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云南省昆明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达标检测物理试题(含答案与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云南省昆明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达标检测物理试题(含答案与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章~第四章)
(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24分)
1. 小明和小华用各自的刻度尺分别测量同一张课桌的长度。小明测量的结果为,小华测量的结果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小华的读数比小明的准确
B. 两人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相同的
C. 两人中至少有一人的测量是错误的
D. 小明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小华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答案】B
【解析】
【详解】小明和小华的测量结果都是精确到厘米位,所以他们所用的刻度尺分度值相等,都为1cm。测量的结果,误差是不能避免的,所以即使是同一张课桌的长度,他们二人的数据也会有差异,但不能因此说明谁是错误的。
故选B。
2.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箭升空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以火星为参照物,“天问一号”是静止的
B. 若以地球表面为参照物,运载火箭是静止的
C. 若以地球表面为参照物,“天问一号”是运动的
D. 若以“天问一号”为参照物,运载火箭是运动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若以火星为参照物,“天问一号”相对于火星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因此,以火星为参照物,“天问一号”是运动的,故A错误;
B.运载火箭相对于地球表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因此,以地球表面为参照物,运载火箭是运动的,故B错误;
C.“天问一号”相对于地球表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因此,以地球表面为参照物,“天问一号”是运动的,故C正确;
D.运载火箭相对于“天空一号”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因此,以“天问一号”为参照物,运载火箭是静止的,故D错误。
故选C
3. 教师请学生回答问题时,常说“大声点”,在物理学的角度上这是要求学生( )
A. 提高声音的频率B. 增大声音的响度
C. 调整声音的音色D. 加大声音传播的速度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教师请学生回答问题时,常说“大声点”,在物理学的角度上这是要求学生提高声音的响度。
故选B。
4. 以下措施不能达到减弱噪声目的的是( )
A. 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B. 机场工作人员佩戴有耳机的头盔
C. 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D. 高架道路两侧建起透明板墙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在声源控制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机场工作人员佩戴有耳机的头盔是在人耳处控制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只能用来监测噪声,不能控制噪声,故C符合题意;
D.高架道路两侧建起透明板墙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 如图所示的现象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A. 光污染B. 手影
C. 月亮的“倒影”D. 海市蜃楼
【答案】D
【解析】
【详解】A.光污染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手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月亮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
6. 有一物体,放在离凸透镜20cm的地方,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呈现了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现将物体移到离透镜10cm的地方,移动另一侧光屏,在光屏上能呈现( )
A. 倒立、放大的实像
B. 倒立、缩小的实像
C. 倒立、等大的实像
D. 不成像
【答案】D
【解析】
【详解】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时,物体应放在了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了,所以可以判断出凸透镜的焦距应大于10cm,所以当将物体移到离透镜10cm的地方时,物距小于焦距,此时的像是虚像,所以在光屏上不成像。
故选D。
7.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剧院四壁做成凹凸不平或用蜂窝状的材料,是为了增强声音的响度
B. 汽车上的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传递信息的
C. 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听到枪声开始计时,所计时间偏短
D. 学校路段“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
【答案】C
【解析】
【详解】A.剧院四壁做成凹凸不平或用蜂窝状的材料,是为了减小声音反射的强度,即减小响度,故A错误;
B.汽车上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故B错误;
C.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听到枪声开始计时,因为声音传播百米需要一定的时间,枪响后运动员开始跑,而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时间会偏短,正确的方法是看到枪烟计时,因为光速快,传播时间可以忽略,故C正确;
D.学校路段“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阻止噪声的产生,故D错误。
故选C。
8. 下列关于平面镜和透镜的应用所对应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近视眼镜是利用凹透镜使光线发散
B. 远视眼镜是利用凹透镜使光线发散
C. 对着镜子化妆是利用光的折射成像
D. 用放大镜查看地图是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
【答案】A
【解析】
【详解】A.近视眼镜是利用凹透镜使光线先发散后,让像成在视网膜上,故A正确;
