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55)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55),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考试用时: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 30 分)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 分) 一进校园,映入眼帘的是一朵朵 sh èng kāi 的紫藤花,一股紫藤花香扑鼻而来,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愉悦和 shū chàng。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 分) ( ▲ ) A.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B.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C.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D.我班学习委员经常向各位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 分) ( ▲ ) A.张继科夺得乒乓球男子单打冠军的原因,是他长期刻苦训练的结果。通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改善。 改版后的《新闻联播》,一改过去相对严肃的形象,显得更有亲和力,让人耳目一新。 D.是否具有安全保障措施,是保证 2014 年俄罗斯索契冬奥会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 分,①-⑥每题 1 分,第⑦题 2 分) ①多行不义, ▲ 。 ② ▲ ,桑榆非晚。 ③ ▲ ,其不善者而改之。 ④中庭地白树栖鸦, ▲ 。 ⑤舒活舒活筋骨, ▲ ,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春》) ⑥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 ▲ _。(《童年的朋友》) ⑦辛弃疾《西江月》一词中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捕捉夏夜景物特征,给人印象鲜明而深刻的
两句是: ▲ ,_ ▲ 。5.名著阅读。(6 分)( 1 ) 1876 年, ▲ ( 国籍) 文学史上诞生了一部充满童趣的小说, 这就是 ▲ (人名)写的《汤姆·索亚历险记》。(2 分) (2) 你觉得汤姆·索亚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请结合小说的有关情节谈一谈(2 分) ▲ (3) 印第安人乔在坟地杀死鲁宾逊医生,表面原因是鲁宾逊不肯多付五块钱,其实乔早就 对鲁宾逊怀恨在心,请写出具体原因。(2 分) ▲ 6.专题与综合实践活动(8 分) 你班开展了“狼”专题活动,你积极投身其中: (1) 写出含有“狼”字的两个成语。(2 分) ▲ (2) 文学作品中所描写的动物往往会被作家赋予人的性格,如蒲松龄在《狼》中认为“狼亦黠矣”,毕淑敏在《母狼的智慧》中认为“仅次于人聪明的动物是狼”,你觉得用怎样的词语来描绘狼这样的野兽?请结合自己的所见或所闻或所读阐述理由。(2 分) ▲ (3)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4 分) 【材料一】近两年,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和锡林郭勒边境草原冬季遭受严重雪灾,常闹狼患,狼群一次咬死几十只甚至上百只羊的情况时有发生。由于尚未建立完善的赔偿机制, 多数受损牧户只能“自认倒霉”,独自承担损失。牧民无奈,只好自想办法,阻止狼的袭击。【材料二】专家认为,真正与狼相对应的“羊”其实应为野生黄羊。由于人类活动严重扰乱了黄羊的迁徙路线,导致黄羊种群数量急剧减少,从而使生物链中的“狼羊”数量严重失衡,狼为了生存,就只能改为袭击家养牲畜。①对以上两则材料进行探究活动,你得出哪些探究结果?(不少于两点)(2 分)
