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精创】5.1 地表环境的差异性 教学设计-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Ⅰ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52273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材精创】5.1 地表环境的差异性 教学设计-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Ⅰ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52273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材精创】5.1 地表环境的差异性 教学设计-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Ⅰ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252273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地表环境的差异性教案设计
展开第五单元 地表环境的特征
第一节 地表环境的差异性
《地表环境的差异性》是选择性必修一第五单元第一节的内容,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差异性是绝对的。对于高中地理来说,它是对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四大圈的一种提升和整合,同时也是对以后的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的学习作一个铺垫,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之一,尤其是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也是历年高考的热点之一。
本节主要讲了两大内容: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其中地理环境的差异以自然带的差异表现最为明显,这种差异在空间上又是有规律的,包括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教学目标:
1.结合案例,分析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2.运用图表并结合案例,分析地表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核心素养:
1.区域认知:能够描述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2.综合思维:运用图表资料,分析地域分异规律和非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和表现。
3.地理实践力:能够根据图文材料、实际考察说明陆地自然带的基本类型、分布及特征。
4.人地协调观:说出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及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的关系。
1.自然带的形成原因及分布。
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析规律。
教师准备:课件、学案、投影仪等。
学生准备:结合学案课前预习。
主要环节 | 教师(讲解、提问、演示)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目的 |
一、新课导入 | 陈述: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01页课前探索,并思考问题。 展示:【问题】不同地区自然环境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异?地区之间的差异有没有规律可循? 板书:第一节 地表环境的差异性
| 阅读观察、思考、自由回答 | 使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堂,提高学习兴趣 |
二、展示学习目标 | 展示: | 听讲、划重点、做笔记 | 使学生分清重难点,有目标的学习 |
三、地表环境的地域差异
| 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植被景观。 提问:通过观察我国不同地区的植被景观,说出地表环境的地域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板书:一、地表环境的地域差异 1.表现 评讲:地表环境的地域差异主要表现在地表环境各组成要素及其组合上的差异。 提问:我国南方地区和东北地区的植被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展示: 板书:2.自然带 (1)成因 (2)表现 (3)命名 提问:自然带为什么以植被来命名? 评讲:由于自然植被能明显地体现自然环境的特征,所以自然带往往以植被类型命名。 展示: 表扬学生 评讲并展示: 展示:【活动探究1】自然带分布规律 读下图,完成下列任务。 1. 从非洲的几内亚湾沿大西洋一路向北直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说说沿线所经过的主要自然带并尝试总结其变化特征。 2. 在图中绘制45°N纬线,沿着该纬线穿越亚欧大陆,说说沿线所经过的主要自然带并尝试总结其变化特征。 |
思考、举手回答
做笔记
思考、自由回答
读图、思考、举手回答
认真听讲、做笔记
思考、合作探讨、小组代表回答。
| 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到地表环境的地域差异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培养学生书写的能力、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读图分析及语言表达能力 |
| 要求: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完成ppt上的活动探究1,然后小组代表举手分享探究成果。 有针对性地表扬学生。 评讲并展示: 【参考】1.自然带: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苔原带等。随着纬度的增加,由南向北热量越来越少,出现热带、亚热带、寒带的不同分异(东西延伸、南北更替)的自然带。
过渡:地表环境的地域差异有章可循,这个“章”就是地域分异规律。它体现了气候、植被、土壤等地表环境要素在空间分布上的规律性,主要包括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
认真听讲、纠错、做笔记
|
|
四、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 板书:二、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提问:什么是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评讲:地表环境在地表水平方向上的地域分异规律叫作水平地域分异规律。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板书:1.概念 提问: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有什么表现? 板书:2.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评讲展示:大致与纬线平行,沿东西方向延伸、 南北方向更替的热量带:热带、温带、寒带,植被、土壤等也呈现出相应的变化。 提问:为什么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由赤道到两极作有规律的更替? 评讲展示:地球表面获得的太阳辐射随纬度发生变化,导致热量由赤道向两极方向递减。 板书:(1)成因 (2)表现 (3)分异基础 提问: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有什么表现? 板书:3.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评讲展示:自然带平行于海岸方向延伸、垂直于海岸方向更替的地域分异规律。 提问:为什么中纬度地区地表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内陆景观依次为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作有规律的更替? 评讲展示:全球陆地上的降水绝大部分来自海洋,海陆之间的水分交换从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弱。 板书:(1)成因 (2)表现 (3)分异基础 (4)分布 提问:为什么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的分异规律最突出? 评讲:这主要是因为中纬度地区大陆开阔,大陆西岸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大陆东岸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降水从沿海到内陆逐渐减少,导致由沿海到内陆的水分差异,从而形成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到内陆、由森林带到草原带再到荒漠带的依次更替。 展示:【活动探究2】水平自然带植被的变化规律与成因
要求: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完成ppt上的活动探究2,然后小组代表举手分享探究成果。 有针对性地表扬学生。 讲解:同学们可以自由选取大洲来分析,如果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分异规律主要跟热量有关系,如果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分异规律跟水分有关系。 |
思考、回答
认真听讲
思考
认真听讲、做笔记
思考、回答
认真听讲、做笔记
思考
认真听讲、做笔记
思考、回答
认真听讲、做笔记
思考、回答
思考、合作探讨、小组代表回答。
