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抽测物理试题(含答案与解析)
展开一、单选题
1.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一支新2B铅笔的长度约为18mm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C.让人感觉温暖又舒适的房间温度约为37℃D.一名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
2.2020年6月21日,在我国南方部分地区观测到了十分罕见的“金边”日环食,这是观测天象、了解和研究太阳的好时机,也是全年最重要的天象之一。图所示的光现象中,与该天象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水中倒影
B.手影游戏
C.放大镜把字放大
D.雨后彩虹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B.铁块无论放在地球上,还是放在月球上,密度不变
C.由ρ=可知,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D.液体的密度一定小于固体的密度
4.对我们所学过的光学元件知识,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凸面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街头拐角处的视野镜用的就是凸面镜
B.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
C.显微镜的反光镜是凹透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D.凸透镜所成的像一定是实像
5.如图所示,飞机的外壳、机翼、机尾、引擎的许多部件都是用硬铝做的。硬铝是在纯铝中加入少量的铜、镁、锰、硅、铁制成,克服了纯铝软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飞机所在高空的气温低,气压高
B.飞机上的乘客相对于地面上的树木是静止的
C.硬铝硬度大且密度较小,可以增加机体强度,减小飞机质量
D.飞机燃油在飞行过程中质量减小,密度也随之减小
6.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t=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
C.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6min
D.该物质的凝固点低于熔点
7.a、b两个物体都做直线运动,其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从图像可知,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a、b两个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a物体保持静止,b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C.当时间为第4s时a、b运动的速度大小相等
D.当时间为第4s时a、b运动的路程相等
二、多选题
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振动的物体一定会发声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C.优美的音乐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成为噪声
D.音调高低由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三、填空题
9.唐诗《枫桥夜泊》中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枫桥边客船里的人听到了寒山寺的钟声,是因为寒山寺里的大钟受到僧人的撞击,产生______而发出的。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而不是“鼓”声或其他声音,实际上他是根据声音的______来判别的。
10.一个身高1.6m的同学站在平面镜前2m处,则镜中的像与他相距______m,若他向平面镜靠近1m,此时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1.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其中蕴含的道理是,气温低的时候水蒸气会______形成霜,雪熔化形成水的过程中需要______热量(选填“吸收”或者“放出”)。
12.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______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色条,会看到红、______、蓝三种色光,这三种色光就是色光的三原色。
13.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①液体的温度;②液体的表面积;③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我们在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的温度关系时,要保证液体的______和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相同,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叫______法。
14.酒精的密度是0.8g/cm3,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的质量之比为______,相同质量的水和酒精的体积比是______。
15.在如图所示的四幅小图中,正确表示远视眼成像情况的是图 ___ ,其矫正做法是 ___ 图.
16.如图所示,表示物体运动速度相同的是______和______ (选填“甲”“乙”“丙”或“丁”)。
17.如图所示,体温计的读数为______℃。
四、实验题
18.如图甲,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紧贴纸板E射向镜面,在F板上从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反射光线OB,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______反射;如图乙,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一个角度后,F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表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
19.小明“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选填“陡”或“缓”)些。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则可测出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
20.小强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升到88℃时,每隔1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数据记录如下表:
(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甲的小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______;
(2)从图甲的图像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______℃,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_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你认为沸点不是100℃的原因可能是当地气压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
(3)水在沸腾时,杯口附近会出现大量“白气”,“白气”是水蒸气遇冷______(填物态变化)形成的。给半杯水加热,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乙中a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给一整杯水加热,则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______(选填“a”、“b”、“c”、“d”);
