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55003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55003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55003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550039/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550039/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550039/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550039/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2550039/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件,共40页。
课外古诗词诵读题破山寺后禅院目 录CONTENTS走近作者常建,生平不详,可能是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常建的诗现存不多,其诗意境清迥,语言洗练自然,艺术上有独特造诣,代表作有《题破山寺后禅院》《宿王昌龄隐居》《吊王将军墓》等。 本诗选自《全唐诗》卷一百四十四(中华书局1960年版)。题,写上,题写。破山寺,即今江苏常熟虞山北麓兴福寺。禅院,寺院。这是一首题壁诗,写了诗人游破山寺的所见所感。背景资料整体感知题破山寺后禅院常 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弯曲的小路。寺院。幽静的处所。僧人住的房舍。整体感知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指初日照射下山上美丽的景色。使……怡然自得。指山光和天色倒映在潭里的清澈秀丽的影子。人的世俗之心。指各种声响。寺院诵经,敲钟开始,敲磬停歇。译文:清晨我走进这座古寺,初升的太阳照耀着高耸的树林。蜿蜒的小路通向幽僻处,忽见花木繁茂,禅房就在花中央。山中景色使鸟儿怡然自得,潭中影像使人心中俗念消失。一切声响此刻全都沉寂,只有钟磬声在空中回荡。整体感知精读细研首联交代了诗人来到破山寺的时间及所见。颔联和颈联写寺中清幽的环境。曲折的小路,幽深的花木,肃穆的禅房,构成一种静谧祥和的氛围。那山光水色、鸟语花香、清潭倒影,都会引起无限遐思,诗人仿佛在其中领悟到了禅意,摆脱了尘世的一切烦恼。其中“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两句,不仅体现在写景的准确传神上,而且表现在思想内涵的深邃上,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美的热烈向往和执着追求。 尾联写诗人沉浸在这幽静的山光水色中的感受:仿佛大自然和人世间的其他所有声响都消逝了,只有“钟磬音”回荡在这幽静的世界里。而诗人淡泊的情怀、内心的感悟也随着这钟磬音起伏飘扬,袅袅不绝。精读细研 这首诗紧紧围绕破山寺后禅院来写,描绘了寺院的清幽与洁净,抒发了诗人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情怀。主旨归纳送 友 人目 录CONTENTS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 。李白的诗歌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夸张。他最擅长乐府歌行,近体则以七绝和五律著称。有《李太白集》传世,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走近作者 本诗选自《李白集校注》卷十八(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送友人,点明了诗歌的写作内容。这首诗描写了李白在城外送别友人的情景。背景资料整体感知送友人李 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分别。蓬草,枯后根断,常随风飞旋。这里比喻即将孤身远行的友人。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整体感知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以落日对大地的依恋比喻与友人难分难舍。此。马嘶叫声。整体感知译文: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河水围绕着城东缓缓流过。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浮云漂浮不定,就像行踪不定的游子,落日缓缓而下,正如我们难舍的情谊。挥挥手从此分离,离群的马儿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精读细研 首联交代了送别的地点和环境,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对仗工整,别开生面。且“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出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出白水的动态,用词准确而传神。 中间两联写出了离别的深情。颔联借孤蓬来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表达了对朋友深切的关心。颈联对仗十分工整。同时,巧用“浮云”“落日”作比:浮云随风飘浮,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夕阳徐徐而下,似不忍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精读细研 尾联两句情意更切。“挥手”是写分离时的动作,诗人没有直说内心的感受,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诗人和友人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载着友人的马仿佛懂得主人的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 这是一首情意深长的送别诗,作者通过对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出依依惜别之意。主旨归纳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目 录CONTENTS走近作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他在诗、文、词、书、画等领域,均取得了极大成就。“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又工书画。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等。 本词选自《东坡乐府笺》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卜算子,词牌名。定慧院,一作“定惠院”,在黄州东南。苏轼初到黄州,一家人寓居定慧院中。这首词就是他寓居定慧院时所作。背景资料整体感知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 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幽居之人。指深夜。漏,指漏壶,古代计时的器具。深夜壶水渐少,很难听到滴壶声音了,所以说“漏断”。枝叶稀疏的桐树。整体感知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知晓。“无人省”,犹言“无人识”。江河中泥沙淤积而成的小块陆地。译文: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树上,滴漏声断了,夜深人静。谁能见幽居人独自往来?仿佛那孤雁的缥缈身影。孤雁惊飞却又回过头来,心里有幽恨却无人知道。它挑遍了寒枝不肯栖息,宁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凉。整体感知精读细研 词的上片写深夜院中所见的景色。开头两句营造了一种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渲染出一种孤高寂寞的境界,为“幽人”“孤鸿”的出场做铺垫。后两句先是描写出一位独来独往、心事重重的“幽人”形象,随即又引出“孤鸿”这一形象。这两句中的人、鸟形象极富象征意味,“孤鸿”的掠影更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使其孤独的形象更具体可感。精读细研 下片紧承上片,着力描写“孤鸿”。前两句写“孤鸿”惊飞又回头寻觅的姿态和有“恨”却无人知晓的心理,突出表现了它没有知音、孤苦难耐的心境。后两句写“孤鸿”挑遍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表现了“孤鸿”的清高,也表现了词人心境的孤独和志趣的高洁。 本词作者描写了深夜所见景象,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主旨归纳卜算子· 咏梅目 录CONTENTS走近作者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高宗时应礼部试;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政治上主张抗金。他一生创作颇丰,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其中《剑南诗稿》收录九千多首诗,内容极为丰富,其中最突出的主题就是爱国。著名篇目有《示儿》《书愤》等。 本词选自《放翁词编年笺注》下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陆游生活在日益衰败的南宋,他的一生充满坎坷:早年参加考试被荐送第一,为秦桧所嫉;孝宗时又为一群小人所排挤;在王炎幕府时筹划平定中原,又受到统治集团的压制,不得遂其志。读这首词,联系陆游的政治遭遇,可以看出梅花是他的缩影。这首咏梅词,其实也是陆游的咏怀之作。背景资料整体感知卜算子·咏梅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孤单冷清。自生自灭,无人照管和玩赏。遭受。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任凭。香气依旧存在。苦苦,极力。凋谢。译文:驿站之外的断桥边,梅花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无人过问。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梅花不想和百花争春斗艳,任凭百花妒忌。即使凋零了,化作泥,又碾作尘,梅花一如既往散发出缕缕清香。整体感知精读细研 上片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从生长环境的恶劣、无人欣赏的寂寞、暮雨黄昏的愁苦,写出了梅花处境的悲凉。精读细研 下片写梅花的品格精神,托梅寄志。梅花生在世上,无意炫耀自己的花容月貌,更不与争艳斗宠的百花争夺春色,只是孤独地在冰天雪地里开放。对于“群芳”的误解也一概不予理睬,而是“一任群芳妒”,只求灵魂的纯洁与升华。此中暗含着作者的不幸遭遇,揭露了苟且偷安者的无耻行径。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表现出作者性格孤高、决不与争宠谄媚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傲骨。最后几句,把梅花的“独标高格”再推进一层:虽说梅花凋落了,被践踏成泥,被碾成尘土,但它那“别有韵致”的香味,却永远“如故” 。 这首词作者以梅花自喻,借梅花孤高正直、坚贞自守、矢志不渝的高贵品质,表现了其虽遭遇不幸、命途坎坷却坚持正义的品格,虽粉身碎骨却矢志不渝的斗争精神。主旨归纳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