B.远视眼镜是利用凸透镜使光线先会聚,让像成在视网膜上,故B错误;
C.对着镜子化妆是利用光的反射成像,故C错误;
D.用放大镜查看地图是凸透镜成放大的虚像,故D正确。
故选A。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9. 声呐可用来探测海底深度、海中暗礁等,从声现象看,它是一种能定向发射和接收___________的设备。科学家们可通过台风发出的___________预测台风。(均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答案】 ①. 超声波 ②. 次声波
【解析】
分析】
【详解】[1]超声波声呐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的优点;声呐装置在工作过程中发射和接收的是超声波。
[2]地震、台风、火山喷发时发出人类所感知不到的次声波,但一些动物听得到。科学家们可通过台风发出的次声波预测台风。
10. 用开普勒天文望远镜观测夜晚的星空时,能看见许多没有见过的美丽天体,该望远镜物镜的成像原理与__相似(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显微镜可以帮助我们看清肉眼看不清的微小物体, 如动植物的细胞,显微镜目镜的成像原理与______相似.(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答案】 ①. 照相机 ②. 放大镜
【解析】
【详解】[1]望远镜观察物体时,物距大于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似;
[2]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是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是物镜.物体经物镜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的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目镜相当于是放大镜,这个像再经目镜放大,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物体了
11. 将甲、乙、丙三个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示波器,屏幕内显示的波形如图所示,______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高,______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小。
【答案】 ①. 乙 ②. 丙
【解析】
【分析】
【详解】[1]由图可知,乙音叉每秒钟振动次数比甲、丙多,则乙的振动频率比甲、丙快,故乙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高。
[2]由图可知,丙的振幅小于甲、乙的振幅,故丙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小。
12. 如图所示是一只昆虫做直线运动时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请根据图像判断,这只昆虫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m/s,其中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是___________s。
【答案】 ①. 0.6 ②. 6
【解析】
【分析】
【详解】[1]根据题图知道,总路程s=6 m,总时间t=10 s,平均速度为
[2]由图像知道,前4 s和8 s至10 s间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是
4s+2s=6 s
13. 我国古代科学名著《梦溪笔谈》中写道:行军宿营,士兵们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地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________也能传声,并且比空气传声的速度________,所以枕着箭筒睡在地上,就能及早听到远方的马蹄声.
【答案】 ①. 固体 ②. 快
【解析】
【详解】声音既可以在固体中传播,也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但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比在气体中快,所以枕着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时听到马蹄声.
【点睛】声速的规律是:一般情况下,在固体中声速最大,液体中其次,气体中声速最小;同种介质中,声速和介质温度有关.
14. 没有其他光时,红光照在蓝色裤子上,看到的裤子是___________色;从各个方向都能看见书本的原因是光在书本上发生了___________(选填“镜面”或“漫”)反射。
【答案】 ①. 黑 ②. 漫
【解析】
【分析】
【详解】[1]当红光照在蓝色裤子上时,蓝色裤子只能反射蓝光,红光被吸收,所以,看到的裤子是黑色的。
[2]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书本,是因为光在书本表面上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的缘故。
15. 在一张不透光的纸上打一个极小的“△”三角形孔,让太阳光垂直射到这张纸上经过这个小孔,这时在地面看到_______(选填“圆形”、“三角形”)小亮斑。这个小亮斑其实是太阳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
【答案】 ①. 圆形 ②. 倒立
【解析】
【详解】[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太阳发出的光沿直线传播,经过纸片上极小的“△”三角形孔时,在地上形成光斑,这是小孔成像,小孔成像中,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的形状取决于物体的形状,因此“△”形的小孔仍然成圆形的像。
[2]地面上的光斑实际上是太阳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16. 用透明玻璃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平面镜所成的像不能用光屏承接,说明它是 ___________ 像;小汽车的前挡风玻璃是倾斜的,车内物体经它所成的像偏向车子的 ____________ (填“上”或“下”)方,因而不会干扰驾驶员对前方的观察。
【答案】 ①. 虚 ②. 上
【解析】
【详解】[1]平面镜成像是虚像,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不能用光屏承接;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车内物体经挡风玻璃成像在车子上方。
17. 如图所示,清澈平整水面下的“射灯”射出一束光从水中斜射到水域空气的界面时将发生反射和折射,若入射光线与界面成53°角,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夹角为100°,则反射角大小为_______,折射角大小为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37° ②. 43°
【解析】
【详解】(1)入射光线与界面成53°角,所以入射角等于90°-53°=37°,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的大小为37°.