▲ ②牧民老王因为自家的羊多次被狼咬死,损失惨重,产生捕杀狼的念头。针对他的想法, 你该怎样有效地劝阻他呢?(2 分) ▲ 二、阅读理解。(共 60 分) (一)阅读王维的《春中田园作》一诗,完成第 7 题。(6 分) 屋上春鸠①鸣,村边杏花白。持斧伐远扬②,荷锄觇③泉脉。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临觞忽不御④,惆怅远行客。 【注】 ①鸠(jiū):斑鸠。②远扬:又长又高的桑枝。③觇(chān):探测、察看。④临觞(shāng)忽不御:面对着杯中酒,忽然又停住了。7.(1)诗中描写了哪些具有春天气息的景物?(2 分) ▲ (2) 作者笔下的春天有什么特点?(2 分) ▲ (3)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 ▲ (二)阅读寓言故事《鹦鹉灭火》,完成 8~11 题。(14 分) 有鹦鹉飞集①他山,山中禽兽皆相②爱。鹦鹉自念,此山虽乐,然非吾久居之地,遂去。禽兽依依不舍。后数月,山中大火。鹦鹉遥见,心急如焚,遂入水沾羽,飞而洒之。天神言:“汝虽好意,然何足道也?”对曰:“虽知区区水滴不能救,然吾尝侨居③是山,禽兽善待,皆为兄弟,吾不忍见其毁于火也!”天神嘉④其义,即为之灭火。【注】①集:栖息。②相:副词,表动作的对象偏指一方,可译为“它”或“他”,文中指
代鹦鹉。③侨居:寄居,寄住。④嘉:赞许,夸奖。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 分)(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① 然非吾久居之地,遂去( ▲ ) ② 鹦鹉遥见 ( ▲ ) ③ 遂入水沾羽 ( ▲ ) ④ 然吾尝侨居是山( ▲ ) (2) 下列各句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 )例句:此山虽乐,然非吾久居之地A.至之市 (《郑人买履》) B.方为秋田之害 (《以虫治虫》) C.鞭数十,驱之别院 (《幼时记趣》) D.久之,目似瞑 (《狼》)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 分) 虽 知 区 区 水 滴 不 能 救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 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皆相爱。 译文: ▲ (2)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译文: ▲ 结合鹦鹉勇敢沾羽灭火的举动,谈谈你对“义”的理解。(2 分) ▲ (三)阅读《“玉兔号”月球车》,回答 12~14 题。(10 分) ①浩瀚苍穹,璀璨群星,见证了属于中国的“太空大片”。这部大片的主角——“玉兔”号 月球车,实现了中国人与月球首次“零距离接触”的梦想。②“玉兔”号月球车相貌很威武。这个“宝贝疙瘩”“身材”呈长方形盒状,长 1.5 米,宽 1 米,高 1.1 米,重 140 公斤,周身金光闪闪,耀眼夺目。她的肩部有两片可以打开的太阳能电池帆板,好似“黄金甲”上的披风。她的腿部是六个轮状的移动装置,好似哪吒脚下的“风火轮”。此外,她还有一个长长的“耳朵”——地月对话通信天线;四只敏锐的“眼 睛”——头顶的导航相机与前后方的避障相机;一只灵巧的“胳膊”——负责钻孔、研磨
和采样的机械臂…… ③“玉兔”号月球车工艺很苛刻。“玉兔”号堪称我国史上最难造的“车辆”,整整 10 年时间,一大批科研人员倾尽心血,完成了这个由移动、电源、热控等八个分系统组成的“杰作”——能够耐受月表真空、强辐射和高温差等极端环境的月球车。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说:“玉兔”号国产率达到 10 0%。④“玉兔”号月球车本领很高强。她的四只“眼睛”,分别是全景相机和导航相机。通过相机“观察”周围环境,对月面障碍进行感知和识别,然后对巡视的路径进行规划。遇到超过 20 度的斜坡、高于 20 厘米的石块或直径大于 2 米的撞击坑,能够自主判断安全避让。“玉兔”号会慢慢移动,比人们想象的走得慢,时速约 200 米。它的高性能体现在越障能力和通过性,而不是追求高速度。她在月面巡视时采取自主导航和地面遥控的组合模式, 不仅可以自主前进、转弯、后退,还可以原地打转、横向侧摆,确保在危机四伏的月面上畅行无阻。