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选修管仲列传学案
展开《管 仲 列 传》学案
学习目标:
1、文言基础知识,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2、观其事想见其为人,掌握管仲从政成功的原因。
3、感受“管鲍之交”的真谛,把握作者表现人物精神品格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
1、基础字词,难句翻译
2、理解传主的行为、思想动机,把握决定传主命运的社会历史原因,理解传主的人格,品质。
3、领会作者在写作中的思想倾向和价值取向。
4、就事论事,客观评价历史人物。
学法点拨:
1、预先结合文章注、评,熟读文章,加注个人观感
2、通过朗读,小组交流,解决疑难,分享成果。
3、积累素材,结合相关关键词(人才、自信、受辱、施政、成功等)认识管仲。
一、了解管仲其人
管仲名夷吾,字仲,亦称管敬仲。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经济学家。据说他早年经营商业,后从事政治活动。在齐国公子小白(即齐桓公)与公子纠争夺君位的斗争中,管仲曾支持公子纠。小白取得君位后,不计前嫌,重用管仲;管仲亦辅佐齐桓公,在政治和经济上施行改革。在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得到稳定和改善的基础上,管仲积极促使齐桓公采取尊王攘夷、争取与国的方针,以建立霸权。
二、识记理解文言基础
管仲列传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句式: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 】,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 】之,不以为言【 】。
已而【 】鲍叔事【 】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句式: 】。鲍叔遂进【 】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 】诸侯,一匡【 】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音: ;义: 】,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句式: 】,鲍叔不以我为不肖【音: ;义: 】,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 】,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音: 】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 】小节而耻【 】功名不显于天下也【句式: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仲既任政相【 】齐,以【 】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 】国强【 】兵,与俗【 】同好恶。故其【 】称【 】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 】度【 】则六亲固【 】。
四维【 】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 】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 】之;俗之所否,因而去【 】之。
其【 】为【 】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 】,慎权衡【 】。桓公实怒少姬,南【活用: 】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 】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 】之为取,政之宝也。”
太史公曰:管仲世所谓【 】贤臣,然孔子小【 】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 】,匡救其恶【 】,故上下能相亲【 】也”。岂管仲之谓乎?【句式: 】
1、疏通字音
颍上 鲍叔牙 一匡天下 仓廪 召忽 齐桓公 少姬 好恶
2、基础知识理解掌握
(1)解释下列词语
a、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 )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 ( )
管仲既任政相齐 ( )
诸侯由是归齐 ( )
b、之 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 )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
岂管仲之谓乎 ( )
俗之所欲 ( )
下令如流水之原 ( )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 )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 )
(2)翻译下列各句:(注意黑体字的翻译)
1.、断句并翻译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①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牙能知人也② ————《史记·管仲列传》
注:①世禄:世代享受俸禄。②多:推重,赞美。
2.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3.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4、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或概括,不正确的是( )
A.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而管仲辅佐公子纠,公子纠死后,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尽心竭力帮助齐桓公成就霸业。
B.鲍叔牙知道管仲穷困且有年老的母亲需要供养,就经常给他财物接济,鲍叔牙给处在逆境的管仲以理解和支持,管仲亦视鲍叔牙为知己,二人友情,世称“管鲍之交”。
C.管仲相齐,能够顺应民心,利用海滨的有利条件,发展经济,聚集财物,使国富兵强,与百姓同好恶,取得了突出政绩。
D.做者在文章结尾借孔子之口表达对管仲没能辅助齐桓公建立新王朝的遗憾。但对管仲的评价仍是十分高的。
三、分析综合
1、管鲍之交在文中体现在那些方面,试分类归纳。
2、第三、第四段写了管仲任政相齐的显著政绩,管子从政取得极大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试综合文本内容分条陈述。
四、鉴赏评价 发微阐幽
1、结合清代的李晚芳在其《读史管见》中的评价,你认为司马迁创作本传的意图是什么呢?
