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寻觅文言津梁(研习.活动)因声求气谏太宗十思疏课时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寻觅文言津梁(研习.活动)因声求气谏太宗十思疏课时练习,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阅读课文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全部不正确的一组是( )
①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浚:疏通
②人君当神器之重 当:应当
③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克:能够
④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董:处罚
⑤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固:稳固
⑥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景:大
⑦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盖: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③④⑦ D.①⑤⑥
二、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B.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C.则思知足以自戒 D.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三、下列各句中的“因”字词性不同的一项是( )
A.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B.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C.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D.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四、对下列各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②貌恭而不心服
③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④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五、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居域中之大――居于广阔的天地之间
B.终苟免而不怀仁――最终只是免于刑罚,但是并不会缅怀(皇上的)仁德
C.傲物则骨肉为行路――看不起别人那么亲骨肉(也会)成为毫不相干的陌生人
D.怨不在大,可畏惟人――怨恨不在多大,可畏惧的是人民
六、下列有关课文的表述,不恰当的一句是( )
A.“疏”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是封建时代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文字。
B.魏徵,字玄成,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直言敢谏,史以“诤臣”称之。
C.《谏太宗十思疏》一文几乎全用对偶句和排比句,句式整齐华美,是一篇典型的骈体文。
D.《谏太宗十思疏》一文以论述为主,对同一个问题,作者往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剖析,使得说理更加透彻。
七、阅读课文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作:劳作
B.则思江海而下百川 下:居于……之下
C.则思正身以黜恶 黜:排斥
D.仁者播其惠 播:散播
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则思知止以安人 B.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C.总此十思,宏兹九德 D.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3、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则思无以怒而滥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则思谦冲而自牧/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勇者竭其力/其孰能讥之乎
D.代百司之职役/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4、将语段中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迁移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柳子厚墓志铭(节选)
[唐]韩愈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 逮:及,到
B.率常屈其座人 率:每每
C.其俗以男女质钱 质:典当,抵押
D.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 下:下达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 出入:融会贯通,深入浅出
B.交口荐誉之 交口:异口同声
C.遇用事者得罪 用事:因他事而牵连
D.居闲,益自刻苦 居闲:指公事清闲
3、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因其土俗,为设教禁/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B.其尤贫力不能者/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C.其俗以男女质钱/屠惧,投以骨
D.免而归者且千人/愚公年且九十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用法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率常屈其座人
A.序八州而朝同列 B.项伯杀人,臣活之
C.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 D.吾从而师之
5、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宗元少年得志,名声大振,因此当时的诸公要人都想叫他做自己的门生以沾光彩。
B.柳宗元在做官清闲之时,就一方面刻苦为学,专心诵读,写作诗文,一方面纵情于山水之间。
C.柳宗元虽然一再遭贬,但是仍然心怀鸿鹄之志,在他的眼中,柳州地虽僻远,但在那儿也可以做出一番政绩。
D.柳宗元在柳州的政绩非常可观,但本文重点不在写柳的惠政,所以只写赎子一节,因为这是最有德于民的。
6、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
(2)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附参考答案:
“一课一练”参考答案:
一、B.(当:主持;董:监督;固:使……稳固)
二、C.(知足,知道满足,古今义相同。根本,这里用的是本意,即指树木的“根”。在现代汉语中,“根本”都用比喻义或引申意义。纵情,这里是“放纵情感”,即“骄傲”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指“尽情”。以为,即“以之为”,“把……当作……”的意思,今义是“认为”)
三、C.(C是连词,表示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便”;其余的都是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依据、方式等,A可译为“趁机”,B可译为“因为,由于”,D可译为“依靠,凭借”)
四、A.(①和②都是表示转折的连词,可译为“却”“但是”,③是表示递进关系的连词,④是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
五、A.(“域中之大”意为“天地间重大的地位”)
六、C.(“是一篇典型的骈体文”不当,本文虽然也用了许多骈偶句式,却突破了骈体的束缚,骈散句交替运用,既有骈文的整齐华美,又有散文的自然流畅)
七、1、A.(作:建造,兴建。指大兴土木,营造宫殿苑囿一类事情)
2、B.(B是意动用法,其他都是使动用法)
3、A.(A项中的“以”都是介词,因为;B,顺接连词,那么/表示判断的副词,就是;C,代词,他们的/表疑问的语气副词,可译为“难道”;D,结构助词,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以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4、(1)果真能够做到:见了想要得到的东西,就想到知足以警戒自己;(2)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选择好的意见而听从它
“迁移阅读”参考答案:
1、D.(下:推行)
2、C.(用事:掌权)
3、A(A,介词,按照/连词,于是,就;B,指示代词,那些;C,介词,用,拿;D,副词,将近)
4、B.(B和例句都是使动用法,A是名词活用作动词,C是名词作状语,D是意动用法)
5、C.(“心怀鸿鹄之志”不妥)
6、(1)子厚为此替借债人想方设法,都让他们把子女赎了回来
(2)那些经过子厚亲自讲授和指点的人所写的文章,全都可以看得出是合乎规范的。
附《柳子厚墓志铭》(节选)译文
子厚少年时就很精明能干,没有不明白通晓的事。当他的父亲还在世的时候,他虽然很年轻,但已经成才,能够考取进士科第,显露出出众的才华。大家都说柳家有个好儿子。后来又通过博学宏词科的考试,被授为集贤殿正字。他才智突出,清廉刚毅,发表议论时能引证今古事例为依据,精通经史典籍和诸子百家,言谈纵横上下,意气风发,常常使满座的人为之叹服。因此名声哄动,一时之间人们都敬慕而希望与他交往。那些公卿贵人争着要收他做自己的门生,众口一辞地推荐称赞他。
贞元十九年,子厚由蓝田县尉调任监察御史。顺宗即位,又升为礼部员外郎。逢遇当权人获罪,他也被援例贬出京城当刺史,还未到任,又被依例贬为永州司马。身处清闲之地,自己更加刻苦为学,专心诵读,写作诗文,文笔汪洋恣肆,雄厚凝炼,象无边的海水那样精深博大。而他自己则纵情于山水之间。
元和年间,他曾经与同案人一起奉召回到京师,又一起被遣出做刺史,子厚分在柳州。到任之后,他慨叹道:“这里难道不值得做出政绩吗?”于是按照当地的风俗,为柳州制订了教谕和禁令,全州百姓都顺从并信赖他。当地习惯于用儿女做抵押向人借钱,约定如果不能按时赎回,等到利息与本金相等时,债主就把人质没收做奴婢。子厚为此替借债人想方设法,都让他们把子女赎了回来;那些特别穷困没有能力赎回的,就让债主记下子女当佣工的工钱,到应得的工钱足够抵消债务时,就让债主归还被抵押的人质。观察使把这个办法推广到别的州县,到一年后,免除奴婢身分回家的将近一千人。衡山、湘水以南准备考进士的人,就把子厚当做老师,那些经过子厚亲自讲授和指点的人所写的文章,全都可以看得出是合乎规范的。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苏教版必修三寻觅文言津梁(研习.活动)因声求气谏太宗十思疏综合训练题,共3页。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寻觅文言津梁(研习.活动)因声求气谏太宗十思疏课后作业题,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谏太宗十思疏同步测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解释下面的句子中的“以”,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简要说明作者理想的政治境界,“十思”的意义是什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