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中考物理知识点梳理精炼:升华和凝华练习题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59506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届中考物理知识点梳理精炼:升华和凝华练习题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59506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届中考物理知识点梳理精炼:升华和凝华练习题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259506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届中考物理知识点梳理精炼:升华和凝华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中考物理知识点梳理精炼:升华和凝华练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共80分)
1. 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A.
春天冰雪消融
B.
夏天树叶上的露水
C.
秋天大雾弥漫
D.
冬天玻璃上出现冰花
2. 使用樟脑丸可以让棉毛织物等免受虫蚁的侵害。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打开存放衣服的箱子,就会闻到刺鼻的气味,还会观察到樟脑丸变小了,甚至没有了。出现这一现象的物态变化是
A. 汽化B. 熔化C. 凝华D. 升华
3. “霜降”是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霜的形成属于下列物态变化的是
A. 凝华B. 液化C. 凝固D. 升华
4. 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来赞誉我国科技工作者。从物理学角度来看,霜的形成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 液化B. 汽化C. 凝华D. 升华
5. 北方寒冷冬天,晾在室外结冰的衣服会慢慢变干,该过程的物态变化主要是
A. 汽化B. 熔化C. 升华D. 凝华
6. 食品运输中,常使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防止食品腐烂变质,这是应用了干冰
A. 液化吸热B. 熔化吸热C. 凝华放热D. 升华吸热
7. 下图描述的四个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
A.
寒冬,边防军人睫毛上出现了白霜
B.
幼儿园阿姨用墩布擦拭过的地面很快变干
C.
炼钢工人将回收的废铁化成铁水
D.
面点师傅端着刚出锅的馒头冒着白气
8.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 “陆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B.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D.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9. 下列四种生活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A. 湿衣服晾干了
B. 加冰块使饮料温度降低
C. 放在衣柜中的樟脑片变小了
D. 夏天从冰箱内取出瓶装饮料后,瓶外壁常附着一层小水珠
10. 今年 1 月份海南最低气温跌破 0∘C,五指山水满乡出现结霜现象。霜的形成属于
A. 凝固现象B. 汽化现象C. 凝华现象D. 液化现象
11. 家庭中在使用电冰箱时,细心的小虹发现了许多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他的判断正确的是
A. 拉开冷冻室的门,能看见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
B. 湿手伸进冷冻室取冰棒时,有时发现手被冰棒粘住了,这是凝华现象
C. 夏天从保鲜室里拿出来的易拉罐,不久罐体上有水珠出现,这是液化现象
D. 放进保鲜室的蔬菜,过一段时间会蔫了,这是升华现象
1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温度很低的冰没有内能
B. “钻木取火”是用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
C. 冬天晾在室外结冰的衣服会变干是凝华现象
D. 北斗三号卫星与地面之间通过超声波传递信息
13. 如图所示得物理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
在严寒的冬天一直冰冻的衣服也可晾干
B.
放在衣橱中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
C.
寒冷的冬天,在窗玻璃上有窗花
D.
夏天吃冰棒时,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
14. 如图所示,寒冬季节,在北京的山区会出现雾凇,把人们带进如诗如画的仙境。雾凇形成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 熔化B. 凝固C. 汽化D. 凝华
15. 夏天,饮料罐在冰箱中被冷冻后,取出擦干净,放置一会儿,其外表面仍会变湿,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 熔化B. 汽化C. 液化D. 凝华
16. 我国的河流和湖泊呈加速减少之势,水资源缺乏已经成为世界性问题,在一些严重缺水的地域,人们会收集露水使用,因此我们要珍惜每一滴水。露水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A. 熔化B. 汽化C. 液化D. 升华
17. 关于生活中常见的热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 天气很冷时,窗户玻璃内侧会出现冰花,这是由于凝固产生的
B. 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露珠”这是凝华现象,此过程放出热量
C. 夏天会看到打开包装纸的雪糕周围冒“白气”,这是雪糕中的冰先升华为水蒸气后再液化
D. 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利用的是”干冰”升华,此过程吸收热量
