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含参考答案 (12)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60124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含参考答案 (12)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60124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含参考答案 (12)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60124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含参考答案 (12)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含参考答案 (12),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时间:120 分钟 满分:120 分 题号 一]二 三(一)(二)(三)(四)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27 分)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2 分)狡黠.(xiá) 玷.污(diàn) 亵.渎(xiè) 戛.然而止(gá)贮.蓄(chǔ) 行.辈(háng) 栈.桥(zhàn) 锲.而不舍(qiè)干涸.(hé) 粗犷.(guǎng) 愧怍.(zuò) 风雪载.途(zài) 狼藉.(jí) 荣膺.(yīn g) 炽.痛(zhì) 怡.然自得(yí)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 分) 河北柏乡汉牡丹园栽培的牡丹,种类繁多,品质优良。每至花期,园内的牡丹竞相绽放,五彩缤纷的景象美.不.胜.收.。 她性格温和,待人诚恳,举止文雅,言语动听。虽然是初次接触,但我对她的好感油.然.而.生.。 六月的天,娃娃的脸,说变就变。刚才还是晴空万里,不一会儿,阴云密布,竟然 下起了冰雹,天气的变化真是扑.朔.迷.离.啊!学校开展的“安全教育”活动让广大师生获.益.匪.浅.。3.(2015,广东)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B )(2 分) 《虎妈猫爸》这部电视剧之所以受到广大学生家长的热捧,其原因是因为剧中反映的孩子的教育问题很接地气。(删去“其原因”或“因为”) “一带一路”描绘了一幅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新思路,它不仅会给中国企业带来更多的商机,而且将为世界经济积蓄巨大的能量。(把“描绘”改成“勾画”)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下,凭着青春的激情和对互联网新技术的敏感, 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互联网+”创业的大军中。(删去“使”) 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跨文化、体验式游学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普遍受到了众多学生和家长的欢迎。(把“普遍”调到“欢迎”前面)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D )(2 分)
①平静了,草地变成了明镜似的湖,昔日的湖底变成了奇形怪状的石山。 ②一切都改变了:烧焦的石头取代了绿色的森林,黑色的岩浆覆盖了娇艳的野花。 ③于是一切都平静下来。 ④多么宁静的世界哟,万籁俱寂,没有百鸟啾啾,没有树叶沙沙…… ⑤它把岩石熔化成沙砾,把峻岭劈成深渊。A.②④①⑤③ B.③④②①⑤ C.①⑤④②③ D.③①⑤②④填空。(7 分) (1)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其一)) (2)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王观《卜算子》)(3)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雎》) (4) 孟子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来概括“骨气”的含义,这些话也是对《鱼我所欲也》中“舍身而取义者也”的具体阐释。名著阅读。(4 分) 《格列佛游记》讲述了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四个小国的经历。请根据下面提供的信息写出与之对应的国家名称。(1) 它们有理性,公正而诚实,友谊和仁慈是其美德。(马国) (2) 我看到了它的头和一只爪子,估计这只猫有三头公牛那么大。(大人国) (3) 他们的头不是向右偏,就是向左歪。他们有一只眼睛凹在里面,另一只眼睛直冲着天顶。外衣上装饰着太阳、月亮、星球的图形。(飞岛国)(4) 在这里,万物的长、宽、高仅有正常尺度的 1/12,人的身高不过 15 厘米。(小人国) 7.(2015,益阳)综合性学习。(8 分)“各地中小学把足球列入体育课教学内容,加大学时比重,以扶持特色带动普及。对基 础较好、积极性较高的中小学重点扶持,全国中小学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在现有 5000 多所基础上,2020 年达到 2 万所,2025 年达到 5 万所,其中开展女子足球的学校占一定比例……”——摘自 2015 年 3 月 16 日公布的《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1)概括上面这段文字的内容。(2 分)推进校园足球普及 (2) 益阳市某中学将举行以“足球梦,梦起航”为主题的校园足球文化节,请你为校园足球文化节设计三项活动。(3 分)