(2)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夹角为100°,所以折射角等于180°-100°-37°=43°.
18. 一束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图甲所示,由图甲可知,此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_cm;当把烛焰放在此凸透镜左侧12cm处时,如图乙所示,则从该凸透镜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___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虚像。
【答案】 ①. 15 ②. 正立
【解析】
【分析】
【详解】[1]图示的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等于焦距,所以f=15cm。
[2]当把烛焰放在此凸透镜左侧12cm处时
u<f
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三、作图、实验及探究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共31分)
19. (1)如图甲所示,用刻度尺测得木块长度为___________cm。
(2)如图乙所示,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 )
(3)如图丙所示是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入射光的光路情况,请在图中适当位置画出该入射光线对应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
【答案】 ①. 2.45 ②. ③.
【解析】
【分析】
【详解】(1)[1]如图,木块左端所对刻度 为1.00cm,右端所对刻度为3.45cm,所以木块的长度为
l=3.45cm-1.00cm=2.45cm
(2)[2]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作出A、B两点关于镜面的对称点A’、B’,连接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因为像是虚像,所以用虚线连接,故作图如下:
(3)[3]如图,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在水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都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作图如下:
20. 如图所示,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
(1)本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
(2)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___(选填“陡”或“缓”),目的是便于测量___________。
(3)图中AB段的距离sAB=___________cm;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
(4)某次实验中,测得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下滑到C点所用时间tAC=0.8 s,则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___________m/s。
【答案】 ①. ②. 缓 ③. 时间 ④. 40.0 ⑤. 小 ⑥. 1
【解析】
【分析】
【详解】(1)[1]要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出小车的路程和时间,然后根据速度公式计算平均速度,本实验的原理是。
(2)[2][3]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坡度缓一些,滑下时所用的时间长一些,便于记录时间。
(3)[4]由图可知,AB段的距离
sAB=80.0cm-40.0cm=40.0cm
[5]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v=可知,平均速度变小。
(4)[6]由图可知,AC段的距离是
sAC=80.0cm=0.8m
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
vAC==1m/s
21. 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纸板F可沿ON所在直线向后折转。
(1)实验中,应让纸板与平面镜___________
(2)让光束贴着纸板射向平面镜,纸板F上会出现反射光线;若将纸板F向后弯折,则纸板F上不会出现反射光线。该现象表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___________内。
(3)小明多次改变入射角的角度,并得到与入射角相对应的反射角的度数。分析实验数据,他得出“光反射时,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结论。但同组同学告诉他该结论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
【答案】 ①. 垂直 ②. 同一平面 ③. 先有入射光线后有反射光线
【解析】
【分析】
【详解】(1)[1]实验中为了使反射光线显示在纸板上,应该让纸板与平面镜垂直。
(2)[2]让光束贴着纸板射向平面镜,纸板E和纸板F在同一平面内,纸板F上会出现反射光线;若将纸板F向后弯折,此时纸板E和纸板F不在同一平面内,则纸板F上不会出现反射光线,这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3)[3]因为先有入射光线才有反射光线,所以在描述结论时应该先描述反射再描述入射,所以得出光反射时,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结论是不正确的。
22.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焦距f=______cm。
(2)如图乙所示,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像是_______的实像。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___________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3)如图丙所示,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 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图中________(选填“A”“B”或“C”)处能观察到烛焰的像。
