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期期末联考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152)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55824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期期末联考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152)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55824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期期末联考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152)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55824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期期末联考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152)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学期期末联考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 (152),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综合检测试卷
(全卷共18小题;检测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友情提示:请认真作答,把答案准确地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7 分)
茶越冲淡,雨越落越大。最初因游山遇雨,觉得扫兴 这时候山中阻雨的一种(jìliáo)
而深沉的趣味牵引了我的感兴,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所谓“山色空蒙雨亦奇 我
于此体会了这种境界的好处。然而两个女孩子不解这种趣味,她们坐在这小茶店里躲雨,只 是怨天尤人,苦闷万状。
⑴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3 分)
怨.( )天尤人 (jìliáo)
⑵在《新华字典》中,用部首检字法查“趣”字时,应查 部再查 画。(2 分)
⑶在文中“ ”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2 分)
觉得扫兴
所谓“山色空蒙雨亦奇
我于此
- 按课文填空。(12 分)
①雄兔脚扑朔, 。 ②不畏浮云遮望眼, 。
③ ,风烟望五津。 ④ ,病树前头万木春。
⑤ ,禅房花木深。 ⑥我寄愁心与明月, 。
⑦子曰:“学而时习之, ? , ?
,不亦君子乎?”
⑧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
, 。3.名著阅读。(8 分)
⑴下列有关《西游记》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孙悟空管理蟠桃园,吃尽园中大桃。又赴瑶池,喝光仙酒,吃尽太上老君金丹,然后 逃回齐天大圣府。玉帝命观音菩萨带领众神捉拿悟空,悟空得胜而回。
- 唐三藏在五行山救出孙悟空,在高老庄收服猪八戒,在应愁涧又收服沙悟净。从此, 师徒四人跋山涉水西天取经。
- 观音菩萨查唐僧所受之灾,见尚缺其一,故令再生一难。金刚依照观音法旨而行,唐 僧师徒遭遇通天河落水最后一难,然后才顺利回归东土。
- 悟空看见观音菩萨手中有一顶嵌金花帽,连忙抢过戴在头上,从此头戴金箍;取经成 功后,在悟空要求下,唐僧除去了悟空头上的金箍。
⑵下面的一段话节选自《西游记》第五十九回,读后回答问题。(5 分)
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怀仇恨泼猴。行者虽然生狠怒,因师路阻让娥流。……罗刹无知 轮剑砍,猴王有意说亲由。女流怎与男儿斗,到底男刚压女流。这个金箍铁棒多凶猛,那个 霜刃青锋甚紧稠。劈面打,照头丢,恨苦相持不罢体。
“裙钗”指的是 。她因何“为子怀仇恨泼猴”? 猴王又为什么要“有意说亲由”?请简述缘由(30 字左右)
- 综合性学习。(8 分)
童话是一幅画,色彩光影调和着缤纷的诗趣与美丽;童话是一首诗,字里行间寄托着人类 的未来与希望。七年级某班开展了“走进童话世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⑴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举行读童话讲故事的比赛活动,请你为这一环节拟写一则宣 传标语,必须由上下相对的两个短句构成,20 字以内。(2 分)
⑵在童话故事交流活动中,同学们准备了《白雪公主》《灰姑娘》《美人鱼》《犟龟》
《小溪流的歌》五个童话故事。请你探究一下这五篇童话题目有何特点。(写出两点) (3 分)
⑶在为此次活动设计的校黑板报上,有同学搜集到下列材料,说说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3 分)
材料一:莫言说,要写好作文,就要在生活中去感触,去阅读经典名著,多读一些富有 想象力的小说。如看《安徒生童话》等,增加自己的想象力。
材料二:科学巨擘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 是无限的。想象力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材料三:歌德母亲教育孩子的经验就很值得我们借鉴,她讲故事的方法很独特,总是讲 到一半的时候就停下来,余下的故事则让小歌德发挥。(歌德:德国作家)
二、阅读(55分)
(一)阅读《三峡》,回答 5-8 题。(15 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
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 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两处)(2 分)
巴 东 三 峡 巫 峡 长 , 猿 鸣 三 声 泪 沾 裳 。6.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绝.巘多生怪柏 春冬之.时
哀转久绝. 康肃笑而遣之.
