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1 电源和电流课后作业题
展开eq \a\vs4\al(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导体中电荷运动就形成电流
B.国际单位制中电流的单位是安
C.电流强度是一个标量,其方向是没有意义的
D.对于导体,只要其两端电势差不为零,电流必定不为零
解析:选BD.电流产生的条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有自由电荷;二是有电势差.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电子,因此只需其两端具有电势差即可产生电流,在国际单位制中电流的单位为安.
eq \a\vs4\al(2.)关于电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只要将导体置于电场中,导体内就有持续的电流
B.电源的作用是可以使电路中有持续的电流
C.导体内没有电流,说明导体内部的电荷没有移动
D.恒定电流是由恒定电场产生的
解析:选BD.电流在形成时有瞬时电流和恒定电流,瞬时电流是电荷的瞬时定向移动形成的,而恒定电流是导体两端有稳定的电压形成的,电源的作用就是在导体两端加上稳定的电压,从而在导体内部形成恒定电场而产生恒定电流.故选项B、D正确.
eq \a\vs4\al(3.)电路中,每分钟有60亿万个自由电子通过横截面积为0.64×10-6 m2的导线,那么电路中的电流是( )
A.0.016 mA B.1.6 mA
C.0.16 μA D.16 μA
解析:选C.I=eq \f(q,t)=eq \f(en,t)=eq \f(1.6×10-19×60×1012,60) A=0.16×10-6 A=0.16 μA.
eq \a\vs4\al(4.)(2012·山东任城第一中学高二月考)铜的原子量为m,密度为ρ,每摩尔铜原子有n个自由电子,今有一根横截面积为S的铜导线,当通过的电流为I时,电子平均定向移动的速率为( )
A.光速c B.eq \f(I,neS)
C.eq \f(ρI,neSm) D.eq \f(Im,neSρ)
解析:选D.自由电子体密度N=eq \f(n,m/ρ)=eq \f(ρn,m),代入I=nqSv,得v=eq \f(Im,neSρ),D正确.
eq \a\vs4\al(5.)某品牌手机在待机工作状态时,通过的电流是4微安,则该手机一天时间内通过的电荷量是多少?通过的自由电子个数是多少?
解析:通过的电荷量为:
q=It=4×10-6×24×3600 C≈0.35 C.
通过的电子个数为:
N=eq \f(q,e)=eq \f(0.35 C,1.6×10-19 C)=2.16×1018个.
答案:0.35 C 2.16×1018个
一、单项选择题
eq \a\vs4\al(1.)关于电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导线内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等于电流的传导速率
B.导体内自由电子的运动速率越大,电流越大
C.电流是矢量,其方向为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
D.在国际单位制中,电流的单位是安,属于基本单位
解析:选D.此题要特别注意B选项,导体内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越大,电流才越大.
eq \a\vs4\al(2.)对电流概念的正确理解是( )
A.通过导体的横截面的电荷量越多,电流越大
B.导体的通电时间越短,电流越大
C.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越大,电流越大
D.导体中的自由电荷越多,电流越大
解析:选C.由电流的定义式I=eq \f(q,t)知,电流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所以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越大,电流越大,C正确,A、B、D错误.
eq \a\vs4\al(3.)(2012·山西忻州一中高二检测)判断下列所示的电流-时间图象,属于恒定电流的是( )
图2-1-4
答案:A
图2-1-5
eq \a\vs4\al(4.)如图2-1-5所示是一款MP4播放器,随着这种产品的出现,人们可以在旅途中观看电影,让原本枯燥的旅途变得充满乐趣.MP4的充电电池多为锂电池,假设锂电池的充电电流为500 mA,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1 s通过电池某一横截面的电荷量为500 C
B.1 s通过电池某一横截面的电荷量为5 C
C.充电过程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D.充电过程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解析:选D.由电流的定义式得q=It=0.5 C,故A、B错.充电过程是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储存起来,故C错,D对.
eq \a\vs4\al(5.)在由电源、导线等电路元件所组成的电路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导线中的电场强度处处为零
B.导线中的电场强度方向跟导线方向平行
C.导线处于静电平衡状态
D.导线内沿电流方向各点的电势逐渐升高
解析:选B.在电源和导线中感应电荷的共同作用下,垂直导线方向的电场相互抵消,在导体中形成了沿导线方向的电场,即导线中的电场强度方向跟导线方向平行,B正确,A错误;导体内有电场,说明导体不是静电平衡状态,C错误;沿电场方向电势逐渐降低,电场方向就是正电荷的受力方向,也就是电流的方向,即导线内沿电流方向各点的电势逐渐降低,D错误.
eq \a\vs4\al(6.)某一探测器,因射线照射而使内部气体电离,在时间t内有n个二价正离子通过探测器某一个截面,同时有2n个电子也通过该截面,则探测器电路中的电流为( )
A.0 B.2ne/t
C.3ne/t D.4ne/t
解析:选D.t时间内通过某截面的电量为q=4ne,所以I=eq \f(q,t)=eq \f(4ne,t).