(4)实验后的沸水放在桌上越来越凉,图中能表示其温度T随时间t变化关系的是______。
A. B. C. D.
21. 现有如下器材:光具座、焦距为12.5cm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小明根据上述实验器材,进行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实验前应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到光具座上,把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调到______。 为了验证凸透镜的焦距是否等于12.5 cm,小明把蜡烛和凸透镜放在如图所示的刻度线处,把光屏移到光具座的____cm刻度线处,观察光屏上是否承接到等大、清晰的像。经验证,凸透镜的焦距准确。
(2)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 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上移了一段距离,在没有移动器材的情况下,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 保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和高度不动,需将光屏_____ (选填 “向上”或“向下”)移动, 使烛焰的像呈现在光屏中央。
(3)分别把蜡烛放在如图所示的A、B、C、D四个点对应的刻度线处,在____点能够在光屏上承接到清晰、最大的烛焰的像,在_____ 点所成像的性 质与眼睛的相同。
(4)实验结束后,小明又将一只眼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且较靠近凸透镜,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将光屏远离凸透镜移动到某一位置时,光屏上又看到烛焰清晰的像,由此可知该眼镜片可用来矫正___ 眼 (选填“近视"或“远视”)。
22.为确定某种未知液体的“身份”,物理老师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小强的实验小组,他们利用天平和量筒进行了如下操作:
(1)首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测量前横梁静止时,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如图甲所示),为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端移动;在使用已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称物体的质量时,通过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后,指针的指示也出现如图甲所示的情况,这时他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A.向左调平衡螺母 B.往右盘中加砝码 C.从右盘中减砝码D.向右移动游码
(2)用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时,当天平平衡,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大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称得烧杯和液体的质量m为______g。
(3)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时,将烧杯中的液体全部倒入量筒中,读取量筒的数值。尽管体积测量操作方法正确,但大家在对实验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估时,发现液体的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原因是体积测量值比它的实际值要偏小,体积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的原因是______。
(4)他们对测量方法进行修正后,测出了几组实验数据,并根据测量结果作出了“m-V”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推测可知他们此时称取的是______(选填“液体”“烧杯”或“液体和烧杯”)的质量,该液体的密度为______g/cm3。
(5)实验中小刚发现自己桌上没有量筒,思考了一会儿后,他利用天平、水(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两个相同的烧杯测量早餐奶的密度,操作过程如下:
①用天平测出烧杯的质量m0;
②用天平测出烧杯和装满水的质量m1;
③用天平测出烧杯和装满早餐奶的质量m2。
请你根据他测得的物理量计算出早餐奶的密度表达式ρ=______(用字母表示)。
五、作图题
23.OB是一束光线由空气射到水面后的反射光线,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并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24.在图中,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
六、计算题
25.一辆汽车以15m/s的速度正对山崖行驶,鸣笛后2s听到回声(注:鸣笛后汽车仍在行驶,此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问:
(1)在t=2s的时间内,车行驶的距离是多少?
(2)在t=2s的时间内,声音传播的距离是多少?
(3)鸣笛处距离山崖多远?
(4)听到回声时,距离山崖还有多远?
26.有一块岩石体积为40 m3,为了测定它的密度,取一小块作为样品,测出质量为70克,用量筒装入70cm3的水,然后把样品浸没在水中,此时液面升高到95cm3(岩石不吸水)。则:
(1)岩石的密度是多少kg/m3?
(2)整块岩石的质量是多少?
27.一个装满水的玻璃杯的总质量为700g,将一金属块放入水中,待水溢出稳定后,把杯的外部擦干,称得其总质量为1040g,将金属块取出后其总质量为500g(金属块不吸水且没有沾水)。求:
(1)该金属块的质量?
(2)溢出水的质量?
(3)溢出水的体积?
(4)该金属块的密度?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88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一拃)大约15cm,一支新2B铅笔略大于此数值,在
18cm=180mm
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
左右。故B 不符合题意;
C.让人感觉温暖又舒适的房间温度约为25℃,故C不符合题意;
D.一名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左右。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B
【详解】
A.日环食的形成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而水中倒影是因为光发生了反射,故A不符合题意;
B.手影游戏是影子的形成,原因是光沿直线传播,故B符合题意;
C.放大镜把字放大是因为光发生了折射,故C不符合题意;
D.雨后彩虹是因为光发生了折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B
【详解】
ABC.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状态和温度有关,与质量、体积、位置等无关,故AC错误, B正确;
D.水银的密度是13.6×103kg/m3,固态的铜、铁、铝等金属的密度都小于水银,故D错误。
故选B。
4.A
【详解】