认真听讲、纠错、做笔记 |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书写的能力、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书写的能力、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
培养学生书写的能力、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书写的能力、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读图分析及语言表达能力
|
五、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 展示:乞力马扎罗山 提问:请同学们观察此图,说出从山麓到山顶,植被有何变化?为什么? 评讲展示: 板书: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概念 2.成因 3.分异基础 展示:【活动探究3】比较不同山脉垂直自然带的差异性 读图5-1-11和图5-1-12,对比珠穆朗玛峰和天山博格达峰南、北两坡的自然带类型及其分布上的异同点。 要求: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完成ppt上的活动探究3,然后小组代表举手分享探究成果。 有针对性地表扬学生。 评讲:据图可知,珠峰北坡自然带有四种,南坡有七种。博峰南坡有六种,其北坡有七种。珠峰与博格达峰南、北两坡的自然带数量不同,类型也不完全相同。 分布上相同点:二者南坡自然带分布的海拔高度大都高于北坡,迎风坡一侧雪线低。 分布上的不同点:珠峰自下而上分别为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冰川带,而博峰自下而上分别为荒漠带、草原带、森林带、草甸带、冰雪带。 提问:同学们从活动探究3里,你能归纳出有关山地自然带的相关规律吗? 展示并提问:同学们观察此图,说出垂直地域分异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有什么关系? 评讲:①垂直地域分异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板书:4.表现 展示并提问:同学们观察下面三幅图,说出山地自然带普跟什么因素有关系? 评讲:②山地自然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该山体所在纬度及其相对高度有关,通常是纬度越低,山体越高,自然带越丰富。 展示并提问:同学们继续读图5-1-11和图5-1-12,
并对比珠穆朗玛峰和天山博格达峰基带有何不同?高山草甸带在两者的分布高度有何不同?在博格达峰,同一自然带是北坡分布高还是南坡分布高?你能得出什么规律? 评讲展示:③山麓自然带(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 ④同一自然带,在低纬的山地分布海拔高,在高纬的山地分布海拔低。 ⑤同一山地,同类自然带,阳坡分布海拔高,阴坡分布海拔低。 展示并提问:同学们观察下图,说出雪线与坡向的关系? 评讲展示:⑥只考虑温度,阳坡温度高,雪线较阴坡高;只考虑降水,迎风坡降水多,雪线较背风坡低。 提问: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有哪些? 评讲展示: 展示:【活动探究4】山地林线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1. 阅读课本106-107页的知识窗和下图,说出山地林线分布的一般规律。 2. 分析影响山地林线分布高度的因素有哪些? 要求:小组合作探究讨论完成ppt上的活动探究4,然后小组代表举手分享探究成果。 有针对性地表扬学生。 讲解:1. 山地林线分布的一般规律为:在海拔足够高与降水足够多的地方,温度越高,林线越高; 在北半球同一座山上,一般南侧山坡的林线比北侧要高。 2. | 读图、思考、总结、举手回答
认真听讲、做笔记
思考、合作探讨、小组代表回答。
认真听讲、纠错、做笔记
思考、读图、回答
认真听讲、做笔记
思考、读图、回答
认真听讲、做笔记
思考、读图、回答
认真听讲、做笔记
思考、读图、回答
认真听讲、做笔记
思考、回答
思考、合作探讨、小组代表回答。
认真听讲、做笔记
| 培养学生阅读、提取信息,以及总结归纳的能力
培养学生书写的能力、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读图分析及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从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书写的能力、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
培养学生书写的能力、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从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书写的能力、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从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读图分析及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书写的能力、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
|
六、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 过渡:陆地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水热条件的地域组合及其变化。但是,某些地区往往出现与上述分异规律不相吻合的现象。这种现象就称为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板书:四、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提问:非地带性分异规律是怎么形成的? 评讲:由于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大气环流和洋流等因素的影响。 提问:主要的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分布在哪?这些地区为什么会出现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 评讲并展示:(某些地区,可由学生分析原因) |
思考、回答 认真听讲、做笔记 思考、回答
认真听讲、纠错、做笔记 |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书写的能力、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 |
下图是“某区域自然景观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植被类型的变化,体现了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C.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分异
2.该区域植被景观的差异,产生的基础因素是
A.光照 B.热量 C.水分 D.土壤
读“我国甲、乙两山地东南坡植被对比图”,回答3~4题。
3.甲山东南坡植被类型比乙山东南坡植被类型少的主要原因是
A.甲山海拔较乙山高 B.甲山降水较乙山少
C.甲山坡度较乙山小 D.甲山纬度较乙山高
4.乙山可能位于
A.河南 B.湖北
C.安徽 D.广东
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右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5~6题。
5.磷高累积区是
A.高山草甸带 B.高山冰雪带
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 D.常绿阔叶林带
6.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 000~3 000米处
A.大气温度较低 B.生物生产量较低
C.土壤含水量较低 D.地表径流量较小
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回答7~8题。
7.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8.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土壤
弗雷泽岛(如右图所示),是世界上最大的沙岛,总面积1 630平方千米。岛上分布着沙漠,同时还分布着世界上唯一生长在沙地上的雨林植被。读图,完成9~10题。
9.关于弗雷泽岛上沙漠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由地质变化和海浪堆积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B.是全球变暖,降水减少的结果
C.是因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降水少而形成的
D.是受热带雨林迁移农业的影响而形成的
10.弗雷泽岛分布着世界上唯一生长在沙地上的雨林植被,其原因可能有
①接近热带雨林分布区,雨林植被种子传播至此 ②沙地土层深厚,利于雨林植物根系向深处延伸 ③来自海洋的盛行风带来较充沛的降水 ④沿岸有暖流经过,有增温增湿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1-9 BCDDACBAAC
学生举手分享解题成果
老师针对性表扬并纠错、释疑。
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 选修一 5.1 地表环境的差异性 教案: 这是一份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 选修一 5.1 地表环境的差异性 教案,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四单元 水体运动的影响第二节 洋流及其影响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四单元 水体运动的影响第二节 洋流及其影响教学设计,共19页。
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一节 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设计,共12页。