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中考物理知识点梳理精炼:机械运动练习题
展开这是一份2022届中考物理知识点梳理精炼:机械运动练习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
1. 我们观察到地球同步卫星是静止的,这是因为我们选择的参照物是
A. 太阳B. 火星C. 月球D. 地球
2. 如图所示,战斗机在“辽宁号”航母上升空,如果说飞行员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A. 航母B. 天空C. 大海D. 战斗机
3. 我国“天和号”核心舱在环绕地球运行时,以“天和号”内部的冰箱为参照物,下列物体中静止的是
A. 天和号B. 月球C. 火星D. 太阳
4. 如图是我国即将建成的空间站基本构型,随着多个国家合作建造的国际空间站 2024 年退役后,它将成为地球轨道上唯一的载人空间站。若以核心舱为参照物,下列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的是
A. 地球B. 实验舱
C. 对接过程中的货运飞船D. 出舱行走的宇航员
5. 如图画中题有李白《早发白帝城》诗句,诗中能估算出速度大小的一句是
A. 朝辞白帝彩云间B. 千里江陵一日还
C. 两岸猿声啼不住D. 轻舟已过万重山
6. 在无风的雨天,雨滴着地前的一段时间内是匀速下落的,并且体积较大的雨滴着地时的速度也较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体积较大的雨滴下落的高度一定较大
B. 体积较大雨滴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一定较长
C. 不同的雨滴匀速下落时,速度越大,受到的空气阻力越大
D. 不同的雨滴匀速下落时,体积越大,受到的空气阻力越小
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平均速度是表示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平均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B. 1 km/h 大于 1 m/s
C. 运动快慢不变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D. 由 v=st 可知,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8. 如图是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同向行走时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以甲同学为参照物,乙同学是运动的
B. 甲、乙两同学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C. 在前 5 s 内,甲、乙同学的平均速度相等
D. 甲同学的速度为 2 m/s
9. 小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时的位移 − 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小汽车的运动情况是
A. 在第一个 10 s 内以 10 m/s 做匀速运动
B. 在第二个 10 s 内速度大小不变
C. 在第三个 10 s 内前进了 300 m
D. 在前 30 s 内的平均速度为 15 m/s
10. 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东运动,如图所示为两物体运动的 s−t 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物体的速度越来越大
B. 6 s∼10 s,乙物体相对于甲物体向东运动
C. 12 s∼14 s,甲乙两物体相对静止
D. 20 s 内,乙物体的平均速度为 12 m/s
11. 冰壶运动是冬奥会比赛项目之一。冰壶被运动员掷出后,在冰面上减速滑行到停下的过程中,冰壶的平均速度与冰壶被掷出时的速度成正比,冰壶的滑行时间也与冰壶被掷出时的速度成正比。若冰壶以 1.6 m/s 的速度被掷出时,在冰面上滑行了 8 m,则冰壶以 3.2 m/s 的速度被掷出,在冰面上滑行的距离为
A. 8 mB. 16 mC. 24 mD. 32 m
12. 小明从家到学校,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4 m/s。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6 m/s。他整过程的平均速度是
A. 5 km/ℎB. 5 m/sC. 4.8 m/sD. 5.6 m/s
13. 流速为 5 千米/时的河流中有一只自由漂浮的木桶,甲、乙两船同时从木桶位置出发,以如图所示速度计上显示的速度分别逆流、顺流而行,1 小时后两船离木桶的距离
A. 甲船 25 千米,乙船 35 千米B. 甲船 30 千米,乙船 30 千米
C. 甲船 35 千米,乙船 30 千米D. 无法确定
14. 平直公路上并排停放着两辆汽车,一段时间后,坐在甲车上的小明感觉乙车向北运动,关于两辆汽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一定向南运动
B. 以甲车为参照物,地面一定是静止的
C. 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一定向南运动
D. 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一定向北运动
