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二慢慢走,欣赏啊(文本研习)综合与测试达标测试
展开第四单元达标检测卷
一、(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各组画线字的读音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脉脉/山脉 参差/差别 提防/提高 监生/国了监
B.朱拓/开拓 间或/间道 遂心/毛遂 怔忪/怔怔
C.咀嚼/嚼舌 炮制/炮烙 兴奋/高兴 脖颈/颈项
D.呜咽/下咽 屏障/屏气 拮据/收据 堡垒/朱家堡
【答案】 D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幽僻 惦记着 没精打彩 娇生惯养
B.滂沱 水濑声 人世皆非 宽鸿大量
C.厮打 醉醺醺 安分守己 走投无路
D.绊倒 摧化剂 致敬尽礼 如愿以尝
【答案】 C
3.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语使用全都恰当的一句是( )
A.(1)鲁四老爷俨然地坐着。(2)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整天卷来……
B.(1)枕着润碧湿翠的苍苍交叠的山影和万籁都歇的岑寂……(2)但是,谈话是总不投机的了,于是不多久,我便一个人留在书房里。
C.他接着分析道:当然,洞房喜联横批的“天作之合”四个字可以改成“天造地设”。
D.对于这种腐败现象,我们真如骨鲠于喉,不吐不快,芒刺在背,不除不行。
【答案】 C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金先生对我所知甚少,希望熟知金先生的人把金先生好好写一写。
B.结婚以后,姑姑总是拿这件事和她开玩笑,她也总是说姑姑会出坏道儿。
C.往日同游的朋友,虽然已经云散,然而鱼翅是不可不吃的,即使只有我一个……
D.为了防止类似的事情不再发生,四婶有时当面警告她:“祥林嫂怎么这样了?倒不如那时不留你。”
【答案】 B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课文中的文段,完成5~6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5.下列对这段文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
A.这一节依次写了荷叶、荷花、荷香、荷波以及叶子下的流水,是按照从远至近、由局部到整体的顺序来写的。
B.作者的高明之处是把荷塘和月色作为一个整体,没有写月,但处处有月,是在淡淡月色下的荷塘美景。
C.这一节运用动静结合写法:荷叶、荷花是静态描写,荷香、荷波是动态描写,这样有动有静,充满生机。
D.本节用了不少叠词,读来顺口,听来悦耳,有声韵之美,渲染出一种雅而不俗的氛围,有很强的表现力。
【答案】 A
6.下列对文中语句和加点词语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出水很高的叶子亭亭玉立的美姿。
B.“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用了通感手法,写出荷香时断时续,似有若无的特点。
C.“点缀”准确地描绘了绿叶满池、荷花稀少的景象,如果换成“开”,原文清雅悠远的意趣就减少了许多。
D.“高楼”表达了作者淡淡的愁思,与“冥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等词句表达的感情是一致的。
【答案】 D
阅读下面课文中的文段,完成7~8题。
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觉沉寂。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
7.对画线语句所表达的意思,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我”认为,无法生存的人再也看不到他所讨厌的人,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B.“也还都不错”其实是反语,表达了“我” 沉痛而愤激的思想感情。
C.“我”认为无聊的人苟活世上实在可悲,表达了“我”对庸众的不满。
D.祥林嫂厌生向死,倒也是个不错的归宿,表达了“我”自我开脱的态度。
【答案】 B
8.对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人物设置活动的背景,表现了“我”即将离开鲁镇时内心舒畅的心情。
B.雪的瑟瑟有声,衬托出环境的寂静,渲染了祥林嫂死去之夜凄凉的气氛。
C.长夜沉寂寒冷,灯色昏黄微弱,更衬托了“我“内心深处的沉痛和哀悯。
D.和开头写景相照应,在极冷寂的氛围中开始了对祥林嫂一生命运的叙写。
【答案】 C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
田单者,齐诸田疏属(田氏远房亲族)也,不见知。及燕使乐毅伐破齐,尽降齐城,惟独莒、即墨(莒、即墨:齐国的两座城市)不下。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城中相与推田单,立以为将军,以即墨距燕。顷之,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所惧,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田单又纵反间曰:“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冢墓,僇先人,可为寒心。”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田单又收民金,得千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将,燕军由此益懈。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牛尾炬火光明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五千人因衔枚击之,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田单,齐七十余城皆复为齐。
(《史记·田单列传》)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城之不拔者二耳 拔:被攻取
B.齐人未附 附:归附
C.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 纵:排成纵队
D.齐人追亡逐北 北:指败逃者