属引.凄异 故.渔者歌曰
下车引.之 故.不语郎君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 分)
⑴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三峡》美景深深吸引我们的眼球,如果你准备到三峡旅游,你打算哪个季节前往?请结合文段内容说出你这样选择的理由。(4 分)
(二)阅读《竹林深处人家》选段,回答 9-11 题。(13 分)
①江南竹乡,并不是没有别的植物,但竹子之多,给你的印象似乎是,那里除了竹,其 他便什么植物都不存在了。其实不是没有而是看不到。远远望去一连几座山头,从山麓一直 到山顶,不,从平地开始就全铺.着竹,一层又一层的,不但分不出竹枝、竹干和竹叶,连房
子、小径和小桥流水都看不到,仿佛全被竹的海洋淹.没.了。当一阵风吹过的时候,竹海上涌
着暗浪,一浪推着一浪,一直涌到很远,你很难知道那一片嫩青色和墨绿色的海洋有多深, 只是你看竹浪的起伏和它的气势,就意味着它是非常深沉的。
②我们沿着小溪边的石子路深入竹海去。两旁高大的竹林密密匝匝,把路的上空盖着, 此刻阳光猛烈,在这里却丝毫感觉不到,仿佛是在竹海的海底隧道里走过。要不是当地的朋友带路,恐怕很快就会迷途,因为在我看来,竹林里的大路小径以至竹树,都是差不多的, 路上又没有标志或街名。有时看到前面一丛像屏风一样的竹挡着去路,心里想已径到尽头了。 但是到得前面,那一丛竹忽然像机关布景似的移开,我们已经发现另一条山路让出来,很有点“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味道。
③穿过一处最密的竹海,我们便来到一处较高的竹坞,在这里可以越过先前路上的竹树 顶看到更远、更高。举目四顾,除了竹子,还是竹子。前面是一座接着一座山,但你不可能 看到绵延的山势和一点泥土,也不可能看到竹坞深处那里有缺口通到山背后去,因为你看到 的只是竹子。和我一同去的是一位画家,他说:“在竹海面前,如果要我画它,实在束手无 策。你看,那样密的竹林,简直找不出一点层次,仿佛整个大自然就是竹林所构成的。”陪 我们来的当地的朋友却满意地笑了,他不是从画家的观点去考虑问题,画家的话只有说明了 这里的竹林旺盛,是名副其实的竹乡,而这不正是意味着这里的竹材和竹笋的丰收吗?这当 然是好事情。他是以竹林为家的护林员,是专管栽种竹树和保护竹林的。
- 选文用了“ ”、“ ”和“来到一处较高的竹坞”“ ”体现了作者观察的不同角度。(3 分)
- 面对竹海,画家和护林员分别持怎样的观点态度?作者交代这些细节有何作用?(6分)
- 选文用准确的词语描写了江南竹乡之景,说说第①段中两个加点词语“铺”“淹没”的 表达效果。(4分)
(三)阅读《爹的幸福很简单》(积雪草)一文,回答 12-17 题。(27 分)
①这世间,总有一个人,喜欢把最好的东西送给你,那个人就是爹。
②爹来的时候,他正在洗脸刷牙换衣服打领带,司机在楼下等着。
③爹从门缝侧身挤进来,带着一股凉风,他把肩上的一袋地瓜轻轻地放到门厅的地砖上, 洁净的地砖上立刻落上一层泥土。爹摩挲着两只手,有些喘,毕竟年岁不饶人,而且他知道, 爹肯定没有坐电梯,而是扛着这袋地瓜,从一楼爬到十一楼。
④爹有些骄傲地说:“今年雨水好,丰收了,咱家的地瓜个个都有胖孩子的腿那么粗,
又甜又面!”
⑤爹每隔一段时间,便背一袋子地瓜从郊区送过来,然后再倒两趟车赶回去。为此妻子 曾对他说:“告诉爹,不要再送地瓜了,咱也不吃,每次都堆在墙角,等着坏掉,浪费了东 西不说,你不心疼爹汗珠掉地摔八瓣,累得骨头都松散了,做那些无用功?”