15. 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了 120 km 的路程,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60 km/h,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40 km/h,则汽车行驶这 120 km
A. 所用时间为 2.4 hB. 所用时间为 2.6 h
C. 平均速度为 48 km/hD. 平均速度为 50 km/h
16. 一辆汽车在从甲地到乙地的过程中,若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 20 m/s,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 30 m/s,则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A. 10 m/sB. 24 m/sC. 25 m/sD. 50 m/s
17. 如图,两个小球 1 和 2 总是沿顺时针方向在同一圆周轨道(虚线所示)上运动,除碰撞外,它们的速度保持不变。某时刻,两球刚好运动到图示位置,a 、 b 是直径的两端,此时球 1 的速度是球 2 的两倍。此后,这两个小球(设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后速度互换)
A. 总是在 a 点相碰
B. 总是在 b 点相碰
C. 时而在 a 点相碰,时而在 b 点相碰
D. 可以在圆周轨道上的任意位置相碰
18. 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甲乙速度之比为 4: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 5:2,则所用时间之比为
A. 10:3B. 3:10C. 8:15D. 15:8
19. 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错误的是
A. 前 10 s 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
B. 乙车到达 600 m 处所用时间大于甲车达此处所用时间
C. 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 甲、乙两车在 40 s 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20. 一辆长 20 m 的货车,以 72 km/ℎ 的速度匀速通过长为 100 m 的大桥,下列说法中
① 货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时间是 5 s
② 货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时间是 4 s
③ 货车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 6 s
④ 货车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 7 s
A. 只有 ①④ 正确B. 只有 ②④ 正确C. 只有 ①③ 正确D. 只有 ②③ 正确
二、填空题(共5小题)
21. 我们把物体 的改变叫机械运动。最近,全国各地纷纷出台了行人违规过马路的处罚方法,行人闯红灯横穿马路时,以行人为参照物,交通信号灯是 (填“运动”或“静止”)的。若马路宽约 20 m,人快步行走的速度为 7.2 km/h, 则人横穿马路的时间为 s。
22. 自然界中,鸵鸟的速度为 19 m/s,袋鼠的奔跑速度可达 65 km/ℎ,由此判断,运动快的动物是 。鸵鸟的速度读作 ,它的物理意义是 。
23. 飞机向正北方向飞去,机翼随着向北方运动,以机翼为参照物,飞机窗户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假设机翼上下两侧的空气相对于地面不动,如果我们选择机翼作为参照物来描述上下两侧的空气的运动情况,则空气相对于机翼是向 (选填“北”或“南”)运动的。机翼随飞机移动后,机翼上侧的空气相对于机翼比下侧的空气相对于机翼走过的路程更长,时间 (选填“相同”或“不同”),因此,紧贴机翼 侧的空气流动速度更快。
24. 自动感应门俯视图如图所示:当有物体进入半径为 2 m 的虚线圆(圆心为 O)内时,宽度均为 2 m 的两扇感应门立即同时向两边匀速开启,开启速度为 0.2 m/s,感应门在物体离开虚线圆后关闭。物体进入虚线圆,感应门从紧闭状态到完全打开需 s;在水平地面上某人推动宽度 D=80 cm 的货物,使货物的中央沿虚线 S 垂直地匀速通过该门。为能安全通过该感应门,货物运动的速度应不超过 m/s。
25. 小明放学可乘地铁回家,或者让爸爸开私家车接他回家。若乘地铁:小明要先从学校步行 3 min 到地铁站;乘坐地铁的平均速度为 10 m/s,路程为 7.2 km;到站后再步行 3 min 到家。若爸爸开车接他,放学拥挤的马路上汽车的平均速度只有 18 km/ℎ,开车从学校到小明家的距离为 12 km。则小明乘地铁比乘私家车回家要节省 min 的时间。
三、简答题(共4小题)
26. 如图所示,某同学横过公路时,正好有一辆汽车从距岔路口 100 m 处以 72 km/ℎ 的速度驶过来。如果公路宽 12 m,该同学以 1.2 m/s 的正常步行速度,能否在汽车到达岔路口前完全通过公路?为了减少在岔路口发生人车相撞事故,请你向交警部门(或公路建设部门)、汽车司机或过路的行人,提出一项合理的建议。
27. 我国古书上记载有“人在舟中闭牖(门窗)而坐,舟行而人不觉”,其中“舟行”和“人不觉”分别是以什么作为参照物的?用你所学知识解释“人不觉”这一现象。
28. 电影中常有两个人在飞驰的火车顶上打斗的惊险镜头。因为在飞驰的火车上实景拍摄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此类镜头通常由两组场景经计算机合成后呈现,你知道该镜头是由哪两组场景组合而成的吗?
