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二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达标测试
展开1.下列各组词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吞噬(shì) 愕然(è)
引擎(qíng) 小心翼翼(yì)
B.倒坍(tān) 跛脚(bǒ)
刹那(chà) 不屈不挠(rá)
C.惬意(qiè) 瞭望(liá)
空袭(xí) 凝眸远眺(móu)
D.胡诌(zōu) 呆滞(zhì)
佚名(yì) 目光炯炯(jiǒng)
2.下列四组词语中都有错别字,其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蓬头诟面 一丘之貉 烜赫一时 不见经传
B.人迹罕至 虚无漂缈 呐呐半晌 暮天席地
C.明察秋毫 了了无几 磕然长逝 衣衫褴缕
D.别出新裁 瘁不及防 分道扬镳 忐忑不安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近日各处人员有不告假而行者,有久假不归、托故续假者,有散于各地自由行动者,若不严加惩处,必致纪律扫地。
B.我又闻到他呼出的一股蒜头加烟草的混合味儿,我情不自禁地睁开眼睛。
C.在第十一届全运会上,刘翔复出,并在决赛中以13秒34的成绩成功卫冕,整个全运村人言啧啧,“翔飞人”再次受到观众和媒体的热捧。
D.3月11日,日本宫城发生特大地震,并引发最高达23.6米高的海啸和火山喷发,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福岛核电站的核泄漏事故至今依然处于不可预断的状态。
4.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日本大地震引发海啸导致核电站的机组发生爆炸,核泄漏的放射性正在扩散,核污染考验着人类的应对能力。
B.“清华系”“北大系”“理工系”完成自主招生联考,考题难度大于高考,得高分的往往是那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强的考生。
C.安徽省今年飞机人工增雨作业发射了多枚火箭弹,为缓解皖北旱情得到有效解除尽了最大努力,受到百姓称赞。
D.在等离子电视和钻石项链、高端手机和名牌服装之间,有超过四分之三的现代女性选择了前者。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大院有主楼四座,门楼,更楼,眺阁六座。各院房顶有走道相通,便于夜间巡更护院。综观全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工艺水平,被专家学者誉为“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①建筑考究,砖瓦磨合,精工细作 ②俯视成“喜喜”字形 ③布局严谨,设计精巧 ④斗拱飞檐,彩饰金装 ⑤砖石木雕,工艺精湛
A.①③④⑤② B.①③②④⑤
C.③①②⑤④ D.③②①④⑤
二、阅读鉴赏
(2011·辽宁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怪 人
[乌拉圭]比亚纳①
这是给牲口烙印的日子。早晨的阳光倾泻下来,照得人们头昏眼花。
在用横木和立柱造的宽大畜栏里,一群小牛犊踢打着蹄子,眼里冒着火光,在弥漫的尘烟中急得团团打转。从那激怒的神色看,这样被囚禁在里头,它们再也不能忍受了。
畜栏外面,准备套牲口前蹄的人排成两行,中间留一条通道。他们手握绳索,睁大眼睛,等待小牛出栏。
在畜栏的门旁,巨大的火堆熊熊燃烧,火焰冲天。
突然,套牲口的人拖出一头小牛来。当它走到场地上的时候,加乌乔②们发出一阵吼叫,吓得它发疯似的埋头奔跑起来。十几条套索在空中发着咝咝声,凶猛的小牛咆哮了一声,扑通倒在地上。勇士们一拥而上,把它捆缚起来,按在了地上。
“烙!”一个人叫道。
打烙印的人从火堆那儿跑了过来。
火红的烙铁烙得小牛毛皮发着吱吱的声响,冒出一股白烟,发出一股臭味。然后,小牛被解下绳索,身上流着血,疼痛而悲哀地跑开了。加乌乔们却又说又笑地走向火堆,去享受他们套捉牲口的奖赏——畅饮那杯美酒去了。
这种粗野而危险的活计,是加乌乔们最大的乐趣,他们从内心里感到高兴。但是在这一片欢乐的气氛中,只有马乌罗与众不同。他身体高大、粗壮,有点驼背,脑袋硕大,头发蓬乱,脸上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是那个大鼻子:鼻梁高高地突起,在浓密的头发衬托下,就像是乱糟糟的黑色胡椒树丛中间的一座小石山。别人交谈的时候,他嘟哝;别人大笑的时候,他吼叫。
“烙!这回该你了!”伙伴们着急地冲马乌罗喊道。
他气呼呼地回答:“来了,哼!我又不是火车!”