A.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街头拐角处的凸面镜就是利用对光有发散作用,扩大司机的视视野,故A正确;
B.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错误;
C.显微镜的反光镜是凹面镜,利用了凹面镜对光的会聚作用,故C错误;
D.凸透镜所成的像可能是实像,也可能是虚像,例如放大镜成的是虚像,故D错误。
故选A。
5.C
【详解】
A.飞机所在高空的气温低,气压低,故A错误;
B.飞机上的乘客相对于地面上的树木的位置发生改变,是运动的,故B错误;
C.硬铝硬度大且密度较小,硬度大可以增加机体强度,密度小在体积相同时可以减小飞机质量,故C正确;
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和体积无关,飞机燃油在飞行过程中密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6.A
【详解】
A.由图像知道,有一段时间吸热但温度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且从3min开始熔化,到6min结束,所以,在t =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A正确;
B.在BC段,该物质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故B错误;
C.该物质从3min开始熔化,到6min熔化结束,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3min,故C错误;
D.该物质的凝固对应的温度是45℃,凝固点为45℃,即该物质的凝固点等于熔点,故D错误。
故选A。
7.C
【详解】
A B.图像中a做匀速直线运动, b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AB错误;
C.由于v-t图象中,当时间为第4s时,两物体运动直线相交,即a,b两物体运动速度相等,故C正确;
D.由于a,b运动的路程应为图象的面积,由图象可知,当时间为第4s时,a运动的距离应为b运动路程的一半,故D错误。
故选C。
8.AD
【详解】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的物体肯定能发出声音,但由于人的听觉范围的限制,发出的声音不一定能听得见,故A正确;
B.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故B错误;
C.优美的音乐虽然动听,如果打扰了人们的休息和工作,就属于噪音,故C错误;
D.声音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的,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越低,故D正确。
故选AD。
9.振动 音色
【分析】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我们是根据声音的特色来判断是哪种乐器发出的声音。
【详解】
[1][2]在枫桥边客船里的人听到了寒山寺的钟声,是因为寒山寺里的大钟受到僧人的撞击,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而不是“鼓”声或其他声音,实际上他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别的。
10.4 不变
【详解】
[1]人到平面镜的距离是2m,根据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人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2m,所以这个同学和他的像之间的距离是4m。
[2]人在平面镜中成像大小和人的大小有关,跟人到平面镜的距离、平面镜的大小都没有关系,所以人靠近平面镜1m时,他的像的大小不变。
11.凝华 吸收
【详解】
[1][2]气温低的时候水蒸气会变成霜,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叫凝华,雪变成水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时需要吸收热量。
12.牛顿 绿
【详解】
[1]牛顿在1666年做的光的色散实验,揭开了颜色之谜;由光的色散实验知道,太阳光可以分解: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带,这属于可见光,在这在这七种色光外,还有人眼看不见的红外线和紫外线。
[2]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画面,可以发现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13.表面积 控制变量
【详解】
[1][2]由于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多个,所以,在研究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的温度的关系时,应控制液体的表面积和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相同,这样才能得出可靠的结论。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14.5:4 4:5
【详解】
[1][2]酒精的密度是0.8g/cm3,水的密度是1.0g/cm 3,由m=ρV得相同体积的水和酒精的质量之比为
由公式知,相同质量的水和酒精的体积之比为
15.B D
【详解】
凸透镜对光线有汇聚作用使得成像的位置前移,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得成像位置后移.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成像时把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如图B所示,矫正的办法佩带凸透镜,使得晶状体折射后的光线提前会聚,而把像前移到视网膜上,如图D所示.
16.甲(或丁) 丁(或甲)
【详解】
[1][2]由甲图知道,纵轴表示路程,横轴表示时间。从图象来看,物体经过的路程与时间是成正比的,由知道,速度一定时,路程和时间成正比,由此知道,物体做匀速运动,且
由乙图知道,纵轴表示速度,横轴表示时间,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由丙图知道,纵轴表示速度,横轴表示时间,图象中是一条平行于t轴的直线,表示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v=3m/s。
由丁图知道,纵轴表示速度,横轴表示时间,图象中是一条平行于t轴的直线,表示做匀速直线运动,v=5m/s。
所以,表示物体运动速度相同的是甲和丁。
17.37.8
【详解】
如图,体温计每一个大格代表1℃,每一个小格代表0.1℃,体温计示数是37.8℃。
18.漫 不能
【详解】
[1]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漫反射,所以在F板上从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反射光线。
[2]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则在F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证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19.缓 0.4
【详解】
[1]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缓一些,这样小车下滑的速度小,运动时间长,计时方便。
[2]由图可知小车在BC段运动距离
SBC=40.0cm-0.0cm=40.0cm=0.4m