29. 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1)乙车的速度 ;
(2)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 和 ;
(3)若以乙车为参照物,则丙车 ,若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乙车 (以上两空选填“静止”、“向前运动”或“向后运动”)。
四、计算题(共4小题)
30. 2020 年 12 月 24 日,南京江心洲长江大桥(简称南京长江五桥)正式开通。随着这条世界级轻型钢混结构斜拉桥的投入使用,长江南京段将新添一条 24 小时免费的快速通道,自此,从南京江南河西新城到江北国家级新区的交通变得方便快捷。南京长江五桥全长约 10 km,为了保证交通安全与通畅,规定车辆通过五桥的速度最大为 100 km/ℎ,最小为 60 km/ℎ。
(1)若一汽车通过五桥全程用了 10 分钟,求此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km/ℎ。
(2)轿车通过五桥全程至少需要多少分钟?
31. 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 72 km/ℎ 的速度行驶 6 min,紧接着在模拟山路上以 36 km/ℎ 的速度行驶 4 min。求:
(1)该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总路程。
(2)汽车在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32. 如图所示,是一辆家用轿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从 A 到 D 处直线行驶过程中,用相机每隔 0.5 s 曝光一次得到的照片,该家用轿车的长为 4 m。
(1)该轿车从 A 到 D 处的过程中做 运动。
(2)该轿车从 A 到 D 处运动的速度约为多大?
(3)如果该轿车保持从 C 到 D 处的速度行驶,完全通过一座平直的长为 40 m 的桥梁,所用的时间约为多长?
33. 2015 年 11 月 2 日,我国自主研制的 C919 大型客机首架机正式下线仪式在上海举行,全机长度为 39 m 、翼展近 36 m,高约 12 m。
(1)单项选择:飞机飞行过程中会经历起飞加速、定速巡航匀速飞行、减速降落等过程,如图甲所示为该飞机从上海飞到相距 1500 km 的某地的 s−t 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B 段的平均速度为 8 km/ℎ
B. BC 段为定速巡航匀速飞行阶段,速度为 250 m/s
C. CD 段为减速降落阶段,平均速度为 420 m/s
D. DE 段为定速巡航匀速飞行阶段,速度为 12.5 km/min
(2)根据设计,C919 航程超过 4000 km,胜任国内所有城市之间的往返飞行,最大航程可以达到 5500 km,若北京直飞新加坡的距离为 4500 km 、 C919 飞行的平均速度为 750 km/ℎ,则飞机飞行的时间为多少?
(3)如图乙所示,在 C919 大型客机首架机正式下线仪式上,牵引车拉动大飞机匀速通过列成长队的欢迎人群(欢迎人群可视为相对地面静止),如果该飞机以 1 m/s 的速度完全通过欢迎人群队列需要 100 s 的时间,则欢迎人群的队列有多长?
答案
第一部分
1. D
2. D
3. A
4. B
【解析】A.若以核心舱为参照物,地球相对于核心舱的位置是变化的,因此地球是运动的,故A不符合题意;
B.若以核心舱为参照物,实验舱相对于核心舱的位置是不变的,因此实验舱是静止的,故B符合题意;
C.若以核心舱为参照物,对接过程中的货运飞船相对于核心舱的位置是变化的,因此对接过程中的货运飞船是运动的,故C不符合题意;
D.若以核心舱为参照物,出舱行走的宇航员相对于核心舱的位置是变化的,因此出舱行走的宇航员是运动的,故D不符合题意。
5. B
6. C
7. A
【解析】A.平均速度是指物体运动总路程与总时间的比值,可以粗略描述做变速运动的物体运动快慢程度,故正确;
B.1 m/s=3.6 km/h,1 km/h 小于 1 m/s,故错误;
C.快慢不变的运动,如果经过的路线不是直线,则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错误;
D.由 v=st 可知,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同时时间越短,则速度越大,故错误。
8. C
【解析】读图可知,甲比乙晚出发 2 s,在 2∼6 s 内甲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为 v甲=s甲t甲=8 m6 s−2 s=2 m/s;
乙在前 3 s 内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为 v乙=s乙t乙=2 m1 s=2 m/s;3 s 以后随着时间的变化,路程不再变化,即乙处于静止状态;故B错误;