转回来的时候,他嘟嘟囔囔,推搡着人群往前走,或给狗一脚,或给一个男童头上一掌,什么借口他都找得到的。“这帮懒鬼!你们不知道给人让路吗?”
“你们给这个怪物让路!”有人这样应答。马乌罗头也不回,粗言恶语地骂他一句,全是难听的字眼儿。
老头儿马乌罗的为人一向如此:脾气暴躁,态度冷淡,出言不逊,像青榅桲一样苦酸。所以,人们都管他叫“怪人”。他那毛茸茸的狮子般的大头,他那被头发遮掩着的可憎的面孔,他那目光凶狠的小眼睛,他那嘶哑的嗓音和他那把总是插在腰间的长刀子,令人不禁感到几分敬畏。
他是从何处来的呢?没人知道。可能是从地狱里来的,也可能是从某个狮子洞里来的。谁也不知道他的身世,但是大家都猜想:他准是一个有着不幸经历的强盗。一个怪人,一个冷酷无情的人,一个心灵干枯、心似铁石的人。他经常冲着大家抱怨,而不对着某个人。
场地上忽然响起一阵可怕的叫喊。只见一头肢体伤残、秉性暴烈的四岁大公牛从地上爬起来,怒气冲冲地用蹄刨了刨地,接着痛苦而狂怒地向众人发起了攻击。加乌乔们大惊失色,恐惧地四处奔逃。那公牛三蹦两跳地蹿到火堆边。马乌罗还来得及躲开,他噌地一下爬到了畜栏的围墙上。
但是,当他回头看时,发现下面有一个男童,一个六岁的男童,一只手提着一只吐绶鸡,另一只手抱着一个南瓜,吓得脸色铁青,呆若木鸡。马乌罗毫不犹豫地跳下去,伸手把他抓住,高高地举过头顶,用自己的胸膛挡住了公牛的犄角。
在场的二十个人异口同声地发出恐怖的叫喊,冒着红色火焰的木柴四处飞溅,烟雾弥漫,尘土飞扬,眼前的一切顿时变得模糊不清。
当公牛被两条绳索套着犄角从烟雾中拖出来的时候,大家才看清这幅惨景,都惊呆了。
那男童站在被公牛冲毁的火堆旁,面色如土,但是安然无恙。有着不幸经历的怪人马乌罗却直挺挺地躺在地上,一动也不动;他的头枕着灰烬,结实的胸膛已经被公牛的凶恶犄角挑开。
(朱景冬译,有删改)
注:①比亚纳(1868—1925):著名作家,其作品多取材于加乌乔的口头传说。②加乌乔:南美潘帕斯草原牧民的统称,意思是“孤儿”“流浪者”,性格强悍而狂放。
6.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由于即将被拖出去烙印,那群囚禁在用横木和立柱建造的畜栏里的小牛神色愤怒,眼冒火光,无法忍受。
B.加乌乔们打心眼儿里喜爱烙牛,是因为这项粗野危险的活计既紧张又刺激,事后他们还能畅饮美酒。
C.马乌罗的强盗经历、丑陋容貌和暴戾性格,使他受到加乌乔们的歧视,他被看成一个冷酷无情、心灵干枯和心似铁石的人。
D.作者一面同情被烙的小牛,一面也以欣赏的笔触描写了加乌乔们在烙牛中所表现出来的强悍、狂放性格。
E.大公牛狂怒地向人群进攻,马乌罗为拯救男童而殉难。作者通过这段传奇,热情讴歌了主人公舍己救人的高尚品格。
7.“怪人”马乌罗与众不同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概括说明。
8.小说为什么对马乌罗“烙牛”的具体过程不着一字?请简要分析。
9.小说主要由加乌乔“烙牛”和马乌罗“救男童”两个片段构
成。你认为哪个片段更精彩?请谈谈你的观点,并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陈述理由。
三、语言表达
10.下面是新疆卫视的台标,请仔细观察画面,用简明的语言介绍这一台标的创意。
答案
一、基础运用
1.A
解析: “挠”应读“náliàzhōu
2. A
解析:A项,有一处,“诟”应为“垢”。B项,有三处,“漂”应为“缥”,“呐呐”应为“讷讷”,“暮”应为“幕”。C项,有三处,“了了”应为“寥寥”,“磕”应为“溘”,“缕”应为“褛”。D项,有两处,“新”应为“心”,“瘁”应为“猝”。
3.D
解析:A项,“久假不归”,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B项,“情不自禁”,指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自己,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这里是气味导致“我”的反应,与感情无关,应用“不由自主”;C项,“人言啧啧”,人们不满地议论纷纷,感情色彩不当。
4.B
解析:A项,搭配不当,要在“放射性”后面加“物质”;C项,句式杂糅,删除“得到有效解除”或删除“缓解”。D项,“前者”指代不明确。
5.D
