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测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测试卷,共5页。
名校课堂语文六年级(上)第七单元测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积累与运用一、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6分)yōu jìng( )的小路上,正在散步的音乐家听到一旁的máo wū( )里传出断断续续的gāng qín( )声,他táo zuì( )了,便好奇地走近看,才发现,在微弱的zhú guāng( )下,竟是个shī míng( )的姑娘在弹琴。二、选择题。(1、2题每题1分,其他每题2分,共18分)1.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是( )A.汤汤乎(shāng) 蜀国(shǔ) 拊掌(fǔ)B.谬误(miù) 奴婢(bēi) 入场券(juàn)C.驰骋(chéng) 尴尬(jiān) 仆人(pú)D.陶醉(táo) 曲谱(pǔ) 莱茵(yīng)2.下面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破琴决弦 锦囊玉轴 高山流水B.巧夺天工 余音绕梁 约定熟成C.天籁之音 栩栩如生 画龙点睛D.波涛汹诵 戛然而止 微波粼粼3.下列哪个字音与“曝晒”中的“曝”字的读音相同?( )A.爆 B.暴 C.瀑 D.犦4.“巍”的意思最可能与下列哪个字有关?( )A.峨 B.魏 C.委 D.岂5.下列四组词语中不同于其他三组的是( )A.亮相 行当 压轴 捧场B.知音 悦耳 独奏 交响C.花旦 老旦 花脸 青衣D.武术 中医 京剧 书法6.下列与“伯牙鼓琴”的故事无关的一句是( )A.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B.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C.借问人间愁寂意,伯牙弦绝已无声。D.锺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7.“处士笑而然之。”这句话的意思是( )A.杜处士笑了,然而没有作声。B.杜处士笑着点头,认为他说得对。C.杜处士笑了,然后就走了。D.杜处士笑了,然后就转了个身。8.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组是( )①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②这,哪里还是戏剧?这,不是太像杂技了吗?③双方正在对打,激烈到简直是风雨不透。④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9.下列句子的描写方法,说法错误的是( )A.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环境描写)B.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外貌描写)C.带头的坐在船头上,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动作描写)D.丹尼尔向它三鞠躬,高声说:“今后我决不干这些蠢事了,请你原谅!”(心理描写)10.下列关于课堂笔记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课堂笔记可以记录老师讲的重要内容。B.产生的疑问也是课堂笔记的重要内容。C.写的速度不如听的快,所以做课堂笔记会影响学习效率。D.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心得最好也记录在课堂笔记上。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8分)1.高山流水,既是乐曲高妙的写照,更是知音难觅的象征。历代文人墨客,无不赞颂朋友间的深情厚谊。王勃说:“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高适说:“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谁人不识君?”王维借酒抒怀:“劝君更尽一杯酒,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更是对友情做出真切的表白:“桃花潭水深千尺,____________________。”2.古语有云:“____________________,织当问婢。”____________________。3.锺子期死,____________________,终身不复鼓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与欣赏四、阅读与理解。(34分)(一)(10分)楚人居贫,读《淮南方》①:“得螳螂伺②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dài)③云:“不见。”黯然大喜,赍(jī)④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⑤县。