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四9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示范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四9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示范课ppt课件,共58页。
博学多才的弗罗姆 弗罗姆(1900~1980),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哲学家,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当代西方新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权威。他集哲学家、精神分析学家于一身,且著述甚丰,内容广泛,涉及当代西方哲学、社会学、精神病学、心理学、伦理学等诸多学科,反映了当代西方社会
多种学科的思想成果,对弗罗姆的心理学思想特别是他企图用人本主义整合马克思主义和弗洛伊德学说而实现二者“综合”的理论进行研究,不仅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而且具有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代表作有《逃避自由》《自我的追寻》《健全的社会》《爱的艺术》等。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从儿童成长过程的角度阐述了父母之爱与孩童情感与心智成熟的关系。 全文10段,阐述了一个婴儿成长为一个“成熟的人”其心理结构逐步变化的过程,并在最后指出,真正成熟的人应该能够综合母爱与父爱,唯其如此,才能够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健康而成熟的灵魂。
第一部分(第1~3段)论述人从婴儿到童年时期感受和体验母爱的能力的发展。 第二部分(第4~7段)阐述父爱的性质,以及父爱与母爱的根本区别。 第三部分(第8~10段)指出一个成熟的人最终会脱离对母亲的依赖和父亲的权威,成为自己的父母。
主题:探究作者对爱所作的哲理性思考,体会文章过渡自然、层次分明的艺术特色1.人在生长过程中各个阶段对爱的情感变化有什么特征?从中可以总结出什么规律?
明确:规律:无爱→被爱→有爱→创造爱
2.在我们的心中父母之爱是伟大、无私、含蓄的,那么在弗罗姆的笔下父母之爱是怎么样的呢?明确:(1)母爱的特点:母亲代表自然世界,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母亲从身体和心理上给予孩子爱和关怀,给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母爱是无条件的。母爱积极面: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为渴求的。母爱消极面:不能用努力去换取,而且根本无法赢得。
(2)父爱的特点:父亲代表思想世界,代表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父亲从孩子六岁左右开始,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树立孩子挑战生活的自信心。父爱的原则:我爱你,因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为你履行你的职责,因为你同我相像。父爱积极面: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可以受自己的控制和支配。父爱消极面:必须靠努力才能得到,在辜负父亲期望的情况下,就会失去父爱。
3.文章中谈到两种爱的原则:“我爱,因为我被人爱”和“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和“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这两种原则区别在哪里?明确:按照作者的观点,爱自己的价值,在自我中是不能实现的,只有在他人和社会的存在中才能实现。“他人的要求同自己的要求同等重要——事实上也许更为重要。给比得更能使自己满足,更能使自己快乐,爱要比被爱更重要。”后一种爱是成熟的爱,从爱他人中实现爱自己,前一种爱是不成熟的幼稚的爱,因为受到了别人的爱,需要别人,才去爱别人。
4.一个人如何完成成熟的一生?明确:①他发展了一个母亲的良知,又发展了一个父亲的良知。②同时树立起父亲和母亲两个形象。③成熟的人,他就是自己的父母,学会自立。④把母亲的良知建筑在爱的能力上,把父亲的良知建筑在理智和判断力上。
5.第6段第一句“同父亲的关系则完全不同。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明确:①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②内容上:这一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渲染突出了母爱的伟大、宽广、博大以及它的不可替代性,说明母爱是孩子的“自然世界”。这与后文父爱是孩子的“思想世界”形成对比。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一个过渡性的句子。 “庄生晓梦迷蝴蝶”,他所向往的自由,正是像蝴蝶在花间飞舞一般不受拘束的情景,即在梦我与梦蝶的畅想中遨游。这也许就是他人生境界中的最高境界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史铁生)由于疾病而在行动上失去了应有的自由,堂堂男儿,只能端坐在轮椅上续写人生。答案(示例):与之相比,史铁生就不一样了。