eq \a\vs4\al(7.)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储存环是长为240 m的近似圆形轨道,当环中的电流为10 mA时,若电子的速率为十分之一光速,则在整个环中运行的电子数目为( )
A.5.0×1011 B.5.0×1019
C.1.0×1013 D.1.0×103
解析:选A.电子运动一周所需要的时间:
t=eq \f(240,\f(1,10)×3×108) s=8×10-6 s
在圆形轨道上任取一横截面,则在t时间内整个环中的电子刚好都通过该截面,故环中具有电子的电量为
q=It=8×10-6×10×10-3 C
=8×10-8 C
环中具有电子数N=eq \f(q,e)=eq \f(8×10-8,1.6×10-19)个=5.0×1011个.故A对.
eq \a\vs4\al(8.)如图
图2-1-6
2-1-6所示,一根横截面积为S的均匀长直橡胶棒上均匀带有负电荷,每米电荷量为q,当此棒沿轴线方向做速率为v的匀速直线运动时,由于棒运动而形成的等效电流大小为( )
A.vq B.eq \f(q,v)
C.qvS D.qv/S
解析:选A.在运动方向假设有一截面,在t时间内通过截面的电量Q=vt·q.等效电流I=eq \f(Q,t)=vq,故A项正确.
eq \a\vs4\al(9.)(2012·蚌埠二中高二检测)来自质子源的质子(初速度为零),经一直线加速器加速,形成电流为I的细柱形质子流.已知质子源与靶间的距离为d,质子电荷量为e,假定分布在质子源到靶之间的加速电场是匀强电场,质子到达靶时的速度为 v,则质子源与靶间的质子数为( )
A.eq \f(Id,ev) B.eq \f(2Id,ev)
C.eq \f(Id,v) D.eq \f(2Id,v)
解析:选B.设质子源与靶间的质子数为n,则I=eq \f(ne,\b\lc\(\rc\)(\a\vs4\al\c1(\f(d,0.5v))))=eq \f(nev,2d),n=eq \f(2Id,ev).
二、非选择题
eq \a\vs4\al(10.)(1)在金属导体中,若10 s 内通过横截面的电荷量为10 C,则导体中的电流为多少?
(2)某电解槽横截面积为0.5 m2,若10 s 内沿相反方向通过横截面的正、负离子的电荷量均为10 C,则电解液中的电流为多少?
解析:(1)10 s内通过某一横截面的电荷量是10 C,
所以 I=eq \f(q,t)=eq \f(10 C,10 s)=1 A.
(2)正电荷形成的电流为I1=eq \f(10 C ,10 s)=1 A
负电荷形成的电流为I2=eq \f(10 C,10 s)=1 A
因负电荷形成的电流方向与其正电荷定向移动方向相反,所以两种电荷形成电流方向相同.
故电解液中的电流为:I=I1+I2=2 A.
答案:(1)1 A (2)2 A
eq \a\vs4\al(11.)
图2-1-7
图2-1-7是静电除尘器示意图,A接高压电源的正极,B接高压电源的负极,A、B之间有很强的电场,空气被电离为电子和正离子,电子奔向正极A的过程中,遇到烟气的煤粉,使煤粉带负电荷,吸附到正极A上,排出的烟就成为清洁的了.已知每千克煤粉会吸附m ml电子,每昼夜能除尘n kg,试计算高压电源的电流I.设电子电荷量为e,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一昼夜时间为t.
解析:根据电流的定义式I=eq \f(Q,t),只要计算出一昼夜时间内通过的电荷量Q,就可以求出电流I,需要注意的是,流过电源的电荷量Q跟煤粉吸附的电荷量Q′并不相等,由于电离出的气体中电子和正离子同时导电,煤粉吸附的电荷量Q′=eq \f(1,2)Q.
Q′=mneNA,Q=It,从而mneNA=eq \f(1,2)It,
解得I=eq \f(2mneNA,t).
答案:eq \f(2mneNA,t)
eq \a\vs4\al(12.)导线中的电流是1 A,导线的横截面积为1 mm2.
(1)在 1 s 内,有多少个电子通过导线的横截面(电子电荷量 e=1.6×10-19C)?
(2)自由电子的平均移动速率是多大(设导体每立方米内有8.5 ×1028 个自由电子)?
(3)自由电子沿导线移动 1 m,平均要多少时间?
解析:(1)N=eq \f(q,e)=eq \f(It,e)=eq \f(1×1,1.6×10-19) 个=6.25 ×1018个.
(2)由公式I=neSv得
v=eq \f(I ,neS)=eq \f(1,8.5×1028×1.6×10-19×10-6) m/s
=7.4×10-5 m/s.
(3)以这样的速率沿导线传播1 m 需用时
t=eq \f(1,7.4×10-5 ) s=3.8 h.
答案:(1)6.25×1018 (2)7.4×10-5 m/s (3)3.8 h
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1 电源和电流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1 电源和电流当堂达标检测题,共6页。
教科版选修3-12 电阻定律测试题: 这是一份教科版选修3-12 电阻定律测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 A D.8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选修35 焦耳定律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物理选修35 焦耳定律课堂检测,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通常一次闪电过程历时约0,5×60 J=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