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散文阅读题指导《北京的“大”与“深”》课件
展开一、题目分析: 1.写作对象:北京 2.写作内容:“大”“深” 3.思考问题:“大”在哪里?是空间大吗? “深”在哪里?是历史悠久吗? 作者想突出北京的什么特点?
1.居京近二十年——感觉最深是北京之“大” 空间很大 感觉呼吸顺畅——原因 文化底蕴厚 2.日本人——凝视北京人生活,发现“大”与“深” 雄浑的都市皇城 北京市民的生活
日本难以企及的“大”和“深”
北京文化层“大”与“深”
江南城镇的中国人感觉北京的“大”“深”原因: 1.皇城气象——过于空阔、大而无当。 2.历史纵深——天安门、故宫、悠长的历史。 这些“大”和“深”都偏重于“外在”,偏重于宏观,偏重于浮在北京上空的“大”和“深”。
久居北京会感受到其“内在”的“大”。 汪曾祺见惯了北京人悠然的状态,在香港不习惯。 无论世事怎样变化,北京人永远自得其乐安详宁静。 这就是北京人内在的“大”。 北京人的“大”体现在处变不惊,神情悠然,自得其乐,安详宁静。——心态上的大气
北京的“大”,“大”在“包容” “大”即“大气”——无所损益,不计较细小。 学界之“大”——大题目、大文章、大议论; ——着眼处大、气象扩大; ——富于包容、接纳后进; 包容 ——囊括大典、网罗众家; ——学术气度广大。 学界(北大)之大——北京之大
北京的“深”,天然是“内在境界” ——有知识和细心方可领略(内涵很深) 互长雄、怒趋东(生机) 走蝹蜿(龙)、虎气蹲 渺然云外、苍然榻前 遥望远山、世事沧桑 飞檐雕梁、红漆金钉
作为帝都的北京:地理上龙脉之地,气象森严,历史上世事沧桑、历史纵深。
胡同人家是北京文化的保存者 四合院展示北京人的人生境界——安分、平和。 北京人坚守自己又宽容他人的文化品质,深深植根于胡同中的每一个角落,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算认识了北京文化的深厚。
终于自己的时代,不拒绝别人的时代
热爱自己的文化,彼此宽容、体谅
“你”走在街头有几种感受? 为何有如归之感? 作者对“你”的感叹认同吗? 此段的作用—— 北京是与时俱进的,即便胡同也不一味宁静 慷慨悲歌
旧时文人喜欢黄昏 现代文人喜欢冬天 现在人们喜欢 北京让人有所期待 北京总是不负期待 东道主的口吻——作者已经完全融入了北京
静夜中,倾听着这大城重浊有力的呼吸,我一再地想到明天,破晓后的那个日子:那个日子将给人们带来些什么? 为什么是“重浊有力”的呼吸? 重浊:声音低沉粗重 有力:强劲、有力量 明天:
既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又有强劲的青春活力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日
公平、和平、幸福、安宁
第一部分(1):总写北京普通人生活中的“大”与“深”。 第二部分(2):初到北京的人往往从帝都和历史角度看北京的 “大”与“深”。 第三部分(3~4):北京的“大” 第一层(3):“大”体现在北京人的“安详宁静”上。 第二层(4):“大”体现在北京人的“包容”上。 第四部分(5~9)北京的“深” 第一层(5):“深”体现在北京的位置形胜和历史纵深。 第二层(6~7):“深”体现在“和合”上。 第三层(8~9):“深”体现在“与时俱进”、充满光明。 第五部分(10):北京厚重的文化和旺盛的活力一定会带给世界 以惊喜。
文章主要通过对北京人普通生活的表述,写出了对北京、在北京生活的人的人生境界的理解。表现出北京和北京人的大气、包容、平和、充满活力、与时俱进等品格,认为在这种文化的滋养下,一定会迎来美好灿烂的明天。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较之别处更能接纳后进 后进:资历较浅的后辈B.大致都在形胜之地 形胜:外形优美C.燕赵毕竟是慷慨悲歌之地 慷慨悲歌:激昂悲壮,有英雄气概D.北方生活的伟大幽闲 幽闲:清静闲适 形胜:形,地形;胜,优越,或险要,或重要。不能解释为优 美。
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称北京是与时俱进的,不是专供外人鉴赏的“大古董”, 说明作者对北京这座古城的情感态度,不止于怀旧。 B.结尾写道“倾听着这大城重浊有力的呼吸”,作者把北京视 为生命体,“重浊有力”显示了北京城的历史感与生命力。 C.多有引用是本文的一个特色,引用老舍的《四世同堂》和郁 达夫的《北平的四季》,是为了说明北京之“大”。 D.作者多次使用第二人称“你”,是为了与读者建立一种对话 关系,便于带领读者感受历史现场,进入生活情境。
