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届中考物理知识点梳理精炼:乐音与噪声练习题

    2022届中考物理知识点梳理精炼:乐音与噪声练习题第1页
    2022届中考物理知识点梳理精炼:乐音与噪声练习题第2页
    2022届中考物理知识点梳理精炼:乐音与噪声练习题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届中考物理知识点梳理精炼:乐音与噪声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中考物理知识点梳理精炼:乐音与噪声练习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
    1. 生活中经常需要控制噪声,以下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A. 机场员工佩戴耳罩B. 考场周围禁鸣喇叭
    C. 道路两旁栽行道树D. 建筑工地限时工作

    2. 为缓解交通压力,许多大中城市都修建了轻轨,我们看到,紧邻居民区的地方大都安装了封闭的玻璃屏,如图所示,这样做的目的是
    A. 防止噪声的产生B. 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C. 阻断噪声的传播D. 控制速度

    3. 由于城中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市城区内出现了很多居民生活区旁的拆迁、建筑工地,工地内的汽车发动机和其他机器的轰鸣声让周围居民苦不堪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人们能够分辨不同机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音量大小不同
    B. 居民采取关窗的办法减弱干扰是在声音接收处减弱噪音
    C. 汽车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会发生振动
    D. 工地上机器发出的低沉声音属于次声

    4. 如图所示,在扬声器的纸盆上撒些纸屑,当扬声器播放音乐时,原来静止在纸盆上的纸屑会跳动起来,而且声音越大,纸屑跳动得越剧烈。根据纸屑跳动的幅度可以说明
    A. 声速与频率的关系B. 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C. 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D. 乐音与噪声的区别

    5. 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则可听到钢尺发出声音不同的是
    A. 响度B. 音调C. 音色D. 振幅

    6. “公共场所,请勿大声喧哗”。这是提醒大家要控制声音的
    A. 频率B. 音调C. 响度D. 音色

    7. 2019 年央视春晚首次实现全媒体传播,并在 4K 、 5G 、 VR 、 AR 、 AI 等多方面进行技术创新,首次进行 4K 超高清直播,全程采用 5.1 环绕声,实现 5G 内容传输,是一场真正的艺术与科技完美结合的春晚。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观众是根据音调分辨出钢琴声和二胡声的
    B. 5G 的传输速度更大,是因为 5G 是通过超声波传递信息的
    C. 手机通过 Wi−Fi 收看春晚直播,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D. 收看过程中为不影响他人,把音量调小一些,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8. 二胡、小提琴和钢琴都是通过弦的振动发声。用这三种乐器演奏同一首乐曲,我们能分辨出它们发出的声音有所不同,主要是因为这三种乐器发出的声音
    A. 音调不同B. 响度不同C. 音色不同D. 传播速度不同

    9. 能区分男高音和男低音的主要依据是声音的
    A. 音调B. 振幅C. 音色D. 响度

    10. 下列做法用来改变音调的是
    A. 老师用扩音器讲课B. 摩托车上装消音器
    C.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D. 依次敲击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瓶子

    11. 如图所示,在繁华的闹市设立噪声检测器,该仪器能测定声音的
    A. 响度B. 音调C. 频率D. 音色

    12. 生活中有“闻其声如见其人”的现象。根据声音可以判定是谁在说话,这是利用了声音的
    A. 传播速度B. 响度C. 音调D. 音色

    13. 以下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根据响度能分辨出不同乐器的声音
    B. 调节电视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C. “禁止鸣笛”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
    D.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14. 如图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B. 通过改变拨动钢尺的力度来改变钢尺振动频率
    C. 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快
    D. 物体振动得快,频率高,发出声音的音调低

    15. 如图所示,是四个与声现象相关的图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甲可以说明真空能够传声
    B. 图乙可以探究音色与频率的关系
    C. 图丙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D. 图丁的倒车雷达可以说明声能够传递能量

    16. 请你用物理学的准确用语来“翻译”生活用语,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这里的“高”与“低”指的是
    A. 音调高低B. 音色好坏C. 响度大小D. 乐音三要素

    17.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声音从水中传到空气中,它的传播速度将变大
    B. 医院里检査身体用的 B 超是利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
    C. 把手机调到静音状态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 弹琴时不断用手指控制琴弦,主要是为了改变音色

    18. 中国科技馆里有一个“声聚焦”装置,它是一个像锅盖形状的凹形圆盘,如图所示。当小明将耳朵靠近装置的固定架的中心时,远处传来的微小声音就变大了,这是因为“声聚焦”使远处传来的声音在其表面发生了反射而会聚,结果改变了声音的
    A. 响度B. 音调C. 音色D. 音调和响度

