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好题汇编(人教版)
专题10 燃料及其运用-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好题汇编(人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10 燃料及其运用-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好题汇编(人教版).,文件包含专题10燃料及其运用-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好题汇编人教版解析版doc、专题10燃料及其运用-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好题汇编人教版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0 燃料及其运用
一、 燃料及灭火
1.(2020·内蒙古·巴林左旗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九年级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水可以灭火,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吹灭蜡烛,是由于隔绝了氧气
C.油锅着火,可用冷水泼灭。
D.山林中的隔离带可以控制火势蔓延,是因为隔离了可燃物
【答案】D
【详解】
A:用水可以灭火,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A错。
B:吹灭蜡烛,是使蜡烛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B错。
C:油锅着火,不可用冷水泼灭。若用冷水泼会使油火随水流到各处,火势蔓延。C错。
D:山林中的隔离带可以控制火势蔓延,是因为隔离了可燃物,达到了灭火目的。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D。
2.(2019·江苏·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九年级月考)如图灭火方法主要利用的灭火原理是
A.隔绝空气 B.清除可燃物
C.降低石蜡的着火点 D.使温度降到石蜡的着火点以下
【答案】D
【详解】
A、用嘴吹灭蜡烛,没有隔绝蜡烛与空气的接触,选项A不符合题意;
B、用嘴吹灭蜡烛,可燃物蜡烛并没有被清除,不是蜡烛熄灭的原因,选项B不符合题意;
C、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固有属性,一般不会改变,所以吹蜡烛并不能降低蜡烛的着火点,选项C不符合题意;
D、嘴吹蜡烛时带走了蜡烛火焰的热量,从而降低了蜡烛的温度,导致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其着火点以下,所以蜡烛熄灭,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3.(2021·四川中区·九年级期中)下列混合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氢气和氧气 B.氮气和氧气 C.二氧化碳和空气 D.氢气和氮气
【答案】A
【详解】
A、氢气是可燃性气体,氧气可以助燃,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选项A正确;
B、氧气可以助燃,但氮气不是可燃物,与氧气混合遇到明火也不发生爆炸,选项B错误;
C、空气中虽含有氧气,氧气能支持燃烧,但空气和二氧化碳都不是可燃物,遇明火也不发生爆炸,选项C错误;
D、氢气是可燃性气体,但氮气不支持燃烧,遇到明火也不发生爆炸,选项D错误;
故选:A。
4.(2021·河北·高阳县三利中学九年级月考)“生命可贵,安全第一”下列采取的安全措施错误的是
A.晚上煤气泄漏,立即开窗通风
B.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窑,先用蜡烛做灯火实验
C.用煤炉取暖,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以防止煤气中毒
D.点燃氢气前,应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答案】C
【详解】
A、晚上煤气泄漏,立即开窗通风,可降低煤气浓度,正确;
B、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窑,先用蜡烛做灯火实验检验菜窖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正确;
C、煤气含有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极难溶于水,用煤炉取暖,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错误;
D、氢气具有可燃性,点燃氢气前,应先检验氢气的纯度,防止爆炸,正确。
故选C。
5.(2021·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下列有关燃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可燃物燃烧时,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或与氧气接触
B.所有的燃烧反应都属于化合反应
C.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D.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也不能燃烧
【答案】C
【详解】
A、可燃物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只达到着火点而没有与氧气接触或只与氧气接触而没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都不会燃烧,错误;
B、并不是所有的燃烧都属于化合反应,如甲烷的燃烧,错误;
C、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正确。
D、有的物质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纯氧中可以燃烧,如铁丝,错误。
故选C。
二、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1.(2019·江苏·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九年级月考)下列有关石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石油是一种混合物