县官受辞⑥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注释】①《淮南方》:汉代怀南王刘安,好神仙方术,《淮南方》或许是淮南王所作论方术的书。或作《淮南子》。②伺:侦察,守候。③绐:欺骗。④赍:携带。⑤诣(yì):前往,去到。⑥受辞:接受了诉讼状辞。1.请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的内容,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穷困潦倒 B.掩耳盗铃 C.一叶障目 D.自欺欺人2.用“/”给“县官受辞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标出需要加标点符号的位置,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县官受辞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B.县官受辞/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C.县官受/辞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D.县官受辞/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3.本文中楚人是个什么样的人?下列不能概括他形象的一个词是( )。(2分)A.目光短浅 B.利欲熏心 C.贪婪愚蠢 D.聪明绝顶4.根据这个故事内容,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做事情要小心谨慎,才不会把事情搞砸。B.做人要踏实肯干,不能有不劳而获的思想行为。C.要弄清楚事情的本质,不可偏听偏信。D.不要被局部的现象所迷惑,否则无法认清事物的全貌。(二)中国结(10分)佚 名①这几年,有一个特别受宠的饰物——中国结。②你看,在商店的橱窗里,在百姓的客厅中,在机关单位的大门口;在欢度节日的人群中,在归国旅游的白发苍苍的老华侨胸前,甚至在孩子们的颈上;在首都北京,在西南的少数民族的村寨,到处都可以看到中国结那富于丝绸质感的鲜红、美丽、典雅的造型。中国结以它那特有的风韵活跃在人们的视野里,装点着中华大地。③中国结,是民间艺人的杰作。一根根红色的丝绳,经他们的巧妙编结,成了( )的工艺。如果再配以各种饰品,如鱼,如古钱,如十二生肖,那更是( ),令人( )。它或象征着幸福,或隐喻着爱情,或呼唤着友谊,或赞美着生命;有的是喜庆的标志,有的是智慧的图腾;它烘托着欢乐,燃烧着热情……总之,它代表着祥和,代表着幸福,代表着中国人对未来的憧憬。④中国结表现着中国心,饱含着中国情。⑤中国结由一根丝绳缠结而成,不管这根绳经过如何曲折的缠绕,总是不离不弃,始终围绕着它的起点。怪不得海外的华人特别喜欢中国结,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是编织中国结的那根绳子的部分。中华儿女同根生,这根绳子扯得再远,也离不开它的“头”。这个“头”就是自己的祖国,自己的乡土。因此,中国结又是华夏儿女心连心的象征。⑥中国结,不但中国人喜欢,外国人也喜欢。许多来华的外国人,离开时总不忘买几个中国结,准备送给亲朋好友。因为它带着东方的神韵,渗透了既古老又现代的文明,向世界传递着祥和和喜庆。1.文中括号里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5分)A.巧夺天工 叹为观止 变化无穷B.巧夺天工 变化无穷 叹为观止C.变化无穷 巧夺天工 叹为观止D.叹为观止 巧夺天工 变化无穷2.“中国结表现着中国心,饱含着中国情。”这句话在文中起( )的作用。(1.5分)A.承上启下 B.总结全文 C.引起下文 D.统领全文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2分)A.打比方 B.举例子 C.作比较 D.列数字4.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这中国结是用祖国的绳子编织起来的,所以凝聚着祖国的一片深情。B.中国结要比绳子长得多,精美得多。C.中国结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不仅长,而且是家乡的骄傲。D.中国结是祖国文化的象征,象征着华夏儿女紧紧团结在一起,凝聚着对家乡、对祖国的爱。5.“中国结以它那特有的风韵活跃在人们的视野里,装点着中华大地。”这句话中的带点词能换成“出现”吗?为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嵇(jī)康与千古绝唱《广陵散》(14分)①嵇康是三国时期魏国人,擅长文学,酷爱弹琴。相传他的一生与千古绝唱《广陵散》有着不解之缘。②嵇康年轻时,一次夜宿洛西华阳亭。云淡风轻,他情不自禁地弹起琴来。不知不觉就夜深人静了,他刚要收琴,发现身后立着一位老者正专心致志地听自己弹奏。老者佝偻着身躯,眼睛灰暗无光。嵇康随口问道:“老人家会弹琴吧?请指教。”老人谦逊地微微一笑,说:“略知一二。”③嵇康自负很有才华,就存心试一试老者:“请老人家指点,我的琴艺有哪些不足之处?”老人家拈着花白胡子说:“您的指法很熟练,可惜感情不够。您把悲壮的古曲弹得过于柔弱婉转了。”嵇康万没想到这个其貌不扬的老人会挑出他的毛病,顿时涨红了脸,赶紧诚恳地向老人求教。④老人并不推辞,让嵇康点起一炉紫檀香,自己净了手,整整衣冠,盘膝坐好,先不弹琴,闭目沉思良久,然后从容拨动琴弦。桐琴发出了阵阵沉闷的响声,仿佛黑云压城,令人感到压抑、窒息。