18. 我国北方部分地区出现了严重的干旱,为了缓解旱情,多次实施人工降雨,执行任务的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干冰进入云层,很快变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高空水蒸气就变成了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变为雨滴落在地面上。此过程中正确的物态变化顺序是
A. 升华,凝固,液化B. 升华,凝华,熔化
C. 汽化,凝固,液化D. 汽化,凝华,熔化
19. 关于物态变化,下列现象属于熔化的是
A. 初冬的早晨霜打枝头B. 夏天从冰柜取出的冷饮冒“白气”
C. 秋天草叶上结有小露珠D. 春天冰雪消融
20. 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使运输中的食品降温,防止食品腐烂变质,这是应用了
A. 干冰熔化吸热B. 干冰升华吸热C. 干冰液化放热D. 干冰凝华放热
二、填空题(共5小题;共26分)
21. 冬天,其他出现罕见的雾凇景观,分外漂亮。“雾凇”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 (填“吸热”或“放热”)形成的。
22. 如图所示,将气球套在盛有适量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试管口上,很快看到干冰变小,而气球膨胀,且管内无液体产生,此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干冰 (填“升华”或“凝华”),发生此物态变化需要 (填“吸热”或“放热”),从而使得周围温度 (填“升高”或“降低”)。
23. 夏天,当我们从冰箱里拿出冰棍时,会发现冰棍表面有一层“白粉”,这是 现象;同时看见冰棍冒“白气”,这是 现象;放置碗中较长时间后,冰棍会化成水,这又是 现象(各填一物态变化的名称)。
24. 从冰箱中取出的冻鱼在空气中放置一会儿,冻鱼身上出现一层白霜,又过一段时间冻鱼身上的霜变成了水。此过程经历的物态变化是先 后 。
25. 如图所示,将盛有冷水的烧瓶放在装有少量碘颗粒的烧杯口处,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不久可观察到烧杯内固态碘减少且出现紫色的碘蒸气,此物态变化过程需要 热量;过一会儿还可以观察到烧瓶底部附有少量细小的碘晶体,这是 现象,同时烧瓶内水的温度会 。(选填“升高”或“降低”)
三、简答题(共4小题;共52分)
26. (1)小朋友误认为冒“烟”的冰棒就像冒着“白气”的开水一样烫,故不要冒“烟”的。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请解释冰棒为什么会冒“烟”。
(2)小朋友又问,冰柜中为什么会出现霜呢?请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解释。
27. 阅读下面的短文:
二氧化碳气体若被加压、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这种固体在常温下不经熔化就会直接变成气体,所以叫干冰。干冰具有很好的致冷作用,可用于人工降雨。这是由于干冰在常温下会迅速变为气体,吸收热量,促使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或小冰晶,从而达到降雨的条件。
仿照示例,指出短文中包含的任意两种物态变化(示例除外),并说明是吸热还是放热
[示例]二氧化碳气体凝华,放热。
(1) ;
(2) 。
28. 人工降雨也称为人工增雨。用飞机、火箭向云中播撒干冰(或液氮、碘化银等催化剂),促使云层降水或增加降水量。请分析这一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过程。
29. 如图是地球上的水循环示意图,请你用物态变化知识简单描述水循环的过程。
四、计算题(共1小题;共13分)
30. 近年来,如图所示的各种自热方便火锅风靡市场,其最大的特点是:第一,食材采用冻干技术,从而不失原有的营养成分,又能保持其原有的形态,且复水性极好;第二,只要往方便火锅下层放入自带的发热包(其主要反应物为生石灰),并倒入少量冷水,发热包即释放大量的热,产生高温水蒸气将上层火锅加热至沸腾,并持续 15 分钟制成热腾腾的火锅,这一方式为我们获取能量提供了一条新思路。请根据以上介绍,回答以下问题:
(1)冻干技术,核心就是冷冻干燥,即把含有大量水分的食材,预先进行降温冻结成固体,然后在真空的条件下使其中的水分通过 变为水蒸气脱离,达到干燥食材的目的;火锅下层发热包通过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 能进行加热。
(2)若上层火锅盛有 300 g 的水,用火炉仅只是将这些水从 20∘C 加热至沸腾(一个标准大气压下),需要干木柴 84 g,则在此过程中:
① 水吸收了多少热量;
② 干木柴完全燃烧释放了多少热量;
③ 该火炉的热效率为多少?[ q干木柴=1.2×107 J/kg,c水=4.2×103 J/(kg⋅∘C) ]
答案
第一部分
1. D
2. D
3. A
4. C
5. C
【解析】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慢慢变干了。水直接从固态的冰变成气态的水蒸气跑到空中,属于升华现象,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6. D
【解析】干冰是极易升华的物质,在干冰升华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从而使周围的温度降低,以获得低温,从而防止食品腐烂变质,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7. A
8. A
【解析】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A正确;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故B错误;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故C错误;
D.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小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故D错误。
故选A。
9. D
【解析】A.湿衣服变干,是湿衣服中的水分变为了水蒸气,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B.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冰凉,利用了冰块的熔化吸热,是熔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C.放在衣柜中的樟脑片,有固态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不符合题意;