B.石油是一种化工产品
C.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后进行综合利用,属于物理变化
D.汽油、煤油、柴油、石蜡、沥青等均是石油炼制的产品
【答案】B
【详解】
A、石油是一种混合物,正确;
B、石油是一种化工原料,而不是化工产品,错误;
C、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后进行综合利用,属于物理变化,正确;
D、汽油、煤油、柴油、石蜡、沥青等均是石油炼制的产品,正确;
故选:B。
2.(2021·黑龙江·哈尔滨市第四十九中学校九年级期中)下列有关资源、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铁,人目前提取量最大的也是铁
B.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氯
C.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可以得到焦炭、煤焦油、汽油等
D.因制取成本高和贮存困难,氢气作为燃料还未被广泛应用
【答案】D
【详解】
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错误。
B、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错误。
C、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可以得到焦炭、煤焦油,不会得到汽油,错误。
D、因制取成本高和贮存困难,氢气作为燃料还未被广泛应用,正确。
故选D。
3.(2020·河北·唐山市第四十五中学九年级期中)保护空气,使天空更蓝。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绿色公交出行 B.开发清洁能源
C.随意大量燃放鞭炮 D.工业废气处理达标排放
【答案】C
【详解】
A.绿色公交出行,有利用环境保护,做法合理。
B. 开发清洁能源,有利用环境保护,做法合理。
C.随意大量燃放鞭炮,会导致环境污染,做法不合理。
D.工业废气处理达标排放,有利用环境保护,做法合理。
故选:C
4.(2021·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绿色能源是
A.氢气 B.煤 C.木炭 D.石油
【答案】A
【详解】
A、氢气作为燃料,具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燃烧放出的热量多、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绿色能源,选项符合题意;
B、煤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以及粉尘等空气污染物,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不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绿色能源,选项不符合题意;
C、木炭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会加剧温室效应,不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绿色能源,选项不符合题意;
D、石油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空气污染物,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不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绿色能源,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三、 燃烧的条件
1.(2021·福建·泉州鲤城北大培文学校九年级期中)采集圣火的方式是在赫拉神庙前利用凹面镜集中阳光来引燃火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阳光为火种的燃烧提供了热量,使其达到着火点
B.火炬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
C.强风和大雨下火炬仍可以保持燃烧,是因为火炬的燃烧不需要满足燃烧条件
D.火炬内装的燃料丙烷(C3H8)属于化合物
【答案】C
【详解】
A、阳光为火种的燃烧提供了热量,使温度达到其着火点,使其燃烧,不符合题意;
B、火炬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不符合题意;
C、火炬的燃烧也需要满足燃烧条件,即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其着火点,符合题意;
D、丙烷是由C、H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021·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小莹同学用图7-3-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的以下实验事实中正确的是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详解】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既不与氧气接触,温度也没有达到着火点,所以不能燃烧,正确;
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没有达到着火点,所以不能燃烧,正确;
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与氧气接触,所以不能燃烧,正确;
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既与氧气接触,温度也达到了着火点,所以能燃烧,正确。
故选:D。
3.(2021·山东莱山·八年级期末)如图是有关燃烧条件的探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水的作用只是为了提供热量
B.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温度是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
C.向水中的白磷通氧气,白磷也不会发生燃烧
D.该实验只能探究可燃物发生燃烧的一个条件
【答案】B
【详解】