文中作者在比较父爱和母爱的本质区别时,说母爱“是无条件的”,“这种爱不仅不需要用努力去换取,而且也根本无法赢得”。真的如此吗?请探究一下,发表自己的看法。
观点交流:弗罗姆认为,母爱是无条件的,即孩子不需为母爱做任何事。其实弗罗姆只看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确实,母爱是伟大的,相对于其他几种爱的形式而言,它是最少明确意识到爱的动机和目的的一种形式。只要孩子存在,孩子是“我”的孩子,“我”便爱他。母爱很少有需要报偿的明显动机。但是,弗罗姆忽视了另一个方面,母亲之所以爱孩子,是因为孩子给她以慰藉和希望,这种慰藉和希望在很多场合是潜意识的,或是下意识的。母亲并不一定明确意识到这一条件性,但是没有明确意识到并不等于客观上不存在。无论一个多么伟大的母亲,都会因孩子的离去而感到
空虚,也都会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意识。这种空虚正是由于她期待孩子的慰藉造成的,这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意识正是母亲寄希望于孩子的反映。
我们应辩证地分析我们生活中的父爱和母爱:第一,母爱也是有一定的条件的。原因同上文。第二,父爱和母爱是一样的,也是无私的。第三,父爱和母爱的差别还有:母爱是细腻的,父爱比较粗犷;母爱比较看重现在,父爱比较看重未来;母爱往往以情感来感染和引导孩子,父爱以理智和行动来教育孩子。
一、基础积累(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给予(jǐ) 羸弱(léi) 谛听(dì) 惶恐不安(huánɡ)B.横祸(hénɡ) 渊源(yuān) 遵循(xún) 言简意赅(ɡāi)C.骄躁(zà) 履行(lǚ) 辜负(ɡù) 休戚相关(qī)D.问难(nán) 呼吁(yù) 解数(xiè) 戛然而止(ɡá)
【解析】选A。B项“横”读hènɡ;C项“辜”读ɡū;D项“难”读nàn,“戛”读jiá。
2.下列词语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仁慈 诞生 撕碎 节外生枝B.缺陷 符合 凝聚 孤立无援C.辜负 罪蘖 笨拙 归根结蒂D.鉴于 专横 给予 咄咄逼人【解析】选C。蘖—孽。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他不再______于接受爱以及为了赢得爱必须使自己弱小、孤立无援、生病或者听话。②不成熟的、______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而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③你做错了,你就不得不______后果;最主要的是你必须改变自己,这样你才能得到我的爱。A.依赖 幼稚 承担B.依靠 幼小 承认C.依靠 幼稚 承认D.依赖 幼小 承担
【解析】选A。“依靠”指指望(某种人或事物来达到一定目的);“依赖”指依靠某种人或事物而不能自立或自给;按语境“依赖”更合适。“幼稚”指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幼小”指未成年或未长成;在语境中“幼稚”更合适;承担,指担负,担当;“承认”表示肯定,同意,认可,根据语境,“承担”更合理。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后来幼儿开始学走路、说话和认识世界,这时同母亲的关系就失去了一部分相濡以沫的重要性,而同父亲的关系开始重要起来了。B.我之所以被人爱是因为我使对方快乐,而不是出于我自己的意愿——归根结蒂我不是被人爱,而是被人需要而已。C.母亲应该相信生活,不应该惶恐不安并把她的这种情绪传染给孩子。D.父爱应该受一定的原则支配并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是宽容的、耐心的,不应该是咄咄逼人和专横的。
【解析】选A。A项,“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一般用于夫妻之间。表示人与人之间关系密切应用“休戚相关”,意思是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
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同父亲的关系则完全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父亲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①而父亲不体现任何一种自然渊源 ②即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创造的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 ③父亲虽然不代表自然世界,却代表人类生存的另一个极端 ④母亲是我们的故乡,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⑤在最初几年内孩子同父亲几乎没有什么联系,在这个阶段父亲的作用几乎无法同母亲相比
A.②⑤③①④ B.①④③②⑤C.④①⑤③② D.①④②⑤③【解析】选C。整段文字都在谈父亲教育的职责,先用母亲的比喻加以区分,然后依次写父亲教育的内涵,冒号连缀③②,②是对③的解说。
二、课内阅读(12分)阅读“父母对孩子的态度符合孩子的要求……这就是人的灵魂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完成6~9题。6.母爱和父爱在性质上有什么不同?(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信息主要集中在第一自然段。注意概括归纳要简洁、准确。答案:母爱是给予孩子一种生活上的安全感,父爱则是指导孩子正视将来会遇到的种种困难。
