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53)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56824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53)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56824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53)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56824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53)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53),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积累与运用,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 I 卷(选择题·共 50 分) 一、基础积累与运用(20 分,每小题 2 分)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静谧.(mì)虐.杀(niè)喑.哑(ān)苦心孤诣.(zhǐ)
嫌恶.(wù)栖.息(qī)简陋.(lòu)随声附和.(hè)
黄晕.(yùn)枯涸.(hé)别墅.(shù)言简意赅.(hái) D.惊惶.(huáng)惩.罚(chěng)蹒.跚(pán)锲.而不舍(qiè)
2、下列书写有错别字的—项是( ) (2 分)
A、海枯石烂 千姿百态 惊慌失措 历历在目B、黯然缥缈 苦心孤诣 恍然大悟 水波粼粼C、骇人听闻 诲人不倦 随声附和 莽莽榛榛D、踉踉跄跄 塞翁失马 爱慕虑荣 更胜一畴
3、下列文言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2 分) A、惟危.楼一座(危:危险)
B、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私:自私)
C、远方入门不顾.(顾:回头看)
D、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朋:朋友)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都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脍炙人口的童话作品。 这些童话作品都用动人的故事来鞭挞丑恶、歌颂美好。
B、《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共 20 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C、老舍,著名作家,创作了《济南的冬天》《春》等优秀小说。
D、《观沧海》——曹操——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 分)
A、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发挥自己的充分作用。 B、进入 2000 年以后,教育问题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关注。
C、在我入团宣誓时,产生了一种光荣感和责任感。
D、我们应该刻苦学习,否则不学习,就很难把自己培养成有用的人才。
6、下面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在外漂泊十多年的他见到亲人时终于忍.俊.不.禁.,留下了辛酸的眼泪。
老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网络的害处,列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晚会结束前,她献上了一曲《烛光里的妈妈》,唱得栩.栩.如.生.。 7、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现在请皇上脱下衣服,”两个骗子说:“让我们在这个大镜子面前为您换上新衣。” B、李白写过一首《登岳阳楼》:“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C、是造福子孙的势力战胜呢?还是贻害后人的势力战胜?
D、“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李白的这一千古名句对我们这些子孙后代启示深远。 8、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A、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反复、拟人)
B、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顶真) C、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拟人)
D、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比喻)
9、不能表达“我要去西双版纳”这个意思的一项是() (2 分) A、我是要去西双版纳的。B、我不得不去西双版纳。 C、谁也阻挡不住我去西双版纳。D、我说过要去西双版纳吗?
10、小王叔叔的古玩店要开张了,请你从下面为他挑选一副对联贴在店内( )(2 分 A、欲知今古千年事,且读中西万本书B、残碑遗墨流千古,秦砖汉瓦列一堂
C、石火电光空有影,镜花水月总无痕D、千古英雄千古事,一声箫管一声秋阅读与理解(30 分)
(一)阅读下列文字,完成 11 -15 题(10 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 分)
A、去后乃至(才)B、尊君在不(通“否”) C、相委而去(委托)D、下车引之(拉)
12、对“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这句话的意思是:友人听了很惭愧,走下车拉元方,元方走进自己家门连头也不回。 B、这句话中“元方入门不顾”表现出了元方没礼貌的一面
C、其中“引”的意思是“拉”
D、这句话写出了元方是一个率真的孩子。
13、选段中的“尊君”“ 家君”“ 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A、尊君,是对他人父亲的尊称B、家君,是对自己父亲的尊称C、君,是对别人的尊称
D、尊君,家君,君,都可以用来指“您”
14、文中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法是 描写。(2 分)
A、神态描写B、外貌描写C、语言描写D、动作描写15、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 分)
A、对于别人的过错要勇敢指出来。B、做人要守信用,讲礼仪。
C、批评了别人的错误,就可以理直气壮。
D、元方适宜个明白事理,落落大方的儿童形象。
(二)阅读下文,回答 16-20 题(10 分)
天上的云, 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本文的中心句是( )(2 分)
A、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B、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
C、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D、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17.本段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请选出正确的一项()(2 分)