A、该实验中的热水除了给铜片提供热量以外,还具有为水中的白磷隔绝氧气的作用,选项说法不正确;
B、铜片上的白磷、红磷都与氧气接触,温度也相同,然而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选项说法正确;
C、水中的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向水中的白磷通氧气,白磷也会发生燃烧,选项说法不正确;
D、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结合选项B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该实验能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1.(2019·江苏·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九年级月考)下列灭火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B.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D.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湿抹布盖灭
【答案】A
【详解】
A、电器着火,首先应切断电源,为防止触电,不能用水扑灭,选项A错误;
B、图书馆内图书起火,可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因为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不会留下任何残留物质而使资料损坏,选项B正确;
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选项C正确;
D、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扑盖,其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选项D正确;
故选:A。
2.(2019·江苏·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九年级月考)下列物质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氮气 氧气 B.面粉 空气
C.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D.甲烷 氢气
【答案】B
【详解】
A、氮气不具有可燃性,所以和氧气混合后遇明火,不可能发生爆炸;
B、面粉是可燃性粉尘,所以和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C、二氧化碳不是可燃物,一氧化碳是可燃物,但是没有氧气助燃,所以混合后遇明火,不可能发生爆炸;
D、甲烷和氢气虽然都是可燃物,但是没有氧气助燃,所以混合后遇明火,不可能发生爆炸;
故选:B。
3.(2021·广西·浦北中学九年级期中)下列所采取的安全措施不正确的是
A.油锅起火迅速用锅盖盖灭
B.在森林大火蔓延路线前开辟一条“隔离带”,以控制火灾
C.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D.煤气泄漏迅速打开排气扇
【答案】D
【详解】
A.油锅起火迅速用锅盖盖灭,利用隔绝氧气灭火,正确。
B.在森林大火蔓延路线前开辟一条“隔离带”,以控制火灾,利用隔绝可燃物灭火,正确。
C.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迅速用湿抹布扑盖,隔绝氧气灭火,正确。
D.煤气泄漏迅速打开排气扇,可能因为电打火引起火灾或爆炸,错误。
故选D。
4.(2021·河南·偃师市新前程美语学校九年级月考)成语“釜底抽薪”包含着灭火的原理,下列灭火方法也依据这个原理的是
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C.砍掉树木形成隔离带 D.消防队员用高压水灭火
【答案】C
【详解】
A、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的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与“釜底抽薪”灭火原理不同,选项A错误;
B、二氧化碳不可燃,不支持燃烧且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与“釜底抽薪”灭火原理不同,选项B错误;
C、砍掉树木形成隔离带,灭火原理是隔离可燃物,与“釜底抽薪”灭火原理相同,选项C正确;
D、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灭火原理是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与“釜底抽薪”灭火原理不同,选项D错误。
故选:C。
5.(2021·辽宁·沈阳市东陵区长白中学九年级月考)下列物质与空气充分混合后,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A.氢气 B.面粉 C.煤粉 D.二氧化碳
【答案】D
【详解】
A、氢气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引起爆炸,故A选项错误;
B、面粉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引起爆炸,故B选项错错误;
C、煤粉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引起爆炸,故C选项错错;
D、二氧化碳不属于可燃物,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不可能引起爆炸,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6.(2021·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动漫《秦时明月之沧海横流》中有一集为《焚烬无尽》,其中有段剧情是王离火烧大泽山时,农家砍出一片方圆三里的防火带。防火带采用的灭火原理与下列哪个成语原理相似
A.火上浇油 B.蜡炬成灰 C.滴水成冰 D.釜底抽薪
【答案】D
【详解】
A、火上浇油是增加可燃物,火燃烧的更旺,不涉及灭火原理。
B、蜡炬成灰是蜡烛燃烧产生灰烬,不涉及灭火原理。
C、滴水成冰是水变为冰,不涉及灭火原理。
D、釜底抽薪是将柴撤离,燃烧停止,利用的是隔绝可燃物的方法灭火。
故选D。
7.(2021·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小马同学看到自己桌面上的下列物品,其中不是可燃物的是
