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版 (新课标)5 自由落体运动学案及答案
展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自由落体运动和物体作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
2、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知道它的大小和方向
3、掌握如何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推出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并能够运用自由落体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归纳总结规律的能力
2、引导学生养成进行简单物理研究习惯、根据现象进行合理假设与猜想的探究方法
3、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数据,归纳总结自由落体的加速度g随纬度变化的规律
4、数学极限思想的进一步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意识
2、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实际问题中分析规律
4、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协作意识,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
课前预习
(1)物体在 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 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及其推论都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只要这些公式中的初速度v0=0,a取g就可以了.自由落体运动遵从的规律: v = v+at推出:v=
x=vt+at2/2推出:x=
预习评价
1.甲物体的重力是乙物体的3倍,它们在同一高度同时自由下落,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是( )
A.甲比乙先着地
B.甲比乙的加速度大
C.甲与乙同时着地
D.甲与乙加速度一样大
2.一个自由下落的物体,前3s内下落的距离是第1s内下落距离的().
A.2倍B.3倍C.6倍D.9倍
3.关于矢量和标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B.标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C.位移-10米比5米小
D.-10℃比5℃的温度低
4.甲物体从高处自由下落时间t后,乙物体从同一位置自由下落,以甲为参照物,乙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甲、乙均未着地)( )
A.相对静止 B.向上作匀速直线运动
C.向下作匀速直线运动 D.向上作匀变速直线运动
5.从某一高度相隔1s先后释放两个相同的小球甲和乙,不计空气的阻力,它们在空中任一时刻( )
A.甲、乙两球距离始终保持不变,甲、乙两球速度之差保持不变
B.甲、乙两球距离越来越大,甲、乙两球速度之差也越来越大
C.甲、乙两球距离越来越大,甲、乙两球速度之差保持不变
D.甲、乙两球距离越来越小,甲、乙两球速度之差也越来越小
课程导学
1、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在各个地方相同吗?它的方向如何?
2、自由落体运动的轨迹是怎样的?重物做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中,其速度有没有发生变化? 相邻、相等时间间隔的位移之差有怎样的关系?
3、如果给你一把尺子能否运用本节所学知识测定一下你的反应时间?你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建议学生课下测出自己的反应时间,将自己的尺子改造成“反应时间尺”并将其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将其作为一个研究课题。
难点突破
例1.甲物体的重力比乙物体的重力大5倍,甲从H m高处自由落下,乙从2H m高处同时自由落下.以下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物体下落过程中,同一时刻甲的速率比乙大
B.下落ls末,它们的速度相等
C.各自下落lm它们的速度相等
D.下落过程中甲的加速度比乙大
例2.从离地面500m的空中自由落下一个小球,取g=10m/s2,求小球:
(1)经过多长时间落到地面?
(2)自开始下落计时,在第1s内的位移、最后ls内的位移。
(3)下落时间为总时间的一半时的位移。
方法与技巧展示:
自我小结:
自主评价
1.物体从高处自由下落时间t后,乙物体从同一位置自由下落,以甲为参照物,乙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甲、乙均未着地)( )
A.相对静止 B.向上作匀速直线运动
C.向下作匀速直线运动 D.向上作匀变速直线运动
2.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某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等于初速度与末速度和的一半
B .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初速度与末速度和的一半
C .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
D .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的变化相等
3.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1:4,不考虑空气的阻力作用,它们在同一高度处同时下落,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甲比乙先着地 B.乙比甲先着地
C.甲和乙同时落地 D.甲比乙的加速度大
4.一物体作自由落体运动,落地时的速度为30m/s,则它下落高度是______m.它在前2s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它在最后1s内下落的高度是______m(g取10m/s2).
5.一小球从楼顶边沿处自由下落,在到达地面前最后1s内通过的位移是楼高的,求楼高.
自主探究
1、你如果想测量你的同桌的反应时间,你握住尺子的上端,同桌的手放在尺的下端零刻度处待命,当同桌看到你的手松开时,迅速握住尺子,吗?(g取10m/s2)他的手握在20cm处,同桌的反应时间为多长?若招飞时对飞行员的反应时间要求达到 0.16s,同桌能当飞行员吗?
2、我们在电影或电视中经常可看到这样的惊险场面:一辆汽车从山顶直跌入山谷,为了拍摄重力为15000N的汽车从山崖上坠落的情景,电影导演通常用一辆模型汽车代替实际汽车.设模型汽车与实际汽车的大小比例为1/25,那么山崖也必须用1/25的比例来代替真实的山崖.设电影每1min放映的胶片张数是一定的.为了能把模型汽车坠落的情景放映的恰似拍摄实景一样,以达到以假乱真的视觉效果,问:在实际拍摄的过程中,电影摄影机第1 s拍摄的胶片数应是实景拍摄的几倍?
拓展阅读
比萨斜塔
意大利比萨斜塔修建于1173年,由著名建筑师博纳诺·皮萨诺主持修建。它位于罗马式大教堂后面右侧,是比萨城的标志。开始时,塔高设计为100米左右,但动工五六年后,塔身从三层开始倾斜,直到完工还在持续倾斜,在其关闭之前,塔顶已南倾(即塔顶偏离垂直线)3.5米。自斜塔完工之日起,建筑师、工程师和施工人员们一直在拼命使它变直。但斜塔每年都能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观光,因此,并没有人想让它彻底变直。因此该怎样防止斜塔倒塌,同时又能保住它那迷人的倾斜呢?下面这些做法是已经试过或被人提出过的。
1.在塔顶挂上几吨重的铅,使它以另外一种方式倾斜。
2.在斜塔下面放一台巨型的冷冻机,这样松软的地面就会永远坚固冻结起来。
3.在塔底下的地里挖几个洞,塔就会下沉,然后恢复其自然挺直的状态。
4.用一个金属的盒笼(旧建筑里能移动的框架)将它围起来以防止斜塔进一步倾斜。
5.在斜塔的下面放置电极(一种电子导体)用来吸泥干土中的水分。
但正如你所知道的,他们之中没有一个可行,因此斜塔一直都是现在这个样子。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4 力学单位制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4 力学单位制导学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 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3 牛顿第二定律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3 牛顿第二定律学案及答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 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三章 相互作用4 力的合成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1第三章 相互作用4 力的合成学案设计,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