继而,老人又奏出铿锵有力的旋律,犹如云开月朗,给人以希望、信心和鼓舞。老人双手在琴弦上挥拂,旋律变化万千,时而如海浪击岸,时而如喁(yú)喁私语。稍后,琴弦又发出了悲壮凄凉的哀调,如泣如诉,飞跃亭外,湖水似乎也在呜咽。⑤琴声戛然而止,嵇康才如梦方醒,再看老人,双目晶明,神采奕(yì)奕。他佩服得五体投地,恭恭敬敬地恳请老人把这绝技传授给他。老人欣然允诺,给他讲起了这首古曲的来历。原来,这首古曲名为《广陵散》,描写的是勇士聂政刺杀暴君韩王的故事:因为父亲为韩王所杀,聂政决心替父报仇。他听说韩王喜欢听琴,于是苦练琴法成了一名弹琴高手,然后利用献艺的机会接近韩王。当韩王和群臣交口称赞聂政弹得一手好琴时,聂政突然拔出匕首把韩王刺死,然后自毁容貌,自刎(wěn)而死。聂政的母亲听到这个消息,抱尸痛哭,最后气绝身亡。⑥老人家把故事讲完,嵇康心灵大受震撼,一时说不出话来。老人沉默良久,说:“弹琴,单指法的熟练是不够的,还要理解曲子的内容和精神,要把自己的感情融入琴曲中去,自己感动了,才能打动人。”然后,老人就亲自指点嵇康弹奏。⑦天快亮了,嵇康再看老人时,已经不见人影了。从此,嵇康因善弹《广陵散》而名闻天下。⑧后来,因为不肯依附当权的司马昭,嵇康被司马昭下令处死。临刑那天,嵇康面对成千上万前来为他送行的人们弹奏《广陵散》,铮铮的琴声,神秘的曲调,铺天盖地,飘进了每个人的心里,那激昂、悲壮的琴声,感动得围观的人们为之饮泣洒泪。弹琴毕,嵇康从容引首就戮(lù),年仅三十九岁。1.下列从文中找出的四字词语,不属于嵇康内心感受的是( )。(2分)A.情不自禁 B.五体投地 C.专心致志 D.如梦初醒2.关于老人弹奏《广陵散》之前的举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2分)A.老人认真揣摩《广陵散》琴曲内容,努力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B.老人对《广陵散》心存敬意,将弹奏《广陵散》视为一件极其庄重严肃的事情。C.老人为了让嵇康觉得他琴艺高超,故意装腔作势。D.弹琴,首先要理解曲子的内容和精神,再把自己的感情融入琴曲中去,才能感动别人。3.关于嵇康与《广陵散》的不解之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2分)A.嵇康拒绝为司马昭弹奏《广陵散》,于是遭到杀害。B.嵇康之死,正是《广陵散》激昂悲壮、不畏强暴的主题的体现。C.嵇康临刑之前弹奏《广陵散》,琴声激昂悲壮,感动了天下人。D.嵇康因善弹《广陵散》而名闻天下。4.请用横线画出文中和“其貌不扬”这个词相应的描写。(2分)5.说一说文章第④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老人弹奏《广陵散》,然后发挥想象,模仿写一段话。(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老人认为怎样才能弹好琴?用波浪线画出相关语句,然后说一说自己获得的启示。(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习作与表达五、小练笔。(4分)当贝多芬回到客店记录《月光曲》时,他会怎么写?怎么想?请你展开想象,写一段话。要求: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注意在叙事中加上联想的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习作。(30分)十八般武艺,样样是好戏!想一想,你有什么拿手的本领?比如唱歌、跳舞、绘画、书法、手工……请用文字把你的拿手好戏写出来。写之前想一想,你的拿手本领是什么?你是怎么练成的?写的时候,要安排好写作材料的先后与详略,还可写一写与这个拿手本领相关的故事,注意把重点内容写详细一些,做到语句通顺,重点突出。不少于450字。
参考答案第七单元测试卷一、幽静 茅屋 钢琴 陶醉 烛光 失明二、1.A 2.C 3.C 4.A 5.B 6.B 7.B 8.A9.D 10.C三、1.天涯若比邻 莫愁前路无知己 西出阳关无故人 不及汪伦送我情2.耕当问奴 不可改也3.伯牙破琴绝弦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四、(一)1.C 2.D 3.D 4.A(二)1.B 2.C 3.A 4.D 5.不能。“活跃”一词使中国结拟人化,突出了中国结出现的频率高、范围广,从而更生动地表现出中国人对中国结特有的喜爱之情。(三)1.C 2.C 3.A 4.老者佝偻着身躯,眼睛灰暗无光。 5.比喻。仿写示例:刘老师为我们表演太极拳,其招式舒缓如行云流水,刚劲如暴风骤雨。一套拳打完,场上顿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6.弹琴,单指法的熟练是不够的……才能打动人。示例:学习任何东西,都要全身心投入,理解它,热爱它,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不然是不可能学好的。五、示例:当贝多芬回到莱茵河畔的客店时,夜已经很深了。他马上拿起鹅毛笔,蘸了墨水,记录下心中的乐曲。他追忆着刚才的节奏,眼前仿佛出现了海上明月升起的景象:那皎洁的月光,那雪亮的浪花,那汹涌的海浪……他的大脑在飞速地运转着,手在飞快地写着,一曲传世佳作就要问世了!此时他好像又看到了皮鞋匠那陶醉的神情,盲姑娘那恬静的面庞。“多么善良的人呀!我要用我的音乐让穷苦人民感觉到幸福!”想到这里,他加快了书写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