    19. 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 1.4 m/min
    B. 正常人的脉搏约为 60 Hz
    C. 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 37∘C
    D. 全新的 2B 铅笔长约 18 cm

    20. 如下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B. 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C. 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D. 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

    二、填空题(共5小题)
    21. 如图所示,“曾侯乙编钟”是大家所熟知的一套大型编钟。轻敲和重敲同一个编钟的同一位置,由于编钟的 不同,导致声音的响度不同;同时远处的观众听到的两次钟声都要比近处的观众小一些,说明响度还与 有关,我们可以用 为单位计量两次声音的大小。

    22. 某商场门前路旁设有噪声监测设备。该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77.0”的数字,它的单位是 ,该装置 (选填“有”或“没有”)吸收和减弱噪声的作用。当人们感觉室外的噪声过大时,习惯于关闭门窗,从声学角度讲,这是 减弱噪声。

    23. 在学校的“元旦”晚会上,优美的琴声是由琴弦的 产生的。我们能很容易辨别出二重唱的男声和女声,是因为他们的 不同。在医院的走廊和病房通常悬挂“肃静”的警示牌,这种让人们保持肃静的做法属于在 处减弱噪声。

    24. 超声测速仪向障碍物发生时间极短的脉冲超声波,根据接收到的反射信号时间关系可以测量物体速度.如图所示,测速仪 B 向迎面匀速行驶的汽车 A 发生两次脉冲波的时间间隔为 4.5 s .发射第一个脉冲后 1.4 s 收到反射信号,发射第二个脉冲后 0.4 s 收到反射信号,则汽车行驶的速度 m/s .(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 340 m/s )

    25. 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歌唱,另一名女高音歌手为他轻声伴唱时,其中音调高的是 歌手,响度大的是 歌手。

    三、简答题(共4小题)
    26. 晚饭后,明明帮着妈妈在厨房里做家务。突然电水壶发出报警声,妈妈马上把水灌入暖水瓶中,边倒边与明明聊天。一会儿,明明提醒妈妈:“妈妈,水快满了。”妈妈说:“你怎么知道的?”明明说:“听出来的。”你知道明明是根据声音的哪个特性来判断的吗?原因是什么?

    27. 在夏季夜深人静你正欲入睡时,从邻居家传来了悠扬的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对你来讲是乐音还是噪声?如果是噪声,为了不影响你休息该怎么办?(至少说出两点)

    28. 如图是家庭使用的高频声波驱鼠器,工作时,10 m 内的老鼠会被声波吓跑,而人却没有感觉,请用物理知识解释这一现象。当距离超过 10 m 时,驱鼠效果逐渐减弱,请解释原因。

    29. 许多动物对地震很敏感,在地震前,表现出惊惶不定的异常状态,如“鸡飞上树高声叫,鱼跃水面惶惶跳,猪不吮食狗乱叫,老鼠出洞到处跑 ⋯⋯”而人本身地震前却无感觉,请解释为什么?

    四、计算题(共4小题)
    30. 今天是 1 月 14 日,十天后的今天就是除夕了,小明同学在手机地图上筹划全家自驾回南昌老家的路线,搜索到以下信息:
    (1)【双选】关于高速公路产生的噪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排气管加装消音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高速路边设置隔音墙,是通过阻断声音的传播来减弱噪声
    C.高速上很少有车辆开窗是为了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D.交通道路上设置的噪声监测仪也可以减弱噪声
    (2)深圳到南昌最近的距离是方案 1(如上图),走粤赣高速 G45,全程约 830 千米,限速 100 千米/小时(不考虑中途变速、休息等其他因素干扰,下同),选此方案理论上至少要行驶多长时间?
    (3)后来小明又发现京珠高速 G4 和韶赣高速 G4E 的限速是 120 千米/小时,于是开始筹划方案 2(如上图)——即从深圳走 G4 到韶关、再从 G4E 转赣州、然后沿 G45 北上回南昌,距离会远一些。请通过计算判断小明选择哪个方案更省时?