《读史管见》有云:“太史遭刑,不能自赎,交游莫救,故作此传,寄意独深,使当时有知管仲之鲍子知之,或可劝君解免。多鲍叔之知人,情见乎辞矣。故落笔时,有不胜望古遥集之悲,反复抑扬,又有笔欲住而意不住之妙。”
五、表达应用
管仲被后世认为是法家的创始人,孔子称管仲以“仁”,诸葛亮在隆中时经常也以管仲乐毅自比,梁启超誉之为“中国之最大的政治家”、“学术思想界一巨子”, 可见管仲对后世影响之大。今天我们为这位历史人物颁个奖,请你结合管仲的文本材料,从“人才”、“自信”、“受辱”、“施政”、“成功”或其它主题词中选择一个为中心为管仲写一则“颁奖辞”。字数在30字左右。
六、作业
1、熟读文章,巩固基础
2、结合拓展阅读,以管仲为主体完成探究学习,形成研究结论。
学后感:
时文快读: 管仲如何进行宏观调控
2007年11月10日10:49 来源: 华夏时报 作者:迟宇宙
中国法家之鼻祖,历史已有定论,当属管仲。《诸子集成》论及法家时说道:“法家之说,管子发其端,韩非子集其成。……录法家,首管子。”法家的根本思想,赵迺摶做《披沙录》说,“盖知法律与经济,为一事的两面,故治术必须从解剖经济的症结入手”,“法家知社会基础,建于经济。苟使经济分配得法,则穰岁不必食疏客,即饥岁亦可饷幼弟矣,此法家言法治之精神也”。
管仲作为中国史上罕见之改革家,以一己之力使齐桓公成为五霸之首。司马迁对其评价是:“管仲既任齐相,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其为政曰,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衡权。”
管仲相齐,极讲宏观调控之艺术。他知道:“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能佚乐之则民为之忧劳。能富贵之则民为之贫贱。能存安之则民为之危坠。能生育之则民为之灭绝。”(《管子·牧民篇》)
“人君挟其食,守其用,据有余而制不足,故民无不累于上也。五谷食米,民之司命也,黄金刀币,民之通施也。故善者执其通施以御其司命,故民力可得而尽也。”(《管子·国蓄篇》)换成今天的说法,那就是CPI指数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货币政策决定了人民群众的财产性收入,好的宏观调控可以通过货币政策来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这样才能够实现调控的真正目的。
“夫民者亲信而死利,海内皆然。民予则喜,夺则怒,民情皆然。”人民群众希望能够享受到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好处,谁也不希望自己的财产性收入几天之内就化为乌有。对于管仲那样的监管者来说,他自然也明白:“不通于轻重,不可以笼以守民;不能调通民利,不可语制为大治。”“人君铸钱立币,民庶之通施也,人有若干百千之数矣。然而人事不及,用不足者何也,利有所并藏也。然则人君非能散积聚,钧羡不足,分并财利而调民事也。则君虽强本趣耕,而自为铸币而无已,乃今使民下相役耳,乌能以为治乎?”(《管子·国蓄篇》)
从根本上来说,管仲的宏观调控是一场利益再分配的博弈,其目的是解决“野与市争民,家与府争货,金与粟争贵,乡与朝争治”。管仲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故野不积草,农事先也。府不积货,藏于民也。市不成肆,家用足也。朝不合众,乡分治也。故野不积草,府不积货,市不成肆,朝不合众,治之至也。”(《管子·权修篇》)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理财大师,管仲曾与齐桓公盟誓为令,说是“关几而不征,市正而不布”,要整个齐国遵循经济自由主义思想,让市场决定商业的命运,让竞争决定谁是强者。管仲的理财与调控,虽则通权达变,却遵循着一贯的准则,那就是“取于民有度,用之有止”、“取之无形,予之有形”和防止贫富差距过大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防止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
