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1)教案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1)教案第1页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1)教案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 文化生活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 文化生活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手段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课题:人教版高二《文化生活》第六课第二框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一、设计意图:1、高二分科后,高考政治在文科综合只占36分;理科综合中所占比例更少,只有14分,而且都是选择题,所以非政治班的同学对学习政治的兴趣不大,此课目的之一在于如何提高普通班学生学政治的兴趣。2、通过对此框内容的学习培养同学们爱国热情、增强同学们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为将来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3、要重视知识的掌握,更要重视过程的感悟。二、教材分析(一)本课的地位作用    本课作为介绍中华文化的另一特征,在第三单元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分析了中华文化为何长寿源远流长之后,接着分析中华文化的魅力所在博大精深的具体表现,从而更深层次地认识了中华文化的全貌、中华文化的精髓,为第七课中华民族精神这种文化的认同打下基础。(二)、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科学技术是民族文明的重要标志及特点。博大与精深的不同含义。             2)理解: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是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各自的特色;各民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2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理解不同区域的文化和各个民族的独特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标志。增强对文化、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3、 能力目标:(1)围绕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的中华文化,培养学生的归纳综合的能力。(2)围绕中华各民族文化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特点培养辩证思维能力,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2、  各民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3、  中华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的特性。三、教法与学法(一)、教师教法1、  情感激励法本框题着重介绍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它对世界文化发展的重大贡献,是很好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的题材。因此,在讲授独树一帜,独立风骚时,让学生列举更多的文学与古代科学技术方面的例子或其它方面的事例,激发他们学习中华文化的热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2、  归纳综合和比较鉴别法(1)在讲解独树一帜,独立风骚 的中华文化时,通过归纳综合让学生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2)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不同,具有中国特色。中华文化内部,各个地区、各个民族文化内涵及表现也各不相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用比较鉴别法让同学们理解各民族文化彰显着中华文化的标志。(二)、学生学法1、资料辅助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资料收集与整理,(可以充分利用他们已学的历史地理知识),可以较好地把握住博大精深的内涵。2、质疑探究法抓住博大精深的表现和不同含义,层层设疑,精读教材得以理解。四、教学手段 :课件展示、情景设问、习题讲评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旧课提出问题1、中华文化的特征是什么?源远流长得益于什么?回答问题温故而知新,目的在于复习旧的知识中华。导入新课音乐伴奏下播放一组图片,并提出问题:1、材料让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能有一个词来形容吗? 思考并回答1、中华文化的成就和魅力2、博大精深,历史悠久,独树一帜等。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对学习这一框题的兴趣。并引出课题教授新课第一目题的讲解指导学生看书P66-67并提出问题:1、中华文化曾长期居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体现在方方面面,书中主要列举了哪些主要的见证呢?看书并回答设疑,引导学生看书通过思考归纳得出答案并划书。  2、再设疑问:关于文学艺术,教材主要讲了两层意思,一是从一般意义上讲文学艺术的作用,请找出来。二是中华文化中文学艺术的特点和地位,请找出来。[展示课件](中国的许多个第一) 师生互动、设疑等环节,引导学生看书通过思考归纳得出答案并划书。(实现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归纳综合的能力)  做一道练习题思考得出答案:D检测学生对刚学知识的掌握。 3、[展示课件]提出问题:(1)、图表说明了什么?举例子:讲解千古之谜1、秦始皇陵出土的青铜器不锈之谜2、青铜剑锋利无比之谜3、青铜器铸造使用标准化工艺之谜你能列举我国古代的领先的科学技术有哪些?学习了这一内容,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设疑,引导、鼓励学生对图表的分析得出答案。通过老师语言的魅力,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爱国热情。(突破重点、难点)特别是通过启发让学生明白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学习文学艺术。为中华文化添彩。 做一道练习题思考得出答案:D检测学生对刚学知识的掌握。第二目题讲解4、[展示课件]课堂探究,对比吴越文化滇黔文化两种文化的差异问题1:从地理角度看,两者的不同?引导回答: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文化上,两者文化上的差异是什么?我们的岭南文化与之相比有什么新的特点?小组讨论,得出答案1、通过探究学习,让学生辩析清楚中华文化区域性的特征。(实现能力目标---提高学生比较鉴别的能力) 第三目题讲解通过对各民族最具特色的文化--石窟、少数民族的歌舞、乐器的认识与分析。并提出问题:看了图片和老师的讲解,你能否得出:多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意义,两者关系要把握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讨论、思考让学生理解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之间的关系。并引导他们得到相关的启示。 [结论]:各民族文化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增强对中华民族民族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解决重点、难点) 小结各民族文化共同构建了中华文化这座文化殿堂,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华民族的骄傲,当然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世界文化所做的贡献,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所值得去引以为豪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博览群书,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不断推新,革故鼎新 使学生思想认识得到升华,实现这节课的情感教育目标。做练习包括填空和单选题释疑并指导解题做题、提问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知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及博大与精深的不同含义。  即学即练(一)、检测性练习:1、  下列对中国文学艺术评价不正确的是(D)A、 中华文学艺术历史悠久B、 中华文学艺术内涵丰富、形式绚丽多彩C、 中华文学艺术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D、中华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中独树一帜、占据首位2、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对中华文化重要性的看法正确的是(D)A、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B、 我国的神舟五号载人航天成功体现了我国科技处于世界前列C、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特点D、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3、  下列对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理解正确的有(A)A、 这是由我国各地的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造成的B、 这体现了我国文化的博大、多彩、精深C、 吴越文化是典型的水乡文化、滇黔文化具有边陲山寨文化特征D、不同区域文化保持各自的特色,不相融合4、中国人的饮食有东酸、西辣、南甜、北咸之别,在饮食上的差别反映出中华文化的(C)  A.差异性     B.民族性      C.地域性     D.包容性5、我国的都江堰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工程,我国的吴越文化精致淡雅,滇黔文化热情奔放,我国许多少数民族能歌善舞,各民族的歌舞极具特色……这一切说明A.我们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 C )B.我们的中华文化独树一帜C.我们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D.我们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二)填空 1、中华文化的两大特征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立风骚表现在 文学艺术科学技术。3、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 文明程度 的重要标志之一。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   整体性  的特点。4、都江堰是全世界仅存的一项古代生态工程5、我国幅员辽阔,受 地理、历史 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6、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征。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凝聚力  六、板书设计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1)文学艺术:重要的地位----表现-----启示:(2)科学技术:地位、特点、意义---启示 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     成因 不同区域文化的关系3、  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1)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2)关系:既有共性也有个性 共同创造中华文化各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文化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凝聚力。 七、教学反思1、我尝试学生为主的探究课形式和教师启发、引导,课堂讨论、探究等学生主体参与的两种教学形式,感觉各有所长。前者课堂气氛热闹,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很好锻炼;后者的教育教学目标落实到位,课堂气氛较好。我觉得这节课挺成功的。2、本课信息量大,靠简单的教师课堂说教是不行的,必须动员学生在课前花较多的时间收集整合相关信息。本课教学中各环节安排的比较紧凑,所以时间安排的要求比较高,需要老师进行调控。3、在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环节中,如果能找到更多视频资料,直接播放给学生来看,那么将更加真实,更能使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憾,不过因为条件和时间所限没有找到。4、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文化积累,老师的设问需要直接,教师的启发、引导需要到位。 

    相关教案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 文化生活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 文化生活2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共5页。

    2021学年1 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2021学年1 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八课 走进文化生活1 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八课 走进文化生活1 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小结与反思,教学反馈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