A.无尘粉笔 B.塑料瓶 C.圆珠笔芯 D.试卷封面
【答案】A
【详解】
无尘粉笔不能燃烧,不是可燃物;塑料瓶、圆珠笔芯、试卷封面都是可燃物。
故选:A。
8.(2021·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加油站必须粘贴的标志是
A. B. C. D.
【答案】D
【详解】
A、有毒物质标志,与加油站无关,选项不符合题意;
B、中国国家节水标志,加油站无需粘贴,选项不符合题意;
C、该图为禁止鸣号、鸣笛标志,加油站无需粘贴,选项不符合题意;
D、该图为禁止烟火标志,加油站周围的空气中有汽油等油品挥发出来的油气分子,遇明火会发生燃烧爆炸,应该粘贴该标志,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9.(2021·辽宁·沈阳市第四十三中学九年级月考)下列混合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氢气和氮气 B.氢气和甲烷 C.二氧化碳和空气 D.氢气和氧气
【答案】D
【详解】
A、氢气具有可燃性,但是氮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氢气和氮气混合遇到明火,不会爆炸,不符合题意;
B、氢气和甲烷均具有可燃性,但是缺少助燃剂,遇到明火,不会发生爆炸,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和空气混合遇到明火不会发生爆炸,不符合题意;
D、氢气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氧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符合题意。
故选D。
10.(2021·四川内江·中考真题)遭遇火灾或发现火险隐患时应科学应对。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锅中热油着火,用锅盖盖灭
B.发现家里燃气泄漏,迅速关闭气阀并打开门窗通风
C.将电动助力车放在卧室内充电
D.火灾现场烟雾较浓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答案】C
【详解】
A、锅中热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灭火,不符合题意;
B、发现家里燃气泄漏,迅速关闭气阀并打开门窗通风,千万不能打开排气扇,防止发生爆炸,不符合题意;
C、不能将电动助力车放在卧室内充电,防止发生火灾,符合题意;
D、火灾现场烟雾较浓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过滤有毒烟尘,尽量贴近地面逃离,因为燃烧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受热后,密度变小,低处的有毒、有害气体含量较少,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2021·河北·平山县三汲乡三汲中学九年级期末)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说法正确的是
A.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的二氧化碳
B.甲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D.铁丝伸入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
【答案】B
【详解】
A.木炭燃烧后生成无色气体,描述现象不能出现具体物质的名称,选项说法错误。
B.甲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选项说法正确。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不是白雾,选项说法错误。
D.铁丝伸入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发红光,不燃烧,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2.(2021·湖南凤凰·九年级期中)为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寻找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 B.施用大量农药减少植物病虫害
C.选用无磷洗衣粉洗衣 D.积极植树造林
【答案】B
【详解】
A、寻找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能解决化石燃料燃烧所带来的污染,又能充分利用、节约能源,不符合题意;
B、施用大量农药能减少植物病虫害,但会污染水土资源,符合题意;
C、选用无磷洗衣粉洗衣,可以保护水土资源,不符合题意;
D、积极植树造林,有利于环境保护,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2021·广东·佛山市南海石门实验中学九年级期中)下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中,得出的结论不正确或通过实验不能得出该结论的是
编号
A
B
C
D
实验设计
实验结论
分子在不断运动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探究甲烷的组成中含氢元素
MnO2是H2O2分解反应中的催化剂
【答案】D
【详解】
A、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当运动到无色酚酞试液中时,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该实验可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不符合题意;
B、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待完全反应,冷却至室温后,天平平衡,可说明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不符合题意;
C、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有水雾出现,说明甲烷燃烧生成了水,说明甲烷中含氢元素,不符合题意;
D、该实验只能说明二氧化锰能将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要想证明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还需验证化学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是否改变,符合题意。
故选D。
14.(2020·河北·石家庄市第四十中学九年级期中)近年来,我国采取了汽车限行等多种措施减少雾霾的产生,下列措施不利于改善环境的是
A.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低碳出行
B.参与植树造林,扩大植被面积
C.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塑料袋等方便生活
D.提倡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答案】C
【详解】
A、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低碳出行,可以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利于改善环境;