此外,月球昼夜温差非常大,“玉兔”号月球车可耐受300 摄氏度的温差。 12.“玉兔”号月球车有哪些显著特点?(3 分) ▲ “‘玉兔’号会慢慢移动,比人们想象的走得慢,时速约 200 米”,句中的“约”能否删掉,为什么?(3 分) ▲ 第②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4 分) ▲ (四)阅读赵畅的《读书如“熬粥”》一文,回答 15~17 题。(10 分) ①我喜好喝粥,是母亲培养的,因为母亲煮得一手好粥。孩提时曾问母亲何以烧一锅好粥, 她告诉我:“粥是熬出来的,熬粥有三要素,即好米、文火、持续。”熬粥之妙,令我想及读书。细细回味一番,读书不正如熬粥一般吗?②读书之法,贵在选择好书。经典好书,如同“好米”。经典往往记录着优秀的思 想,它
们总是超越时代,历久弥新。读经典,你将从先贤的精神世界中吸收养分,从与高贵的心灵对话中得到陶冶。秘鲁作家略萨说:“如果一个人不读书,或者很少读书,或者只读‘垃圾书’,他可能会说话,但是永远只能说那点事情,因为他用来表达的词汇量十分有限。不仅是词汇有限,同时也使智力和想象力有限,使知识和思想贫乏。”略萨的这番话对阅读经 典的意义作了深刻的诠释。一个常读经典作品的人,一个常读好书的人,更容易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③读书之法,贵在耐心细读。心急火燎是读不了书的,粗枝大叶也不会有任何效果。读书须用“文火”,好似老牛吃草,不慌不忙,细细咀嚼。读书是一个人的心灵之旅 ,拿到一本书看到书名时,就像在长途汽车站的站牌上看到一个遥远的目的地,它意味着什么, 暂时你还不知道,你只是向往。然后,你打开书本,仿佛踏上一段陌生而新奇的旅程。如果说,最幸福的旅行是那种沿途风光无限,刺激而浪漫的行程的话,那么,最幸福的阅读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书本中向你次第展开。按高尔基的说法,就是阅读向你“打开了一扇扇新的未知世界的窗户”。只是别忙,须从容读。从容读,你便会觉得处处皆风景。④读书之法,贵在持之以恒。不能心血来潮,高兴时拼命读,兴头过后就丢弃一旁。真要读书,须善耐寂寞,甘守孤独。不要因为这份寂寞与单调,你就感到厌烦无味,就与读书渐离渐远。坚持读书,须有定力。这方面,国学大师陈寅恪便是典范。据他的友人回忆说:“那时一起在德国留学的学生们大多数玩得乱得不得了,只有孟真(傅斯年)和(陈)寅恪两个是‘宁国府门前的一对石狮子’。”意思是说,他们心思纯正,始终坚持专注于读书学习,不受其他诱惑的干扰,耐得住寂寞与单调。⑤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只要做到读经典好书,耐心细读,持之以恒地读,读书之“用”就会潜移默化,融进一个人的血液、 精神、行动之中,让人享用不尽,受益无穷。(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作者说“读书如熬粥”,根据文意谈谈作者认为读书应遵循哪些法则?(3 分) ▲
本文第④段中主要使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 ▲ 第⑤段中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引用得是否妥当?为什么? (4 分) ▲ (五)阅读徐学平的《母亲那碗腊八粥》一文,回答 18~21 题。(20 分) ①儿时的记忆中,每当迈进了腊月的门槛,母亲便开始扳着手指数起日子来,念叨着:“快到腊八了,又该给你们熬腊八粥喝了……”②我小的时候,乡村还是比较贫困的,粥可谓是庄户人家的主食了。那年头,稠粥是不敢 奢望的,生活不宽裕的家庭,因为舍不得多放米,有时稀得能照出人影儿。只有富裕点的人家,那粥才浓些,是真正的大米粥,人们就夸张地说成“竖勺子不倒”了。这粥,最好喝的当然还得数腊八粥,但除了过腊八节,寻常的日子里更是难得吃上一顿的。③据老辈人说,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度日,便给一家财主放牛。有一天放牛归来时牵牛走过一座独木桥,牛一滑跌下了桥,将腿摔断了。老财主气急败坏,便把朱元璋关进一间房子里不给饭吃。朱元璋饿得够呛,忽然发现屋里有一鼠洞,扒开一看,原来是老鼠的一个粮仓,里面有米、有豆,还有红枣。他把这些东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锅粥,吃起来香甜可口。