在前 2 s 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甲静止不动,以甲同学为参照物,乙同学是运动的;
2∼3 s 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同向行走且速度相同,以甲同学为参照物,乙同学是静止的;
3 s 后甲仍然做匀速直线运动,而乙静止不动,以甲同学为参照物,乙同学是运动的;故A错误;
由图象可知,在前 5 s 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同(均为 6 m),根据 v=st 可知甲、乙同学的平均速度相等,故C正确;
在前 2 s 内,甲静止不动,在 2∼6 s 内甲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甲的速度并不都是 2 m/s,故D错误。
9. A
【解析】在第一个 10 s 内汽车的 s−t 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表示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大小为 v1=s1t1=100 m10 s=10 m/s,故A正确;
在第二个 10 s 内汽车的 s−t 图象是一条曲线,表示汽车做变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在第三个 10 s 内汽车的 s−t 图象是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说明汽车静止,故C错误;
在前 30 s 内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v=st=300 m30 s=10 m/s,故D错误。
10. C
11. D
【解析】若冰壶以 1.6 m/s 的速度被掷出时,在冰面上滑行了 8 m,假设平均速度为 v,滑行时间为 t,根据速度公式有:
s=vt=8 m,
当冰壶以 3.2 m/s 的速度被掷出时,为原来抛出速度的两倍;因为冰壶的平均速度与冰壶被掷出时的速度成正比,冰壶的滑行时间也与冰壶被掷出时的速度成正比,所以平均速度和滑行时间均变为原来的两倍,则有:
sʹ=2v×2t=4vt=4×8 m=32 m,
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
12. C
【解析】设总路程为 s,则前、后一半路程均为 s2,
前一半路程用的时间:t1=s2v1=s2v1,
后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t2=s2v2=s2v2,
物体全程时间:t=t1+t2,
全程平均速度:v=st=st1+t2=ss2v1+s2v2=2v1v2v1+v2=2×4 m/s×6 m/s4 m/s+6 m/s=4.8 m/s。
故选:C。
13. B
【解析】由图可知,v甲船=v乙船=30 km/h,
甲船逆流而行,乙船顺流而行,木桶自由漂浮,
则甲船的实际速度 v甲实=v甲船−v水=30 km/h−5 km/h=25 km/h,
乙船的实际速度 v乙实=v乙船+v水=30 km/h+5 km/h=35 km/h,
木桶的速度 v木桶=v水=5 km/h,
根据 v=st 可得,甲船、乙船和木桶 1 h 通过的距离分别为:s甲船=v甲实t=25 km/h×1 h=25 km,s乙船=v乙实t=35 km/h×1 h=35 km,s木桶=v木桶t=5 km/h×1 h=5 km,
所以,1 小时后甲、乙船离木桶的距离分别为:sʹ甲船=s甲船+s木桶=25 km+5 km=30 km,sʹ乙船=s乙船−s木桶=35 km−5 km=30 km。
故选:B。
14. A
15. C
【解析】由 v=st 得前半段路程用的时间:
t1=s1v1=60 km60 km/h=1 h;
后半段路程用的时间:
t2=s2v2=60 km40 km/h=1.5 h;
总时间:
t=t1+t2=1 h+1.5 h=2.5 h,故AB 错;
平均速度:
v=st=120 km2.5 h=48 km/h,故C正确、D错。
16. C
【解析】设总时间为 t,则前、后一半的时间均为 t2,
由 v=st 可得,前后一半时间的量程:
s1=v1t1=v1×t2=v1t2,s2=v2t2=v2×t2=v2t2,
物体运动的总路程:
s=s1+s2=v1t2+v2t2=(v1+v2)t2,
全程平均速度:
v=st=(v1+v2)t2t=v1+v22=20 m/s+30 m/s2=25 m/s。
17. A
【解析】某时刻,两球刚好运动到图示位置,a 、 b 是直径的两端,此时球 1 的速度是球 2 的两倍,设圆周的周长为 L,根据速度公式知:
当两者都再次运行到 a 点时,球 1 经过的距离为 L,球 2 经过的距离为 L2,又因为球 1 的速度是球 2 的两倍,所以用时正好相等,即 Lv1=L2v2,两球在 a 点相撞。
碰撞后,当速度快的球经过两周时,速度慢的球经过 1 周,所以下次两球相撞仍然在 a 点。
18. D
【解析】∵v=st,
∴t=sv,
∴ 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