D.夏天从冰箱内取出瓶装饮料后,瓶外壁常附着一层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矿泉水瓶壁液化形成的,是液化现象,符合题意。
10. C
11. C
【解析】A.冷冻室门上白色的霜是凝华现象,故A错误;
B.湿手伸进冷冻室取冰棒时,手被冰棒粘住了,这是凝固现象,故B错误;
C.从保鲜室里拿出来的易拉罐罐体上有水珠出现,这是液化现象,故C正确;
D.放进保鲜室的蔬菜,过一段时间会蔫了,这是汽化(蒸发)现象,故D正确。
故选C。
12. B
13. D
【解析】冰冻的衣服变干,固态的冰直接变为水蒸气,是升华现象。故A错误;
樟脑丸消失实质上是变为了气态,由固态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故B错误;
窗花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窗玻璃凝华形成的。故C错误;
冰棒冒“白气”,“白气”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冰棒液化形成的小液滴。故D正确。
14. D
15. C
【解析】由于从冰箱取出的饮料罐温度比较低,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发生液化,从而使饮料变湿了;如果马上擦去这层水,又有新的水蒸气在温度低的饮料罐表面发生液化,所以不能及时擦干。
16. C
【解析】露是液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夜晚温度比较低)形成的,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
17. D
【解析】天气很冷时,窗户玻璃内侧会出现冰花,这是由于屋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凝华产生的,故A错误;
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露珠”这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故B错误;
夏天会看到打开包装纸的雪糕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雪糕液化形成的,故C错误;
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周围温度环境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降雨,故D正确。
18. B
19. D
【解析】霜是由水蒸气直接变为固态形成的,是凝华现象,故A说法错误;冷饮冒白气是因为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故B说法错误;小露珠是水蒸气液化而成,属于液化,故C说法错误;冰雪消融是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故D说法正确。
20. B
【解析】干冰是极易升华的物质,在干冰升华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从而使周围的温度降低,以获得低温,从而防止食品腐烂变质;
故选B。
第二部分
21. 凝华;放热
22. 升华;吸热;降低
23. 凝华;液化;熔化
【解析】“白粉”是固态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冰棍形成的,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白气”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小液滴,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冰棍形成的,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冰棍是固态的,化为水,变成了液态,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熔化。
24. 凝华;熔化
【解析】刚取出的冻鱼温度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冻鱼直接变为固态小冰晶,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故该过程的物态变化为凝华;
过一段时间冻鱼身上的霜变成了水,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
25. 吸收;凝华;升高
【解析】固态碘变成碘蒸气是升华现象,在升华时需要吸收热量;
碘蒸气直接变成碘晶体是凝华现象,在凝华时需要放出热量,同时烧瓶内水的温度会升高,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会变高;
第三部分
26. (1)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棒,温度降低而液化成小水珠,形成能看见的“烟”。
(2)冰柜中的水蒸气在温度降得非常低的情况下,直接凝华成霜。
27. 干冰在常温下变为气体属于升华,吸收热量;水蒸气凝结成水滴属于液化,放出热量;水蒸气凝结成小冰晶属于凝华,放出热量
28. 用飞机、火箭向云中播撒干冰,干冰升华吸热,导致周围温度降低,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形成降雨。
29. 海洋中的水在太阳的照射下,温度升高蒸发成水蒸气升到高空,在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温度降低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第四部分
30. (1) 升华;内
(2) 1.008×105 J;1.008×106 J;10%
【解析】Q吸=cm水(t2−t1)=4.2×103 J/(kg⋅∘C)×0.3 kg×(100∘C−20∘C)=1.008×105 J;
Q放=m柴q=0.084 kg×1.2×107 J/kg=1.008×106 J;
η=Q吸Q放×100%=1.008×105 J1.008×106 J×100%=1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届中考物理知识点梳理精炼:内能练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届中考物理知识点梳理精炼:重力练习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届中考物理知识点梳理精炼:温度练习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