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第一册《超重和失重》同步练习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260218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2019)第一册《超重和失重》同步练习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260218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2019)第一册《超重和失重》同步练习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6/1260218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6 超重和失重达标测试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6 超重和失重达标测试,共7页。
《4.6 超重和失重》 同步练习◎考点一 失重和超重1.应用物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可以使物理学习更加有趣和深入.例如,平伸手掌托起物体,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运动,直至将物体抛出.对此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超重状态B.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失重状态C.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物体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D.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手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2.(多选)如图所示,小球A放在真空容器B内,小球的直径恰好等于正方体B的边长,将它们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A、B一起上升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不计空气阻力,A、B间一定没有弹力B.若不计空气阻力,A、B间一定有弹力C.若考虑空气阻力,A对B的上板一定有压力D.若考虑空气阻力,A对B的下板一定有压力3.一个恒力作用在质量为m1的物体上,产生的加速度为a1,作用在质量为m2的物体上,产生的加速度为a2,若这个恒力作用在质量为m1+m2的物体上,则产生的加速度为( )A. B.a1a2C. D.4.如图所示,在教室里某同学站在体重计上研究超重与失重.她由稳定的站姿变化到稳定的蹲姿称为“下蹲”过程;由稳定的蹲姿变化到稳定的站姿称为“起立”过程.关于她的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起立”过程,才能出现失重的现象B.只有“下蹲”过程,才能出现超重的现象C.“下蹲”的过程,先出现超重现象后出现失重现象D.“起立”“下蹲”的过程,都能出现超重和失重的现象◎考点二 力学单位5.在国际单位制中,属于选定的物理量和基本单位的是( )A.力的单位牛顿B.热力学温度的单位开尔文C.路程的单位米D.电压的单位伏特6.雨滴在空气中下落,当速度比较大的时候,它受到的空气阻力与其速度的二次方成正比,与其横截面积成正比,即Ff=kSv2,则比例系数k的单位是 ( )A.kg/m4 B.kg/m3 C.kg/m2 D.kg/m7.一物块在10 N恒力作用下,产生50 cm/s2的加速度,以下在求物体质量的计算中,运算正确、简捷而又规范的是( )A.m== kg=0.2 kgB.m===20=20 kgC.m== kg=20 kgD.m===20 kg8.(多选)用国际单位制验证下列表达式,可能正确的是( )A.s=at(s为位移、a为加速度、t为时间)B.a=μg(a为加速度、μ为动摩擦因数、g为重力加速度)C.F=m(F为作用力、m为质量、v为速度、R为半径)D.v=(v为速度、R为半径、g为重力加速度)9.竖直升降的电梯内的天花板上悬挂着一只弹簧测力计,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钩上悬挂一个质量m=4 kg的物体,试分析下列各种情况下电梯具体的运动(g取10 m/s2):(1)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T1=40 N,且保持不变;(2)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T2=32 N,且保持不变;(3)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T3=44 N,且保持不变.(弹簧均处于伸长状态)(建议用时:15分钟)10.(多选)某实验小组利用DIS系统观察超重和失重现象,他们在电梯内做实验,在电梯的地板上放置一个压力传感器,在传感器上放一个重为20 N的物块,如图甲所示,实验中计算机显示出传感器所受物块的压力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以下根据图像分析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从时刻t1到t2,物块处于失重状态B.从时刻t3到t4,物块处于失重状态C.电梯可能开始停在低楼层,先加速上升,接着匀速上升,再减速上升,最后停在高楼层D.电梯可能开始停在高楼层,先加速下降,接着匀速下降,再减速下降,最后停在低楼层11.图甲中的塔吊是现代工地必不可少的建筑设备,图乙为150 kg的建筑材料被吊车竖直向上提升过程的简化运动图像,g取10 m/s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前10 s内,悬线的拉力恒为1 500 NB.46 s末塔吊的材料离地面的距离为22 mC.0~10 s时间内材料处于失重状态D.在30~36 s时间内钢索最容易发生断裂12.质量为10 g的子弹,以300 m/s的水平初速度射入一块竖直固定的木板,把木板打穿,子弹射出的速度为200 m/s.若木板厚度为10 cm,求木板对子弹的平均作用力.小明同学的解法如下,你同意他的解法吗?由运动学公式v2-v=2as得a==m/s2=-2.5×103 m/s2由牛顿第二定律F=ma=10×-2.5×103N=-2.5×104 N.13.如图甲所示,物体的质量m=10 kg,放在升降机的底板上.升降机由静止开始从底楼上升到顶楼过程中的vt图像如图乙所示,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求在这12 s内:甲 乙(1)物体上升的高度;(2)物体对升降机底板压力的最大值;(3)物体对升降机底板压力的最小值. D [本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重在物理过程的分析,根据加速度方向判断超重和失重现象.