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290)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290)第1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290)第2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290)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290)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290),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题目总分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24 分) 1、语文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请你将下面的字端正、规范、清楚写在格子里。(2 分)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根据句子中的注音写出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2 分) 她从壁上拉一条枯 téng( ),入一个潭里,搅了浑( )黄泥浆,地面这么一挥洒,泥点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人儿。3、默写(7 分) (1)  几处早莺争暖树              (2)                  ,把酒话桑麻。 (3)                禅房花木深(4)争渡,争渡,        (5)  乡书何处达?             (6)  曹操的《观沧海》中,以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写大海吞吐日月,含蕴群星的句子是                                                         (7)  《〈论语〉十则》中与“烈火识真金”意境相同的一句是                4、在横线上补写出恰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2 分) 春天从天外轻盈地飞了回来,化作雏燕和云雀;春天从地里悄悄冒了出来,化作草叶和 芽苗;                                                5、从上下连贯的要求看,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应填入的一项是 ( )(2 分) 周末,我最喜欢逛热闹的“花鸟市场”,这里简直是动植物的世界:有色彩斑斓的金鱼,               A.有欢快歌唱的小鸟,有鲜花散发着的阵阵清香。B.有鲜花在散发着阵阵清香,有小鸟在欢快地歌唱。C.有散发着阵阵清香的鲜花,有小鸟在欢快地歌唱。
    D.有欢快歌唱的小鸟,有散发着阵阵清香的鲜花。 6、这学期,你一定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好多次语文活动吧,下面请展示一下你的活动情况。【漫游语文世界】商店门牌,电视广告或者报刊杂志等,到处都有语文,请举一个你在  生活中发现的关于语文实际运用的例子并简要分析:(4举例:                                                        分析:                                                       7、.读一定数量的课外文学名著,是学习语文的基本要求。在老师的指导下你一定读了不少好书吧。请你举出,你看过的一部名著的书名:《              作者:          文中的主人公:                (2 分) 8、阅读下面—则寓言《坚固的棍子》,在结尾横线处补写—句话,使之与全文意思相符并能揭示寓意(3 分)这一天,父亲把三个孩子叫到自己的跟前来,“你们各自把这根棍子折折看吧!”  “这很容易嘛!”三个孩子立刻“啪”的一声,将棍子折断了。“那么现在来折这个!”父亲将三根棍子捆起来,交给大儿子。“折折看!” 大儿子用尽力气,就是折不断这这捆棍子。第二个儿子也是,最小的儿子也是,但都折  不断。“孩子们,你们看,一根棍子是很脆弱的,但把三根捆在—起就会变得坚固。也就是说,   二、阅读理解(46(一)阅读下面的文段,答题。(12 分)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数朋,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 分)数月(  ②其马胡骏马而归  ③死  ④人  10、翻译句子(1)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2)  此何遽不为福乎                     
    11、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                     。(1 分) 12、联系到我们的学习,这个故事对你有何启示?(3 分) 