    31. 阅读下面的短文。
    潜艇的“耳目”——声呐
    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
    声呐能够向水中发射声波,声波的频率大多在 10 kHz−30 kHz 之间,由于这种声波的频率较高,可以形成较强指向性。声波在水中传播时,如果遇到潜艇、水雷、鱼群等目标,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波被声呐接收,根据声信号往返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距离。
    (1)人耳能够听到声呐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是 kHz 到 kHz。(1 kHz=1000 Hz)
    (2)如果停在海水中的潜艇 A 发出的声波信号在 10 s 内接收到经 B 潜艇反射回来的信号,且信号频率不变,潜艇 B 与潜艇 A 的距离 s 是多少?(设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 1500 m/s)

    32. 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 1500 m/s,用超声波侧位仪垂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经过 6 s 收到海底返回的声波。
    (1)则超声波的频率应在多少以上?请举一例超声波在生活中的应用;
    (2)海底的深度是多少千米?
    (3)这种测量方法能否测量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并说明理由。

    33. 中国在海军装备现代化的进程中,已拥有世界最先进的核潜艇。如图为某种型号的导弹型核潜艇,该艇水上排水量为 16600 吨,水下排水量为 18700 吨,艇长 170.7 m,艇宽 12.8 m。下潜深度可达 300 m。(海水密度近似取作 ρ水=1.0×103 kg/m3,g 取 10 N/kg)
    (1)它在水下航行的过程中,利用声呐和雷达系统对目标进行探测和定位,声呐和雷达系统分别是利用 波和 波来工作的。
    (2)它在水下航行时所受浮力是多少?
    (3)它在水面航行时露出水面的体积是多少?
    答案
    第一部分
    1. C
    2. C
    3. C
    【解析】我们能够分辨不同机器发出的声音,这主要是它们的音色不同,故A错误;
    居民采取关窗的办法减弱干扰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故B错误;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汽车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会发生振动,故C正确;
    工地上机器发出的低沉声音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不属于次声,故D错误。
    4. C
    5. B
    6. C
    7. C
    8. C
    9. A
    10. D
    【解析】A、老师用扩音器讲课,增大了声音的响度,不符合题意;
    B、摩托车上装消音器,在声源处减弱了噪声,不符合题意;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振幅不一样,声音的响度不一样,不符合题意;
    D、依次敲击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瓶子,瓶子振动的快慢不一样,声音的音调不同,符合题意。
    11. A
    【解析】闹市设立的噪声检测器,是为了检测闹市噪声的强弱,即响度,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12. D
    13. C
    14. A
    【解析】A.如图实验中,钢尺发出的声音跟钢尺振动的频率和振幅有关,保持振动的幅度相同,从而研究振动的频率与音调的关系,这是运用了控制变量法,故A正确;
    B.实验中,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多次改变拨动钢尺的力度从而改变钢尺振动的是振动的幅度,故B错误;
    C.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振动,则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慢,故C错误;
    D.由如图实验知,物体振动得快,频率高,发出声音的音调高,故D错误。
    故选A。
    15. C
    16. C
    17. B
    18. A
    【解析】由题知,声聚焦装置,使远处传来的声音在其表面发生了反射而会聚,声音听起来变强(大)了,是改变了声音的响度;而声音的音调是固定不变的,音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故A正确,BCD错误。
    19. D
    【解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1.4 m/s 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正常人的脉搏跳动一分钟大约 60∼70 次,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 1 s 左右,所以正常人的脉搏约为 1 Hz,故B不符合实际;
    人的正常体温约为 37∘C,感觉舒适的温度在 23∘C 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一只新 2B 铅笔的长度在 20 cm 左右,故D符合实际。
    20. A
    【解析】观察四个图可知,相同时间内,甲、乙振动的次数相同,但波形不同,故它们的音色不同,音调相同。在相同时间内乙和丁振动的次数相同,但波形不同,故它们的音调相同,音色不同;
    观察四个图声波的振动幅度可知,甲、乙、丙三个声波振幅相同,故它们的响度相同,丁的振幅较小,响度较小。
    在相同的时间内丙的振动次数小于其他三个,故其音调最低,经以上分析可知,选项 A 说法正确,B、C、D 的说法错误。
    第二部分
