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一3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及反思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一3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大堰河——我的保姆》同步练习
四川省江油市明镜中学校 刘海燕
(答题时间:4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
1. 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讪笑( ) 不懈( ) 赐予( )
shù( )缚 bǐ( )视 奴yì( )
2. 将下列四字短语补充完整。
文质( ) ( )若木鸡 ( )不休
( )无为 ( )目伤怀 贪( )枉法
3. 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 典押diǎn yā 忸怩niǔ niè 凌侮líng wǔ
B. 叱骂chì 醉酒zuì 咒语zhòu
C. 拥抱yōng bào 娇美jiāo 漂泊piāo
D. 荆棘jīng jí 辉煌huī huáng 悄然qiǎo
4. 下列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
A. 虱子 漂泊 闪烁 B. 雕花 蝉翼 窒息
C. 檐头 歌谣 唏嘘 D. 匾额 今霄 愚蠢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
B. 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故,我们应该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C. 我们要注意、改正并找出作文中的错别字。
D. 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是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6. 根据语意,在横线上写上合适的句子,使它们构成一组排比句。
朋友,请相信我的诚意,不要 ,不要 ,不要 。
7. 填空:
(1)本诗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 人 ,原名 。
(2)诗歌就题材(内容)而言,可分为 、 和 ,本诗属于 ;从体裁(形式)上讲可分为 和 ,本诗属于 。
二、阅读理解
读下列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一)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
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
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
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
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
在你把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包好之后,
在你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的掐死之后,
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二)
大堰河,为了生活,
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
她就开始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
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
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
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
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
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
晒好那些大豆和小麦,
大堰河,为了生活,
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
她就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1. 这两节诗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作用?
2. 这两节诗在句式结构上有什么不同?
3. 这两节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4. 你对诗中的“我”的形象是如何理解的?
5. 诗人把一首至诚的赞美诗献给了养育他的保姆,请你也用简短的一段话或几行诗来赞美你所敬爱的人。
三、拓展延伸:
(一)《分忧》
①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他们就住在一套用木板隔成的两层商铺里。母亲半夜起床上厕所,突然闻到一股浓浓的烟味,便意识到家中出事了。等丈夫从梦中惊醒,楼下已是一片火海,全家两个女儿三个儿子以及两个雇工都被困在大火中。孩子们被叫醒后,各个如受惊的小兔子,逐一聚拢到母亲身边。幸好阁楼上的天花板只有一层,砸开它,就可以攀上后墙逃生。绝望之余,父亲带着两个雇工砸开天花板,并第一个抢先翻过墙头。父亲出去后,再也没回来,他只顾呼唤邻居救火。高墙里面,大火离母亲和五个孩子越来越近了,5个孩子中,最高的也只有154厘米,而围墙竟有两米多高,他们没有一个人能够单独攀上去。幸运的是,墙头上有一个雇工留了下来。他一手抓紧房顶横梁,另一只手伸向墙内的母亲和孩子。“别怕,___着妈妈的手,___上去!”母亲___在地上,___牢大儿子的脚,大儿子用力一___,___住雇工的手攀上墙头翻身脱离了险境。用同样的办法,母亲把二儿子和小儿子一一举过了墙。
②此刻,火舌已舔到脚掌,母亲奋力抓起二女儿。此时,她的力气已用尽,浑身不停地颤抖。大女儿急中生智,协助妈妈把妹妹举过了墙。火海中,仅剩母亲和大女儿。大火已卷上了她们的身体,烧着了她们的衣服。大女儿哭着让妈妈离开,但母亲坚决地将大女儿拉了过来,拼尽最后一口气,将大女儿托过墙头。当雇工再次把手伸向母亲的时候,她竟然连站立的力气也耗尽了。转眼间,便被大火吞没了。墙外,五个孩子声泪俱下地捶打着墙,大喊着“妈妈”。而墙内的母亲再也听不见了,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③消防人员赶到,20分钟便将大火扑灭。人们进去寻找这位母亲,看到了极为悲壮的一幕:母亲跪在阁楼内的墙下,双手向上高高举起,保持着托举的姿势。
④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深圳,人们也将永远铭记这位英雄母亲的名字--卢映雪。
1. 你读完全文,内心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说出来,最好是用成语(四字短语)或者诗句来表达。
2. 请给第一自然段空缺处填上恰当的动词。 ( )
A. 踩 走 蹲 捉 蹬 抓 B. 踩 爬 蹲 抓 蹬 抓
C. 踩 跳 蹲 抓 踩 抓 D. 抓 爬 爬 捉 踩 捉
3. 第三自然段中斜体加粗部分的内容,极为悲壮的一幕:母亲跪在阁楼内的墙下,双手向上高高举起,保持着托举的姿势。对文章主题的表达有何作用?
4. 你认为文中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如果你是这位母亲,你会作出一些什么样的反映?
5. 通读全文,如果你给本文加上一个标题,最恰当应该是什么?
