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和处理,学情分析,教学亮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和处理】《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是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的内容,是“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系列研究课中的第二课。本课具有“观察小苏打和白醋”、“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产生了什么气体的探究”三个教学活动。如果按教程的先后顺序上,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因第一个观察活动太简单而大大降低;因此我打破教材的逻辑顺序,在教材基础上侧重于探索“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及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先探究“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其他变化”,再自主研究“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什么”,而“小苏打和白醋的特点”放在了课前观察和记录,这样减少了课堂容量,让探究更有效更易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经熟悉一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对物质特点的观察活动他们更是轻车熟路。虽然他们在生活中已初步了解白醋,但对小苏打的认识不多,更不清楚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现象,对此他们会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但是对于一些常见气体,只是停留在知道名字,对它们的性质则无概念(如助燃性、谁比空气重等。)于是导致他们在探究未知气体时出现了困难。 【教学亮点】本课力图从兴致引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动手、动脑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科学的魅力和乐趣。在课前铺垫、课中构建和课后延伸的过程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民主、平等、对话、互动的学习方式,落实三维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引入部分不费吹灰之力吹起气球,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眼球,学生兴致大增,探究欲望被激起,探究的点子就会势不可挡的迸出来。2、根据老师提供的常见气体的部分性质,自主设计实验验证未知气体的助燃性和相对空气的重量。整个探究过程学生自主思考、设计实验、同伴互评、合作完成实验,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设计实验展示环节,采用画图代替文字的形式,清晰明了并节省课堂时间。3、准备充分的实验材料。老师没有一开始就提醒学生实验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而是“将错就错”,学生在探究未知气体相对空气的重量时得到不同的结果,产生思维的碰撞,找到原因后重新进行实验。学生经历一个“坎坷”的探究过程,体验到科学家研究过程的艰辛与谨慎,懂得科学结论那么简单易得的。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物质。 二氧化碳是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的气体。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未知气体是二氧化碳的结论。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教学重点】观察和阐述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发生的变化 及产生气体的判断 【教学难点】分析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未知气体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提出问题1、 演示实验:塑料瓶口套上气球,瓶内有白醋,气球内有小苏打。将气球竖起来,气球鼓起来。2、 师:你观察到什么现象?揭示奥秘,提出问题:两者混合产生了什么变化,这种气体又是什么气体?引出课题。【设计意图:按课本的引入(先观察小苏打和白醋的特点),学生的探究将缺乏主动性。瓶子吹气球实验能一下子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此实验使学生直观的看到产生了气体,对下一个观察活动能着眼于产生气体外的其他现象,同时对后面探究“是什么气体”衔接自然。】 二、观察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的变化1、汇报课前观察小苏打和白醋的特征。2、将两者混合,并马上盖上胶塞(胶塞的作用是防止气体泄漏掉)。观察有哪些现象发生。 三、探究:产生的气体是什么1、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有大量气体产生,这是什么气体呢?2、 展示“各种气体名称和主要特点” (简单解释助燃性和相对空气的轻重)助燃性 相对空气的轻重氧气 支持燃烧 比空气重 二氧化碳 不支持燃烧 比空气重氢气 可以燃烧 比空气轻氦气 不支持燃烧 比空气轻3、 学生根据这些性质,设计方案检验这种气体的助燃性。预设的方案:a 将燃烧的火柴放进去,看是否继续燃烧b 将气体倒到蜡烛上 c 用气球收集气体,对着蜡烛松开气球 d将装有气体的瓶子倒盖在蜡烛上4、 汇报交流,同伴相互评价,选出最佳方案。【设计意图:研究“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什么气体”是本课的难点。通过对助燃性的简单解释,引导学生思考各种实验方案,既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又不限定他们的探究思维。再通过同伴之间的交流,指出一些方案的不合理性和选出最终的实验方案。】5、 (出示注意事项)生进行实验,师巡视。6、 根据实验结果,生小结: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 不支持燃烧。7、 检验这种气体相对空气的重量。(预设学生在助燃性的实验设计上想到方案b)用这个实验可以检验重量吗?你预计会有什么现象?这个实验有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或需要注意的事项?预设的答案:a 气体不够 b 瓶口对着上方的蜡烛 c 蜡烛只用一根(因为上方的蜡烛倒立过来,融化的蜡会滴落下来) d 注意安全 e 不要将液体倒出来8、 生实验,根据现象,得出结论。【设计意图:这此环节做两手准备,若助燃性的实验设计学生想到方案b,则思考可能出现的现象和问题,培养学生考虑问题的全面和严谨性;若前面学生没有想到方案b,则教师引导学生共同设计实验——像倒水一样将气体倒出来。学生在验证气体相对空气的重量时,老师不做任何提醒,有意出现有些小组失败有些小组成功的情形。问题来自学生就抛回给学生,思考出原因后再做一边,让学生经历一个“坎坷”的探究过程,体验科学家研究过程的艰辛与谨慎。】9、 师出示四氯化碳等气体: 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师:我们可以断定这种气体是二氧化碳吗?许多科学结论不是做一两次实验就可以得知,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10、 微视频: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气体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师小结:科学家经过大量的研究,已经确定这种气体是二氧化碳,它是空气的组成部分。【设计意图:通过两个实验,学生会根据这种气体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的性质,判断它是二氧化碳。但当出示同样具有这两种性质的其他气体时,学生会否定了之前的肯定,体会到科学家研究过程的艰辛和谨慎,懂得了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四、根据物质性质特点,了解在生活中的运用。1、 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特点,介绍生活中的运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舞台烟雾效果、碳酸饮料等)【设计意图:联系生活,让学生了解科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五、探究: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1、观察玻璃瓶里的液体,小苏打还在吗?留下的液体还是白醋吗?六、课后延伸1、自制柠檬汽水:请同学们品尝自制的柠檬汽水,出示制作方法。2、谈谈本节课的收获。【设计意图:让学生品尝汽水,明白科学能学以致用,在学习中体验科学的魅力和乐趣。谈收获是为了学生学会归纳知识,总结对科学研究过程的情感体会。】 附:学生课堂观察记录单 观察材料特点(可用看、闻、摸等方法观察)白醋 小苏打 观察内容 有什么现象小苏打和白醋混合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教科版六年级下册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设计,共5页。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科学六年级下册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