手托物体抛出的过程,必有一段加速过程,其后可以减速,可以匀速,当手和物体匀速运动时,物体既不超重也不失重;当手和物体减速运动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选项A错误;物体从静止到运动,必有一段加速过程,此过程物体处于超重状态,选项B错误;当物体离开手的瞬间,物体只受重力,此时物体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选项C错误;手和物体分离之前速度相同,分离之后手速度的变化量比物体速度的变化量大,物体离开手的瞬间,手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所以选项D正确.]AC [若不计空气阻力,整体做竖直上抛运动,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则A对B没有压力,B对A也没有支持力,故A正确,B错误;若考虑空气阻力,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上升过程加速度大于g,再以球A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A受到的合力大于重力,A除受到重力外,还应受到向下的压力.因此B对A的压力向下,即A对B的上板一定有压力,C正确,D错误.]D [由于使质量为m1+m2的物体产生的加速度的单位应与a1和a2的单位相同,选项A、B、C的单位均不是加速度的单位,故选A、B、C都是错误的;剩下的只有D可选,可断定正确选项应为D.]D [“起立”的过程,先加速向上后减速向上运动,加速向上运动时加速度方向向上,出现超重现象,减速向上运动时加速度方向向下,出现失重现象,即“起立”过程先出现超重现象后出现失重现象,整个“起立”过程能出现超重和失重现象;“下蹲”的过程,先加速向下后减速向下运动,加速向下运动时加速度方向向下,出现失重现象,减速向下运动时加速度方向向上,出现超重现象,即“下蹲”过程先出现失重现象后出现超重现象,整个“下蹲”过程能出现超重和失重的现象,选项D正确.]B [牛顿不是基本单位,故A错误;开尔文是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基本单位,故B正确;路程不是基本物理量,长度才是基本物理量,单位是米,故C错误;电压不是基本物理量,伏特也不是基本单位,故D错误.]B [将Ff=kSv2变形得k=,采用国际单位制,式中Ff的单位为N,即kg·m/s2,S的单位为m2,速度的二次方的单位可写为(m/s)2,将这些单位代入上式得,即比例系数k的单位是kg/m3,B正确.]C [A中单位没有统一,A错误;B项正确,但太繁琐,故不选;C既正确又简捷,故C正确;D漏写单位,故D错误.]BD [将等式两边各物理量的国际单位制单位代入后进行单位运算,经过验证可知选项B、D可能正确.][解析] (1)当T1=40 N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T1-mg=ma1,解得此时电梯的加速度a1== m/s2=0由此可见电梯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当T2=32 N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T2-mg=ma2,这时电梯的加速度a2== m/s2=-2 m/s2即电梯的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下,电梯加速下降或减速上升.(3)当T3=44 N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T3-mg=ma3,这时电梯的加速度a3== m/s2=1 m/s2即电梯的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电梯加速上升或减速下降.[答案] (1)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加速下降或减速上升(3)加速上升或减速下降BC [在t1~t2时间段内,物块超重,应向上加速或向下减速,t2~t3时间段内,物块匀速或静止,t3~t4时间段内,物块失重,应向上减速或向下加速,故选项B、C正确.]B [由图可知前10 s内物体的加速度a=0.1 m/s2,由F-mg=ma可解得悬线的拉力为1 515 N,选项A错误;由图像面积可得整个过程上升高度是28 m,下降的高度为6 m,46 s末塔吊的材料离地面的距离为22 m,选项B正确;0~10 s时间内加速度向上,材料处于超重状态,F>mg,钢索最容易发生断裂,选项C错误;因30~36 s时间内物体加速度向下,材料处于失重状态,F<mg,在30~36 s时间内钢索最不容易发生断裂,选项D错误.][解析] 不同意,原因是单位未统一到同一单位制中,正确解法如下:s=10 cm=0.1 m,m=10 g=10-2 kga== m/s=-2.5×105 m/s2F=ma=10-2×(-2.5×105)N=-2.5×103 N,负号表示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答案] 2.5×103 N 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解析] (1)用面积表示位移,则物体上升的高度为h=×(3+12)×6 m=45 m.(2)t=0至t=3 s内,物体加速上升,处于超重状态,加速度大小a1==2 m/s2,方向竖直向上.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1-mg=ma1,底板对物体支持力的最大值F1=mg+ma1=120 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物体对底板压力的最大值为120 N.(3)t=6 s至t=12 s内,物体减速上升,处于失重状态,加速度大小a2==-1 m/s2,负号表示方向竖直向下.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2-mg=ma2,底板对物体的支持力的最小值为F2=mg+ma2=90 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物体对底板压力的最小值为90 N.[答案] (1)45 m (2)120 N (3)90 N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6 超重和失重精品课时作业,共3页。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6 超重和失重综合训练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6 超重和失重习题,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