B、参与植树造林,扩大植被面积,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利于改善环境;
C、使用一次性筷子、塑料袋,方便生活,浪费能源,造成大量的环境污染,不利于改善环境;
D、提倡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能够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利于改善环境。
故选:C。
15.(2021·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下列能量的转化过程中,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A.氢氧燃料电池
B.风力发电
C.水力发电
D.太阳能发电
【答案】A
【详解】
A、氢氧燃料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选项正确;
B、风力发电是将风能转化为电能,选项错误;
C、水力发电是将重力势能转化为电能,选项错误;
D、太阳能发电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选项错误;
故选A。
16.(2021·山东·胶州市第十八中学九年级月考)“低碳生活”倡导我们在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材料要尽量减少,从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A.教科书循环使用 B.使用一次性筷子,减少疾病传染
C.大量使用私家汽车出行,节约时间 D.大量使用煤炭,充分利用资源
【答案】A
【详解】
A、教科书循环使用,可以减少树木的砍伐,树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符合“低碳生活”理念,故A正确;
B、使用一次性筷子,增加了树木的砍伐,不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故B不正确;
C、大量使用私家汽车出行,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故C不正确;
D、大量使用煤炭,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故D不正确。故选A。
17.(2021·山东乐陵·九年级期中)2021年2月13日,重庆合川区一名小女孩在玩要时,将浸泡扔进下水道导致多个井盖被炸开,下水道里发生爆炸的是沼气,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甲烷气体具有可燃性,处理不当可能发生爆炸
B.生成的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
C.一个甲烷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构成
D.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答案】B
【详解】
A、甲烷是易燃气体,与空气的混合气体点燃可能发生爆炸,说法正确;
B、生成物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6=1:8,说法错误;
C、由甲烷分子图示可知,一个甲烷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构成,说法正确;
D、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说法正确;
故选B。
18.(2019·四川·德阳市旌阳区教育科学研究与教师培训中心九年级期末)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开始使用谷物酿酒了,酒的主要成分就是酒精(学名乙醇,化学式为C2H5OH)。将2.3 g酒精和4.0 g氧气置于密闭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纯净物)
乙醇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X
反应前质量/g
2.3
4.0
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
2.2
2.7
待测
分析数据可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酒精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反应后X的质量为1.4g
C.X中可能含有氢元素
D.X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且碳、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1
【答案】C
【详解】
A、根据所学知识,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酒精的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A正确;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并结合表中信息,反应后的生成物总质量应等于反应前反应物的总质量,则反应后X的质量为:,故B正确;
C、计算出2.3g乙醇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碳:,氢: ,氧:;再计算出2.2g二氧化碳中碳和氧的质量,碳: ,氧:;2.7g水中氢、氧的质量,氢: ,氧:;因此反应物中一共有1.2g碳元素,0.3g氢元素,4.8g氧元素,而生成物中二氧化碳和水中,一共有0.6g碳元素,0.3g氢元素,4.0g氧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中有0.6g碳元素和0.8g氧元素在X中,且X不含氢元素,故C错误;
D、根据C选项的分析结论,X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且有0.6g碳元素和0.8g氧元素在X中,碳、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故D正确;
故选择C
19.(2021·河北·南皮县桂和中学九年级期中)能源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化石燃料主要是指煤、石油、天然气
B.若煤等燃料充分燃烧,就不会产生大气污染物
C.化石燃料的燃烧会造成大气污染,应该停止使用
D.秸秆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答案】A
【详解】
A、化石燃料主要是指煤、石油、天然气,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B、即使煤等燃料充分燃烧,仍然会产生大气污染物,因为煤中的硫元素会生成二氧化硫,氮元素会生成二氧化氮,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C、化石燃料的燃烧会造成大气污染,但目前来看仍然是重要能源,不能停止使用,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D、秸秆燃烧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0.(2021·江苏·泰兴市济川初级中学九年级期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做法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A.直接排放生活污水 B.露天焚烧垃圾 C.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D.深埋处理废旧电池