A、比喻、排比、拟人、对比B、夸张、比喻、引用、对比C、比喻、排比、引用、夸张D、排比、拟人、借代、引用18、这一段文字能概括全文中心的句子是()(2 分 ) A、天上的云千姿百态,变化无常。
B、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
C、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D、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乌云密布,大雨倾盆。 19、这段文字结构上的特点是()(2 分)
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20、对课文最后一段指出:“天气变化异常复杂,看云识天气有一定的限度。”对这句话意思的理解,你同意哪一种?()(2 分)
A、这句话是在否定“看云识天气”的作用。
B、这句话是说明“看云识天气”的范围有限。 C、这句话是指明“看云识天气”的作用有限。 D、这句话是阐明“看云识天气”并不科学。
(三)阅读下文,按要求完成 21-25 小题(10 分)
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 (①嫌恶 ②憎恶 ③憎恨)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 (①可怜 ②可恶 ③可鄙)的。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见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 (①蜷缩 ②瑟缩 ③萧瑟)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在地下,
()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 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 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
但心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
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们嚷着,跑着, 笑着。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
我也知道还有一个补过的方法的:去讨他的宽恕,等他说,“我可是毫不怪你啊。”那么,我的心一定就轻松了,这确是一个可行的方法。有一回,我们会面的时候,是脸上都已添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纹,而我的心很沉重。我们渐渐谈起儿时的旧事来,我便叙述到这一节,自说少
年时代的胡涂。“我可是毫不怪你啊。”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宽恕,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
吧。
“有过这样的事吗?”他惊异地笑着说,就像旁听着别人的故事一样。他什么也不记得
了。
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无怨的恕,说谎罢了。
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 (①哀痛 ②悲伤 ③悲哀)。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21、文中横线上应填写的词语的应是()(2 分)
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 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①嫌恶 ②憎恶 ③憎恨)
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 着。(①蜷缩 ②瑟缩 ③ 萧瑟)
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 的。(①可怜 ②可恶 ③可鄙)
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 。(①哀痛 ②悲伤 ③悲哀) A、② ① ③ ③B、① ③ ② ②
C、① ② ③ ③D、① ② ③ ② 22、文中括号里应填的动词应是()(2 分)
①拉②抓③掷④扔⑤踩⑥踏
A、②③⑥B、①④⑤
C、②④⑥D、①③⑤
23、联系上下文,下列各项对加点词分析不正确的是()(2 分) A、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
分析:“精神的虐杀”具体是指“我”扼杀儿童喜欢游戏的天性,将小兄弟做的风筝折断踏扁。 B、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
分析:“铅块”这一比喻写出了“我”极度后悔、内疚、自责,心情感到万分沉重。 C、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
分析:后悔自己不该看那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使自己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受到“惩罚”,对旧 “我”来说,良心遭受了谴责,可谓“不幸”。
D、我们会面的时候,是脸上都已添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纹……
分析:“生”一指脸上条纹的形状像“生”的字型,二指生活的艰辛体现在了他的脸上。 24、不能直接表现出小兄弟确实受到了“精神的虐杀”的一项是()(2 分)
A、很惊惶地站了起来B、失了色瑟缩着
C、绝望地站在小屋里D、苦心孤诣地来偷做
25、找出下列对《风筝》一文分析不当的一项()(2 分)
A、鲁迅严于解剖自己,严于自省,知错必改,郑重其事,这种精神非常可贵
B、作者对故乡二月风筝季节佳境的诗一般的描绘和着意渲染,既是作者追求美的一种表现,又是 小兄弟追求美的一种反映。
C、《风筝》就是一篇用充满深情的笔调,形象地再现了鲁迅严于自责和反省的品格与情怀的散文。D、《风筝》主要运用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主题明确,思想深刻,情词真切,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第Ⅱ卷
26、请根据语言环境或提示,填写出相应的课文原句。(6 分)
①晏殊《浣溪沙》“ , 。”两句,情致缠绵,音调谐婉,对仗工稳,宛如天成。
②问渠那得清如许? 。(朱熹《观书有感》)
③ ,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④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静沙·秋思》)
⑤“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朱自清《春》)
⑥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 , 。”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22 小题。(14 分)
迷途的藏羚羊王宗仁
①藏北的冬夜,没有灯火,不闻车笛。玛尼堆上的经幡冻僵在空中,只有雪粒落地的声音滋滋滋有节奏地轻响着。
②一只迷路的小藏羚羊摇摇晃晃地从山里蹭到了青藏公路边,它已经被寒冷、饥饿袭击得不堪一击了。这是一只出生不久的小家伙,山猫那么大。它在寻找妈妈的怀抱,它在追赶夜幕后面的太阳。
③这时,小羚羊忽然看见公路中央的雪地上有一堆黑乎乎的东西,不知为什么一看见它,小羚羊身上立即涌上一股暖流,它便蹦跳着扑上去爬在了那东西上面,立时浑身热烘烘的,好舒坦!