小车在BC段运动的时间tBC=1s
小车通过BC段的平均速度
vBC=0.4 m/s
20. 98 不变 小于 液化 c D
【详解】
(1)[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图所示:
(2)[2][3][4]由图像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98℃不变,所以沸点为98℃,气压低,水的沸点低,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所以此时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
(3)[5]烧杯上方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6]由题意可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所以水的沸点是不变的,故b、d图像错误;但由于水的质量变大,相同时间吸收的热量相同,所以温度升高的比较慢,c图像正确。
(4)[7]实验后的沸水放在桌上越来越凉,其温度变化的规律是先快后慢的,直到与室温相同时,温度不再变化。故D图像符合题意。
21.同一高度 75.0 蜡烛变短 向上 C A 近视
【详解】
(1)[1]实验中,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这样烛焰的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央。
[2]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时,凸透镜成等大的像,因为焦距等于12.5cm,所以两倍焦距等于25.0cm,因此光屏应放在
(2)[3]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随着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运动。
[4]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随着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运动,保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和高度不动,需将光屏向上移动使烛焰的像呈现在光屏中央。
(3)[5]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且物体向凸透镜靠近时像变大,所以把蜡烛放在C点能够在光屏上承接到清晰、最大的烛焰的像。
[6]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时,凸透镜成缩小倒立的实像,这是照相机的工作原理,眼睛的工作原理和照相机相同,根据图形可知在A点所成像的性质与眼睛的相同。
(4)[7]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的作用。小明将一只眼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时,光屏上又看到烛焰清晰的像,由此可知该眼镜片对光具有发散的作用,所以该眼镜片可用来矫正近视眼。
22.右 D 47.2 偏大 烧杯上沾有少量液体 液体和烧杯 0.5
【详解】
(1)[1][2]使用前,指针停在分度盘的左侧应向右调节平衡螺母。称量物体质量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少许,说明天平左端稍微偏重,可以通过向右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故选D。
(2)[3]由图乙知,称得烧杯和液体的质量为
m=20g+20g+5g+2.2g=47.2g
(3)[4][5]由于将液体从烧杯中向量筒中倒入的过程中,总有部分液体吸附在烧杯壁上,没有全部倒入量筒中,所以导致了体积测量值偏小,密度偏大。
(4)[6][7]由图像丙可知,当烧杯中没有液体时,烧杯的质量为20g;当烧杯中液体的体积为40mL时,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40g,因此他们称取的是液体和烧杯的质量,烧杯中液体的质量为
40g-20g=20g
液体的密度为
(5)[8]水的体积
早餐奶的体积
早餐奶的质量
m早餐奶=m2-m0
则早餐奶的密度为
23.
【详解】
先过折射点O垂直水面作出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的空气中画出入射光线,方向指向入射点,然后再根据注意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在水中画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
24.
【详解】
分别作出A、B两点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用虚线连接A′B′两点即可。
25.(1) 30m;(2) 680m;(3) 355m;(4) 325m
【详解】
(1)在t=2s的时间内,车行驶的距离
s1=v1t=15m/s×2s=30m
(2)声音在2s的时间内传播的距离:
s2 =v2t=340m/s×2s=680m
(3)设司机鸣笛时车到山崖的距离为s,则有2s=s1 + s2,所以
(4)司机听到回声车距山崖的距离
答:(1)在t=2s的时间内,车行驶的距离是30m;
(2)在t=2s的时间内,声音传播的距离是680m;
(3)鸣笛处距离山崖355m;
(4)听到回声时,距离山崖还有325m。
26.(1)2.8×103kg/m3 ;(2) 1.12×105kg
【详解】
解:(1)样品的体积
V样品=V2 -V1 =95cm3 -70cm3 =25cm3
样品的密度
因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质量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岩石样品的密度就是整块岩石的密度。
(2)整块岩石的质量
m岩石=ρ岩石 V岩石 =2.8×103kg/m3×40m3 =1.12×105kg
答:(1)岩石的密度是2.8×103kg/m3;
(2)整块岩石的质量是1.12×105kg。
27.(1) 540g;(2) 200g;(3) 200cm3;(4) 2.7g/cm3
【详解】
(1)根据题意知道,金属块的质量
m金=1040g - 500g = 540g
(2)溢出水的质量
m溢=700g−500g = 200g
(3)由知道,溢出水的体积
(4)金属块的体积
V金=V溢=200cm3
该金属块的密度
答:(1)该金属块的质量540g;
(2)溢出水的质量200g;
(3)溢出水的体积200cm3
(4)该金属块的密度是2.7g/cm3。
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县2023-2024学年九上物理期末调研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县2023-2024学年九上物理期末调研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下列物体中属于绝缘体的是,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1,在通常情况下,均属于导体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共4页。
2023-2024学年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县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县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事例属于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