而无声”的意思。 异:“寂寥”指静而无声,且空旷无人,一般用于形容环境“寂静、仅用于书面语;“寂寞”指孤单冷清或清净、寂静,在适用对象可形容环境,也可形容人,通用于书面语和口语。 例句:①少女忧虑地极目远眺,入眼处皆是一片寂寥的昏黄。②在冰冷的月宫中,只有玉兔陪伴着寂寞的嫦娥 铢两悉称:形容两方面轻重相当或优劣相等。铢两,比喻微小之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 栩栩如生:形容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 目不忍睹:形容景象十分凄惨,使人不忍心看。也说目不忍视。⑨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能写出来。 轻描淡写:着力不多地描写或叙述;谈问题时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
1.作者是如何引出“无言”这一话题的?作者认为“无言”的意蕴,应该从哪方面着手研究?
作者首先从孔子与子贡的对话引出“无言”的话题;作者认为要探究“无言“的意蕴,应该从美术的观点去研究。
2.请阅读表现言意关系的语段,用一句话概括言和意之间的关系。
3.作者对文学的定义是怎样的?
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美术。
4.作者在文中提到了一个尽善尽美的条件,作为以言达意的文学,能否满足这个条件?不能达到这个条件,文学是否还能达到美呢?
“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完全传达情绪意旨”因此难以满足“尽善尽美”的条件但文学依然有“美”的境界,因为作者认为对于表达全部意旨,不仅是文学,“一切美术作品也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唯不能,而且不必”,意思是意志不能也无必要全部清楚地用言语表现出来,就算言语不能表现所有意志也能达到美。
5.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证明“无言”也能产生美的?作者在此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 作者一共从四种艺术人手,运用了举例论证,论证了“无言”也能产生美。(1)以言尽一切”的相片与“言及部分”的图画相比,图画之美证明了无言之美;(2)以文学作品的含蓄之美凸显无言之美;(3)从音乐中的“无声胜有声”论证无言之美;(4)从雕刻艺术的含蓄不流露来论述无言之美。
6.你能简要说说本文的论证思路吗?说说作者是如何论述“无言”之美的 作者先从孔子与学生的对话中引出无言的话题,并点明要从艺术的角度关注无言之美。接着论证言意关系,并以言达意的文学为例,说明文学乃至一切艺术都是尽量以言表意,而不能全然用言表意,也无须全然用言表意,即说明有无言之美。为了论述自己的观点,作者分别从绘画的选择之美、文学的意蕴之美、音乐的无声之美、雕刻的含蓄不露之美来论证。
无言的意蕴要从艺术的观点去研究绘画的选择之美 文学的意蕴之美音乐的无声之美雕刻的含蓄不露之美
本文作者分别从绘画的选择之美、文学的意蕴之美、音乐的无声之美、雕刻的含蓄不露之美几个方面论证了“无言”也能产生美。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5* 无言之美教课课件ppt,共5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言不必尽意,无声胜有声,含蓄不露,无言之美,深越真切,目不忍睹,信手拈来,铢两悉称,心旷神怡,轻描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下册15* 无言之美教学演示课件ppt,共19页。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15* 无言之美优质课件ppt,文件包含课件ppt、教案doc、课时练习doc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