①举办校园足球赛; ②举办以足球文化为主题的晚会(演讲会、朗诵会); ③ 组织足球梦绘画大赛;(3) 小明是班级足球队的一员。在为期一个月的校园足球文化节里,小明参加了不下 10 场比赛,慢慢地,妈妈不支持小明踢足球了,说每天弄得脏兮兮的,像个野孩子,还影响了 学习。假如你是小明,怎么说服妈妈支持你继续踢足球?(3 分)示例:妈妈,踢球能锻炼身体,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队合作精神,有利于我的成长;再 说,身体好了,更能搞好学习。请您同意我继续踢足球吧。
二、阅读理解(43 分) (一)雁门太守行(5 分) 李 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 这首诗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誓死报国的英雄气概,也表达了诗人立志报国(尽忠 报国)的决心。 “黑云压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试分析其成为名句的原因。(3 分) 示例: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 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 氛和危急情势。 (二)(2015,河南)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问题。(10 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 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 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曹刿论战》) 【乙】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大约用兵无他巧妙, 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 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惟荀罃①之拔②逼阳③,气已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能遽④下,而蓄养锐气,先备⑤外援,以待内之自毙。此善于用气者也。(节选自曾国藩《挺经》) 【注】①荀罃:春秋时晋国大将。②拔:攻下。③逼阳:姓,古夷族一支。④遽:迅速。
⑤备:准备。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 分) A.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专:独占。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福:保佑。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狱:过失。D.望其旗靡.,故逐之 靡:倒下。 把语段【甲】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齐国是)大国,很难预测(它的实情),(我)怕(他们)设有埋伏。 1 2.语段【甲】的标题是后人另加的。后人为什么用“曹刿论战”而不用“长勺之战” 作为标题?(2 分)语段【甲】主要写的是曹刿对战争制胜之道的议论,表现了曹刿的“远谋”。而对长勺 之战中双方的对峙交锋描述不多。 用兵者应该怎样利用士气取胜?请结合语段【甲】【乙】的内容分条概括。(4 分) ①当敌人士气衰竭、我方士气高涨时要及时进攻。②要善于保存士气,不要“初气过 锐”。③当士气衰竭时要设法振作士气。④当不能迅速取胜时,要善于蓄养锐气。 (三)老汪栗子(2015,鄂州)(16 分) 明前茶①等别的炒栗店开张约 20 天后,老汪的炒栗店才开张。他等得很有耐心,因为没熟透的栗子口感甜脆,宜做成凉拌菜下酒,若炒来吃,既不粉也不糯,是要坏了招牌的。②在老汪的店里,满匾的栗子看上去十分朴素,就像山间老农的脸色,是那种没有反光 的棠皮色,不像别的摊上的栗子那么好看,或油光发亮,或肚上横切一刀,露出诱人的暖黄 色的栗肉来。老汪的栗子不打蜡,不喷糖水,不开口子,偏是他的店门前排长队。顾客等得 急,老汪一点也不急,非要把刚倒出的满匾的热栗子轻抖一遍,在抖动的过程中,老汪眼疾手快地挑出了十几个坏栗子,搁到一边。 ③这真是神奇,生栗子已经挑拣了一遍,现在挑出来的,外面看没坏,他怎么知道是坏 的? ④老汪说,气味不对。他打了个比方:比如一个在车站或码头当了 20 年便衣警察的人, 在万千人中扫视,只要他拦下的人,多半是网上通缉的嫌疑犯,他都不需要与那人对视,只要从他身边过,就感觉“气味不对”。
⑤栗子要有香甜粉糯的口感,七分在栗种,三分在炒制的功夫。老汪不肯给栗子开口子, 是因为硬开口子的栗子,水分都在炒制的过程中跑光了,热吃噎人,凉吃更是口感铁硬。但没开口的栗子很容易在炒制的过程中炸锅,要是有一小部分栗子像控制不住的火药一样迸壳而出,就会溅得一炉栗子都斑斑点点。所以,控制炒栗炉的火力非常重要。每一炉栗子下锅前,老汪都要细验单颗栗子的分量,以及皮壳的厚度,他炒好的栗子,顶端会有自然的放射状裂纹,手轻轻一挤,栗壳就开了。老汪得意地搓搓手:“这锅栗子的‘梅花裂’炒成了。”“梅花裂”指的是栗子顶端的裂口是五道,“丁香裂”是四道,这样的雅名也只有老汪这样的戏迷才会想出来。⑥每过十几天,栗子店会关门一天。老汪自己在门楣上手书致歉条一张,毛笔字写得很 端庄:“名角来了,听戏一天。”或者是:“去大别山收栗一天,新鲜炒野栗,明日赶早。” 老汪信不过批发市场的栗子,定要自己开车去大别山收栗子。那里除了家栗外,还出产一种口感细腻粉甜的野栗子,有一股奇特的果香,比莲子大不了多少,呈尖锥形,是当地的留 守儿童和老人去大山的荆棘丛中打来的。打栗人要穿粗布衣裤,把衣袖裤脚都扎紧,趟过与野栗树混生的荆棘,仰面用小木棍去抽打那些长满刺的栗苞;回来后要把栗苞装在小麻袋里 摔打,使之裂开;再戴上粗线手套把野栗剥出,十分辛苦。老汪说:“每个交栗子的人手上 都裂着口子。”那是山区老人和学童一笔很重要的零花钱,是家中没有栗园的人也有的得意 小收入,老汪说:“既然这样,为啥不帮帮他们?”⑦山里人也纯朴,11 月,第一场雪落下来,野栗子就没人打了,因为老辈人说,天寒地冻,野鸟们少吃食,那些留在树上的野栗子,是它们一冬的口粮呢。⑧老汪每年收栗子时,都要在山区帮扶两三个刚考上大学的孩子,栗子收到哪里,他就 帮扶到哪里,没有一定。老汪在与老乡的闲聊中知道那孩子的情况,到人家家里看一看,讨 碗水喝,吃上一两个山里人待客的水柿子,临走前,帮扶的钱就被悄悄压在装柿子的竹簸箕 底下。(选自《扬子晚报》2015 年 1 月 24 日) 请通读全文,然后参照提示,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短语,概括文章讲述的老汪的几个动人故事。(3 分)晚开店→挑坏栗→炒香栗→收野栗→助学子 文章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 动作描写。用“抖”“挑”“搁”等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老汪挑坏栗子的过程,表 现了他娴熟的技艺和纯朴的品质。
