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组 测试题及答案
展开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组 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 ( 2分 ) 选择四组成语中写得全对的一组( )
A. 完壁归赵 负荆请罪 应接不瑕 同心协力
B. 身临其境 无微不至 兴高彩烈 千均一发
C. 神计妙算 无优无虑 匠心独运 各抒己见
D. 安然无恙 川流不息 风驰电掣 再接再厉
2. ( 2分 ) 选择四组成语中写得全对的一组( )
A. 完壁归赵 负荆请罪 应接不瑕 同心协力
B. 身临其境 无微不至 兴高彩烈 千均一发
C. 神计妙算 无优无虑 匠心独运 各抒己见
D. 安然无恙 川流不息 风驰电掣 再接再厉
3. ( 2分 ) 读下面的词语,选择排列正确的一组( )
A. 篇 段 词 字 句 B. 篇 段 句 词 字 C. 段 篇 词 字 句
4. ( 2分 )缘身在此山中( )
A. 缘分 B. 因为
5. ( 2分 )缘身在此山中( )
A. 缘分 B. 因为
6. ( 2分 )题西林壁( )
A. 书写、题写 B. 要求回答的提问
二、判断题
7. ( 10分 ) 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1)爬山虎是一种凶猛的动物。
(2)“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这句话中的“着”读“zháo”,不读“zhe”。
(3)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
(4)《游山西村》是唐代诗人陆游写的。
(5)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
三、填空题
8. ( 2分 ) 把诗句补充完整。
①不识庐山真面目,________。
②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
9. ( 3分 ) 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凹进________(A.āo B.ào C.wà)
召开________(A.zhāo B.zhào C.zāo)
起源________(A.ruán B.yáng C.yuán)
10. ( 4分 ) 照样子写词语。
例:柳暗花明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1. ( 4分 ) 拼一拼,写一写。
hén jì | jūn yún | là yuè | chù mō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12. ( 4分 ) 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__的草滩 | ________的湖水 |
________的树林 | ________的鹿角 |
13. ( 5分 ) 查字典
费 | 音节 | ________ | 音序 | ________ | 部首 | ________ | 笔画 | ________ | 结构 | ________ |
14. ( 6分 ) 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厚------________ 新-----________ 出-----________
轻易------________ 宁静-----________ 柔弱-----________
15. ( 7分 ) 解释下列词语。 ①识:________。②真面目:________。③山重水复:________。
④柳暗花明________。⑤箫鼓:________。⑤缘:________。⑦此山:________。
四、问答题
16. ( 5分 ) 俗话说:“当事者迷,旁观者清。”所学的诗中有哪句诗说明这个道理。
五、综合题
17. ( 2分 ) dukew 《蟋蟀的住宅》,理解句子的意思。
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
(1)“随遇而安”是指 。
(2)这句话写出了 。
18. ( 2分 ) 读课文《蟋蟀的住宅》,理解句子的意思。
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1)“伟大的工程”是指 。
(2)这句话写出了 。
19. ( 5分 )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______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______一把,使它______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1)把下面的词语填入横线上。
拉 | 紧贴 | 巴 |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 1 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 2 一把,使它 3 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2)“巴”的意思是 1 。
(3)这段文字介绍了 1 。
20. ( 7分 ) 阅读《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文段,回答问题。
瞧!这两个地方的形状竟是这般不可思议地吻合!魏格纳被自己偶然的发现惊呆了!他精神大振,仔细端祥着美洲和非洲大陆形状上的不同点。果然,巴西东海岸的每一个突出部分,都能在非洲西海岸找到形状相似的海湾;同时,巴西的每个海湾,又能在非洲找到相应的突出部分。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吻合----- 端详-----
(2)用下列词语造句。
①果然
②偶然
21. ( 12分 ) 根据古诗《游山西村》,回答下列问题。
(1)“重”是多音字,诗中读音是________,另一个读音是________,组词________。
(2)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__(谁)在________(时候)________(做什么)的景象。
(3)“足”的意思是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________。
(4)诗中的“山西村”在____。
A.今山西省山西村
B.今浙江绍兴
C.今浙江杭州
(5)诗中写景寓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告诉我们一个生活哲理: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22. ( 10分 ) 阅读平台。
有趣的发现
一百多年前,英国有位著名的科学家叫达尔文。
有一次,达尔文乘船到太平洋中的一个小岛上去考察。他看到岛上的昆虫要么翅膀特别大,要么就没有翅膀,感到很奇怪。
达尔文捉来许多昆虫,反复观察比较,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岛上经常刮大风,那些没有翅膀的昆虫,由于不会飞,就不大可能被风刮到海里淹死。那些翅膀特别大的昆虫,因为顶得住大风,所以也能生存下来。而那些翅膀不大的昆虫,由于很容易被刮到海里去,便逐渐地消失了。
这个有趣的发现,对达尔文后来的科学研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达尔文是怎样得到这个有趣的发现的?
(2)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什么启发呢?
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D
2【答案】D
3【答案】 B
4【答案】 B
5【答案】 B
6【答案】 A
二、判断题
7【答案】 (1)错误
(2)正确
(3)正确
(4)错误
(5)正确
三、填空题
8【答案】只缘身在此山中;柳暗花明又一村
9【答案】A;B;C
10【答案】弄巧成拙;取长补短;同甘共苦;喜新厌旧
11【答案】痕迹;均匀;腊月;触摸
12【答案】无边;清澈;茂密;枝状
13【答案】fèi;F;贝;九;上下
14【答案】薄;旧;入;困难;热闹;坚强
15【答案】认识;清楚;指庐山真实的景色;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柳色深绿,花色红艳;吹箫打鼓;同“原”,因为;由于;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四、问答题
16【答案】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五、综合题
17【答案】 (1)适应周围的环境,不论环境如何都能满足
(2)对于一般的昆虫来说,只要能够找到一个临时的藏身之地就满足了,而蟋蟀却不同,它不愿意利用现成的洞穴,而是慎重地择址,自己一点一点地挖掘。这句话照应了课文的题目,让读者知道为什么把蟋蟀的藏身的洞穴叫做“住宅”
18【答案】 (1)蟋蟀挖掘的洞穴
(2)蟋蟀的整个身躯那样柔弱,用来施工的工具仅仅是细弱的前足和后腿,与要完成的挖土、搬土块、踏地、推土、铺土、修整等工程相比,这是多么大的反差!所以对蟋蟀来说,这不能不算是一项伟大的工程,这也是人们为之惊讶的超凡举动
19【答案】 (1)巴;拉;紧贴
(2)紧紧贴在
(3)介绍爬山虎是怎样利用脚,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20【答案】 (1)符合;打量
(2)①看天色这么黑沉,今天果然下雨了。②这些事故的发生绝非偶然。
21【答案】 (1)chónɡ;zhònɡ;重量
(2)农民;丰收年景;款待客人
(3)足够;农家款待客人时的盛情
(4)B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我们陷入困境,不应放弃希望,只要坚持不懈,就可能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我们要增加克服困难的信心。
六、现代文阅读
22【答案】 (1)达尔文捉来许多昆虫,反复观察比较,终于找到了答案。
(2)无论什么事情,只要用心的反复观察、研究,总能找到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