④原来那是一堆刚拉的野牦牛粪。庞然大物似的野牦牛穿过公路时留下了这堆粪。它给这冰天雪地里有意无意地开掘了一泓“温泉”,小羚羊卧在上面有一种犹如走进小暖屋的感觉。它尽量让身体缩进粪堆里,感受温暖。很快,它那本来接近冻僵的双眼便有了活泛的神情,瞳仁转动,四处张
望起来。天太黑,它什么也看不见,但是它可以感觉到雪正在一阵大似一阵地飘落着。
⑤小羚羊的背上悄悄地盖了一层雪被。天地间的一切仿佛都结冰了,生命的惶恐和暗淡笼罩着雪山。唯有这只小羚羊在微微地呼吸着,一息尚存。只是随着野牦牛粪的变冷,变冻,它的呼吸声在渐小,渐微。
⑥小羚羊并没有受伤,只是迷了路。不知是妈妈的粗心丢了它,还是因为它贪玩而走离了妈妈? 在这样一个寒雪飘飘的冬夜里,当它变得孤零零的时候,才明白离开了妈妈的呵护,它实在难以抵御奇寒的侵袭!
⑦这堆野牦牛粪总算救了它,可小羚羊怎么会想到最终又是这堆粪害了自己。
⑧大概只过了半个多小时,牦牛粪就由热变凉,由软变硬,暖气渐消——它已经开始结冰了。小羚羊原先承受到的温暖没有了,但是它仍然本能地将身子缩成一团,企图使身体奇迹般再度享受到一份暖流。然而,它哪里知道这已经是不可能的事了。它的身体逐渐变得僵硬起来,与那粪堆慢慢融为一体,成为冰团。就在它几乎失去知觉的时候,两个巡逻兵发现了它,他们费了好大的劲, 才把那堆牦牛粪扳起,当然,它和小羚羊紧紧地冻在一起了。小家伙身上还有一丝余温,也许它还没有完全停止呼吸。
⑨一个兵抚摸着它身上冰凉的毛,有点惋惜地说:“也许不遇到这堆牦牛粪,它就不会这么快冻伤的。”
⑩另一个兵说:“野牦牛粪那点可怜而有限的温暖,引诱了它,也害了它!” 两个兵用皮大衣把这只与牦牛粪冻在一起的小羚羊包裹起来,回营房去了。 远处的雪山下有一盏灯,那是这寒夜里温柔的眼睛……
(文章有删改) 27.文章第①段采用 描写,其作用是 (3 分)
文章第③段“它便蹦跳着扑.上去爬在了那东西上面”一句中加点词“扑”的作用是什么?(2 分)
结合小羚羊的遭遇和作者对小羚羊的感情变化,填写以下表格。(3 分)
小羚羊的遭遇
作者对小羚羊的感情变化
一只迷路的小羚羊被寒冷、饥饿袭击得不堪一击。
①
小羚羊碰到一堆尚留余温,可暖躯体的野牦牛粪
庆幸
文章第⑦段在全文结构中的主要作用是 (2 分)
结合全文,说说文章第⑨、⑩段中两个巡逻兵的话给了你什么人生启示。(2 分)
谈谈你对文章结尾第 段的理解。(2 分)
三、作文(40 分)
任选一题,进行写作。
文题 1:在我们的成长的过程中,既有阳光雨露的呵护,也有风霜雨雪的相伴,它们都是人生的一大财富。幸福和谐的生活,让我们品评甜蜜,懂得了珍惜;苦难艰辛的处境,使我们志怀高远, 实现了超越。尊重关爱,让我们学会宽容;挫折磨难,使我们变得成熟。在经历和体验中, 我们逐渐摆脱了蒙昧、自私、幼稚……我们长大了。
请你以“在 中成长”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不少于:600 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
文题 2:升入中学后,同学们在新的环境中感受如何呢?也许你感到新奇和兴奋,也许你感到紧张和困惑,也许你感到温暖和快乐,也许你感到孤独和悲伤,也许……请你通过一件或者几件事, 把你升入中学后的真情实感倾诉出来吧!
题目:我感受到了
要求:⑴将题目补充完整,抄写在答题纸上。⑵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⑶字数在 600 字左右。⑷作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随着野牦牛粪的逐渐变冷,小羚羊的呼吸声在渐小,渐微。
②
牦牛粪开始结冰,小羚羊身体逐渐变得僵硬起来,与那粪
堆慢慢融为一体,成为冰团。
悲哀
③
欣喜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47),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160),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188),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古诗文鉴赏与阅读,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