⑥爹坐在门边的小几旁喝水,他停下打了一半领带的手,看着爹。爹赤脚穿一双胶鞋, 裤脚挽得高高的,露出胶鞋的边缘沾着一层泥土。
⑦他张了张嘴,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爹看他欲言又止的样子,笑了两声说:“你放心 吃吧,没用化肥和农药,吃完了,下次我再给你送。”
⑧爹说得很大方,可是他再也无法忍受,冲口而出:“爹,地瓜城里有卖的,农贸市场 到处都有。花几块钱能买一大堆,您何必苦巴巴地一趟一趟背着往城里跑,您不嫌累啊?我们又吃不了多少,最后都进了垃圾箱……”
⑨他说得冲动而忘情,回头看爹,发现爹面色铁青,呼吸急促,指着他大骂:“你小子有出息了?忘本了?不吃地瓜了?你忘记了你小时候,每次缠着我耍赖,要再吃一个吧?”
⑩那是物质贫乏的年代,和现在没法比。但是,此刻,他已无法和爹分辩这些,因为爹 被他气得犯了心脏病。
⑪把爹送进医院的急诊室抢救,是急火攻心导致的高血压,千万不能再生气了。
⑫那天他本来是要去开一个很重要的会,最终他没有去,因为爹只有一个。他天天陪在 病床边,给爹买好吃的,给爹洗脸擦手,可是,爹始终一言不发。
⑬无奈,他只好把爹送回乡下。爹一回到老家,就去田里看他的那些地瓜,像看他的孩 子一样,根本不搭理他。
⑭娘说:“儿子呀,别生你爹的气,在你爹的眼里,那些地瓜都是他的宝贝,没有什么 东西能比得上。从春天开始,他就选最好的地瓜,放在暖炕上,用沙子培上,然后浇水,育
秧苗,然后再一棵棵栽到地里,浇水、松土、锄草、施肥,都选上好的农家肥,忙活整整一
个夏天。然后把地瓜刨出来,选大小匀称的、红皮的地瓜给你送去,他说红皮的甜,面多。”
⑮他听娘讲爹种地瓜的事,心中像被雨淋了一样,湿漉漉的难.受.。
⑯他去田里找爹,爹正看着那些地瓜秧发呆。他嗫嚅地说:“爹,等我们家里的地瓜吃 完了,您再给我们送些吧!”
⑰爹的情绪果然被点燃了,很高亢地说:“没问题,爹种的地瓜又甜又面。”
⑱爹的幸福很简单,就是 。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3 年第 7 期)
- 阅读全文,梳理文章的情节。(6 分)
早上,爹爬楼梯给他送地瓜→
→ →
→爹高兴答应再给他送地瓜。
- 在文中找出与第④段划线句子“咱家的地瓜个个都有胖孩子的腿那么粗,又甜又面!” 相照应的句子。(3 分)
⑴
⑵
⑶
- 第⑮段“他听娘讲爹种地瓜的事,心中像被雨淋了一样,湿漉漉的难受。”试简要地说 明“他”难受的原因。(4 分)
- 爹的幸福很简单,结合你对文章的了解,在第⑱段处补写出爹的幸福是什么。(4 分)
- 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说说第⑭段中划线句子的内容和作用。(4 分)
- 同样是出于对孩子的爱,同样是给孩子送东西,本文中的“爹”与《小巷深处》中的“ 母亲”在送东西的方式上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6 分)
三、作文(60 分)
- 第一次探索,是尝试。第一次之后,你会更加期待第二次吗?第二次是一种勇气,是一 种坚持,是一种回味,是一次新生……
请以“第二次 ”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文体自选,不少于 600 字。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7 分)⑴(3 分)yuàn 寂寥 ⑵走 八 ⑶(2 分);
2.(10 分。每空 1 分,每错、漏、多一个字扣 0.5 分)①雌兔眼迷离②自缘身在最高层③沉舟侧畔千帆过④城阙辅三秦⑤曲径通幽处⑥随风直到夜郎西⑦不亦说乎?有朋自远 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⑧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3.(8 分)⑴(3 分)C(A 项为:悟空直接回到花果山,玉帝令托塔天王率天兵去捉拿悟空,悟空打退了众天神;B 项“应愁涧”应改为“流沙河”;D 项“观音菩萨”、“连忙抢过”错;“今已成佛,自然去矣”)
⑵(5 分)罗刹女(铁扇公主)(1 分) 因她的儿子红孩儿在火云洞捉了唐僧“要蒸要煮”,孙悟空请观音菩萨帮忙,红孩儿被观音菩萨收作善财童子,母子分离。(2 分)
孙悟空“有意说亲由”,是因为他要借罗刹女的芭蕉扇去扇灭火焰山之火。(2 分) 4.(8 分)⑴(2 分)示例:品童话经典,享阅读快乐。
⑵(3 分。写出一点得 2 分,两点得 3 分,意思对即可)示例一:题目都体现了童话故事的主人公。示例二:主人公往往是把自然界各种“物”当成社会的“人”。示例三:采用 拟人化的手法,给人以丰富的想象。
⑶(3 分)示例:我们应培养丰富的想象力,想象力对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写作水平及扩展知识非常重要。