【答案】 C
10.以下句子分别编为三组,全都表现田单“兵不厌诈”手段的一组是( )
①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
②乃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
③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
④令即墨富豪遗燕将,燕军由此益懈。
⑤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
⑥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④⑥ D.②⑤⑥
【答案】 B
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田单是齐国田氏较远的宗亲,起先未被上司了解。燕军攻打齐国,包围了即墨,即墨守将战死,田单被推举为将军。这使他后来得以立下不朽的战功。
B.田单善于审时度势,利用敌人的矛盾。惠王与乐毅有隙,田单乘机诈言乐毅缓攻即墨是待机图变,混淆了惠王的视听,乐毅最终离职,齐国消除了一大威胁。
C.田单善于谋略,他诱使燕军犯下令即墨民众发指的罪行,以激发己方同仇敌忾;又假装投降,派遣富豪打入敌军以作内应,麻痹对方,瓦解了敌军斗志。
D.田单的战术很巧妙,他布下火牛阵让牛群直冲燕军,继之以士卒的追击,百姓的助威,一举夷杀燕将骑劫,摧毁了燕军。先前被侵占的七十余城全部收复。
【答案】 C
四、(26分)
12.翻译下面的句子
(1)齐人所惧,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齐国人怕只怕其他将领带兵来攻,(那样)即墨城就会被攻破了。(余略)
【参考译文】
田单是齐国田氏王族的远房本家,并不被齐王重用。到燕国派遣大将乐毅攻破齐国,全部降服了齐国大小城市,只有莒和即墨两城未被攻下。燕将带兵东行,围攻即墨。即墨的守城官员出城与燕军交战,战败被杀。即墨城中军民都推举田单,拥立田单为将军,坚守即墨,抗击燕军。过了不久,燕昭王去世,燕惠王登位,他和乐毅有些不和。田单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就派人到燕国去行使反间计,扬言说:“齐湣王已被杀死,没被攻克的齐国城池只不过两座而已。乐毅是害怕被杀掉而不敢回国,他以讨伐齐国为名,实际上是想和齐国兵力联合起来,在齐国称王。齐国人心还未归附,因此暂且拖延时间,慢慢攻打即墨,以便等待时机成熟再称王。齐国人担心的是,唯恐其他将领来带兵,即墨城就必破无疑了。”燕惠王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就派大将骑劫去代替乐毅,田单又派人施反间计说:“我很害怕燕国人挖了我们城外的祖坟,侮辱了我们的祖先,这可真是让人寒心的事。”燕军听说之后,又把齐国人的坟墓全部挖出,并把死尸焚烧殆尽。即墨人从城上看到此情此景,人人痛哭流涕,都请求出城拼杀,愤怒的情绪增涨十倍。田单知道士气高昂,就命令装备整齐的精锐部队都埋伏起来,让老弱妇女上城防守,又派使者去和燕军约定投降事宜,燕军官兵都高呼万岁。田单又把民间的黄金收集起来,共得一千镒,让即墨城里有钱有势的人送给燕军,燕军因此更加松懈。田单于是从城里收集了一千多头牛,给它们披上大红绸绢制成的被服,在上面画着五颜六色的蛟龙图案,在它们的角上绑好锋利的刀子,把渍满油脂的芦苇绑在牛尾上,点燃其末端。又把城墙凿开几十个洞穴,趁夜间把牛从洞穴中赶出,派精壮士兵五千人跟在火牛的后面。因尾巴被烧得发热,火牛都狂怒地直奔燕军,这一切都在夜间突然发生,使燕军惊慌失措。牛尾上的火把将夜间照得通明如昼,燕军看到它们都是龙纹,所触及到的人非死即伤。五千壮士又随后悄然无声地杀来,而城里的人乘机擂鼓呐喊,紧紧跟随在后面,甚至连老弱妇孺都手持铜器,敲得震天价响,和城外的呐喊声汇合成惊天动地的声浪。燕军非常害怕,大败而逃。齐国人在乱军之中杀死了燕国的主将骑劫。燕军纷乱,溃散逃命,齐军紧紧追击溃逃的敌军,所经过的城镇都背叛燕军,归顺田单,原来齐国的七十多座城池又都被收复。
13.阅读下面两首《西江月》词,然后回答问题。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从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1)解释词语。(2分)
偏僻:____________可怜:____________
(2)“纨绔”的意思是什么? “膏粱”的意思是什么?在这里都是指的从修辞的角度看,用的是什么的修辞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两首词运用的艺术手法,写出了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最能表现其封建礼教叛逆者性格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偏激,不端正 可惜 (2)细绢做成的裤子 肥肉精米 借代 (3)似贬实褒(或正文反作)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相关内容。(8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2)____________,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3)低头弄莲子,____________。(《西洲曲》)
(4)____________,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5)白云回望合,____________(王维《终南山》)
(6)壮年听雨客舟中,____________(将捷《虞美人·听雨》)
【答案】 (见课本)
五、(21分)
(一)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9分)
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雨在他的伞上这城市百万人的伞上雨衣上屋上天线上下在基隆港在防波堤在海峡的船上,清明这季雨。雨是女性,应该最富于感性。雨气空蒙而迷幻,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点薄荷的香味,浓的时候,竟发出草和树沐发后特有的淡淡土腥气,也许那竟是蚯蚓和蜗牛的腥气吧,毕竟是惊蛰了啊。也许地上的地下的生命也许古中国层层叠叠的记忆皆蠢蠢而蠕,也许是植物的潜意识和梦吧,那腥气。
15.画线的句子有何特点?有何表达效果?除句式外,该段文字用词上主要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长句,主谓倒装句;形象地表现了清明雨的无处不在、连绵不断;叠词