6. 文章最后一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内容上起什么作用?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二)一颗豆粒
我认识一位视一颗豆粒为自己生存意义的夫人。
她大儿子上小学三年级、二儿子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悲剧降临她家。丈夫因交通事故身亡。这是一次非常微妙的交通事故,丈夫不仅自己身亡,而且最后不被法庭判为受害者。为此,他的妻子只得卖掉土地和房子来赔偿。
母亲和两个孩子背井离乡,辗转各地,好不容易得到某一家人的同情,把一个仓库的一角租借给他们母子三人居住。
只有三张榻榻米大小的空间里,她铺上一张席子,拉进一个没有灯罩的灯泡。一个炭炉,一个吃饭兼孩子学习两用的小木箱,还有几床破被褥和一些旧衣服,这是他们的全部家当。
为了维持生活,妈妈每天早晨6点离开家,先去附近的大楼里做清扫工作,中午去学校帮助学生发食品,晚上到饭店洗碟子。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家已是深夜十一二点钟了。于是,家务的担子全部落在了儿子身上。
为了一家人能活下去,母亲披星戴月,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生活总是那么清苦。她们就这样生活着,半年、8个月、10个月……做母亲的哪能忍心让孩子们苦熬下去呢?她想和两个孩子一起到丈夫所在的地方去。
有一天,母亲泡了一锅豆子,早晨出门时,给大儿子留下一张条子:“锅里泡着豆子,把它煮烂,放一点酱油。”
这天,母亲干了一天活,累得疲惫不堪,实在坚持不下去了。她偷偷买了一包安眠药带回家,打算当天晚上和两个孩子一块死去。
她打开房门,见两个儿子已经钻进席子上的破被褥里,并排入睡了。忽然,母亲发现哥哥的枕边放着一张纸条,便有气无力地拿了起来。上面这样写道:
妈妈,我照您条子上写的那样,认真地煮了豆子,豆子烂时放进了酱油。不过晚上盛出来给弟弟当菜吃时,弟弟说太咸了,不能吃。弟弟只吃了点冷水泡饭就睡觉了。
妈妈,实在对不起。不过,请妈妈相信我,我的确是认真煮豆子的。妈妈,求求您,尝一粒我煮的豆子吧。妈妈,明天早晨不管您起得多早,都要在您临走前叫醒我,再教我一次煮豆子的方法。
妈妈,今晚上您一定很累吧,我心里明白,妈妈是在为我们操劳。妈妈,谢谢您。不过请妈妈一定保重身体。我们先睡了。妈妈,晚安!
泪水从母亲的眼眶夺眶而出。母亲坐在孩子们的枕边,擦着眼泪一粒一粒地品尝着孩子煮的咸豆子。一种必须坚强地活下去的信念从母亲的心里生成出来。摸摸装豆子的布口袋,里面正巧剩下倒豆子时残留的一粒豆子。母亲把它捡出来,包进大儿子给她写的信里,决定把它当作护身符带在身上。
十二年的岁月流逝而去,兄弟俩长大成人。他们性格开朗,为人正直,双双毕业于妈妈所憧憬和期望于他们的一流国立大学,并找到了满意的工作。
直到如今,那一粒豆子和信,仍时刻不离地带在这位母亲身上。
1. 本文采用了哪种叙述的顺序?
2. 第②段中写道:“这是一次非常微妙的交通事故。”请问事故的“微妙”表现在哪里?
3. 第⑧段中的“她偷偷买了一包安眠药带回家”这句话照应了文中的哪句话?
4. 第⑥段中写道:“她们就这样生活着,半年、8个月、10个月……”请问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她们就这样生活了10个月”?
5. 第⑧段中写道:“打算当天晚上和两个孩子一块死去。”请说说“她”为什么产生这种“打算”。
6. “—种必须坚强地活下去的信念从母亲的心里生成出来”是第13段中的一句话,请问是什么原因使母亲产生了“坚强地活下去的信念”?
7. 第13段写道:“母亲把它捡出来;包进大儿子给她写的信里,决定把它当作护身符带在身上。”请你揣摩一下当时母亲心里是怎样想的。
【试题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 shàn xiè cì 束 鄙 役
2. 彬彬 呆 喋喋 碌碌 触 赃
3. A
4. D
5. D
6. 略
7. (1)诗 艾青 蒋海澄
(2)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抒情诗;古诗(古体诗);新诗;新诗。
二、阅读理解
1. 都运用了反复,排比的修辞,这样一咏三叹,不但使感情抒发得痛快淋漓,而且增强了节奏感和旋律美。
2. 虽然都运用了排比,但句式不相同。第一节的排比是短语式的,类似于8个并列状语,第二节中的排比是由六个短句构成,这种同中显异、灵活多变的句式,使语言的节奏显出多变的旋律美。
3. 相同之处,都含有对乳儿的爱和乳儿对保姆的真挚之爱。
不同之处,第一节侧重于表现大堰河对“我”的无限关爱;第二节着力表现大堰河勤劳善良的高尚品质。
4. 言之有理即可。
5. 合乎要求即可。
三、拓展延伸:
(一)
1. 谁言寸草心;心潮起伏;汹涌澎湃;
2. B
3. 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更加表现了作为一位母亲的伟大之处,至死也不忘记用自己的瘦弱的血肉之躯保卫自己的子女,不让他们受到一点点伤害。(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4. 伟大的,令人敬佩的母亲;如果我是这位母亲也可能先让我的孩子先走,但可能不会至死也保持这种姿势。
5. 《母亲的姿势》《谁言寸草心》《伟大的母亲》《生命的姿势》……
6. 叙述 补充说明 照应开头
(二)
1. 倒叙。
2. 丈夫不仅自己身亡,而且最后不被法庭判为受害者。
3. 她想和两个孩子一起到丈夫所在的地方去。
4. 这样写显得时间很长,从而突出他们生活的不易
5. 她很辛苦,她也不能忍心让孩子们苦熬下去。
6. 她看到了孩子给她的信。
7. 不能辜负孩子们的心,鼓励自己坚强地走下去。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一3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共4页。
这是一份必修一3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共5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一3 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教学时数,教学流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