     (二)皇帝的新装(12 分) 第二天早上,游行大典就要举行了。头一天晚上,两个骗子整夜点起十六支以上的蜡烛。   人们可以看到他们是在赶夜工,要把皇帝的新衣完成。他们装作从织布机上取下布料,用两把大剪刀在空中裁了一阵子,同时用没有穿线的针缝了一通。最后,他们齐声说:“请看! 新衣服缝好了!”皇帝亲自带着一群最高贵的骑士们来了。这两个骗子各举起一只手,好像拿着一件什么   东西似的。他们说:“请看吧,这是裤子,这是袍子,这是外衣。”“这些衣服轻柔得像蜘   蛛网一样,穿的人会觉得好像身上没有什么东西似的,这也正是这些衣服的优点。”“一点也不错。”所有的骑士都说。可是他们什么也看不见,因为什么东西也没有。 “现在请皇上脱下衣服,”两个骗子说,“我们要在这个大镜子面前为陛下换上新衣。  皇帝把他所有的衣服都脱下来了。两个骗子装做一件一件地把他们刚才缝好的新衣服交给他。他们在他的腰周围弄了一阵子,好像是为他系上一件什么东西似的——这就是后裙。 【A】皇上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 “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  的色彩!这真是贵重的衣服!”“大家都在外面等待,准备好了华盖,以便举在陛下头顶上去参加游行大典。”典礼官 说。 【B】“对,我已经穿好了。”皇帝说,“这衣服合我的身吗?”于是他又在镜子面前把身子转动了一下,因为他要使大家觉得他在认真地观看他的美丽的新装。那些托后裾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他们正在拾起衣裙似的。他们开步走,  手中托着空气——他们不敢让人瞧出他们实在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  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下里低声地传
    播开来。 “他并没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穿什么衣服呀!” “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百姓都说。【C】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觉得百姓们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D】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   后裙。 节选部分故事情节分明,请在下面括号里各补写两字,概括后面的情节。(2) 赶织新衣→更换新衣→( )新衣→( )新衣文中 ABCD 是直接写皇帝的,你能各用一成语来概括皇帝当时的心理状态吗?(4 分) A. B、 C、 D、15.作者为什么要安排小孩子和百姓揭露事情的真相?(3 分)16.文中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什么性格特点?(3 分) (三)临窗看柳 (11 分) 今年春天,虽然春寒料峭,但柳枝仍早早返绿,一夜之间,新绿满枝,煞是可爱。但我  因为竞选课代表失败了,心情很不好,坐在椅子上,呆呆地望着窗外。风乍起,柳枝欢快地笑着、跳着,展示着自己,眼角、眉间洋溢着无限欢乐。我似乎听  到一曲柳哨的歌。歌声中片片柳絮随风飞舞。一会儿,风停了,柳枝恢复了它的平静,垂了下去,它不能载歌载舞了,心中一定有着  淡淡的忧伤,虽是这样,柳枝依然保留着那象征活力的绿色,希望能再把绿色写在天空。就这样,柳枝周而复始地飘起,落下;年复一年地返青、枯黄,永恒不变如一条真理。  我看了许久,也明白了许多;如果你有空,就看可那窗外,看看柳树,用心去体会,你也会明白许多的。17、从全文看,柳枝的突出特点是什么?(2 分) 18、圈点批注是阅读文章的一种方法,请你任选一处作出赏析(3) 选句赏析 19、从写作意图上看,第三段中“心中一定有淡淡的忧伤”一句看似写柳,实际写出了 ,这是 一种        的写作手法。(2 分) 20、结尾说“我”明白了许多,据你看,他明白了什么?(4 分)
    (四)假如给我三天光明(11 分) (美)海伦·凯勒 ⑴我们谁都知道自己难免一死。但是这一天的到来,似乎遥遥无期。当然,人们要是健  康无恙,谁又会想到它,谁又会整日惦记着它。于是便饱食终日,无所事事。⑵有时我想,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该有多好啊!这就能更显出生命的价值。如果以为生命还比较漫长,我们的每一天就不会过得那样有意义,有朝气,   我们对生活就不会总是充满热情。⑶我们对待生命如此倦怠,在对待自己的各种天赋及使用自己的器官上又何尝不是如  此?只有那些聋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那些成年后失明、失聪的人更是如此。然而,那些   耳聪目明的正常人却不好好地去利用他们的天赋。他们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无任何鉴赏之   心。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一旦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它,人得了病对会想到健康的幸   福。⑷我有过这样的想法,如果让每一个人在他成年后的某个阶段瞎上几天,聋上几天该有多好。黑暗将使他们更加珍惜光明;寂寞将教会他们真正领略喧哗的欢乐。⑸最近一位朋友来看我,他刚从林中散步回来。我问他看到些什么,他说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要不是我早习惯了这样的回答,我真会大吃一惊。我终于体会到了这样一个道理:明眼人往往熟视无睹。⑹我多么希望看看这世界上的一切,如果说凭我的触觉能得到如此大的乐趣,那么能让   我亲眼看一下该有多好。奇怪的是明眼人对这一切却如此冷漠!那点缀世界的五彩缤纷和千   姿百态在他们看来是那么平庸。