二、阅读(55分)
(一)(15 分)
5.(2 分)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呜三声/泪沾裳。
6.(3 分)D
7.(6 分)⑴如果不是(晴朗的)正午或半夜,是不能见到日月的。⑵即使是骑着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
8.(4 分)示例一:春季或冬季。因为春冬季节,水绿潭清,三峡以一种平和、清幽的美展示在众人面前。我喜欢这种美,因为旅游本来就是为了放松平时紧张的心情。
示例二:夏季。因为夏季的三峡,江水滔滔,惊涛拍岸。我欣赏这种奔放的美,它正如 我们年轻人有着无穷的力量。
(二)(13 分)
9.(3 分)远远望去 深入到竹海里去 举目四顾
10.(6 分)画家:竹林茂密,找不出一点层次,如果要绘画竹林的景色,实在束手无策。护林员:竹林旺盛,意味着竹材和竹笋的丰收,是好事情值得高兴。作用:间接写出竹 林的茂密,物产丰富,同时也使文章富于变化。
11.(4 分)“铺”形象地写出了竹林的面积之大;“淹没”一方面与“竹的海洋”搭配,另一方面表现了竹林之茂密。
(三)(27 分)
12.(6 分)他劝爹不要再送地瓜;爹生气犯病被送进医院抢救;爹不搭理他,娘告诉他爹种地瓜的事
13.(3 分)⑴爹一回到老家,就去田里看他的那些地瓜,像看他的孩子一样。⑵他说红皮的甜,面多。⑶爹种的地瓜又甜又面。
14.(4 分)地瓜在爹的心目中是最好的东西。爹把自己最好的东西送给了他,他却不懂得珍惜。这体现了“我”内心充满了自责和内疚之情。
15.(4 分)示例:把他认为最好的东西送给儿子,而儿子又能快乐地收下。
16.(4 分)这一系列动作描写生动描绘父亲精心种植地瓜的过程,表现父亲对儿子的深爱。
17.(6 分)文中的“爹”是自己扛着地瓜,一口气爬到十一楼,给儿子送东西。因为他坚信自己的种的地瓜“又甜又面”,多吃对身体有好处,儿子一定会喜欢的。而《小巷深 处》中的“盲母”每次都是托人带东西给养女,这样做是为了照顾养女的情绪。(或:因不 愿让人知道自己的卑微,怕自己的养女被人瞧不起。)
三、作文(60分) 18.作文评分标准
基本等级50 分 |
内容26 分 | 一等(26-23 分) | 二等(22-18 分) | 三等(17-15 分) | 四等(14-0 分) | ||
切题,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有真情实感 |
切题,中心明确, 内容具体,感情较真实 |
基本切题,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尚完整 | 偏离题意,中心不明确或立意不当,内容空泛、 凌乱 | ||||
表达24 分 | 一等(24-21 分) | 二等(20-16 分) | 三等(15-13 分) | 四等(12-0 分) | |||
文体规范,结构完整,语言通顺,字迹清楚 |
文体较规范,结构较完整,语言较通顺,字迹较清楚 |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 顺,字迹不够清楚 |
文体不规范,结构混乱,语病多, 字迹模糊 | ||||
发展等级10 分 | 一等(10-8 分) | 二等(7-4 分) | 三等(3-1 分) | ||||
立意新颖构思精巧 语言生动、流畅 | 立意较新颖构思较精巧 语言较生动 | 立意正确思路顺畅 用语准确 | |||||
附:①错别字每字扣 1 分,重现不计,扣满 3 分为止。不满 600 字的,每 50 字扣 1 分。②发展等级采用分点评分法,如果“立意”、“构思”、“文采”三项中一项突出的, 就可得 10 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含参考答案 (152),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及其运用,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含答案 (152),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的积累和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复习质量综合检测试题测试卷及答案 (152),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填空,综合性学习,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 23.题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