16.“雨的感性”主要表现什么方面?(不超过5个字)“古中国层层叠叠的记忆”是喻指什么?(不超过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可嗅、观、听;雨腥气
17.概括本段文字的意思:(不超过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嗅雨
(二)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12分)
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为夕阳烘成桃花色的薄云。十四中寨逢场,城中生意人过中寨收买山货的很多,过渡人也特别多,祖父在渡船上忙个不息。天快夜了,别的雀子似乎都在休息了,只杜鹃叫个不息。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草木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这时节皆放散一种热气。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且有甲虫类气味。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
黄昏照样的温柔,美丽,平静。但一个人若体现到这个当前一切时,也就照样的在这黄昏中会有点儿薄薄的凄凉。于是,这日子成为痛苦的东西了。翠翠觉得好像缺少了什么。好像眼见到这个日子过去了,想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它,但不成。好象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我要坐船下桃源县过洞庭湖,让爷爷满城打锣去叫我,点了灯笼火把去找我。”
她便同祖父故意生气似的,很放肆的去想到这样一件事,她且想象她出走后,祖父用各种方法寻觅全无结果,到后如何无可奈何躺在渡船上。
人家喊,“过渡,过渡,老伯伯,你怎么的,不管事!”“怎么的!翠翠走了,下桃源县了!”“那你怎么办?”“怎么办吗?拿把刀,放在包袱里,搭下水船去杀了她!”……
翠翠仿佛当真听着这种对话,吓怕起来了,一面锐声喊着她的祖父,一面从坎上跑向溪边渡口去。见到了祖父正把船拉在溪中心,船上人喁喁说着话,小小心子还依然跳跃不已。
18.第一段描写了黄昏来临时渡口的景色,作者是从哪个角度来写景的?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它对表现人物心理起到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是通过翠翠的所见所闻来写的。写出了景物柔和、美丽的特点。这些景物描写烘托了翠翠这位情窦初开的少女在此情此景中的纷繁杂乱的情绪,表现了怀春少女丰富而复杂的内心情感。
19.翠翠“听着渡口飘来生意人杂乱的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薄薄的凄凉”是什么样的一种感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忙碌了一天的世界要休息了,翠翠也闲坐下来,看着天上的红云,嗅着空气中残留着的白天热闹的气息不觉寂寞惆怅涌上心来,看世上万物都那么生机勃勃,而自己的生活却太平凡,觉得好像却少了一些什么,内心躁动不安的爱情却不能热烈勃发,不由得感到“薄薄的凄凉”。
20.简析这6个段落中翠翠的心理变化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黄昏来临的时候,翠翠望着溪口忙碌的人们和冷落的自己心中不免有些悲凉,故而生出同爷爷生气,离家出走的念头,当她隐隐“当真”听到船上人们的对话时,心中不免生出一些害怕。这一连串的心理变化反映出一位情窦初开的少女纯洁而又幼稚可爱的性格。
六、(10分)
21.请描写一段元旦同学联欢会的场面。要求至少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略
22.仿照示例,分别从褒扬和批评的角度写一个句子。 (4分)
蜡烛 褒扬:每燃烧一段,都贡献一份光和热。 批评:过分地炫耀,终究会被泪水淹没。
①腊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褒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彩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褒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每开放一次,都展现出傲霜的风骨和不屈的气节。过分地清高孤傲,终究不能成为春天百花园中的一员。②哪怕只有一瞬间的绚丽,也要把美丽留给人间。
七、(70分)
23.作文(70分)
这的确是一棵好苗。这家人自然百般呵护,当然,园丁们对之争夺不已。这棵苗很得意。它被几家园丁争来争去,移植了好几次,参观的人很多,甚至挡住了这棵苗生长所需要的阳光。在另一次被移植的时候,它发现自己竟然没有平静自然生长的同伴长得高,于是,它一气之下不再生长了,在众人的喧闹中,这棵苗枯黄了。
请以“另一种拔苗助长”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文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答案】 略
.精品资料。欢迎使用。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高考资源网
w。w-w*k&s%5¥u
苏教版必修一获得教养的途径(问题探讨)综合与测试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苏教版必修一获得教养的途径(问题探讨)综合与测试课后测评,共10页。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月是故乡明(文本研习)综合与测试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月是故乡明(文本研习)综合与测试巩固练习,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月是故乡明(文本研习)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月是故乡明(文本研习)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基础题,阅读鉴赏题,语言运用题,写作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