【答案】C
【详解】
A、直接排放生活污水,会污染水资源,不符合题意;
B、露天焚烧垃圾,能产生烟尘和有害气体等,不符合题意;
C、开发利用清洁能源不污染环境,符合题意;
D、深埋处理废旧电池,能污染水体和土壤等,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1.(2021·安徽·宿城第一初级中学九年级期中)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复合光催化剂,实现了太阳能人工光合成燃料,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涉及三种含氧化合物
B.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增大
C.该反应有利于节约化石燃料
D.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比为44:18
【答案】C
【详解】
A、含氧元素的化合物,称为含氧化合物,该反应中只有甲(CO2)和乙(H2O),属于含氧化合物,选项说法不正确;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选项说法不正确;
C、该反应生成了甲烷,可做燃料,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化学方程式,参加反应的甲、乙的质量比为(12+16×2):(2×18)=11:9,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22.(2019·江苏·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九年级月考)下图是一组用于硏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对比实验,对有关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判断正确的是
A.图甲中白磷a燃烧,产生白色烟雾
B.通过对比图甲中白磷a和红磷的现象,可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C.图乙中如果通入空气,白磷c也能燃烧
D.烧杯中热水只有提高温度的作用
【答案】C
【详解】
A、图甲中白磷a燃烧,产生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错误;
B、图甲中白磷a燃烧,红磷不燃烧,可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错误;
C、图乙中如果通入空气,满足燃烧的三个条件,故白磷c也能燃烧,正确;
D、烧杯中热水除了有提高温度的作用,还有隔绝氧气的作用,错误;
故选:C。
23.(2020·河南·南阳市第三中学九年级月考)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A
B
C
D
实验
装置
硫在氧气中燃烧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探究燃烧的条件
解释
集气瓶中的水:吸收SO2
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O2体积
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融熔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烧杯中的水:只给加热铜片
【答案】D
【详解】
A、硫在氧气中燃烧:吸收有毒物质SO2,选项说法正确。
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O2体积,选项说法正确。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冷却溅落融熔物,防止集气瓶炸裂,选项说法正确。
D、探究燃烧的条件:烧杯中的水加热铜片、隔绝氧气,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24.(2021·河北玉田·九年级期中)用如图装置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其着火点(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下列方案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X
O2
O2
N2
N2
Y
20℃水
40℃水
20℃水
80℃水
【答案】A
【详解】
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其着火点,则通入的气体应相同,都为氧气,故X是O2。水的温度应该不同。80℃达到白磷着火点,则Y是温度低于40℃的水。故选A。
25.(2021·广东福田·九年级期中)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验证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B.收集氧气并验满
C.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D.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
【答案】C
【详解】
A. 实验过程中,被烧杯罩住的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是因为烧杯内的氧气被消耗,而外面的蜡烛继续燃烧,说明蜡烛燃烧需要氧气参加,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B. 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故选项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
C.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或者一氧化碳气体甚至是两者的混合气体,虽除去氧气,但增加了新的气体,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
D. 图中实验,根据相同体积,不同温度的溶液,可以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快慢的影响,故选项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
故选:C。
26.(2021·甘肃·武威第九中学九年级月考)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燃烧的条件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实验。
(1)图一是课本上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通过两组对比实验得出结论,其中红磷与_____形成对比。写出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如果要使图一实验水中的白磷燃烧,可以向水中通入_____,就会观察到“水火相容”的奇观。而“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后,由于井下情况非常复杂,事故处理专家针对矿并既有瓦斯又有火且可能发生连续爆炸,采用注水或注液氮的灭火方案,注入液氮可以灭火的原因是_________。