19.北京的“大”在文中有不同层面的表述,下列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作者从空间印象入手,谈北京城市格局的“阔大”。 B.作者从京畿一带的地理形势,谈京城气象的“森严”。 C.北京的“大”养成了老派北京人“安详宁静”的神情风度。 D.北京的“大”体现在学术气度的广大与文化精神的包容。
20.作者为什么说“你在没有走进这些胡同人家之前,关于北京 文化的理解,是不便言深的”?请结合上下文具体说明。 (6分)
提示:答案就在文章四五两段。大体的思路是:胡同内住着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北京人,他们身上的文化才是真正的北京文化。不到胡同就找不着原汁原味的北京文化;胡同之内四合院中才是北京人的生活常态,因而只有到那里才能了解到北京人的理解包容、和而不同、和合的生活理念。胡同中的每一块砖石、每一棵古树都承载着历史,铭刻着文化,记录着北京人的生活理念,是活着的历史,活着的文化,你不到这里根本无法了解北京文化有多深。谛听了胡同里的市声,才能感受到北京的活力。
①胡同人家是除故宫、天安门之外的北京文化的保存者,不进胡同就无法了解北京文化,就看不到北京文化的“深”; ②只有走进胡同,走进大杂院,你再能看到北京文化中蕴含这的安分、平和,“彼此宽容,彼此体谅”的家庭伦理关系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和合”等和谐的社会秩序。 ③走进胡同深处,听到最基层的市声,你才能感受融合的亲情和亲切的人语,才能感受到北京城犹存的活力。
21.作者久居北京,对北京文化既有亲切的感性体验,又有学者自觉的理性思考。 作者从提笼架鸟的老人、窗外的西山、浏亮的鸽哨声等生活细节感知这座城市 的文化精神。试借助这种由表及里的感知方式,来谈谈你对自己所生活的周边 世界(如城镇、社区、学校家庭等)的认识与思考。要求:不要透露你所在学 校的信息。(7分)
题目考查的是“由细节见精神”,这是学习的一种必备的能力。这道题提醒我们:第一,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细节,第二,注意思考细节所体现的文化。 比如:“有空常来坐坐”“路上慢点,您呐”“要不,先到我那儿凑合一顿?”“得,还是我带你去吧,省得你绕远儿”
来学校已经两年多了,直到那一天,我才发现我原来是生活在这样一个文明的校园里。那天,一位校外的男子对我校的门卫说:“大哥,借个火,点颗烟。”“对不起没有,我们学校没人烟。”“全校都没有吗?”“对,没有。”我感到惊讶,细想一想,可不就是,两年来,我从未见过任何人抽过烟。我想起校长经常说过那句话:“校园无小事,事事是育人;教师无小节,节节为楷模。”是啊,一个文明的校园,它的每一个细节都是文明的。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散文化小说阅读指导 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散文化小说阅读指导 课件,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本阅读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高考散文阅读复习指导:写人记事类散文阅读鉴赏课件PPT: 这是一份2023高考散文阅读复习指导:写人记事类散文阅读鉴赏课件PPT,共28页。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指导课件40张: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指导课件40张,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散文文体知识,高考散文知识点总结,表现手法,修辞技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