但是从整体上来说,速度能够解决国家经济成长中的很多问题,只要实现了国民财富的极大丰富,和谐就变得不那么遥不可及。管仲知道,“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有了“富民”的基础,国家的统治者才有实现宏观调控的底子。反过来,那些不能“正世调天下者”,通常是“行逆不修道,诛杀不以理,重赋敛,竭民财,急使令,罢民力”,不但征敛无度,而且还偷偷摸摸搞些“半夜鸡叫”,使人民深陷于债务和亏损当中。
读史的目的无非是寻找规律、资治通鉴。历史已经有过结论:真正的宏观调控只有一个目的,即是“为民除害兴利”。只要真正实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也就自然能够真实地实现管仲所期待的“天下之物尽至”、“天下之民归之”的美好理想。
管仲的“忍辱”与鲍叔牙的“慧眼”
摘自网络
战国的时候,在颍上这个地方有一个少年叫管夷吾,这个少年就是后来名镇战国群雄时代的管仲。老人们常说的一句古话叫作“三岁看到老”,这个管夷吾在少年的时候就显示出与众不同的个性,因此他就交了一个叫鲍叔牙的朋友,鲍叔牙看着伶牙俐齿的管仲就非常欣赏。小的时候管仲家很贫穷,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自打交上了鲍叔牙这个朋友之后,管仲不仅仅经常受到鲍叔牙的接济,还时不时地耍点小聪明,从鲍叔牙手里骗钱骗物,时间常了,鲍叔牙也不恼他。到了能做事的年龄后,鲍叔牙就去齐国的公子小白手下当了一个幕僚,而管仲也跑到公子纠手下混了一个差事。好景不长啊,公孙小白即位当了齐桓公,公子纠被齐桓公杀了,作为公子纠的人管仲也没能幸免,囚入大牢,等待发落。鲍叔牙对齐桓公历数管仲的能耐,终于打动了齐桓公,不仅仅释放了管仲,还委以重任,要说,人要真本事吃饭就是没问题。这管仲真不含糊,没多久就在齐桓公手下一路飙升,最后坐到了齐国的丞相一职,协助齐桓公把国家治理得井然有序,让齐桓公成为权倾一时的霸主,九次会合天下诸侯,显示出管仲的不凡智谋。
有一天管仲和属下聊天说:“我从前贫困潦倒的时候,曾经是鲍叔牙接济了我,还和我一道联手做生意。在每一次分红利的时候,我总是把大头留给自己。这件事情鲍叔牙是知道的,他并不认为我是贪财,而是觉得我太贫穷了。我曾经给鲍叔牙支招,结果让他赔的一塌糊涂,但是,他也没怨恨我愚笨。我曾经三次出任国家部门的领导啊,三次被上司罢免。鲍叔牙并不认为我没有才能,而是觉得我的时运不济。我曾经三次带兵打仗,三次都铩羽而归,自己算是捡了一条命,鲍叔牙并不认为我是贪生怕死,而是觉得我所以活下来是因为家中有八十岁的高堂老母。公子纠和公孙小白争王位,公子纠失败了怒而自杀,我被打入了大牢,鲍叔牙也没有觉得我有什么无耻的地方,因为他知道我是一个能屈能伸的大丈夫。我可以这样说,生我的人是爹娘,而了解我的人是鲍叔牙先生啊。”
这鲍叔牙把管仲推荐给齐桓公之后,自己心甘情愿的在管仲的领导之下。他的家族也是齐国的世袭,拿着齐国的国家俸禄,他的子女也大都是齐国各阶层的国家干部。天下人在谈论起这件事情的时候,其实说管仲有能耐的并不多,但是夸赞鲍叔牙的慧眼识人才的声音此起彼伏。
管仲齐国为相之后,看到齐国很小,又位处东海边上,所以就提出发展工商业,赚取钱财,是国家富足,军力强大起来。而且,这个管仲非常会迎合人民的喜好,也深受人民的欢迎和爱戴。管仲写了一本叫《管子》的书,在书中管仲说:一个国家只有在国家粮仓里有的是粮食,人民才会安定,才会懂得礼节道理,吃穿用都不缺乏,人民才能有国家的荣辱感。当官的人要知道尊重人,父母兄弟姐妹,妻儿老小才能亲密。连基本的礼仪廉耻都不能施行,国家也可就离灭亡不远了。国家政令的颁布应当如同有源头的活水,那么政令就会顺乎民心合乎民意。所以管仲为相期间,老百姓需要的事情他就办,老百姓不喜欢的事情他坚决不做。
几千年前的管仲的所做所为,足可以让今天的我们这些“国家干部”汗颜和反思。
呜呼,当今有管仲乎?
呜呼,当今鲍叔牙何在?
