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一江南的冬景导学案
展开江南的冬景
问题导学
1.本文是如何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试以一幅画面为例,说说本文是如何做到以情驭景、情景交融的。
2.如何理解郁达夫用绘画的技法来状物写景的特点?
3.文章是要写江南的冬景,可是文章在不同的地方几次写到“散步”,这样是否有层次不清之嫌?
自主探究
“一切景语皆情语”,这篇文章让我们看到了在“可爱”“迷人”“美丽”的江南的冬景里散步的郁达夫,显得那么的闲适而恬淡。而这篇文章却是写于1935年的冬天,那时的中国,正处在一个列强瓜分、军阀混战的年代,作者哪来的洒脱闲适?这该如何理解呢?
文法导析
1.引用诗句,增添诗情画意。
文中作者对江南的雪景没有作实景描绘,而只是引用了一些诗句,在品评诗句的时候写出了雪趣。虽语句简省洗练,但所包容的意象十分丰富。作者在文中借诗文来补未言尽之意,使文章跌宕多姿,增添了诗情画意。
在写作中恰当地引用古诗词,可以使文章显得有文采,表现出丰厚的文学底蕴,同时还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有助于感情的抒发和观点的表达。
2.语言清新,简洁清丽。
全文语调舒缓,恰似江南冬天的悠闲;语言清新纯朴,同江南冬景的清朗相得益彰。如“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通俗形象地写出了白白的晨霜虽洒在江南的大地上,但由于稀薄而不能覆盖大地的景象;又如“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读来清淡怡神,悠闲自在,这种轻松、洒脱、自然的笔调也正反映了冬景的悠闲和作者心境的闲适。
3.巧施对比,凸显江南。
作者作了一系列的对比。北国与江南的冬天的比较,突出了江南冬天的晴暖温和,渲染北国冬天所不能提供的屋外曝背谈天的乐趣;江南冬天与秋天的比较,作者将江南的冬景与北方的夏夜作比较,写那种“明朗的情调”;闽粤等地的冬天与作者所说的江南的冬天的比较,作者将他所感受到的“江南的冬景”作了更明确的区域界定;德国与江南的寒郊散步的比较,这和后文提到的散步形成呼应。比较的着眼点各不相同,但都突出了作者所钟爱的江南冬景的主要特征。
技法导练
导练目标
引用诗句 增添诗情画意
作者在文中借诗文来补未言尽之意,使文章跌宕多姿,文采飞扬,表现出丰厚的文学底蕴,同时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添了文章的诗情画意。
请运用这一手法,写一篇描写景物的短文。300字左右。
素材积淀
(1)江南的冬景,有它特殊的情调,有它特殊的美。这种美是郁达夫用他的笔细细地为我们描绘出来的。你看,吱叫的鸟雀,曝背谈天的老人、小孩,能乱梅花之真的乌桕子,根边总带点绿意的赭色的草,在寒郊散步的人群等。它没有肃杀的严酷,却有春之将至的生气,给人的感觉是一种暖融融的冬意,“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一幅和谐优美而悠闲的微雨寒村图跃入眼帘。
本材料可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话题的写作。
(2)郁达夫在白色恐怖的笼罩下,隐居杭州,把自己的切身体会和怡人的江南美景结合,通过多角度的反复渲染,展示出江南冬景情意浓浓的画面。在他轻灵的笔下,我们看不到他的苦闷、忧伤,我们看到的只是动人的自然美景,体会到的只是他对自然的挚爱。
孕育了万物的大自然时刻张开自己博大宽容的怀抱,来化解我们所有的忧伤,所有的不幸,所有的痛苦……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融入自然,热爱自然,在和大自然的交融中陶冶性灵,提升自己的生命境界。
本材料可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话题的写作。
佳作片段
静静地,躺在草坡上;轻轻地,闭上眼睛;慢慢地,与世隔绝,感受生活给予你的一切,体会生命的极致。
品一首优美的诗,读一篇意味隽永的散文,聆听一曲婉转悠扬的歌,才发现:生活需要创造,创造能使无味的生活产生甜美的清香。把心放归生活,把心放归大自然的原始中。就像郁达夫把自己置身于江南美丽的风景中,静静地思考,默默地体味,在与自然的交流中,使自己的精神得到
解脱,使自己的生命境界得到提升。
(节选自《生活的境界》,有改动)
答案:[问题导学]
1.提示:(1)紧扣江南冬景“明朗的情调”,选择典型景物,从不同侧面加以渲染、刻画,并对所写景物都有独特的装点与解说。
本文写景具有以下三个特点:①“细”——即观察细致,描写细腻。如:写江南冬至过后,树叶不至于脱尽,清晨老翁小孩可以在门前的隙地里坐着曝背谈天,突出江南冬天的和暖。