文章第⑥段中画横线处关于打野栗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2 分) 突出打栗人劳动的辛苦,为表现老汪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作铺垫。 文章结尾说“临走前,帮扶的钱就被悄悄压在装柿子的竹簸箕底下”。此句中的“ 悄悄”有什么表达效果?(2 分)“悄悄”一词写出老汪乐于助人不留名,表现老汪的善良和爱心。 文中的老汪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作简要概括。(3 分) 老汪是一个技艺娴熟、纯朴善良和富于爱心的人。 如果你是文中被老汪资助的大学生,在拿起被压在簸箕底下的钱的一刹那,你会怎么想?(3 分)示例:汪爷爷,您真是一个好心人,谢谢您!我一定会认真读书,学好本领,做一个对 社会有用的人,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四)成大事者必有静气(2015,哈尔滨)(12 分) 陈常青①“每临大事有静气。”这是晚清两代帝师翁同龢教导弟子时所言。他认为:圣贤之人 越是遇到惊天动地的大事、险事,越能沉得住气。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必有静气。②淝水之战,谢安率领东晋不足十万的兵力抵御百万虎狼之师,形势不可谓不凶险。可谢安在后方军帐里依然不慌不忙地下棋,可谓“险不惊于心”。前线军报传来,他只随意地看了一眼,又继续下棋。旁边的人实在忍不住了,上前询问前方战况。谢安轻描淡写地说道: “小儿辈已破敌。”可谓“成不喜于色”。谢安用他的表现很好地诠释了静气的内涵!③那么,一个人的静气从哪里来呢? ④首先,养静气需要不断地去历练和积累。航天英雄杨利伟,在飞船里戴着航空手套, 手持操作棒按电脑键盘,做到了 200 多次操作没有一次失误。(一)载誉归来时,面对记者, 他吐露真情:只有经过十几年如一日地刻苦训练,不断积累经验,才能镇定从容地完成这样的操作。⑤ 其次,养静气需要多读书。有些人之所以一遇大事就惊慌失措,很大程度是因为心里没底,也就是没有驾驭大事的能力和本领。如何拥有这种能力和本领呢?其中的一个途径 就是多读书。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汲取前人的智慧,增长才干,克服恐慌。林语堂先生说的好:“读书本是一种心灵的活 动。”(二)读书可以安顿好我们那颗动荡不安的心。所以,越是博学的人,视野越开阔,头 脑越冷静,处事越镇静。
⑥养静气还要善养正气。只有正气在身,才能淡泊名利,才能不为进退滋扰,做到宠辱不惊。其实静气和正气是相互滋养的,正如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 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⑦草静生于缝隙,树静立于风雨,人静行于世间。人不能没有静气,就像傲视苍穹的红 杉不能没有坚固的根基,就像芳香四溢的鲜花不能没有普照的阳光。有静气的人,就如同巍峨的大山,任脚下花开花落,任世间风云变幻,岿然不动,坚定泰然。(三) (选文有改动)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 分) 成大事者必有静气。(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必有静气。) 请你依据选文第②段谢安的表现,概括出“静气的内涵”。(3 分) 险不惊于心,成不喜于色。(沉得住气,镇定从容) 请分别指出文中画线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3 分) (一)举例论证(二)道理论证 (三)比喻论证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个人应该怎样“养静气”。(3 分) 养静气需要不断地去历练和积累;养静气需要多读书;养静气还要善养正气。 三、作文(50 分) 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从前,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有人却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的。”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 脚上的,而越国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国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 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能不穷呢?”要求:①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600 字以上; ②立意自定,文体(诗歌除外)自选,题目自拟; ③不要脱离材料的范围及含义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含参考答案 (227),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含参考答案 (71),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含参考答案 (48),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写作 25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