为友之道
《论语•季氏》上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道,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这里的“谅”是指诚实;“便辟”指逢迎谄媚;“善柔”指当面奉承;“便佞”指善于花言巧语。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和正直的、诚实的、见闻广博的人交朋友,有益。同阿谀奉承、当面逢迎背后诋毁、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有害。
大家都渴望找到真心的朋友,但是要找到一生不相负的益友,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你常常慨叹朋友辜负了你吗?想要交到真心的朋友,本身也须具备一些条件。例如:不能太过倚赖朋友,这会使对方感到不胜负荷,久之必然离去。尤其不能因为熟悉而失去了分寸,失了分寸与尊重,久之必然反目。如果对方失意时,要适时给予鼓舞与安慰。再者,双方都能互相勉励、共同充实彼此的内涵,这样友谊的层次也能提升。从你自己做起,做朋友的益友而不是损有。
第一、为彼不惜劳苦:齐国的国君(诸侯国的最高首领)齐桓公是第一个霸主。齐桓公能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他有两个得力的助手——管仲和鲍叔牙。管仲是一位有才干的政治家,而他的成功又是和鲍叔牙谦虚让人的品德分不开的。
管仲和鲍叔牙从小就是好朋友。他们互相帮助,真诚相待。两人合伙做生意,管仲少出资而多分利,鲍叔牙知道管仲是为了奉养老母,而不是贪心;鲍叔牙听取管仲谋策,遭到失败,鲍叔牙认为是时机不对,而不是管仲无能;管仲临阵逃脱,鲍叔牙认为管仲是挂念老母,而不是怕死;管仲三次被罢官,鲍叔牙认为是君主不明,而不是管仲无才。长大以后,他们一同去齐国谋生。当时齐国的国君齐襄王有两个弟弟,一个是公子纠,一个是公子小白。说来真巧,管仲和鲍叔牙分别当了他们两人的老师。齐国发生内乱,齐襄王被杀死,谁来当新国君呢?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便争起来。结果公子小白当了国君,他就是齐桓公。
为了治理好国家,齐桓公问鲍叔牙有什么高见。鲍叔牙说:“您需要一个才智过人的贤人来帮助。”齐桓公说:“难道还有比您更能干的人吗?”鲍叔牙肯定地说:“有,就是管仲。”“管仲?!”提起管仲,齐桓公便咬牙切齿,原来在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王位的时候,为保公子纠做国君,有一次,管仲躲在树林中向公子小白暗射了一箭,幸好射在衣带的铜钩上才没受伤,所以结下了一箭之仇。鲍叔牙说:“管仲的才能超过我十倍,您要是不记前仇,真心实意请他来,不但能治理好国家,恐怕其它各国也得听您指挥呢!”他说服了齐桓公,设法把管仲请来。管仲见齐桓公不记一箭之仇,非常信任他,就决定帮助齐桓公治理国家了。
管仲在齐桓公支持下,对齐国进行了一番改革。几年时间,齐国就富强起来,此时为了让管仲充分发挥才能智慧,鲍叔牙却谢绝挽留,悄悄地离开了齐桓公和管仲。他的为人令大家钦佩,鲍叔牙死后,管仲在鲍叔牙墓前悲叹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后人即以“管鲍之交”表示不以物移、坚贞真挚的情谊。
历史上的“管鲍之交”闻名千古。主要因为鲍叔牙有“慧眼识英雄”的本领,一眼认出具有冲天之志的管仲,又有“不受离间”的智慧,无论旁人如何评论管仲,鲍都不为所动。反而不断的给予包容、谅解与协助,才有后来擘划千里、成就齐国霸业的管仲。
另有晋国公子重耳,家国流散,在外颠沛十数载,忠臣狐偃始终不离不弃,后来得到秦穆公的帮助回国为君,重耳重用患难之交的忠臣狐偃,奋发图强,终于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第二、为彼不惜财宝:朋友有经济上的困难,本身应量力的帮助他度过难关。如姜子牙未发达以前,义兄不惜财宝的接济,终于造就了历史的姜子牙。六祖惠能大师未上黄梅以前,卖柴维生,靠着安道诚的仗义相济,给予安家费,使其无后顾之忧,顺利参访五祖,终于成就道业,成为中国禅宗史上提倡顿悟的祖师。贫贱不离弃,具有良好品德和学问的朋友,他本身就是我们人生旅途上重要的资源,可以提升我们生命内涵,是一种另类的财富,这种财富比金钱上的财富更加可贵。有形的财富容易消失,友情的财富陈久弥香。但是想要保有这珍贵的友谊之财,尤其在他贫贱之时,更须要加以维护、提携。俗话说,富贵招朋友,困苦识知已。在成功中朋友认识我们,在逆境中我们了解朋友。