也许人就是这样,有了的东西不知道欣赏,没有的东西一味   追求。在明眼人的世界上,视力这种天赋不过增添一点方便罢了,并没有赋予他们的生活更   多的意义。⑺假如我是一位大学校长,我要设一门必修课程:“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教授应该让   他的学生知道看清他们面前一闪而过的东西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乐趣,从而唤醒人们   那麻木、呆滞的心灵。⑻请你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假如你只有三天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想到三天以   后,太阳再也不会在你的眼前升起,你又将如何度这那宝贵的三日?你又会让你的眼睛停留   在何处。——选自《读者》(2008 年第 3 期) 21第⑴段中加点的“事事”,前一个“事”的意思是           后一个“事的意思是               。(2 分)
    22、第⑵⑶中的加点的“这”和“这样”分别指代什么内容?(2 分) 答:“这”指  “这样”指                                        23、在第⑶段中,作者说:“只有那些聋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如果把句中的“聋”   改为“盲”或“瞎”好不好?为什么?(3答: 24、第⑸段中写朋友从林中散步回来,说并没有看到“什么特别的东西”,其原因是什 么? 答: (2 分) 25、第⑹段中画线的句子中的“方便”的含义是               ;“更多的意义的深层含义是               。(2 分)三、作文:(50 分) 在我们的成长的过程中,既有阳光雨露的呵护,也有风霜雨雪的相伴,它们都是人生的  一大财富。幸福和谐的生活,让我们品评甜蜜,懂得了珍惜;苦难艰辛的处境,使我们志怀   高远,实现了超越。尊重关爱,让我们学会宽容;挫折磨难,使我们变得成熟。在经历和体   验中,我们逐渐摆脱了蒙昧、自私、幼稚……我们长大了。请你以“在        中成长”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500 字的作文。    提示:横线上可以填上“逆境”、“苦难”、“呵护”、“奋斗”、“磨练”、“关爱”等词语,也可以填上其他的词语。)     七年级语文答案 一、语文积累与运1 2  hún3(1)谁家新燕啄春(2)开轩面场(3)曲径通幽(4)惊起一滩鸥(5)  雁洛阳边(6)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4、略 5、D 6 7 8 能扣住“团结就是力量,要齐心协力”的意思即可二、阅读
    (一) 9、①经过,或过了 ②带领 ③十分之九,绝大部分 ④对其不幸表示安10、这个人就因腿瘸的缘故,父子得以保全性命。11、塞翁失马,安(焉)知非福 11、从故事中祸福会相互转化的道理中可得到启示,成功与失败也是相互转化的 (二)13、 如: 炫耀 否定 14、如: A、装腔作势 B、故弄玄虚 C、做贼心虚 D、刚愎自用 15、小孩还没有被世俗污染,百姓与世无争,只有他们才能道出真相。 16、心理描写,外强中干或虚伪等 (三)17、充满活力 18、略 19、作者自己的心情(或感受、思想感情等)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20、人不仅在顺利时应尽显才华,在失意时也应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 (四)21、做事;事情 22、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该有多好啊;一旦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它,人得了病对会想到健康的幸福。 23、因为失去听力的人,再不能“真正领略喧哗的欢乐”,他们能够享受的只有“光明”。换成“盲”或   “瞎”都不好。因为盲人对光明是没有切实感受的。24、那点缀世界的五彩缤纷和千姿百态   在他们看来是那么平庸(或他们对眼前的景物熟视无睹)。25、“方便”的含义:告诫人们   要珍惜大好时光,不要虚度年华;“更多的意义”的含义:启示人们“用眼睛”认真审视社   会,审视生活,欣赏生活中的美,陶冶自己的心灵。三、作文 略

    相关试卷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290):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290),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及答案 (290):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及答案 (290),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运用,阅读理解,语言综合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模拟检测试题测试卷 (290):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模拟检测试题测试卷 (290),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阅读,应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