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6.狗之歌学案
展开《狗之歌》思考与探究参考答案
一、《故乡》《不是死,是爱》两诗,在情感的表达上,都体现了曲折、变化的特征。试分析两诗情感的层次以及变化的曲线。
《故乡》与《不是死,是爱》,作为独白型的诗歌,都没有流于简单的感情宣泄,而是起承转合、一波三折,多层次地表现了“我”丰富的内心世界。
《故乡》的第一节,从归乡人的“痛苦”写起,设定了一种凝重、痛楚的基调;在第二节中,诗人追问故乡能否医治自己的伤痛,使得痛苦的情绪更为强烈、急切;第三、四节,故乡的医治作用开始不断闪现,在各种自然风物的呈现中,刚才激烈的情绪逐渐缓和下来,压抑的氛围也被引向开阔、明朗;但在第五节,情绪的曲线又发生变化,胸中爱的痛苦不可能真的驱除,对故乡的热情吟诵被深深的质疑取代,像大河一样展开的诗行,在这里仿佛发生了逆流与回旋。最后一节,关于“痛苦”的思辨被引向关于生命意义的追问,诗人的语调又一次变得昂扬,情感的整体境界也获得了提升。
《不是死,是爱》中的情感表达,也有类似的变化曲线:在一开始,诗人回想起希腊人对时间的咏叹,诗人的语调也相对平静、舒缓;但紧接着,对往昔的感叹又让诗人联想到自己不幸境遇,诗行中的情绪也陡然变得痛苦,直至死亡的黑影掠过,“我”被揪住头发,苦苦挣扎,痛苦的感受已接近饱和,但最后却化解于“银铃似的回音”中,对爱的渴望最后战胜了死亡的恐惧,在情感的高潮处,诗歌戛然而止。
二、雪莱《西风颂》、济慈《秋颂》两诗,在某种程度上,都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寄托诗人内心的情感。列出诗人所描绘的景物,并说说不同的景物会引起怎样不同的感受。
《西风颂》的篇幅较长,分为五节,最后两节抒发的是诗人追随西风的决心,对自然景物的描绘集中在前三节。第一节,主要写大地上的景象,在西风狂暴地吹拂下,落叶翻滚,黑暗的泥土里也有种子沉睡,等待来年将“色和香充满了山峰和平原”。在一片肃杀、衰败的秋景中,还暗藏着来年的生机,而西风就是这一进程的推动者。第二节,诗人的笔触转向了高空,写西风怎样撕扯流云,让它们在天穹中形成雷雨,大自然的万钧之力由此显现。第三节,海洋又成为诗人描写的对象,在西风的呼唤下,沉睡了一个夏天的地中海也苏醒过来,为西风让出道路,惊吓了海底的植物。在这三节中,诗人描绘了西风所到之处,自然世界发生了怎样的改变,歌颂了它那伟大的破坏力和创造力。
思考与探究参考答案《秋颂》分成三节,也分别写成熟秋天的不同景象:第一节,罗列出秋天的累累硕果,其中有缀满葡萄藤蔓的珠球,老树背负的苹果,胀大的葫芦,鼓起的榛子壳,它们都在秋天与太阳的密谋中成熟。第二节,则将秋天拟人化,通过“你”坐、卧、行、立的不同姿态,将打麦场、田垄、小溪、榨果架等不同画面,剪接成一幅秋天的全景。第三节,诗人转而描写秋天里的音乐,有河柳下的飞虫、篱下的蟋蟀、园中的知更鸟、山圈里的羊群、天空中的燕子,各种各样的昆虫和鸟兽,都参与黄昏中的合唱。
同样是景物描写,两首诗在风格上有显著的不同:《西风颂》中景物的描写上天入地,场景转换的幅度极大,充满强劲的动感,情感的表现也奔放有力,配合于西风的狂暴。相比之下,《秋颂》中的景物描写则十分细腻,诗人像一个擅长工笔的画匠,一笔一笔勾画出秋天繁复的细节,在声色并茂的美景中,寄托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传达出富足、愉悦的感情。
三、在抒情诗中,常常会用第二人称,有时是特指,有时是泛指。课堂讨论:《当你老了》一诗中的“你”到底指谁?
在抒情诗中,通过使用第二人称“你”,可以带来一种亲密的对话关系,会让读者感觉诗人似乎在对自己倾诉,因而“你”的所指往往不很确定。在《当你老了》一诗中,“你”是指诗人心中的恋人,诗人设想几十年以后,当自己的恋人头发花白,读到这首诗歌并回忆起往事。但阅读此诗时,作为局外人的读者,也会有某种主观的投射,不由自主设想有一天自己也会衰老,在回首往事时百感交集。在这种情况下,“你”似乎又可泛指此诗的读者,诗歌的同化力量也由此产生:诗人特殊的情感经验随之被普遍化,让每个读者都可参与其中,获得共鸣。
语文4.元音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4.元音学案设计,共1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6.恋人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6.恋人导学案,共4页。
选修6.你无法扑灭一种火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选修6.你无法扑灭一种火学案设计,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