②“清”——即中心明显,情趣鲜明。如:写“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写江南秋天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季节”,呈现一种“明朗的情调”,抒发了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③“真”——即真切、自然,没有虚饰。如:写冬草饱含“含蓄在那里的生气”,“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充满诗意和情趣的冬雪,都突出了江南冬之和暖、恬静的特征。
(2)以微雨寒村图为例,作者描绘了一幅优美惬意的田园画,“门对长桥,窗临远阜”,“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只乌篷小船”,“喧哗的酒客”(景),“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情)。情和景就这样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营造出感人的艺术意境。
2.提示:作者在写景时,善于运用色彩来状物写景,把江南冬景情意浓浓的画面展现在读者面前。其中既有工笔的素描,也有浓淡相宜的写意,绘出一幅幅情景交融的优美图画。例如第五段,作者写到了江南的植被:江南丰腴润泽的土地上,白色的芦花、红色的红叶、雪白的桕子、绿色的草,合成了江南冬景的底色,在青天碧落之下泛出生气。白、红、绿、蓝在郁达夫熟稔的着色技巧运用下,点染出一幅微雨寒村里的冬景,留给读者无穷的想像空间。
3.提示:文中写到寒郊散步,是将散步作为冬季中江南的特有景观加以描写的。因为在与北方冬季相比较的过程中,北方冬季之寒冷是绝不会让人有散步的心境的。而江南则不然,这突出了江南冬季的迷人之处。写江南冬天的晴和时,将话题再一次引到“散步”上来,构思可谓巧夺天工,在浑然不觉中将读者引到了江南冬天的温润和煦之中。这是一种让人身心愉悦的散步。情之所至,没有层次不清之嫌。
[自主探究]
提示:观点一:在现实中饱受困顿挫折的作者想摆脱这一切,从而找个清静的去处,像庄子一样避世。
观点二:他借外表的悠闲平静来掩饰内心的不平静,虽然笔下写的是悠闲的生活方式、美丽的景色,但内心却是苦闷的。
观点三:作者借写《江南的冬景》来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同时从侧面表达了对侵略者的痛斥。
[技法导练]
创意激活
引用古诗文时要注意跟自己描写的景物在意境上和谐一致,切不可纯粹为了增加文采而泛泛引用。同时还要注意正面写景与侧面烘托的结合,以及动与静的结合、声与色的结合、虚与实的结合、点与面的结合、远与近的结合等。
范例展示
我生长于江南,按理是应该不喜欢雨的;但春日溟蒙,花枝枯竭的时候,得几点微雨,又是一件多么可爱的事情!“小楼一夜听春雨”,“杏花春雨江南”,“天街小雨润如酥”,从前的诗人,早就先我说过了。夏天的雨,可以杀暑,可以润禾,它的价值的大,更可以不必再说。而秋雨的霏微凄冷,又是别一种境地,昔人所谓“雨到深秋易作霖,萧萧难会此时心”的诗句,就在说秋雨的耐人寻味。至于秋女士的“秋风秋雨愁煞人”的一声长叹,乃别有怀抱者的托词,人自愁耳,何关雨事。三冬的寒雨,爱的人恐怕不多。但“江关雁声来渺渺,灯昏宫漏听沉沉”的妙处,若非身历其境者决领悟不到。记得曾宾谷曾以《诗品》中语名诗,叫作《赏雨茅屋斋诗集》。他的诗境如何,我不晓得,但“赏雨茅屋”这四个字,真是多么的有趣!尤其是到了冬初秋晚,正当“苍山寒气深,高林霜叶稀”的时节。
(节选自郁达夫《雨》)
[素材积淀]
话题集锦
(1)走入江南 热爱自然 发现自然之美 闲适之美
(2)走进自然 在自然中寻找自己 热爱自然,陶冶性灵 生命的境界
文本图解
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投稿可联系QQ:1084591801
语文必修一江南的冬景导学案: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一江南的冬景导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整体感知,文本导读,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苏教版像山那样思考(文本研习)与造物者游始得西山宴游记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苏教版像山那样思考(文本研习)与造物者游始得西山宴游记导学案,共3页。
语文必修一江南的冬景学案: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一江南的冬景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方法,课前预习,课堂交流展示,课后巩固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