7.作者认为理想的父爱是怎样的?(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选文第一自然段结尾处“应该……应该……”的语句,即是理想父爱的主要内容。总结归纳即可得出答案。答案:①能指导孩子正视他将来会遇到的种种困难;②应该宽容、有耐心,不要咄咄逼人甚至专横;③应该使孩子能对自身产生自信心,成为主宰自己的主人。
8.从文章看,作者认为一个成熟的人应该拥有怎样的特点?(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概括归纳选文第二自然段内容即可,找准关键语句。“成熟的人既同母亲的良知,又同父亲的良知生活在一起。”答案:综合了同父母亲的关系,并能把母亲的良知建筑在他自己爱的能力上,把父亲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断力上。
9.《爱的艺术》一书指出,爱是一种必须经过训练才能学到手的能力,这一点对父母来说意味着什么?请结合上面的节选文字谈谈你的看法。(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看清问法“这一点”是哪一点,还要结合节选文段,谈的看法要切合文章观点。答案:一个好母亲应该希望孩子成长、独立并最终脱离自己,她应该克服惶恐不安的情绪;一个好父亲在指导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应该宽容、耐心,使孩子逐渐相信自己并最终把握自己。这些都需要学习。
10.结合上下文,理解画线句子的含意。(4分)(1)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馑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殴打是母亲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使用的最后的手段。(2)对于不懂事犯了错误的孩子,责罚可以让他永远记住自己的错误,而这种责罚别人是不能替代的。(意思相近即可)
11.这位母亲:“经常”打孩子,试分析她打孩子时复杂的内心世界。(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深爱自己的孩子,并不想打孩子。(“我生怕任何一点儿轻微的碰撞,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希望孩子能够健康成长,有时又不得不采用这种方式。(“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意思相近即可)
12.文章采用第二人称,“你”的叙述方式,在表达上有何好处,请简要分析。(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采用第二人称的叙述方式,语言亲切、自然、感人,更容易让人体味到“我”的良苦用心。
13.本文是一位母亲对孩子的真诚的内心独白,读完全文,请你站在孩子的角度,写一段对母亲的内心独白。(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总有一个人将我们支撑,总有一种爱将我们包围。这个人就是母亲,这种爱就是母爱!是您的爱点亮了我的生命之灯,是您的爱洗净了我心灵的尘埃,是您的爱让我发现世间那么的美好,是您的教育让我懂得忍耐的重要。虽然您心中藏着无限的牵挂,但是您不可能永远为我遮风挡雨,我必须独自面对生活中的种种现实。母亲,您好像是一
架阶梯,让我走向成功;母亲,您好像冬天里的暖衣,让我得到温暖。母亲,为了我,您总是那样不求回报,总是那样一路奔波。总之,千言万语也道不尽、说不清我对您深深的谢意!母亲,我想对您说:“让我用爱为您打造爱的天堂!愿您永远健康快乐!”(应该包括对母亲的理解与感激。)
四、语言表达(5分)14.仿照下面画横线的示例,再写两个句子,并使之与前面的句子构成排比。(2分) 游子千层底里缝不尽的是亲情,黄鹤楼上遥望不归的是友情,千里孤坟里埋不住的是爱情。敢问世间情为何物?情是人生的灵魂,是人生乐章中最重要的一笔。没有亲情,犹如酷寒的冬季没有结束的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生最重要的应该是情,情如酒一样醇,如茶一样浓,如潭一样深。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没有友情 犹如漂泊不定的小舟没有避风的港湾 没有爱情 犹如夜里的寒月没有温暖的光明
15.下面是一幅“一封家书”的漫画,请用“……,却……”句式写四句话,描写漫画中人物的生活境况,要有情感倾向。(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为漫画与选用句式综合题,解答时应注意:一是要仔细观察,得出漫画的主要内容,如主人公境遇不佳、意志坚强、孝敬父母等;二是用“却”表示内容上“转折”。答案(示例):他为城市建起高楼大厦,却住着低矮残破的工棚;他辛苦工作,却领不到应得的工钱;他身心俱伤,却要告诉自己的父母一切都好;他囊中空空,心里却装满了改变自己命运的渴望。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四第四单元12 苏武传背景图课件ppt,共60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四9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课文内容ppt课件,共60页。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9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示范课ppt课件,共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总体把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