战国富商吕不韦经常往来于各地做买卖。一次到赵国的都城邯郸去做买卖,遇到碰到在赵做人质的秦国公子异人。异人是秦国太子安国君的儿子,但是因为讨厌异人的母亲夏姬,因此异人被送到赵国当人质。赵国由于与秦国交战因此十分轻视异人。为此其处境有些困窘。吕不韦却从商人角度看到了他身上的价值。认为奇货可居,是稀有的值得投资"货物",现在获取以便有朝一日赚取名利,也就是一个政治交易。
吕不韦于是告诉异人,表达愿助他回国成为太子。异人自然非常高兴,并表示有朝一日成为国君,必将与吕不韦共享天下。
在与异人接洽后,吕不韦立即带了大量财宝去到秦国求见太子安国君十分宠爱华阳夫人。吕不韦竭尽全能说服没有生过儿子的她认异人为自己亲生儿子,并通过她要求安国君派人将异人接回秦国,改名子楚。
此后,安国君答应华阳夫人要求立子楚为太子。几年后,秦昭王去世,安国君做了国君,即秦孝文王。孝文王即位时一年后死去,子楚如愿以偿,继任国君,称为秦庄襄王。子楚没有食言,他让吕不韦享受着10万户的纳税,并当上了丞相。自此后他所买下来的奇货,终于换得了无法估量的名利。
这个故事虽然没有告诉我们关于友谊的任何道理,可是还是告诉我们,人处在困苦之中,对于此时的帮助是多么迫切,多么记忆深刻。即使对于投机的吕不韦,秦王仍如此厚待,如果是诚心诚意的朋友呢?朋友在困苦之中是多么需要来自益友的援手啊!
第三、为彼济其离怖:朋友受到挫折、失败或感觉无助之时,要及时的伸出援手,让朋友远离怖畏,得到安心。苦难要相助:国父孙中山先生过去在英国伦敦落难被捕,幸得善友贺维女士和柯尔先生将此讯息转告了他的老师康德黎先生,才得以获救。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孙先生平时必然是恭敬师长、诚信待人,才能在灾难中化险为夷。
困难处境是友谊的试金石。只有身临逆境,才知道朋友的真伪。东晋大将军王敦去世后,他的兄长王含一时感到没了依靠,便想去投奔王舒。王含的儿子王应却劝说他父亲去投奔王彬,王含训斥道:“大将军生前与王彬有什么交往?你小子以为到他那儿有什么好处?”王应不服气地答道:“这正是孩儿劝父亲投奔他的原因,江川王彬在人家强盛时,能不趋炎附势,这就不是一般人的见识所能做到的。现在看到我们有难,一定会产生慈悲怜悯之心;而荆州的王舒一向安分守己,他怎么会破格开恩收回我们呢?”王含不听,于是径直去投靠王舒,王舒果然将王含父子沉没于江中。而王彬当初听说王应及其父要来,悄悄地准备好了船只在江边等候,但没有等到,后来听说王含父子投靠王舒后惨遭厄运,深深地感到遗憾。
应当选择那些在危险时能够在我们旁边的作为真正的朋友。作为益友,也应该在朋友苦难时,不离不弃。
第四、为彼屏相教诫:要成为对方的挚友,就要相互勉励,彼此为鉴,并且观察他的偏失,矫正他的气质。在朋友虚浮时,能够养之以沉稳;观念偏狭时,导之以宽广;急躁不耐时,修之以从容。朋友有过错,应该要暗地规劝他改过,这是好友应尽的责任。过失要互劝,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所以要知过能改,自然善莫大焉。能互相劝谏,互相规正,这才是所谓的善友。有菩萨性格之人,虽遇不善之友,也能转化他成为善友,这须要强大的恒心毅力加上善巧方便的智慧。其次则是尽本身之力的寻求善友,并以相对的诚心共往来。如果发现对方有缺失,也应在适当时机给予劝导。反之,本身有过,对方诚心相劝,则要打开心门欢喜的接受并快速的改进。
朋友是互相的,应该要彼此感恩,懂得付出,才能交到真心的朋友,也才能得到相互依存的挚友。
苏教版选修*李将军列传导学案: 这是一份苏教版选修*李将军列传导学案,共2页。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李将军列传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李将军列传导学案,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模拟试题,试题答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李将军列传学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李将军列传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自主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