    21. 振幅;距离声源的远近;分贝(或 dB)
    22. 分贝(dB);没有;在传播过程中
    【解析】因为声音的强弱用分贝来表示,所以噪声监测设备上的数据 77.0 的单位是分贝(dB),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响度,它没有吸收和减弱噪声的作用。
    关闭门窗这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23. 振动;音色;声源
    24. 42.5
    【解析】∵v=st ,
    ∴ 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信号从汽车处返回到测速仪时,汽车距测速仪:
    s1=v声t1=340 m/s×1.4 s2=238 m ;
    第二次发出的信号从汽车处返回到测速仪时,汽车距测速仪:
    ∴s2=v声t2=340 m/s×0.4 s2=68 m ;
    因此汽车在两次与信号相遇的过程中,行驶了:s′=s1−s2=238 m−68 m=170 m ;
    这 170 m 共用了:t′=Δt−t12+t22=4.5 s−0.7 s+0.2 s=4 s ,
    所以汽车的车速为:v′=s′t′=170 m4 s=42.5 m/s .
    25. 女;男
    【解析】男士和女士唱歌时声带振动情况不一样,男的声带振动幅度大,振动慢,即发出声音的响度大,音调低;
    女的声带振动快,振动幅度小,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调高,响度小。
    第三部分
    26. 明明是根据声音的音调判断的。往暖水瓶中倒水时,瓶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随着水越来越多,空气柱越来越短,振动越来越快,频率越来越高,音调越来越高。
    27. 噪声;让邻居将音量调小;关好窗门或戴好耳塞。
    【解析】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夜深人静正欲入睡时,从邻居家传来了悠扬的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影响了人的正常休息,所以是噪声。
    28. 高频声波驱鼠器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老鼠能够听到,但人耳听不到,所以老鼠会被声波吓跑,而人却没有感觉。当距离超过 10 m 时,与发声体的距离变大,响度变小,所以驱鼠效果逐渐减弱。
    29. 在发生一些海啸、地震等大型的自然灾害中,伴有一些次声波,由于人们的听觉范围只在 20∼20000 Hz 之间,这些次声波人是听不到的,但许多动物听觉范围比人的大,是可以听到次声波的。
    第四部分
    30. (1) AB
    【解析】选项AB都是正确的。选项C高速公路少开窗有很多因素,比如由于高速车速较快,开着窗不利于节省燃料,防止物体飞出等。道路上的噪声监测仪只是监测噪音的大小,并不能减弱噪音,所以答案选AB。
    (2) 8.3 h
    【解析】若全程都以最高限速 100 km/ℎ 行驶,s=830 km,则根据 v=st,可得:
    t=sv=830 km100 km/ℎ=8.3 h。
    (3) 若选择方案 2,则全程分为两段,其中深圳—韶关—赣州:
    s1=s总−s2=920 km−380 km=540 km,v1=120 km/ℎ,
    根据 v=st 可得:t1=s1v1=540 km120 km/ℎ=4.5 h,
    赣州—南昌:s2=380 km,v2=100 km/ℎ,
    根据 v=st 可得:t2=s2v2=380 km100 km/ℎ=3.8 h。
    方案 2 总时间 tʹ=t1+t2=4.5 h+3.8 h=8.3 h=t,
    所以两种方案耗时相同。
    31. (1) 0.02;20
    【解析】人耳只能听到 20 Hz 到 20000 Hz,即 0.02 kHz 到 20 kHz 之间的声音。
    (2) 7500 m
    【解析】超声波从潜艇 A 传到潜艇 B 的时间:
    t=12×10 s=5 s,
    潜艇 B 与潜艇 A 的距离:
    s=vt=1500 m/s×5 s=7500 m。
    32. (1) 超声波的频率高 20000 Hz。
    超声波的应用:超声雷达测距离;
    超声诊断仪(B 超)可以用来检查、治疗人体疾病;
    超声金属探伤仪能探测金属内部存在的缺陷;
    超声波对物体有很强的“破碎”能力,可以对医疗器械和食物等进行杀菌消毒等。
    (2) 4.5 km
    【解析】海底的深度为:
    s=vt=1500 m/s×6 s2=4500 m=4.5 km。
    (3) 不能。因为地球到月球之间存在真空区域,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这种测量法不能测量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
    33. (1) 超声;电磁
    (2) 1.87×108 N
    【解析】在水下时:F浮下=G排下=m排下g=1.87×107 kg×10 N/kg=1.87×108 N。
    (3) 2.1×103 m3
    【解析】在水面时:F浮上=G排上,即 ρ水gV排上=m排上g,
    此时核潜艇排开水的体积为:V排上=m排上ρ水=1.66×107 kg103 kg/m3=1.66×104 m3,
    同理,核潜艇的总体积为:V=V排下=m排下ρ水=1.87×107 kg103 kg/m3=1.87×104 m3,
    所以:V露=V−V排上=1.87×104 m3−1.66×104 m3=2.1×103 m3。

    相关试卷

    2022届中考物理知识点梳理精炼:内能练习题:

    这是一份2022届中考物理知识点梳理精炼:内能练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中考物理知识点梳理精炼:重力练习题:

    这是一份2022届中考物理知识点梳理精炼:重力练习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中考物理知识点梳理精炼:浮力练习题:

    这是一份2022届中考物理知识点梳理精炼:浮力练习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