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8.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演示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8.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演示ppt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高度差,机械能,被举高,mgh,Ep1-Ep2,弹性形变,形变量,劲度系数,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重力势能(1)重力做功的特点①重力做功与 无关,只与始末位置的 有关.②重力做功不引起物体 的变化.
(2)重力势能①概念:物体由于 而具有的能.②表达式:Ep= .③矢量性:重力势能是 ,正负表示其 .
(3)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①定性关系:重力对物体做正功,重力势能就 ;重力对物体做负功,重力势能就 .②定量关系:重力对物体做的功 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即WG=-(Ep2-Ep1)= .
2.弹性势能 (1)概念:物体由于发生 而具有的能. (2)大小: 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的 及 有关, 弹簧的 越大或 越大,弹簧的弹性势能越大.
3.机械能守恒定律(1)内容:在只有 (或弹簧 )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 (或 )和动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 .
(3)机械能守恒的条件①只有 (或弹簧的 )做功.②受其他外力,但其他外力不做功或做功的代数和为零.
—Ek1+Ep1= (要选零势能参 考平面)—ΔEk= (不用选零势能参考 平面)—ΔEA增= (不用选零势能 参考平面)
机械能守恒条件判断 如图5-3-1所示,轻质杆上固定着相同的A、B两个小球,AB=BO,将杆拉到水平位置后无初速度释放,杆在绕O点转到竖直位置的过程中( )A.A、B两球机械能各自守恒B.A、B两球的总机械能守恒C.A球机械能守恒,B球机械能不守恒D.B球的机械能增加,A球的机械能减少
此题关键在于研究对象的选取,若分别研究A、B两小球,由于轻杆对小球的力不为我们所熟悉,很难判断是否有切向力,从而无法判断A、B两球机械能各自是否守恒.以整个杆为研究对象,在转动过程中,对整体只有重力做功,总机械能守恒,杆的力即使做功,对A、B球分别为等大的正功和负功,相互抵消.最后再由所得数据判断A、B两球机械能各自是否守恒.
对于整体,以杆的最低点为零势能点.设杆全长为L,经过竖直位置时,vA=2vB=2v,mgL+mgL=0+mg + mv2+ m(2v)2,得 .
再研究A球,初状态的机械能为mgL,末状态的机械能为0+ m(2v)2= ,可见机械能增加了.同理以B球为研究对象,初状态的机械能为mgL,末状态的机械能为 + mv2= ,机械能减少了.这是由于在下落的过程中,杆对小球的作用力并不是沿杆的方向.杆对A球做正功,对B球做负功,而机械能的增加量与减少量相等,总机械能守恒,故只有B选项正确.
判断系统机械能是否守恒常用能量判断的方式,即看系统间是否仅有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而无其他形式的能量产生.若用系统外力(除重力或弹簧弹力)所做的总功是否为零来判断,则是错误的,如一对滑动摩擦力做的总功不为零时,会产生热量,而这对摩擦力又被视为系统内力.这种思路往往比较复杂.
如图5-3-2所示的几种情况,系统的机械能守恒的是( )A.一颗弹丸在粗制瓷碗内做复杂的曲线运动[图(a)]B.运动员在蹦床上越跳越高[图(b)]C.图(c)中小车上放一木块,小车的左侧有弹簧与墙壁相连.小车在左右振动时,木块相对于小车无滑动(车轮与地面摩擦力不计)D.图(c)中如果小车振动时,木块相对小车有滑动
弹丸在碗内运动受摩擦力,有机械能损失,A错.当运动员越跳越高时,在最高处重力势能在不断增加,机械能不守恒,B错.木块若相对小车有滑动,木块和小车间有摩擦生热,机械能损失,D错.
机械能守恒在抛体中的应用 如图5-3-3所示,在水平台面上的A点,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以初速度v0被抛出,不计空气阻力,求它到达台面下h处的B点时速度的大小.
物体在抛出后的运动过程中只受重力作用,机械能守恒,若选地面为参考面,则mgH+ =mg(H-h)+ ,解得 .若选台面为参考面,则 = -mgh+ ,解得 若使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另一种形式,即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动能的增加量,则不需要选取参考面,有mgh= - ,解得 .
选择不同参考面重力势能的表达式不一样,因此同一物体在同一位置机械能的值不是唯一的,抛体运动在不计阻力的情形下,均可考虑从机械能守恒结合运动规律解题.
跳台滑雪是勇敢者的运动,它是利用山势特别建造的跳台.运动员穿着专用滑雪板,不带雪杖在助滑路上获得高速后水平飞出,在空中飞行一段距离后着陆,这项运动极为壮观.设一位运动员由山坡顶的A点沿水平方向飞出,到山坡上的B点着陆.如图5-3-4所示,已知运动员水平飞出的速度为v0=20m/s,山坡倾角为θ=37°,山坡可以看成一个斜面.(g=10m/s2,sin37°=0.6,cs37°=0.8)
求:(1)运动员在空中飞行的时间t;(2)AB间的距离s;(3)运动员到B点时的机械能(以A点为零势能点,运动员的质量m=60kg).
机械能守恒在圆周运动中的运用 长为L的轻绳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拴一个小球,把绳拉成水平伸直,由静止释放小球,绳转过α角时,碰到A点的固定长钉,小球将以A为圆心继续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如图5-3-5所示,求若要使小球能经过最高点B,OA之间的距离d应满足的条件.
小球运动到B点时受重力mg和绳拉力F的作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圆周运动的知识得F+mg=m·F=m· -mg小球能经过B点的条件F≥0则 m -mg≥0解得小球通过B点时的速度应满足v≥
小球由绳处于水平位置到小球运动到B点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系统机械能守恒,取过以A为圆心的圆周最低点处重力势能为零,根据机械能守恒得mg[(L-r)sinα+r]=mg·2r+ mv2v2=2g[Lsinα-r(1+ sinα)],其中r=L-d因为2g[Lsinα-r(1+sinα)]≥g·r2Lsina≥r(3+2sinα)即2Lsinα≥(L-d)(3+2sinα)解得d≥
物体做竖直面上的圆周运动时,要区分绳、杆、光滑圆轨道内、外侧运动的情形.要特别注意最高点速度的条件限制.
如图5-3-6所示,是半径为r的竖直光滑环形轨道,将一玩具小车放到与轨道圆心O处于同一水平面的A点,并给小车竖直向下的初速度,使小车沿轨道内侧面做圆周运动.要使小车不脱离轨道,则在A处使小车获得竖直向下的最小初速度应为( )A. B. C. D.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6 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图文课件ppt,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Δp1-Δp2,小很多,近似守恒,有损失,损失最大,黏合在一起,图14-2-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3选修3-2第五章 交变电流1 交变电流示范课课件ppt,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图11-1-1,图11-1-2,改变一次,图11-1-3,NBSω,02s,图1118,图11-1-9,图11-1-10,图11-1-1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9.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课堂教学课件ppt,共4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物体动能变化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