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三章 相互作用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课文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三章 相互作用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课文课件ppt,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核心要点突破,课堂互动讲练,课前自主学案,知能优化训练,运动状态,相互作用,测力计,带箭头,箭尾或箭头,竖直向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标定位学习目标:1.理解力的概念及力的两种作用效果.2.学会用力的图示表示力.3.知道什么是重力、重心,掌握重力的计算方法及方向.4.了解自然界中的四种基本相互作用.重点难点:1.力的概念和图示及力的作用效果.2.重心位置的确定及确定方法.
第一节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一、力和力的图示1.运动状态的变化:只要一个物体的______变化了,不管是其______还是_____改变,都说这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2.力:人们把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产生_______的原因,即物体与物体之间的__________,称做力.3.力的测量:力的大小可以用________测量,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_______,简称______,符号是____.
4.力的图示:可以用________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______表示力的大小,线段上______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_____________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所在的直线叫做力的作用线.二、重力1.定义:由于地球的_____而使物体受到的力.2.大小:G=______.3.方向:总是__________.说明:(1)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地球周围的物体都受重力作用.(2)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不能理解成垂直于地面向下.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_____的作用,从效果上看,可认为各个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即为物体的______.(1)重心的位置:①与物体的_______有关;②与物体内_______的分布有关.(2)重心位置的确定方法:悬挂法.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上.
三、四种基本相互作用1.万有引力:任何两物体间都普遍存在的一种相互吸引作用.2.电磁相互作用:电荷和电荷,磁体和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其本质相同,随距离变化的规律和万有引力作用类似.3.强相互作用:组成原子核的质子间的相互作用,作用范围小,与万有引力和电磁作用相比,受距离变化的影响更大.4.弱相互作用:发生在放射现象中,作用范围与强相互作用相同,但强度很弱.
一、对力的概念的理解1.力的特征(1)力的物质性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出现,每一个力的产生都要依靠两个物体,即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2)力的相互性物体之间的力是相互的,只要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那么同时另一个物体一定会对这个物体施加一个反作用力,即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3)力的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力的作用效果除与力的大小、方向有关外,还与力的作用点有关.2.力的作用效果(1)静力效果——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形变),如把物体拉伸、压缩、扭转、剪切等.(2)动力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如使物体从静止开始运动,从运动变为静止(或使物体的运动速度从小变大、从大变小);或使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变化等.
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判断物体是否受力,是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特别提醒:(1)相互作用的物体,可以直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但作用力必然是成对出现的.(2)并非有生命的物体才是施力物体,也并非先有施力物体后有受力物体.
即时应用(即时突破,小试牛刀)1.(2011年龙岩高一检测)下列关于力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B.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才可能有力的作用C.物体间的作用力可以是相互的,也可以是独立的D.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保持一定的速度向前运动答案:A
二、对重力和重心的进一步理解1.对重力的理解(1)概念: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但由于地球自转的影响,重力一般不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2)大小:由G=mg,在同一地点,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在不同地点,如从两极到赤道或离地面越高,g值均减小,从而使同一物体的重力也有所不同;物体的重力与其运动状态无关.(3)方向:重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不能将重力的方向描述为“垂直向下、向下、指向地心”.
2.对重心的理解(1)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并非物体的全部重力都作用于重心.(2)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如一个圆形平板的重心在板上,而一个铜环的重心就不在环上.(3)重心在物体上的位置与物体的位置、放置状态及运动状态无关,但一个物体的质量分布或形状发生变化时,其重心在物体上的位置也发生变化.(4)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上;对形状不规则的薄物体,可用支撑法或悬挂法来确定其重心.
特别提醒:(1)物体的重力随g值变化(或位置变化)而变化,而物体的质量是固定不变的.(2)用测力计测量物体重力时,应使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根据二力平衡,测力计的读数在数值上等于重力的大小.