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过上了好日子,为了铭记当年被财主关进房子忍饥挨饿的痛苦经历,便叫御厨熬了一锅各种粮豆混在一起的粥。吃的这一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因此就叫“腊八粥”。④传说故事在小孩子心中总是神奇的,因此,在清晰地记下了这个美好故事的同时,也记住了那年那月腊八粥的诱人甜香。⑤每到腊月初八,母亲就会早早起床熬腊八粥。腊八粥的食材是很丰富的,除了可以选用豌豆、黄豆、红豆、绿豆、高粱等粮食作物之外,还可加入青菜、茨菇、荸荠、红枣、白果等蔬菜和干果。听母亲说,据“腊八”一词中的“八”字,一般在配料时都是以凑齐八样为宜,搭配可随各人喜好而定。
⑥熬腊八粥是很费时的,但母亲却总是很有耐心。她先将豆油在锅里烧热,再放进葱花和 盐爆锅,然后逐步加入水和配料,待锅烧开后才会放点菜叶进去搅匀。其中,花生米是母亲用菜刀在面板上挨个切成碎块的,喝着母亲的腊八粥,每当嚼到里面的花生米时,感觉那味道真是格外的香。⑦当浓浓的香味在屋子里弥漫开来,母亲便开始喊我们起床。腊月正是呵气成雾、滴水成冰的季节,每当从被窝里钻出来,浑身早已冻得发抖。母亲把那香味扑鼻、色泽鲜艳的腊八粥盛到碗里时,我们激动的心情便再也按捺不住,会敞开腮帮子大嚼大吃,因为粥烫得厉害,“吸吸溜溜”的声音响成一片。每当嚼到里面细碎的花生米时,感觉那味道真是格外的香。一家人你一碗我一碗,一边品尝着香稠的美味,一边称赞着母亲的厨艺。母亲端着碗坐在一边也不管我们,只用那充满了爱的目光凝视着我们。待到额头上、鼻尖上沁出细密的汗珠时,那心窝里就别提有多温暖了!⑧冬去春来,物换星移,近三十年的时光一晃而过。如今,腊八粥也不再是孩子们垂涎的美食了。虽然现在城市粥店里腊八粥的用料已与以前大相径庭,什么桂圆、莲子、枸杞、蜜饯等既营养又保健,十分讲究,但我吃来却总感到吃不出当年的味道了。(选文有改动) 第③段插叙有关腊八粥的传说故事有哪些作用?(4 分) ▲ 赏析下边的语句。(6 分) (1) 每当迈进了腊月的门槛,母亲便开始扳着手指数起日子来,念叨着:“快到腊八了,又该给你们熬腊八粥喝了……” ▲ (2) 她先将豆油在锅里烧热,再放进葱花和盐爆锅,然后逐步加入水和配料,待锅烧开后 才会放点菜叶进去搅匀。(请结合加点词赏析) ▲
与小时候的腊八粥相比,现在城市粥店里的腊八粥用料又多又好,可作者“总感到吃不出当年的味道了”,这是什么原因呢?请简要分析。(4 分) ▲ 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并结合选文回答问题。(6 分) 【链接】小米、玉米糁儿、红豆、红薯、红枣、栗子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 盛在碗里令人赏心悦目,舍不得吃。可是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不愿放下筷子。(刘绍棠《本命年的回想》) 选文划线句子和链接材料都写到了吃腊八粥的情景,两者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 三、作文(共 60 分) 请以“告诉自己要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在题目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或短语;(2)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3) 字数不少于 600 字; (4) 书写工整规范。(4 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55),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卷面书写.规范整洁,积累运用·夯实基础,阅读理解·探究发现,写作实践·创造展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160),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147),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积累与运用,综合性学习与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