解析:①至⑤句是从布局和建筑工艺两个方面来介绍乔家大院的,故可以分为两个层次:①④⑤一层谈工艺;③②一层谈布局。再由外在的布局到内部的工艺。
二、阅读鉴赏
6.BD
解析:A项中小牛神色愤怒,无法忍受的是囚禁,而非出去烙印,根据第二段作答。C项中马乌罗的“强盗经历”不一定是事实,是大家的猜想。E项中的“高尚品格”过于拔高,应为人性中的善。
7.①形象上,他高大粗壮,有点驼背,发乱面丑,脑袋、鼻子硕大,目光凶狠,嗓音嘶哑;②性情上,他暴躁,冷淡,粗鲁,不太合群;③品行上,危急关头,别人四处奔逃,他挺身而出,舍己救人。(意思对即可)
解析:注意找出他的与众不同之处,筛选关键词并且进行合并概括。从他出场,从言行、人们的议论及对其身世的猜测等角度出发,注意最大的不同是救男童。
8.①前文已对如何“烙牛”作详尽细致的描写,此处不必重复;②塑造马乌罗形象的重心是后文“救男童”一段,其“烙牛”仅是铺垫,应该略写;③可腾出笔墨来写平日的马乌罗,与前后文的紧张叙述形成对比,舒缓了节奏,使行文张弛有致。(意思对即可)
解析:分析小说情节的安排时要注意到其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对整个故事情节展开的作用。
9.观点一:加乌乔“烙牛”的片段更精彩。
①展示了加乌乔们的生活风情,凸显了其强悍、乐天的性格,强化了作品的地域文化内涵;②构成了理解主人公马乌罗的性情和英雄壮举的氛围和基础;③艺术表现上,运用细节描写、烘托手法等,逼真呈现了烙印过程,感染力极强。
观点二:马乌罗“救男童”的片段更精彩。
①展示了马乌罗勇于牺牲的英雄壮举,完成了对主人公的形象塑造;②作为小说的点睛之笔,表达了作品讴歌人性之美的主题;③艺术表现上,运用细节描写、对比手法等,一步步推向高潮后戛然而止,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观点三:两个片段同样精彩。
①都是小说的华彩段落,前者是铺垫,后者是高潮,共同完成了主人公的塑造;②二者相辅相成,通过“烙牛”的加乌乔们和“救男童”的马乌罗形象的相互衬托,丰富并深化了主题;③艺术表现上,运用细节描写、对比和烘托等多种手法,精细传神,画面感极强,一头一尾,交相辉映。
解析:要明确小说的“内容和形式”的含义,内容从小说的主题,人物形象的塑造,社会环境的展现方面入手;形式从小说的艺术表现和艺术效果入手。注意观点要明确,论述要合理充分,不要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同时要注意答题时要采用总分结构比较合适。
三、语言表达
10.台标形似一位翩翩起舞的维族少女,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同时整个图案又是新疆的汉语拼音“XJ”的组合体;丝带代表着丝绸之路,也代表了新疆人民渴望与内地沟通与交流的愿望。
2021学年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2021学年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同步测试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是,填入横线上的句子,恰当的是,海因里希·伯尔的代表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教版必修二*图片两组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苏教版必修二*图片两组综合训练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运用,阅读鉴赏,语言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二一个人的遭遇(节选)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二一个人的遭遇(节选)同步达标检测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运用,阅读鉴赏,语言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