即时应用(即时突破,小试牛刀)2.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B.用线悬挂的物体静止时,线的方向一定通过重心C.一块砖平放、侧放或立放时,其重心在砖内的位置不变D.舞蹈演员在做各种优美的动作时,其重心在体内的位置不变
解析:选BC.根据重心的定义和特点可知A错误,B正确,对于砖,质量分布和物体形状两因素未变,C正确,对舞蹈演员,形状变,D错误,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及其形状有关.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射出枪口的子弹,能打到很远的距离,是因为子弹离开枪口后受到一个推力作用B.甲用力把乙推倒,说明只是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C.只有有生命或有动力的物体才会施力,无生命或无动力的物体只会受到力,不会施力D.任何一个物体,一定既是受力物体,也是施力物体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时应把握以下三点:(1)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2)任何物体都能产生力的作用.(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精讲精析】 子弹在枪管内受到火药爆炸所产生的强大推力,使子弹离开枪口时有很大的速度,但子弹离开枪口以后,只受重力和空气阻力作用,并没有一个所谓的推力,因为不可能找到这个“推力”的施力物体,故不存在,故A错;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甲推乙的同时乙也推甲,故B错;不论物体是否有生命或是否有动力,它们受到别的物体
作用时,都会施力,马拉车时,车也拉马;书向下压桌子,桌子也向上推书,故C错;由于自然界中的物体都是相互联系的,找不到一个孤立的、不受其他物体作用的物体,所以每一个物体既是受力物体,又是施力物体,故D对.【答案】 D【方法总结】 本题考查了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一方面说明了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另一方面说明了力的相互性,一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变式训练1 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是使物体发生形变和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B.一个力必定联系着两个物体,其中每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又是受力物体C.只要两个力的大小相等,它们产生的效果一定相同D.两个物体相互作用,其相互作用是有先后的
解析:选AB.从力的基本概念出发作出判断.根据力的两个作用效果,可知选项A正确.根据力的相互性,可知选项B正确.根据力的三要素,可知力的作用效果不仅与力的大小有关,还与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的位置有关,选项C错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是同时的,没有时间上的先后关系,选项D错误.
关于重力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重力大小总是恒定的B.同一地点,物体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C.物体落向地面时,它受到的重力大于它静止时所受的重力D.物体的重力总等于它对竖直测力计的拉力【思路点拨】 重力的大小由物体本身的质量和所处位置的重力加速度决定,与其他因素都没有关系.
【自主解答】 物体重力的计算式为G=mg,物体的质量m是恒定的,但g的取值与地理位置有关.在同一地点,g的取值相同,随着物体所处的地理位置纬度的升高,g值将增大,随海拔高度的增加,g值将减小,因此,不能认为物体的重力是恒定的,故选项A错,选项B正确.由公式可知,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和g值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其他力及运动状态均无关,故选项C错误.用测力计竖直悬挂重物,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对测力计的拉力才等于物体的重力,故选项D错误.【答案】 B
变式训练2 (2011年浏阳高一检测)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任何物体的重心都一定在这个物体上B.重心的位置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C.形状规则、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其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D.物体重心的位置一定会随物体形状的改变而改变
解析:选C.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如圆环的重心在其圆心上,A错.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有关.只有形状规则、质量均匀分布的物体,其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故B错,C对.一般来讲,物体重心的位置会随物体形状改变而改变.有时物体形状改变重心位置可能不变,如把一个气球吹得更大时,气球重心一直在其球心处,故D错.
物体A对物体B的压力为20 N,如图3-1-1所示,试画出这个力的图示.
【思路点拨】 画力的图示按下列步骤:选标度―→画线段―→加箭头.
【精讲精析】 画力的图示的方法,首先要选定一个合适的标度.(1)选取标度.选取5 mm长的线段表示5 N的力,如图3-1-2所示.(2)从力的作用点O沿竖直方向画一线段,线段的长度为标度的4倍,即取20 mm长,并在线段上加上刻度.(3)在线段端点处加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如图所示.【答案】 见精讲精析
【方法总结】 画力的图示应按上述3个步骤进行,同时应注意选定标度的科学性、作图的正确性及规范性.注意:①不能用不同标度画同一物体所受的不同的力.②选标度应根据力的大小合理设计.一般情况下,线段应分为2~5段,不宜过多,过多使图不清晰;也不可过少,不能少于2段.③对于规则物体,力的作用点一般画在受力物体的几何中心处.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说课课件ppt,共19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三章 相互作用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图片课件ppt,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图3-1-1,学点2重力,图3-1-4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教课内容课件ppt,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力的概念,力的分类,AB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