(2)兴趣小组同学另设计了图二、图三的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①由图二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
②图三所示实验探究步骤如下:
步骤1:在水槽中放入一定量60 ℃的白磷不燃烧。
步骤2:在乙中放入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立即将乙倒扣在a上,并迅速将甲倒扣在乙上。此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白磷__________、甲烧杯内液面(填写“上升”、“ 下降”或“不变”)_______。
(3)该兴趣小组还有同学查阅资料后得知,磷燃烧的产物对人体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他们又设计了图四的装置,请你帮他们一起分析,实验中浸有烧碱溶液的棉花起的作用可能是________。上述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_______。
【答案】
(1)白磷 氧气2 氮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液氮汽化吸热能够将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2)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燃烧 下降
(3)吸收产生的五氧化二磷 节约药品,无污染
【解析】
(1)图一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所以红磷与白磷形成对比;
磷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要使图一实验水中的白磷燃烧,可以向水中通入氧气(O2);
注入液氮可以灭火的原因是氮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液氮汽化吸热,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2)①火柴头易燃,所以铜片上火柴头燃烧而火柴梗未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②步骤2中水温60 ℃,达到白磷的着火点,且乙中的二氧化锰加速过氧化氢溶液分解放出氧气,所以可观察到白磷燃烧;
白磷燃烧放热,使甲烧杯中的气体受热膨胀,使甲烧杯内液面下降,故选下降。
(3)磷燃烧的产物对人体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所以实验中浸有烧碱溶液的棉花起的作用可能是吸收产生的五氧化二磷;
上述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反应容器小节约药品,碱液吸收了五氧化二磷环保无污染,故填节约药品,无污染。
27.(2021·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进行了实验探究。
(1)(认识仪器)装置中的热源是______。
(2)(实验探究一)
探究燃烧的条件,B处盛放木炭,松开弹簧夹M和N。步骤如下:
①先在A处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后,在B处加热,B、C处没有明显变化;
②待B处冷却至室温,在A处通入氧气一段时间后,B、C处没有明显变化;
③在A处继续通入氧气,然后在B处加热,发现木炭燃烧,C处变浑浊。
则:①与③对比,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
②与③对比,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
(3)(实验探究二)
探究铁与氧化铁化合的生成物的成分。
查阅资料:FeO不能被磁铁吸引;Fe3O4能被磁铁吸引。
提出猜想:猜想①是FeO;猜想②是Fe3O4;猜想③是______的混合物。
猜想产物是FeO或Fe3O4的理由是A:______B:______。
实验步骤:(完成相关空格内容)
①连接组装仪器,______。
②称取16.0g氧化铁粉末与一定量铁粉,将其迅速均匀混合后,再放入玻璃管底部并薄。
③松开弹簧夹M和N,通入CO2,当观察到现象X时,夹上弹簧夹M,开始加热玻璃管。
④当混合固体全部呈黑色后,______,停止加热待玻璃管冷却至室温。将玻璃管中黑色粉末倒在滤纸上,观察到黑色粉末未变色,用磁铁吸引,能被磁铁完全吸引。
实验结论:猜想______成立。
实验拓展:
(4)上述探究实验中使用CO2的目的是______,判断该目的达成的现象______,______(“能”或“不能”)用CO代替CO2进行上述探究实验。
(5)若黑色固体不能被磁铁全部吸引,且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所加铁粉的质量范围是______。
【答案】
(1)酒精喷灯
(2)与氧气接触 温度达到着火点
(3)FeO和Fe3O4 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铁的氧化物除Fe2O3外,还有FeO和Fe3O4(或FeO、Fe3O4中铁的质量分数高于Fe2O3)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夹上弹簧夹N ②
(4)作保护气或排尽装置内空气,防铁粉被氧化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不能
(5)解:假设产物只有氧化亚铁,设需要的铁的质量为x
=
x=5.6g
假设产物只有四氧化三铁,设需要的铁的质量为y
=
y=1.4g
若黑色固体不能被磁铁全部吸引,且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说明剩余固体中含有氯化亚铁,并且没有铁单质;所以所加铁粉的质量范围是1.4g~5.6g
答:所加铁粉的质量范围是1.4g~5.6g。
【解析】
(1)由图可知,装置中的热源是酒精喷灯,故填酒精喷灯。
(2)①与③对比,通入的气体不同,即分别是氮气与氧气,温度相同,所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故填与氧气接触;
②与③对比,通入的气体相同,温度不同,所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故填温度达到着火点。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所以猜想铁与氧化铁化合的生成物的成分应为FeO或Fe3O4或FeO和Fe3O4的混合物,故填FeO和Fe3O4;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01期)专题10燃料及其利用(原卷版+解析),共33页。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02期)专题10燃料及其利用(原卷版+解析),共20页。
这是一份专题03 物质构成的奥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好题汇编(人教版).,文件包含专题03物质构成的奥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好题汇编人教版解析版doc、专题03物质构成的奥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好题汇编人教版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