(4)如图丁所示,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透镜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__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答案】 ①. 10 ②. 倒立、放大 ③. 40 cm ④. B ⑤. 远视
【解析】
【分析】
【详解】(1)[1]由图甲知道,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
f=20.0cm-10.0cm=10.0cm
(2)[2]由图乙知道,物距为15cm,则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
[3]由图乙知道,此时u=15cm,v=30cm,此时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根据折射中光路可逆知道,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当u=30.0cm时,即凸透镜移动至40.0cm刻度线处,在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3)[4]由图丙知道,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此时
u=16cm-10cm=6cm
当u<f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光屏上接不到,透过凸透镜观察蜡烛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与成像物体同侧,所以,应从B处观察。
(4)[5]实验中,屏上已成清晰的像,加入一透镜后,向透镜移动光屏才能成清晰的像,即像距变小了,所以,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是凸透镜及远视眼镜。
四、综合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25分)
23. 打雷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小明测出自观察到闪电起至听到雷声的时间间隔为18 s,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 m/s,则:
(1)闪电的传播___________介质,雷声的传播___________介质。(均选填“需要”或“不需要”)
(2)发生闪电处距小明的直线距离约为多远?(不计光传播所需时间)( )
(3)光从闪电处传到小明处需要多少时间?( )
【答案】 ①. 不需要 ②. 需要 ③. 6 120 m ④. 2.04×10-5 s
【解析】
【分析】
【详解】(1)[1][2]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所以闪电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所以雷声的传播需要介质。
(2)[3]发生闪电处距小明的直线距离
s=v声t声=340 m/s×18s=6120m
(3)[4]光从闪电处传到小明处需要的时间
t光= =2.04×10-5s
24. 在汽车行驶的正前方有一座山,汽车以40 m/s的速度匀速行驶,汽车鸣笛2 s后,司机听到回声(声速v=340 m/s)。
(1)此时间内汽车行驶多远?
(2)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距山多远?
(3)汽车还要多少时间才能开到山脚下?
【答案】(1)80 m;(2)300 m;(3)7.5 s
【解析】
【分析】
【详解】解:(1)由得,在t=2 s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
(2)声音传播的距离
设司机鸣笛时汽车距山的距离为s,则
经整理可知
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距山的距离
(3)汽车能开到山脚下的时间为
答:(1)在t=2 s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为80m;
(2)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距山的距离为300m;
(3)汽车能开到山脚下的时间为7.5s。
25. 列车运行时刻表对于合理安排旅行非常重要,作为学生也应该学会使用。下表是由青岛开往北京南的G188次列车的运行时刻表。通过分析此运行时刻表,请你计算:
(1)G188次列车从济南到北京南的运行距离为多少?
(2)G188次列车从济南到北京南总共需要的时间为多少?
(3)G188次列车从济南到北京南的平均速度大约是多少?(结果保留整数)
【答案】(1)426 km;(2)2h14min;(3)191 km/h
【解析】
【分析】
【详解】解:(1)济南到北京南的运行距离
s=s1-s2=819 km-393 km=426 km
(2)列车从济南到北京南的运行时间
t=t1-t2=13∶54-11∶40=2 h 14 min=
(3)列车从济南到北京南的平均速度
答:(1)G188次列车从济南到北京南的运行距离为426 km;
(2)G188次列车从济南到北京南总共需要的时间为2h14min;
(3)G188次列车从济南到北京南的平均速度大约是191 km/h。
车次
自青岛起公里数/km
0
……
393
413
505
609
819
G188
到站
青岛
济南
济南西
德州东
沧州西
北京南
到站
时间
—
11:38
11:56
12:29
12:59
13:54
开车
时间
08:50
11:40
12:05
12:32
13:01
—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云南省昆明市九县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物理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为试题卷,试题中用到g均取10N/kg,以下事例中属于减小摩擦的是,昆虫观察盒的盒盖是一个凸透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共10页。
这是一份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试卷pdf、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参考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