t甲t乙=s甲v甲s乙v乙=s甲v乙s乙v甲=52×34=158。
19. C
【解析】由图知,前 10 s 内甲车和乙车运动的路程分别为 300 m 、 200 m,则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故A正确;
由图知,甲车到达 600 m 处所用的时间为 20 s,乙车到达 600 m 处所用的时间大于 20 s,所以乙车到达 600 m 处所用时间大于甲车达此处所用时间,故B正确;
由图知,在相同的时间内乙小车通过的路程在变大,说明小车在做变速运动;故C错误;
从 20 s 时到 40 s 所用的时间为:t=40 s−20 s=20 s
从 20 s 时到 40 s 通过的路程为:s=1200 m−450 m=750 m
甲、乙两车在 40 s 内通过的路程 s=1200 m,则根据 v=st 可知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同,故D正确
20. D
【解析】货车的速度 v=72 km/ℎ=20 m/s,
①② 货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路程 s1=100 m−20 m=80 m,
货车完全在桥上行驶的时间 t1=s1v=80 m20 m/s=4 s,
故 ① 错误,② 正确;
③④ 货车通过大桥的路程 s2=100 m+20 m=120 m,
货车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 t2=s2v=120 m20 m/s=6 s,
故 ③ 正确,④ 错误。
故选D。
第二部分
21. 位置;运动;10
【解析】我们把物体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行人闯红灯横穿马路时,以行人为参照物,交通信号灯与人的相对位置在不断发生改变,故交通信号灯是运动的;因为 v=st,v=7.2 km/h=2 m/s,t=sv=20 m2 m/s=10 s,故答案为:位置;运动;10。
22. 鸵鸟;19 米每秒;每秒通过的路程是 19 米
23. 静止;南;相同;上
【解析】飞机向正北方向飞去,以机翼为参照物,飞机窗户的位置不变,是静止的;飞机向正北方向飞行,空气相对于机翼向南运动;机翼上下两侧的空气“走过机翼”的时间相同,由于上侧空气相对于机翼比下侧的空气相对于机翼走过的路程更长,由 v=st 可知,机翼上侧空气的速度更快。
24. 10;1
【解析】感应门从紧闭状态到完全打开需 t=sv=2 m0.2 m/s=10 s。为能安全通过该感应门,货物到达门口时,两门之间宽度至少为 80 cm,即每扇门至少开启 40 cm(0.4 m),需要开启的时间 t1=s1v1=0.4 m0.2 m/s=2 s,货物运动的速度应不超过 v2=s2t1=2 m2 s=1 m/s。
25. 22
【解析】①小明乘地铁回家的过程包括三段:步行 + 乘地铁 + 步行,已知地铁行驶速度和路程,可以得到乘地铁行驶的时间,已知步行时间和乘地铁时间,可以得到小明需要的总时间;
②小明乘私家车回家时,已知汽车行驶的速度和路程,可以得到需要的时间。
两种方式所用时间之差就是节省的时间。
因为 v=st,所以乘地铁行驶的时间为 t2=s2v2=7200 m10 m/s=720 s=12 min;
小明乘地铁回家需要的时间为 t地铁=t1+t2+t3=3 min+12 min+3 min=18 min;
小明乘私家车回家需要的时间为 t汽车=sv=12 km18 km/ℎ=23 h=40 min;
故小明乘地铁比乘私家车回家要节省 Δt=t汽车−t地铁=40 min−18 min=22 min。
第三部分
26. 该同学不能在汽车到达岔路口前完全通过公路。
建议:交警部门(或公路建设部门)在岔路口处安装红绿灯;汽车司机应控制车速;行人看清来往车辆,不与汽车抢道。(合理即可)
【解析】汽车的速度 v车=72 km/ℎ=20 m/s,
由 v=st 得,汽车到达岔路口所需的时间 t车=s车v车=100 m20 m/s=5 s,
该同学过马路所需时间 t人=s人t人=12 m1.2 m/s=10 s,
因为 t人>t车,所以该同学不能在汽车到达岔路口前完全通过公路。
27. “舟行”,其研究对象是船,船相对于河岸的位置在发生改变,故其选择的参照物可以是河岸;
“人不觉”是说人感觉船静止,这是因为人选择了自己作为参照物,船相对于人的位置没有改变,故感觉船是静止的。
28. 为了安全起见,先在摄影棚内静止的火车顶(道具)上拍摄好打斗场面;另外,在疾驰的火车上拍摄路旁急速后退的景物;再用计算机将两部分合成,最后配以音效,我们便看到了在飞驰的火车上打斗的镜头。实际上,车厢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相对于“景物”是高速运动的。
29. (1) 4 m/s
【解析】据图可知,乙图象是 s−t 图象,一条过原点的射线,路程和时间成正比,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是一个定值,即 v乙=s乙t乙=8 m2 s=4 m/s;
(2) 甲;乙
