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课时练3地球的演化过程含解析中图版 试卷 1 次下载
- 高中地理课时练4主要地貌的景观特点含解析中图版 试卷 1 次下载
- 高中地理课时练6大气的受热过程含解析中图版 试卷 1 次下载
- 高中地理课时练7热力环流与大气运动含解析中图版 试卷 1 次下载
- 高中地理课时练8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含解析中图版 试卷 1 次下载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课时训练
展开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基础性训练】 共7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2021·宜春高一检测)读“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25千米以下)”表,完成1、2题。
气体成分 | 体积分数/% | 质量分数/% |
氮气 | 78.08 | 75.52 |
氧气 | 20.94 | 23.15 |
氩气 | 0.93 | 1.28 |
二氧化碳 | 0.03(变动) | 0.05 |
1.下列关于表中干洁空气的主要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二氧化碳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使气温升高
B.水汽和杂质是成云致雨的重要条件
C.氮气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
D.臭氧能够吸收太阳紫外线,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
2.下列关于地球各大气垂直分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干洁空气只分布在对流层
B.平流层适合航空飞行
C.臭氧层分布于高层大气
D.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
【解析】1选C,2选B。第1题,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二氧化碳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增加大气的热量,使气温升高;水汽和杂质是成云致雨的重要条件;干洁空气中包括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其中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能够吸收太阳紫外线,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第2题,对流层集中了约75%的大气的质量,干洁空气主要分布在对流层;平流层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升高,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适合航空飞行;臭氧主要分布在平流层;近地面大气的直接来源是地面辐射。
读“地球大气中臭氧浓度垂直分布图”,回答3、4题。
3.臭氧主要分布于 (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外层大气
4.近几十年来,局部地区的臭氧浓度逐年下降,该现象造成的主要影响是 ( )
A.大气反射作用增强
B.地面辐射减弱
C.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
D.大气逆辐射增强
【解析】3选B,4选C。第3题,臭氧主要分布在高于对流层顶部50~55 km处的平流层。第4题,臭氧具有吸收紫外线的功能,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免于收到强烈紫外线辐射的影响,臭氧浓度下降导致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会对地面生命的生存造成影响。
(2021·淄博高一检测)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曲线表示 ( )
A.臭氧层的高度
B.对流层的高度
C.对流层气温的变化规律
D.平流层气温的变化规律
6.对图中甲、乙两处的正确叙述是 ( )
A.乙处的气温高于甲处
B.甲处的水汽含量高于乙处
C.甲、乙两处同为下沉气流
D.甲处热量主要来自短波辐射
【解析】5选B,6选B。第5题,由纵坐标可读出该曲线的分布高度主要在8~18km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应为不同纬度对流层的分布高度;臭氧层位于平流层中,高度为20~55km;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气温不断降低,平流层气温随海拔的升高,气温不断升高。图示信息没有体现。第6题,同一纬度,乙处位于对流层顶或者平流层下部,离直接热源较远,所以乙处气温低于甲处;地面是对流层的热量和水汽来源,海拔越低水汽和热量越充足,甲处的水汽含量高于乙处;甲处在对流层,以对流运动为主,乙在平流层,以平流运动为主;地面辐射是对流层的直接热量来源。
【补偿训练】
2019年3月10日,我国成功发射“中星6C”卫星。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图示能正确反映“中星6C”卫星在升空过程中经历的大气环境状况的是
( )
(2)下列有关Ⅰ、Ⅱ层可能出现的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飞机在Ⅰ层飞行有时会出现颠簸现象
B.飞机在Ⅱ层飞行时,飞行员常感觉是万里无云
C.在Ⅰ层中有时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升高而上升的现象
D.在Ⅱ层中沐浴阳光时不会损伤皮肤
【解析】(1)选C,(2)选D。第(1)题,臭氧层分布在平流层,故A、D项错误;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递减,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B项中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升高变化过于剧烈,最低温过低。第(2)题,Ⅰ层为对流层,飞行有时会出现颠簸现象;Ⅱ层为平流层,适合飞行;在Ⅰ层中有时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升高而上升的现象,称作逆温现象;Ⅱ层臭氧层以上紫外线强烈,会对皮肤造成损伤。
(2021·长春高一检测)大气——地球的保护伞,完成7、8题。
7.关于大气成分及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 )
A.二氧化碳吸收紫外线,使大气增温
B.水汽能够吸收地面辐射
C.氮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D.氧是光合作用的必需物质
8.一架飞机从南极长城站飞往我国海口,高度一直保持在12千米,那么这架飞机是从 ( )
A.对流层飞往平流层 B.对流层飞往对流层
C.平流层飞往对流层 D.平流层飞往平流层
【解析】7选B,8选C。第7题,二氧化碳吸收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水汽能够吸收地面辐射;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的是臭氧;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必需物质。第8题,对流层的厚度随纬度而变化,其中低纬度地区对流运动旺盛,对流层厚度为17~18km,中纬度为10~12km,高纬度为8~9km,因此一架飞机从南极长城站飞往我国海口,一直保持在12km的高度,应从平流层进入对流层。
(2021·天门高一检测)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舱在距地面高度约120km处高速进入地球大气层,实施初次气动减速。下降至预定高度后,返回器向上跃出大气层。之后,返回舱再次进入大气层,实施二次气动减速,在距地表50km的高度返回舱与大气层激烈摩擦。下图示意“嫦娥五号”探测器返回路径。据此完成9、10题。
9.“嫦娥五号”初次进入大气层进行减速时位于 (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臭氧层 D.高层大气
10.“嫦娥五号”在距地表50km降落至地面的过程中气温变化是 ( )
A.持续降低 B.先降低,后升高
C.持续增高 D.先升高,后降低
【解析】9选D,10选B。第9题,由材料可知,“嫦娥五号”在距离地面120千米处实施初次减速。对流层高度在赤道地区最厚,为17~18千米;平流层在距离地面50~55千米;臭氧层在对流层内,距离地面22~27千米;平流层顶以上为高层大气,初次减速在高层大气中。第10题,嫦娥五号在距离地表50千米时,位于对流层中,此时气温逐渐降低,然后进入对流层,随着距离地面越近,气温升高,所以“嫦娥五号”在距地表50km降落至地面的过程中气温变化是先降低后升高。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11.阅读图文材料,探究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下图为干洁空气组成示意图。
材料二 下图为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全球气温变化示意图。
(1)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
(2)“其他气体”含量虽少,但其中的________________是光合作用原料,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________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
(3)由图可以看出,近150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趋势是什么?