【解析】甲图象是 v−t 图象,速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一个定值,速度大小 v甲=4 m/s;
丙的图象是 s−t 图象,路程和时间成正比,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是一个定值,即 v丙=s丙t丙=4 m4 s=1 m/s;
故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甲和乙;
(3) 向后运动;静止
【解析】由于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速度相同的是甲和乙,丙车的速度小于甲车和乙车的速度,所以甲和乙保持相对静止,以乙车为参照物,则丙车向后运动。
第四部分
30. (1) 60 km/ℎ
【解析】汽车通过五桥全程用的时间为:t=10 min=16 h,
在这段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是:
v1=st1=10 km16 h=60 km/ℎ;
(2) 6 min
【解析】由 v=st 得,以最高速度行驶时需要时间为:
t2=svmax=10 km100 km/ℎ=0.1 h=6 min。
31. (1) 9600 m
【解析】汽车在前一段模拟山路上行驶的速度
v1=72 km/ℎ=20 m/s,
该汽车在这一段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
s1=v1t1=20 m/s×6×60 s=7200 m,
汽车在后一段模拟山路上行驶的速度
v2=36 km/ℎ=10 m/s,
该汽车在这一段模拟山路上行驶的路程
s2=v2t2=10 m/s×4×60 s=2400 m,
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总路程
s=s1+s2=7200 m+2400 m=9600 m。
(2) 16 m/s
【解析】汽车在模拟山路上行驶的总时间
t=t1+t2=6 min+4 min=10 min=600 s,
汽车在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v=st=9600 m600 s=16 m/s。
32. (1) 变速(或先加速后匀速)直线
【解析】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先变大后不变,则该轿车从 A 到 D 处的过程中做变速(先加速后匀速)直线运动。
(2) 20 m/s
【解析】先用刻度尺测得照片中轿车长度,再用刻度尺测得从 A 到 D 的长度,由于车身实际长度为 4 m,所以轿车从 A 到 D 处运动的路程约为 sAD=30 m,所以轿车从 A 到 D 处运动的速度约为 v=sADtAD=30 m1.5 s=20 m/s。
(3) 2 s
【解析】用刻度尺可以测得照片中轿车从 C 到 D 的长度,可得轿车从 C 到 D 处运动的路程约为 sCD=11 m,轿车从 C 到 D 处运行的速度约为 vCD=sCDtCD=11 m0.5 s=22 m/s。轿车完全通过桥梁运行的距离 s=40 m+4 m=44 m,轿车完全通过桥梁运行的时间 t=svCD=44 m22 m/s=2 s。
33. (1) B
【解析】图甲的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路程,由图可知,AB 段的路程为 80 km,时间为 10 min=16 h,则 AB 段的平均速度为 vAB=sABtAB=80 km16 h=480 km/ℎ,故A错误,由图可知,BC 段是一条倾斜的直线,为定速巡航匀速飞行阶段,速度为 vBC=sBCtBC=1430 km−80 km1.5 h=900 km/ℎ=250 m/s,故B正确;DE 段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表示飞机处于静止状态,速度为 0,故D错误;结合飞机的飞行过程经历的阶段,可推知 CD 段为减速降落阶段,CD 段的速度 vCD=sCDtCD=1500 km−1430 km110 min−100 min=7 km/min=420 km/ℎ,故C错误。
(2) 6 h
【解析】飞机飞行的时间:t=sv=4500 km750 km/ℎ=6 h。
(3) 61 m
【解析】由题意知,飞机完全通过欢迎人群队列行驶的距离为:s总=vt总=1 m/s×100 s=100 m;则欢迎人群队列的长度为:L=s总−L飞机=100 m−39 m=61 m。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届中考物理知识点梳理精炼:内能练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届中考物理知识点梳理精炼:重力练习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届中考物理知识点梳理精炼:热量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