(4)近150年来,全球气温变化趋势是________,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________。
【解析】大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包括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水汽和杂质是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条件。近150年来,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加之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遭到破坏,导致全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多,全球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气温变化导致海平面也呈现出波动上升趋势。
答案:(1)氮气 氧气
(2)二氧化碳 水汽 杂质 臭氧
(3)不断上升,尤其是1950年以来,上升更为明显。
(4)波动上升 呈正相关
【提升性训练】 共3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近地面大气中CO2的浓度变化是自然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受到大气运动、植被状况、地形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也存在时空差异。如图是北京市大气中CO2的浓度年变化(a)及4月日均变化(b)示意图。回答12、13题。
12.北京市大气中CO2浓度最高出现在冬季的主要原因是 ( )
A.植物光合作用弱,吸收CO2少
B.气候寒冷,降水少,CO2稀释少
C.季风受地形的阻挡,CO2扩散慢
D.人类生活取暖,工业能耗的增加
13.关于北京市大气中CO2浓度一天中出现最低值时刻的原因,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植物的光合作用强
B.大气的对流运动显著
C.交通工具、餐饮耗能少
D.人类生活取暖耗能少
【解析】12选D,13选C。第12题,北京市大气中CO2浓度最高出现在冬季的主要原因是冬季人类生活取暖,工业能耗的增加,排放的二氧化碳气体多。植物光合作用弱,吸收CO2少;气候寒冷,降水少,CO2稀释少;季风受地形的阻挡,CO2扩散慢都不是主要原因。第13题,图示一天中最低值出现在17时左右,正是下班时间,交通工具使用量应较大。
14.冻雨是上层的过冷水滴、冰晶、雪花进入中间暖层化为水滴,再降落到近地面并接触到0 ℃或0 ℃以下物体表面立即冻结的特殊天气现象。下列气温的垂直分布示意图中,最有可能形成冻雨的是 ( )
【解析】选B。依据材料中冻雨形成过程,可看出垂直方向上气温变化特点:上层要低于0 ℃、中间高于0 ℃、近地面又低于0 ℃,四幅图中B图符合。
二、非选择题(共15分)
1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根据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变化的规律,由低到高将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三层结构。对流层厚度大致介于7~18km,对流层上界因纬度和季节而不同,纬度越低上界越高。平流层中水汽和杂质含量少,上部臭氧可以吸收紫外线增温。下图示意某纬度大气垂直分层状况。
(1)据图示信息,推测该地所属的纬度范围(高、中、低纬),并说出判断理由。
(2)说出A层大气的直接热源,并说明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原因。
(3)补绘B层气温变化曲线。分析该层大气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第(1)题,对流层的厚度因纬度而异。低纬度为17~18km,中纬度为10~12km,高纬度为8~9km。根据图示可判定该图对流层厚度为12km,反映的是中纬度大气的垂直分层。第(2)题,A层为对流层,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该层集中了大气中几乎全部的水汽和固体杂质;空气的对流运动显著,气流上升时,气温下降,水汽易凝结,容易成云致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对流层是最接近在地面的部分,人类就生活在对流层的底部。第(3)题,B层为平流层,因臭氧的存在,该层大量吸收紫外线,使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以此可补全图像),该层水汽和杂质少,天气晴朗;该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对流运动不强,大气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
答案:(1)中纬度;对流层厚度为12km。
(2)地面辐射;该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人类就生活在对流层的底部。
(3)补绘曲线,根据提示描绘即可。平流层水汽和杂质少,天气晴朗;该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大气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
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课后测评,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精品精练: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精品精练,文件包含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2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2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单元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二节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优秀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单元 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第二节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优秀一课一练,文件包含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2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2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